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守护民族精神家园

2014-11-11 18:06伞佳卉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7期
关键词:精神家园

伞佳卉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为了在现代化进程中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逐渐衰落,甚至消亡的境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首先是坚持生活原真性,立足恢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样式的本色。其二是坚持完整性,防止单纯文化碎片保护。其三是坚持从现实社会生活状态出发,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用价值,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众之中生生不息地存在。

[关键词]现代化进程;精神家园;守护

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颁布起,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由局部、零散、自发的工作状态步入全面、规范、有序的轨道,一个全国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规模地展开。何缘在现代化建设取得极大成就的今天,我们会进行如此空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其重要原因是为了在现代化进程中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以非物质状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包括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有关自然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以及与这些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它蕴含着属于民族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文化意识,以及文化经验和智慧,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标识。譬如传统节日,不论哪个民族的节日,它都是祖先在本民族特定的生存环境和地域中,所选取的最适宜自己生存方式和精神寄托的文化形式,是该民族独有的精神标识,它通过节日载体,世代相袭,因此,任何现代或其它民族的节庆都很难取代民俗传统节日。就以汉民族传统的春节来说,尽管许多城市年轻人更热衷于西方圣诞节,尽管春节的年味大有减轻,但是,春节仍然是我国有着最广大群众的传统节日。

然而,正是这样一种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正面临着逐渐衰落,甚至消亡的境况。究其原因,其一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农业文明土壤受到严重的冲击,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失去它原本的理想内涵和文化优势;现代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使依靠口传身授为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受到阻断,许多传统技艺后继无人,濒临消亡;过度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的市场开发,使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济利益趋动下,脱离原本的面貌,受到严重的破坏。其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滞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缺乏依法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有待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性还不够广泛,全民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还不健全等等。因此,无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来说,还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形势是十分严峻和紧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任务是艰巨和复杂的,我们必须充分提高认识,做好心理和能力准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承中华文明,提高民族凝聚力,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动力,借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强劲东风,认真贯彻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完成任务。

那么,如何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呢?笔者认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精神家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文化根基上沿袭相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全民性保护意识的提高,需要法律法规的健全,需要保护机制的完善,这些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来说,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方针的指导下,科学有效扎实的工作更为重要。

首先是坚持生活原真性,立足恢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样式的本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各具特点,但其本质的一致性在于它们都是一种存在于民众生活之中,是民众生活特有的文化表现形式和表现空间,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应束之高阁,要向民众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性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普及性的活动,使它与民众生活渐行渐近,逐渐还原成民众生活的特殊样式。

其二是坚持完整性,防止单纯文化碎片保护。所谓文化碎片,即指原本一个完整的文化结构,成了支离破碎的状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品种和类型的非单一性,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不应该是文化碎片。如果我们缺乏文化整体性的理念,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其完整性,人为地把它撕裂开来,单独地将其中一部分作为一种类型的文化遗产保护,形式上实现了保护,实际上却破坏了文化固有的整体风貌和遗产价值。由于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传承中已形成了碎片,而我们在保护时,如果缺乏对其整体的认识,不注意对其缺失的完整性的修复,所进行的只能是碎片式的保护,这种保护与我们保护工作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有碍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成效。

其三是坚持从现实社会生活状态出发,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用价值。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美术和民间工艺品都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艺术,而更多的具有生活实用意义,是具有民俗文化外衣的生活,它们与民众现实生活的实践功利有着密切联系,是具体生活技艺和日常生活的展现,比如剪纸为民间祁愿性装饰,竹编为生活器皿,木雕常见于民居等建筑,因此,只有恢复非物质文化在生活中的生存样式,让它们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众之中生生不息地存在,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

猜你喜欢
精神家园
失乐园
失乐园
寄情于物——浅谈水彩创作的情感世界
长征精神对于构建当代青年学生精神家园的启示
当代共产党员精神家园建设论纲
以创新的理念保持思想纯洁 以改革的精神坚守精神家园
艺术资讯
坚守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