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女性观(外两篇)

2014-11-10 22:48周玉宁
福建文学 2014年11期

周玉宁

中国人的女性观是个大题目,这里想说的其实是历史上中国人对于女性的看法。一般印象中,中国传统上对于女性的要求是三从四德、德容工止、笑不露齿、足不出户。中国历史上,女性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缠足的,被剥夺了到户外从事工作劳动的权力,普通劳动妇女多数的劳作也是在家里织布、烧饭、带孩子,外面的世界与大多数的女性无关,所以很多男性歧视女性的用语就是:头发长见识短。传统上女性无才便是德便是大多数中国人包括女性在内的女性观。

只是事情也有例外,中国人对于女性中的豪杰还是欣赏并赞颂的,比如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比如擂鼓退金兵的梁红玉,比如挂帅出征的穆桂英,比如反清志士秋瑾,中国人一概钦佩赞颂。就是在爱情关系上,中国人对于大胆追求爱情的白娘子、崔莺莺也是充满了同情的;即使是沦为下贱的妓女,中国人对于那些侠肝义胆的风尘女子赵盼儿、有节操的李香君、柳如是们也不无欣赏与同情,而到了那些才情美女谢道韫、班昭、李清照那里更是美誉不断,比如对谢道韫就以咏絮才比喻,不吝美言佳句。所以,中国人对于女性的看法,并不是陷在闻女人裹脚布的猥琐中,历来不乏健康、阳光、积极的女性观。所以,中国古典小说戏曲中的奇女子很多,比如,侠女十三妹;比如,樊梨花,等等。这是说,中国人对于有能力、聪明有才华的女子自古以来就是认可的,并不因为女性整体上较之男性处于弱势而否认女中英雄。

所以,对于女性来说,要赢得人们的尊重其实还在于自己的作为。如果你是一个没有什么特长、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女性,想要有自己的存在价值,就要有一颗女性的慈悲、关爱之心,可以将女性特有的善良与牺牲施放于别人,这样既温暖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人生的价值也就体现了出来;如果你是一个特别有才华、才能极高的女性,那你一定不要辜负了上天的赐予,不要将自己的聪明才智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而是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因此而成为杰出女性,那么,上天所赐予你的才能也算没有浪费。现实社会中的确有不公、有权色交易,但大多数正直的中国人是承认女性才能的,只要自己努力,我们心中的阳光雨露就会滋润我们的人生。女性最令人痛心的,其实是不上进与自甘堕落,只要女性不为贪慕虚荣而去当二奶、当小三,不为因为境遇的苦厄而沦入风尘,自尊自重,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善良正直谋取自己的生存权,大多数的国人还是会尊重的。

员工满地爬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幅照片,画面上是某个商贸公司的一群员工跪在地上爬着转圈,据说,这是公司训练员工的新方法。这幅照片,看了实在令人心酸,为了一个饭碗,员工就要跪在地上满地爬,这实在有些法西斯的味道,也不知道这些老板出于什么心理要如此折磨自己的员工,仅仅因为有点钱有点权就可以罔顾他人的尊严?如果是为了打击员工的自尊以达到令其听话、好指挥的目的,这一方法是否很过分?

当下的中国,经济确实在高速发展,但整个社会结构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贫富差距已在社会各阶层中形成了巨大的鸿沟,普通的民众要扛着高房价、高医疗费用、教育资源的极端不均衡、通胀等等压力,大学毕业等于失业,谋一个饭碗极其的不易,老百姓的痛苦指数其实还是很高。而稍微有一些资源、稍微有一些权力、稍微有一些钱势的人,往往感觉良好、颐指气使,很多社会矛盾由此产生。而平民子弟的上升途径越来越窄,好的职位、好的上升路径都被有权有势的官二代、富二代占领,社会财富与权力正在向权势阶层积聚,普通百姓向往美好的梦想都被现实的残酷击碎。普通人好不容易有了一份工作,薪金的上涨却赶不上物价、房价、教育、医疗费用的上涨,改革是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可是普通百姓分享到的却是那么微薄。报纸上已经不止一次报道了这样的事件,开发商为了土地强拆民宅不惜将拦阻的户主当场碾死,而我们的煤矿事故总是接二连三,高速发展的代价是GDP带血,百姓痛苦指数上升。

当下的中国,从自然生态到社会生态都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我们生活的环境已不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清雅,也不复“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和谐了。人与人的关系已经到了无缘无故就被打击报复的程度,网曝一位大爷因为走路像领导,就无端被邻居暴打一顿,很多冲突仅仅因为谁看谁不顺眼,就造成血案,包括公职人员在内的打架互伤已经造成了很多的悲剧,人心的暴戾与脆弱,在当下比任何时候都集中。不顺心了可以火烧,造成无数无辜生命的被剥夺活着的权力;不顺心了可以枪击,不少身家过亿的老板也逃不脱悲剧;领导不顺心了更可怕,那就是部下的末路。生态环境被破坏了,也许能通过环境治理恢复,而人的心态环境被破坏了,恢复起来就不是一带两代的事了。可悲的社会生态。

