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经济全球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014-11-10 18:17吴强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9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经济全球化现实意义

吴强

[摘 要]《共产党宣言》不仅是全世界无产者的政治宣言,也是经济宣言。《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把握和推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经济全球化;现实意义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为《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向全世界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宣言》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全球化的概念,但却包涵着丰富的全球化思想,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思想。全球化的起始说法各异,但发端于经济领域却是不争的事实。《宣言》指出:“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了。”在此,马克思恩格斯一语道破了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情景,封闭、狭隘的民族历史进入到广阔的世界历史领域,经济全球化展开了它的历史性进程。

一、《共产党宣言》中经济全球化思想的时代背景

任何一个思想家的理论创造,都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宣言》中包涵着丰富的经济全球化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

经过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农业文明的积累孕育了西欧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地理大发现”使商业贸易得以在全球范围进行。这种不平等的商业交换,对殖民地的疯狂掠夺,使大量的黄金、白银涌入欧洲,诱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世界贸易进一步发展,并于17、18世纪导致了工业革命的爆发,进而在18、19世纪欧洲国家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使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被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取代,并推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航路的开通和新市场的开辟,使以前的工业经营方式不能满足新增加的需要,于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就代替了传统的封建行会手工业。从18世纪最后30年起,西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通过产业革命,从工场手工业逐步过渡到机器大工业,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建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资产阶级逐步确立了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活动提供了政治保障。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确立后,以国家机器为后盾,采取政治阴谋活动和军事武力作为其扩张的重要手段,迫使一些落后的国家、民族采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建立适应机器大工业发展,以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宣言》指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尽管资本主义从诞生起,就不断地开拓世界市场,但仍不能满足其追逐更多利润的欲望。资产阶级在利润的驱使下,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大量的商品。然而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的手中,广大人民群众则越来越贫困,购买能力下降,甚至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都很困难。这就导致资本主义出现生产过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危机。此后,经济危机每隔10年左右就要爆发一次。1836年,英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并波及到法国等国家。1847年的经济危机遍及整个欧洲和美国,形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危机期间,一方面,商品堆积如山,找不到销路;另一方面,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减少,生活越来越困难。经济危机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灾难:工厂关门、银行倒闭、工人失业、大批的商品被毁掉,对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地破坏。《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三)无产阶级对立阵营的壮大

无产阶级是和资产阶级一同产生,互相关联而又根本对立的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居于支配、统治地位,雇佣没有或失去了生产资料的工人为他劳动,并且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压低工人的工资,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而无产阶级则一无所有,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是一个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的阶级。财富越来越积累在少数资本家的手中,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则越来越贫困。为了改变现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在资本主义早期,斗争是自发和分散的,斗争方式往往是原始的,如毁坏外国商品,捣毁机器,烧毁工厂。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觉悟不断地提高,阶级意识不断地增强。在斗争的实践中,工人逐渐意识到,要想取得最终的胜利,就必须团结起来消灭资本主义制度。而此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交通工具的便利为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共同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己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马克思恩格斯正是根据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在《宣言》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关系,预见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正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中,预见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和经济全球化的未来方向。

二、《共产党宣言》关于经济全球化思想的论述

经济全球化目前尚无公认的具体内涵,然而世界市场的形成,全球性的交往、贸易、金融和投资,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劳动力、资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都是其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宣言》中论述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言》论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分工,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首先,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宣言》指出:“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化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这一改先前生产规模的小打小闹和狭隘经营,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制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其次,世界范围内的分工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协调一致的生产基础。全球范围内的分工是机器大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工业化时代,蒸汽和机器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分工,而世界范围内的分工又推动了全球性的生产活动。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地区的原料。同时,马克思又在“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一文中指出,由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分工的规模已使脱离了本国基地的大工业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1](P33)。这样,生产、分工、交换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基础。再次,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得经济全球化成为现实。《宣言》指出:“大工业建立了为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这个大市场拥有着巨大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需要商业、航海业、陆路交通业的巨大发展与之相适应,而这种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大工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能力,使世界范围内的分工进一步协调化,为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

(二)《宣言》揭示了资产阶级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动机

一方面资产阶级推动经济全球化是为了不断扩大产品销路,拓展狭隘的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性的交往和联系,构筑了一个容纳整个世界的大市场,使世界性的生产和消费纳入同步轨道。不断获取最大的剩余价值是资本的内在本性,它促使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张,满足资本的主人——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剥削、掠夺和征服的欲望。

(三)《宣言》阐述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手段

资产阶级首先是打着“开发”的旗子,用“价格低廉的商品”这门“重炮”,“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其次是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商品是经济全球化的敲门砖,但真正的方式是推行市场化,推行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再次,隐藏在文明交往背后的暴力行径是资产阶级推行全球化最为有效的手段,它是开发市场,进行联系、推销商品的最有力的后盾,它为资产阶级打开世界之门扫清了各种各样的障碍。历史表明,资产阶级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凡是没有主动打开国门的民族,他们会毫不留情地用刺刀和大炮逼其就范。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其实就是“用血与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2]829的过程。而通过世界性的分工、生产和消费推行经济全球化,更适合于20世纪70年代帝国主义殖民时代结束后的经济全球化。

