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为什么留不住“阿里巴巴们”?

2014-11-11 16:23
新财富 2014年10期
关键词:纽交所金融体系阿里

阿里巴巴上市,成为223岁的纽交所史上最大一单IPO。以首日93.89美元/股的收盘价计算,阿里巴巴市值超过Facebook、IBM、甲骨文和亚马逊等公司,仅次于苹果、谷歌和微软,成为全球第四大高科技公司和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这是阿里之幸,却是中国A股之痛。总市值已跻身全球资本市场前列的A股,仍难免本土优质上市资源流失的尴尬。过去的十几年中,腾讯、百度、新浪、京东商城等大批企业不约而同选择了海外上市。对此,A股甚至于中国的金融体系应当作何反思?

光远看经济V(经济学家马光远)

我们自己的金融体系是不可能催生阿里这样的企业的,银行不会在初期给阿里贷款,中国本土的风险投资和P E 只会靠关系弄点上市前突击入股的游戏。所以,阿里巴巴本质上不是中国制造,而是伟大美国金融制度催生的。中国本土金融的最大贡献是:逼你去美国。美国危机不代表金融差,中国无危机不代表金融强大。每次危机后美国更强大就是明证。

巴曙松V(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

美国金融体系是发达,但似乎刚经历一场大危机,股东结构中,持股比例最高的是孙先生,似乎也不是美国人。只能说金融体系各有优缺点。

zzu杨大地

每个国家的金融环境和制度都是有利有弊的,得承认在这方面美国的确优于中国,因为阿里有实力也有必要去全世界最好的金融平台进行IPO,来使自己的价值最大化,所以理所当然地要去纽交所。这只能说明国内金融环境的不足,而不是一无是处。这样的评价看似吸引眼球,实则无形中又误导了一大批不明就里的热。

i_franki

美国金融市场发展了差不多200多年,而中国才50、60年,无论是市场机制还是政策都还在探索阶段,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投资者和国民的金融素质和欧美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但可以肯定的是阿里巴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肯定不会有今天!

冷眼看世界43

看到阿里巴巴上市让我想到初到日本时发现的:中国发明家必须自己游说给自己的发明找投资,日本有风险投资和猎头会主动找到有潜质的发明创造;中国发明家必须自己一件件找试验器材和设备,日本有企业帮你做。市场经济发展层次的不同。

上海临港招商服务办事处

阿里是聪明的,因为它清楚要做就做国内十几亿人口的巨大市场,而不是去国外彰显身价;国内金融机构是“聪明”的,它们只看重现实回报,往往忽略了潜力与发掘潜力的长远眼光; 外方金融机构是聪明的,因为它们有着百年总结出的经验,很明确地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赵国庆--财税星空

仅仅是基于协议控制的VIE结构存在很大风险,如果境内单方面解除协议,境外就架空了。之前已有类似案例。

猜你喜欢
纽交所金融体系阿里
云上阿里
疼痛后才计数
The Great Unbanked
Catalan数及几种应用实例
狼抗议鹅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论金融体系等级化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
拳王阿里因何被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