日子的过法

日子的过法其实是和我们的收入水平成正比的,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人,小时候大多数的家庭过日子的方法不外“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衣服大都是哥哥姐姐穿了弟弟妹妹穿,有些拮据些的家庭孩子的衣服大都补丁摞补丁。不久改革开放了,大多数的家庭日子好些了,穿补丁衣服的几乎绝迹了,人们开始追逐潮流,穿时装了。而随着社会的富裕,新的问题来了,当人们从吃不到肉到吃了过多的肉时,三高来了,血脂高血压高脂肪肝都找上了门,于是,健康养生节目大行其道,过去普通老百姓都不愿吃的玉米面窝头成了香饽饽。

我们的日子是富些了,富到相当多的国民可以出国旅游、买名牌包,越来越多的妇女有自己的首饰,有的还不止一套两套。但大家知道不知道,很多加工首饰的小作坊排出的是剧毒化学品,正在污染我们的环境。我们有钱了,买下不止一套房子,可大家知道不知道有的开发区完全是浪费土地浪费资源已经变成一座座鬼城。在人们缺吃少喝的年代,一碗鸡蛋面条都是调理病号的珍馐,在我们物质丰裕的年代,我们正在把老祖先留给我们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消耗掉。

日子是不能再这样过下去了。

我们不能再无止境的以为钱越多越好房子越多越好,有时候阳光、空气、水以及绿色农作物对于人类更重要。我这样说不是要大家再回到“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而是说大家不妨适当的“乐活”一下,不要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学会有节制的生活。房子两代人两套足矣,不要再多了,房子再多、钱再多都是概念,钱不消费只是银行里的纸张,房子不住只是钢筋水泥而已,而我们占有过多的资源就是对子孙的犯罪。在市场经济年代,钱并不是坏东西,钱能换来衣食住行的种种方便,没有适度的钱在当下的社会是很不方便的,但当下的问题是,人心太浮动、对于金钱是无止境的追求,为了追求金钱不惜饮鸩止渴以污染环境为代价,人们再难以像以前那样平平和和地做着赚几毛钱利润喝二两二锅头的安心生意了。风气传到文化界,也都是浮躁到静不下心来做一点踏踏实实的学问,写一点实实在在的小说。

责任编辑 贾秀莉

从热血到冷血

大约是二十几年前了,在《译林》杂志上读了一篇美国小说《热血冷血》,故事记不确切了,只记得大致说的是一个美国热血青年开始立志服务社会、热心公益、助人为乐,后来看到一系列社会丑恶现象以及做了好事后得到的只是社会的冷脸,逐渐变得冷血并浑浑噩噩起来。当时读小说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热血青年,心里很为这个美国青年可惜。二十几年过去,自己也变成中年人了,想起这部小说每每会心一笑。

这些年见诸报端的例子很多,有人热心帮助被撞到的老人却被诬为撞人者被索要天价医药费,有人给老弱病残让座位而对方连声谢谢也不说,有人热心借手机给别人手机却被抢跑,等等,总是做了好事而得不到好报,社会人心就变冷了,雷锋越来越少,坑蒙拐骗的却越来越多,坐在家里就会被骗,陌生的诈骗电话一个又一个,而呆在家里也会天降横祸,有人居然在床上睡觉就被从天而降的牛砸死(事情发生在巴西)。信息爆炸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感觉到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不安全的世界,能把自己保护好就是最大的幸运,人们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褊狭。而人人求自保的结果就是社会渐渐变得冷漠、变得互不交通,最后走向分裂。

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

办法并不需要,需要的只是我们心中的一如既往的爱,对人生对人类对他者对社会对家人对亲友乃至对国家民族的爱,如果有这个,那我们的血就一直会是热的,毕竟冷血的人谁也不喜欢,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变成冷血,最终的结果是社会上又多了个不讨人喜欢的家伙。但当下的问题是,人的自私性使得人们喜欢别人热血而自己却躲在角落里窃笑,热血与冷血已经成了一个旧时代的话题,现时代的话题是简单性不复存在了而复杂性却在搅乱我们的写作,我们究竟如何认识我们身处的时代包括我们自己,如何在我们的写作中表现出这一复杂时代带给我们的困惑与苦恼,我们手中这支笔的表现力如何能超越电子媒体的巨大优越性和覆盖能力,为自己赢得一点生存之地,这些都是严肃而影响后世的问题。不管是热血还是冷血,大家其实还共存于同一星球上,呼吸着同样的空气。让我们为我们共同的家园而一如既往的爱吧。

责任编辑 贾秀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