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之力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2014-11-10 00:39王璐颖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18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

王璐颖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涵于文化之中,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长期普遍遵循和坚持的价值原则和目标方向。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的内在联系,以文化为视角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研究探索,从加强文化教育、创新文化载体、完善文化制度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文化的力量,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关键词: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183-01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的内在联系,以文化视角研究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如何把“三个倡导“贯彻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广泛的价值认同,成为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这无疑是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

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在进行价值认识和价值评判时所持有的根本的、普遍的观点和看法,是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最深层的、最稳定的、取得普遍共识而起主导作用的成分,它所反映的是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系统中最核心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奋斗的价值取向。所谓文化,狭义上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广义上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文化实践路径

由于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驱动力,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文化视域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发挥文化的功能和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就要运用各类文化形式,从实施文化育人、创新文化载体、完善文化制度三方面生动地表现核心价值观,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认同感和归属感。

2.1 实施文化育人,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召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的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实施文化育人,通过教育引导,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让人们感知它,领悟它,增强认同感。

实施文化育人要坚持不懈地强化理论主渠道作用,运用理论教育人民、凝聚力量,借助新型教育方式,鼓舞斗志、引领风尚。一方面要强化思想理论主渠道的作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全员的思想意识。随着西方的后现代主义等社会思潮汹涌而至,多元文化互相激荡,多元价值取向交叉冲击,部分人出现了否定传统价值取向和盲目模仿西方价值取向的倾向,部分人在多元价值取向选择中举棋不定,在价值标准上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在价值取向上更加现实,崇尚个人自由,忽视高尚的精神生活,忘记远大的人生目标。另一方面,创新教育方法,设计“隐形教育”形式。隐形教育是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受到影响的道德教育。利用“隐形教育”,借助文学、艺术等多样化形式,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

2.2 创新文化载体,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力就需增强其实践性,将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实践工程,调动多种资源,利用各种手段。其中,在文化领域,创新文化载体是极为重要的方面。“文化载体是指以各种物化的和精神的形式承载、传播文化的媒介体和传播工具,它是文化得以形成和扩散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力需要创新文化载体,以此来传播和弘扬内在价值。

当前,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这一新型文化载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作用。提升随着20世纪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字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技术业已成为当前最新、最有效的文化载体。因此,要立足于高科技发展水平,借助现代传媒多种手段,尤其要利用现代网络传播技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推广和普及。

2.3 完善文化制度,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实施教育引导、创新文化载体,而且需要相应的文化制度为依托,做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需要文化制度这层有形的硬保障,从而在“润物细无声”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文化制度所关注的是“社会各类制度规范中潜伏着的、暗示性的‘倾向性、‘导向性,以及社会制度及其运作对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内在规定性,它们也表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比较稳定的价值观念、情感趋向和思维方式。”制度是文化体系中最具权威的因素,文化制度通过发挥规范、控制、协调和统一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其行为的作用来实现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制度化是组织和程序获取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合理的文化制度可以规范文化行为,保证文化活动健康、有序、积极地进行,促进价值观念的传播和渗透。

3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文化的视域下,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须通过教育引导、创新载体、制度保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 张苗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解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37-38.

[2] 雨晴.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 张亚君.先进文化及其文化载体论田[J].飞天,2009(14):76-78.

[4] 孔庆镕,张磊.中华民族凝聚力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