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集团军:海疆雄师

2014-11-12 14:12董保存
湘潮 2014年10期
关键词:纵队兵团国民党

董保存

经常听胶东半岛上的老人说:我们胶东走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4个军!军委副主席就出了俩!将军多得数不清!——那声调里充满了自豪。

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三十一、三十二、四十一军都可说是由胶东子弟兵组成的。不过,这4个军组建的时间不同,大哥、二哥是二十七军和四十一军,小弟则是三十一、三十二军。所以我们说,现在驻厦门的第三十一集团军是在解放战争的炮火中组建起来的一支年轻的部队。它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

1947年2月,为了保卫胶东解放区,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胶东军区地方部队先后组成了新编第五、第六和第七师。各师成立后,在胶东军区前线指挥部指挥下,先后参加了沙河追击战、胶济路东段、太保庄等战斗,积极配合华东野战军主力作战。

1947年夏天,胶东军区前线指挥部及所属部队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各师分别改称第三十七、第三十八和第三十九师,共2.3万余人,司令员周志坚,政委廖海光,副司令员滕海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陈华堂,参谋长黎有章。

纵队司令员周志坚可不是一个等闲之辈。他既不是胶东人,也不是从胶东地方部队成长起来的(用现在的话说是空降来的),他是从延安到山东来的。红军时期和抗战期间,周志坚外号叫“周铁匠”。有人说是周志坚学过打铁,其实,周志坚从未当过铁匠。他的战友说周志坚是“能打硬仗,善打恶仗”而得来的这个名字。当年在鄂豫皖,还有一个说法:“李木匠山上吊线,周铁匠山下打铁。”“李木匠”指李先念,“周铁匠”自然指周志坚。在著名的中原突围作战中,他带断后的部队拼到最后,突出重围时只剩下几个人……

就是这个周志坚,带着十三纵在齐鲁大地上纵横驰骋,东拼西杀,把一支年轻的队伍,带成了华东的主力部队之一。

从“预备队”到主力部队

1947年12月,许世友、谭震林指挥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七纵队、第九纵队和第十三纵队发起了莱阳战役。他们要啃的是一块硬骨头——国民党军整编五十四师三十六旅一个加强团及其他杂牌队伍近万人共守的莱阳城。

12月4日黄昏,莱阳城攻坚战打响。华东野战军七纵首先向驻守莱阳城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当夜占领县城南关。二纵也攻下县城东关村北和吴格庄村北地堡,占领东关,威胁国民党守军指挥部所在地——城隍庙核心阵地。6日夜,莱阳城外围地堡全部被扫清。9日凌晨,七纵3个师发起总攻,10日拂晓十九师攻克县政府据点,七纵先后对城隍庙核心阵地发起了两次攻击,因敌人工事复杂,火力凶猛,攻击未能奏效,城隍庙的核心阵地迟迟攻不下来。

12日晚,许世友急调十三纵第三十七师加入战斗。三十七师进入阵地后,选择攻击突破点,先后发起3次大规模攻击,城隍庙被攻破。13日晚上11点多,莱阳城攻坚战胜利结束,除小部分国民党军从城隍庙西北角潜逃外,其余全部被歼。

莱阳攻坚战结束后,国民党军的8个旅沿烟青(烟台—青岛)公路北上,妄图重新占领莱阳城。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迅速调整部署:七纵与南海独立团急速绕过大沽河,迂回到国民党增援部队背后,切断国民党增援部队的后方补给线;九纵进驻河头店一带阻击由水沟头经河头店迂回莱阳城的国民党军;十三纵在莱阳城西以将军顶为中心,南北展开,扼守烟青公路,从正面阻击由水沟头东犯企图夺回莱阳城的国民党军。

此时,军委来电明确指示:如无把握,应及早放弃。许世友对他的部下说:“吃到嘴里的肥肉还能吐出来?”他命令第十三纵队司令员周志坚带上一个炮连来到阵前。周志坚把师团主官叫来,说:我就在前沿,你们都直接下营、下连去,这一仗就看我们的了!19日上午8点,将军顶阻击战打响了,战斗打得非常惨烈,经过七昼夜的激战,进攻将军顶的国民党军败退青岛,整个莱阳战役遂告结束。

第十三纵队这支“新军”,也从此让人刮目相看。

紧接下来的济南战役,更是让十三纵从“预备队”变成了主力部队,和他的兄弟——老牌劲旅九纵并肩争雄。

按粟裕的作战计划,山东兵团的头号主力第九纵队担当“助攻”,十三纵自然是“预备队”。仗打起来后,九纵司令员聂凤智给各师长下命令:“我命令你们变助攻为主攻,拿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还加了一句:“记住,是主攻,不是助攻!”十三纵司令员周志坚也对部队说:我们不能总当预备队吧,看情况变成“啃硬骨头的”!

