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路径

2014-11-11 16:14周金金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展示空间

周金金

[摘 要]我国有近千座基层博物馆,占文物系统博物馆数63.9%,收藏的文物藏品占全国总量的40%。,是国民教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观念、专业人才、基础设施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下,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受到影响。当下应转变思维,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精品展览、开拓新的博物馆展示空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精品展览;展示空间

博物馆是陈列、展示、宣传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国民教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民族文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因此,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之一,积极发展基层博物馆文化事业,增强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需要。

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博物馆2300座,其中市、区(县)级基层博物馆近千座,占文物系统博物馆数63.9%。(1)近千座基层博物馆遍布全国各地,收藏的文物藏品占全国总量的40%。基层博物馆作为当地重要的文化窗口,承载着历史之文脉和民族之精神,对培养一方土地的文化气质、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塑造文化魂魄有重大意义。长期以来由于思想观念、专业人才、基础设施条件、经费投入和管理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也受到了影响。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新形势下基层博物馆面临的难题。

过往,基层博物馆的主要职能是馆内文物的保护、藏品展出、野外文物勘察和保护。现今基层博物馆应转变观念,创新思维,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培养创新人才,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2)基层博物馆在工作中也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摒弃“阳春白雪”的心态,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基层博物馆建设中来。这就要求基层博物馆运用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增加宣传力度,吸引公众参与到博物馆文化建设中来。博物馆设计的各项活动,也要充分考虑公众的文化需求。

2008年,全国各级博物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有利于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履行教育功能,有利于发挥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推广。实行免费开放后,客流量开始增大,如何为观众做好服务,成为博物馆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的重点。基层博物馆观众可以分为五类:(1)以知识学习为目的,如大、中、小学生;(2)以学术研究为目的,如学者、博物馆研究者;(3)以艺术鉴赏为目的,如文物爱好者;(4)以休闲娱乐为目的;(5)国内外的观光旅游者。对于基层博物馆而言,应研究不同的参观者的文化素养与文化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这种“人本”理念应体现在博物馆工作的每一环节,是基层博物馆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只有在充满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中,才能做到优质服务,才能使每个公民真正享受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发掘整合优势文化资源,打造精品展览

陈列展览包括常设展览、临时展览,是基层博物馆提供给公众最直接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3),因而如何做好陈列展览,打造有特色、有魅力的精品展览,是博物馆的命脉所在。基层博物馆地域文化浓厚、传统特色突出、观众覆盖面广。但是也面临着代表性藏品数量不足以形成独立的展览专题、设计目标和陈列主题不明确,缺乏合理的逻辑性。这样的展览,难以引起观众兴趣。因而克服藏品不足、把握陈列设计思路,成为打造基层博物馆文化精品的重要课题。

第一,要坚持展览的原创性,挖掘区域人文,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当代中华儿女一定要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4)基层博物馆当把最能反映本区域历史文化内涵的藏品设为常设展览,作为区域名片和文化宣传阵地,向参观观众展示最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例如上海市青浦区博物馆大胆摒弃通史类的传统陈列模式,着力构建具有特色的区域博物馆陈列体系,以青浦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青浦区是都市上海文明的发源地、上海乃至长江下游重要的贸易区)、江南著名“鱼米之乡”的浓厚水乡文化两大特色,形成了“上海古文明之源”和“申城水文化之魅”为两大基本陈列。2006年初,青浦博物馆获得了“2002~2004年度上海博物馆陈列精品奖”。

临时展览与常设展览对应,周期相对较短,可以补充诠释博物馆文化价值。不同展示思路、不同合作方式、不同展陈目的形成的临时展览,弥补了基本陈列灵活性不够的缺点。这个部分的展览重点在于专而全,可以发挥市内各博物馆间灵活调动,将每个馆打造出一个至多个精品展览,在一个区域内打造出一批具有文化影响力的专题展览。这样的展览可以充分发挥区域内博物馆藏品的功能,实现珍宝同赏。

不论是常设展览,还是临时展览,都要坚持展览的原创性,坚持自主策划、设计并实施,这样才能做到深入挖掘区域历史与文化。区域历史与文化也是最能弘扬传统文化,并取得当地人的认同,为外来参观者提供了解当地灿烂文化与风俗传统的知识与信息。

第二,坚持展览的多样性,不断加强合作交流。

展览的多样性有两个要点:一是,坚持“常设展览要常新”。常设展览是基层博物馆展览的重中之重,是最能反映区域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然后常设展览的“固定性”也相对容易使参观者产生“审美疲劳”,因而对已有的常设展览要适时做出相应的改造,增加常设展览的吸引力。二是,开办丰富多彩的临时展览。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基层博物馆可充分发挥其在地区文化发展和历史认同方面的号召作用,联合其他文化、科技单位,共同开发文化资源,打造各种临时展览,共同服务于地区文化事业,尤其是青少年教育及当代艺术的发展。

地域文化资源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因而馆际交流展览可以为临时展览提供新鲜血液。各基层博物馆可与国内其他博物馆合作举办临时展览,可以引进展览,同时也可将自己的精品展览输出。馆际交流展览,对促进更大区域的文化交流与文化繁荣有相当的积极作用。

三、开拓新的博物馆展示空间

基层博物馆的展览一般是固定在博物馆建筑中,因而展示空间受到一定限制。“流动博物馆”的出现,突破了展示空间固定性的难题,弥补了文物不足带来的系列问题,强调博物馆之外的实在的展示空间。博物馆是流动的历史,流动的博物馆是活的历史。基层博物馆可通过文化知识讲座,送展览到学校、企业、社区,开展宣传活动,开拓新的博物馆展示空间,打造不一样的“展览”。情况许可下,还可以根据历史场地,形成一个公众参与其中的情境,强调“体验”这一直观的展示方式对于公众的影响,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进行文博知识有奖问答,向参与的市民赠送纪念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区域历史文化,普及文博知识。

针对学生群体,基层博物馆除了展览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参观博物馆的课外活动,开辟学生们的“第二课堂”。由讲解员结合学校史前历史课程及乡土教育课程,利用馆内陈展的场景以及展示的文物,为学生形象生动地讲解区域历史文化,再现家乡的魅力和风情,体会自己生长生活地方的美好,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将爱国教育落到实处。

博物馆专业人才的缺失,也是遏制其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的瓶颈。作为文化单位,研究能力的提升,是基层博物馆做好陈列展览、开展教育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保障。基层博物馆不仅需要引进人才,更需要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为员工提供职业上升空间与个人价值双重实现的平台,是留住人才的关键,譬如提供在职学习研修、专业培训。目前,文博专业的技术性培训举办的较少,机会稀缺,基层博物馆的培训则更少。基层博物馆应该建立自己的研究平台,加强展览背后的学术研究,提高业务人员的研究水平。

注释:

(1)崔波:《“全国县级博物馆展示服务水平提升项目试点”盘点及展望》,《中国文物报》2006年9月29日第六版

(2)《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

(3)《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

(4)《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猜你喜欢
展示空间
环艺展示空间中灯光的运用探究
高校校史馆展示空间的生态设计探析
展示空间中光与科技的融合
从吉冈德仁作品中看材料、结构、概念之间的关系
基于大众心理下展示空间的照明设计
论现代展示空间设计
展示空间设计中的情节策略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示空间与虚拟空间研究
浅谈交互性展示空间
浅谈展览空间与色彩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