元代云南学田制初探

2014-11-10 18:04李昆方钱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9期
关键词:云南

李昆 方钱

[摘 要]学田制是在儒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边疆地区学田的设置稍晚于内地。云南地区对儒学的吸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至元代才设置了学田制,同时学田创制也促进了儒学在云南地区的发展,本文即对云南学田制始置作浅要分析。

[关键词]云南;学田制;始置情况

学田制,是儒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学田始设于北宋,宋仁宗乾兴元年(1022年)十一月,“判国子监孙奭言:‘知兖州日,于文宣王庙建立学舍,以延生徒。自后,从学者不减数百人。臣虽以俸钱赡之,然常不给。自臣去郡,恐渐飞散,请以杨光辅为兖州讲书,仍给田十顷,以为学粮。从之。诸州给学田始此。”(1)南宋时期,学田数量不断扩大,很多州县达数千亩之多。

云南地区地处西南边疆地区,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于是从汉到唐分置与中原内地不同的羁縻制度,甚至在唐宋时期,建立了独立的南诏政权、大理政权。但本地区对汉文化的吸收是自始至终的、持续性的,直到1263年,忽必烈大军征服大理政权,将云南地区纳入蒙古政权的版图之中,西南与中原的交流即愈甚。及至此时,儒学在云南地区才呈现出系统性发展状况,本文就儒学发展中重要一环节,即学田制,作为探析对象,以期为研究儒学在云南地区甚至在边疆地区的发展更为全面。

一、云南学田制创制的过程

元宪宗三年(宋宝祐元年,即1253年),元兵在忽必烈的率领下攻破大理,建立以千户所、百户所为基础的军政统治。尔后,至元二十一年(1274年),以赛典赤“拜平章政事,行省云南”,遂在此地确立行省制度,社会发展渐趋开放性。

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认识到争取和笼络地主阶级的重要性,主张推行汉法、崇立学校。赛典赤抵滇后,遵行中央主张,于中庆、大理两地设儒学提举,并在中庆首建儒庙大成庙,落成于至元十三年(1276年)。同时,“授学田”(2),“于官渡买田八双以瞻学”(3)。“厥后朝廷名臣出为省宪,知重道崇儒者,增置水陆田至五百九十二双有奇,且以废城官租隶焉,俾充春秋朔望祭享及修学养士之费,更数十年,罔有亏失”(4)。

以上史料是文献所见关于云南地区最早设置学田的记载,通过以上资料也看出,中庆路所置学田,来源基本有两种,一是官府拨租,二是购置。

二、云南学田制创制的内容

首先,就学田所设地点来说,主要设于中庆路和大理路两地。中庆城即今昆明市,大成庙建于中庆城北,学田购置于官渡地区,具体位置不可考。大理路学田设置于赵州,为没收官田所置。蒙古国灭大理政权之前,云南地区的政治中心皆在大理,特别是南诏、大理政权在此地的发展,使得元时大理路地区经济、文化都已相当繁荣;元设云南行省后,省府立于中庆路,整个云南的政治中心即迁至此,这就带动了中庆路地区的经济、文化快速的发展。故而此二地均是当时云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相对发达地区,在此二路立学校、置学田,理所明了。

其次,就学田数量来说,中庆路首建大成庙时,“于官渡买田八双……方言双者,四亩也”(5),也就是共三十二亩。后十年中,“增置水陆田至五百九十二双”。大理路情况如下,“赵州没官田二百一十九双三角”。此二路所设学田数量颇是客观,体现出为政者对学田的重视。据中庆路总管支渭兴所撰《中庆路增置学田记》记载,以增置学田以济师生、贫民请于梁王,“王曰,善事也,乐允所请。行省诸公亦赞成之。”

第三,就学田的租佃来说,元代学田种类较多,在云南地区初置的学田包括水田和陆田。学校一般以租佃的方式来经营,学田租大都是定额地租,凡是种植粮食作物的田土,都收实物地租。其租佃关系中,学校是以地主的面目出现的,它和学田佃户的关系,完全是地主和佃户之间的封建剥削关系。在这一点上,学田和地主的私田是没有多大区别的。

第四,就学田赋税来说,学田是免税的。元代的学田属于官田,官田的佃户只向国家交纳地租,而不再纳税。

第五,关于寺院对学田的侵夺。元朝中央曾明文规定:“属学校的田地、水土、贡士庄,不拣是谁,休争占侵犯者。”(6)但是,这些规定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元史·忽辛传》记载“赡思丁卒,田为大德寺所有”,显然,这是寺院侵夺了学校的田产。从根本上说,这是地主阶级土地兼并的结果。在元朝,寺院的横行也是与蒙古统治者的支持、纵容分不开的。蒙古统治者崇信佛教,元朝皇帝经常大做佛事,把大量的钱财、土地赏赐给寺院。寺院不仅在政治上很有地位,在经济上也很有力量,而儒生多为寒酸,无力相克。