(四)《宣言》科学预言了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资产阶级通过推行自己的文明来改造其他的文明,其结果只能是“农村从属于城市,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城市从属于文明的国家,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经济全球化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效应。积极效应是:它优化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的愚昧状态,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使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促进了世界性交往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消极后果是:经济全球化使落后国家民族从属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两极分化和贫富悬殊,加剧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被压迫民族与压迫民族的矛盾和对抗。

(五)《宣言》论证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试图论证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各种可能。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看,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了文化、政治、生态和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变迁,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预言的科学性。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政治、生态全球化。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却不是全球化的最佳选择。其根本原因是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制度是相冲突的。经济全球化本身就是资本主义在民族国家范围内无法容纳其巨大生产力的产物。当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都无法容纳其巨大的生产力的时候,那就是资本主义该全面转向它的反面——社会主义的历史时刻。“某种意义上讲,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是社会主义胜利的前夜”[3],它所创造的世界性生产体系、金融体系、知识体系和管理体制,为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同时,社会主义按其制度特征和形成基础、发展的要求和条件来说,与全球化是一致的,“已开始的全球化进程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是不适合全球化进程的,它的发展最终将打破这种制度,而提出社会主义的要求”[3]。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所讲:“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存和占有的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产生的是它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当资产阶级奔走全球各地,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市场,推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时,由它产生的资本主义剥削瘟疫也必然散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和两个阶级的对抗。这是由资本主义产生而又无法消解的历史性矛盾和难题。因此,走到历史尽头的资本主义必将面临社会主义的全面诞生,这一历史性的趋势必将在全球化浪潮中走向历史性的现实。

三、《共产党宣言》关于经济全球化思想的现实意义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总体趋势,是人类从区域和民族国家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必然进程。它几乎把所有国家的国民经济都卷入了市场竞争,能够顺利适应这种变化的国家,经济就会得到长足发展,而不能顺应这个趋势的,就会成为落伍者。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客观事实,我们应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论及的经济全球化思想的指导下,科学认识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正视其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坚持基本原则,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宣言》明确地回答了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以世界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发展下去,必然被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所取代。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目标和最终结果是共产主义。因为共产主义是世界性的、国际性的、全球性的,共产主义不具有民族性、区域性、地域性。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规律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不管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多么曲折,不管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多么漫长,但她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毕竟有到来的一天。因此,共产主义作为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不能动摇。共产主义到来的不可逆转如同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转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保持清醒认识,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在历史上曾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它冲破了封建制的束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开辟了世界市场,建立了世界性的经济联系,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不能容纳新的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必然为新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所代替,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是,为什么在《宣言》发表160多年之后的今天,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腐而不朽、垂而不死呢?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全球化的结果。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利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向其他国家倾销本国商品,转移本国经济危机,使得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还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全球化的最终结果,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概念,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虽各不相同,但对经济全球化根源的认识较为一致,即认为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宣言》断言:“世界市场”建立与开拓的物质基础,归根结底是生产的发展,是“大工业”的出现,没有“大工业”,没有科技革命,就不会有商品与资本的过剩,就不会有经济的全球化。但《宣言》的深刻之处在于,她不仅指出了经济全球化起始于大工业,而且在于她道出了经济全球化也起始于资产阶级,资本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制度根源,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制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市场”的扩张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一脉相承。当代社会的“反全球化”,其实质是反对资本主义引致的贫富差距蔓延到全球的范围,并表现为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越拉越大。故反全球化反的不是经济全球化本身,也不是反的基于科技革命的经济全球化,而是反的因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不公和贫困。正如《宣言》所指出的那样,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消除、而是加深了阶级对立和人民的贫困。现实印证了《宣言》的这一论断。如果不从资本主义制度与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关系看问题,往往会将贫富差距的拉大归罪于经济全球化本身。事实上,经济全球化本身没有错,错在资本主义制度的“资本”在扩张中自然带来资本的积聚与贫困的积聚。

(三)把握历史趋势,坚定发展方向

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是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从全球化其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结果看,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共产主义的。“因为经济全球化的高度发展,不仅意味着人类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全面进步,意味着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广泛传播和高度发展,而且还预示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暴露、累积和激化,从而导致资本主义最终的自我否定和灭亡,取而带之的是共产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胜利。”[4]基于此,我们应该把握历史趋势,坚定共产主义的发展方向。当前要继续拓展开放领域、加大开放深度,形成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积极加入全球化进程,充分利用世界市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跃”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王锦侠.《共产党宣言》与全球化[J].学术研究,2001,(3).

[4]徐辉等.《共产党宣言》与经济全球化—兼论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应对之策[J].长江论坛,2006,(2):7-11.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经济全球化现实意义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