第六、关于赛典赤赡思丁对学田创置的贡献。赛平章是忽必烈心腹之一,深受世祖信任。行省云南后,贡献卓著,美名远流。元代首建孔庙、倡儒学者便是赛典赤,同时,设置学田。其在任行省期间,稳固儒学发展,保护学田正常经营,充实了学校师生的廪膳。在其卒后,由于寺院的侵夺,学田暂作搁浅,不过,赛典赤的第三子忽辛任平章政事后,“按庙学旧籍夺归之”(7),使学田在元初得到保护。可见不关赛典赤本人,其后代仍然为学田制在云南的创立、稳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乃筚路蓝缕之功。

三、云南学田制创制的意义

第一,云南学田制的创制标志着中原王朝官方儒学在云南地区系统性建立的开端。

西南边疆地区对中原儒学的吸收,当然不是从元朝始建孔庙开始的。已有很多学者做过如此的考证,代表性的如方龄贵先生的《关于所谓以前云南不知尊孔子的有力反证》(8)一文,便从新出《大理圀故高姬墓铭碑》考证出在大理国政权时期,云南地区的各族人民已有尊孔子之习惯,对于儒学经典的研读也较盛行,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但作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云南地区在王朝中央的制度性建制下发展儒学,这应该是首次。首先,自创建孔庙到设置学田,而后解决了儒学发展的基础设施、保证了师生的经济来源,使得儒学能够在云南地区呈可持续发展态势,为明清两朝云南地区的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开拓性的基础。其次,元代各地设置学田的功用都是一致的,云南地区也是如此。即将其地租收入作为办学经费,首要用于支付老师的薪金、学生的廪食费、雇佣工人的工食银及其他一些诸如购买课本和纸张、学生奖赏、节日酒席等的日常开支,然后是用作考试经费,如考试的卷资、生员们参加乡试和会试的路费等。

还必须看到,学田的设立是与封建教育体制相辅相成的,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为了巩固、维护和延续封建统治。所以,在云南地区建孔庙、设学田是为了蒙元统治者从文化层面更好的统治云南行省。

第二,云南学田制的创制是云南教育史重要一环。

中原王朝的官吏选拔自古就有中原特色,隋唐时期正式确立的科举制度影响古代中国1300多年,然而,开科考试的地区在每个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在元朝设立云南行省之前,很难看到云南地区的人民参加科举考试,更不用说在云南地区进行乡试、会试了。

虽然关于元代云南地区科举考试的资料不多见,但经过赛典赤行省入滇后几十年对儒学的发展,元代云南地区的科举考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些成效主要在进士登第方面可见一斑。下列举代表人物:昆明人王楫于至治元年(1321年)登进士第;昆明人李近仁于至顺元年(1330年)登进士第;昆明人李郁于至正八年(1348年)登进士第;昆明人段天祥于至正十四年(1354年)登进士第;昆明人李天佑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登进士第。(9)可见元代云南进士中,几乎都是昆明人,这与昆明的发展特别是儒学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而这些进士登第,使得云南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改写了历史记录。

第三,云南学田制的创制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及加强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的交流。

继中庆、大理二路建庙宇、设学田之后,临安、姚安、曲靖等路府,都先后建起儒学,详情大体同中庆路。在云南崇儒风尚日甚一日的影响下,边疆各族人民逐渐向内地文化靠拢。如世居中庆晋宁的白人王惠临终时遗训子孙“忠孝丧礼一则古,毋从僰俗,”(10)这反映了汉族的婚姻行媒、棺葬祭奠习俗主机流行于云南地区。

不仅当地士人一心向儒,就是任职云南的蒙古族武将也崇儒尚道。云南边防重镇曲陀关建有都元帅府,1361年,在这里任都元帅的阿剌帖木耳就曾修建孔子庙,《都元帅修文面碑记》记载:“阿剌帖木耳蒙古右海为边将,披坚执锐,驰骋游猎,分内事也。今崇尚斯文,投戈讲道,能为人之所不能者,非有高士之志,绝伦之才,其孰能之……横槊赋诗,讲论经史,文武岂为二致。”阿剌帖木耳不但能披坚执锐、驰骋游猎,而且能崇儒尚道、讲论经史,这对云南的进一步开发,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与主流的儒学在云南的传播,巩固元朝南北大统一,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陈均:《皇朝编年备要》卷八,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

(2)方国瑜:《云南史料丛刊》第三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

(3)方国瑜:《云南史料丛刊》第三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

(4)方国瑜:《云南史料丛刊》第三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

(5)方国瑜:《云南史料丛刊》第三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

(6)陈高华等点校:《元典章》卷三一《学校》,中华书局、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

(7)宋濂:《元史》卷一二五《忽辛传》,中华书局,1976年;

(8)《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7月;

(9)靖道谟纂,鄂尔泰等修:《云南通志》卷二十上《选举》,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8年;

(10)龙云、卢汉修《新纂云南通志》:李源道《王惠墓志铭》,1949年铅印版。

作者简介:李昆,云南大学历史系2012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云南
云南驿组诗
云南女孩用“地图宴”请村里老人“吃遍云南”
诗三首(5)
Improving Reading Proficiency through Effective Employment of Reading Strategies
云南青年齐相聚 点亮青春大盛会
蒋正永
云南教育·小学教2018年7、8期合刊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云南山娃」
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