9月23日下午,发起总攻前几个小时,十三纵一○九团团长田世兴带着作战参谋摸到了护城河边做最后的战场勘察。敌人在距离不到30米的城墙上发现了他,一颗子弹飞来,从田世兴左脸射进,右眼飞出……

总攻发起后,一○九团吼叫着“为团长报仇”,发起了攻击。云梯搭成的桥被炸断,他们涉水过护城河,把城墙炸开一个缺口,5个连队登上城墙。城头战况极其惨烈,这5个连队坚决顶住敌人反扑,大部壮烈牺牲。一○九团首先突破西南城垣后,三十七师师长高锐向周志坚报告:“三纵八师要从我们的突破口进城。”这是给主力部队让路。周志坚知道,第三纵队八师负责攻打侧翼的普利门,没有打开,师长王吉文牺牲了。他们急需进城,绕到敌人背后,接应正面部队打开普利门,使三纵主力进入内城。周志坚从大局考虑,对三十七师师长高锐说:“让他们快进!”

兄弟部队进去了,十三纵的后续团队进入内城的时间自然就迟了一阵。

三十七师全部进入内城后,高锐让师指挥所马上转移到内城。就在此时,敌人的轰炸机丢下一枚重磅炸弹,炸倒了指挥所跟前的一座高楼,把师指挥所压在里边。三十七师政委徐海珊牺牲,师长高锐负伤,被抬离阵地。

三十七师的军政主官一死一伤,周志坚要到三十七师指挥所去。纵队政委廖海光说:“你不能去!”周志坚往外冲,说:“我得去!城里需要指挥。”廖海光叫警卫员拉住他,说:“这次得我说了算。你不能去!三十八师师长徐体山统一指挥。”

三十八师师长徐体山统一指挥攻入济南内城两个师的战斗。部队勇猛前进,敌人很快土崩瓦解。下午4时,一一二团进至大明湖畔,二营副营长王保田率五连攻入伪省政府内院,五连连长带队冲进王耀武的指挥所,活捉了第二绥靖区少将参谋长罗辛理以下300余人。十三纵虽然没有抓到王耀武,却缴到王耀武的手枪。这是一支马牌银把的小手枪。王耀武在美国西点军校时,一位美国将军送的。手枪送到周志坚手里,他掂量掂量说:“还挺沉!咱也用用这美国货。”解放后,他把这支手枪交给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成了济南战役的重要见证。

8天的济南战役,十三纵队毙、伤敌5000余人,俘敌10363人。山东兵团首长颁布嘉奖令:奉中央军委、华东军区暨华东野战军总部电令,授予九纵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济南第一团”,十三纵三十七师一○九团“济南第二团”的荣誉称号。

授旗时一○九团团长田世兴还在医院养伤,出院后得知团队被授予“济南第二团”的荣誉称号,他吼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叫什么?……

1948年春,十三纵转入休整,开展新式整军运动。随后转战胶济路中段,参加潍县战役,配合兄弟部队于潍县东、西两线顽强阻击济南、青岛国民党军增援,保证了攻城战斗的胜利。5月,挥师西进,参加津浦路中段战役,会同第七纵队攻克兖州。此役,七纵4个团并肩突击,从南门率先突破。十三纵在老西门登上城墙。两个纵队携手,歼守军1.6万余人。

至此,十三纵的强悍神勇在山东无人不晓,和七纵、九纵英雄比肩,无人再敢小觑这支“新军”。

淮海大战显身手

在淮海战役中,十三纵东拼西杀,大显身手,战果辉煌。有人总结过,在淮海大战中,粟裕代司令员曾经“六调十三纵”。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华东野战军瞄准了国民党关内最大的野战兵团——黄百韬的第七兵团。济南战役时,黄百韬率部来救援王耀武,半路上获知济南已被我军攻下,便率部撤回了江苏连云港。

随后,山东兵团南下,黄百韬又放弃连云港,向徐州撤退。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急令周志坚率十三纵急渡运河,向宿羊山、曹八集攻击前进,将黄百韬的第七兵团截住。

曹八集是徐州以东50公里的一个镇子,是黄百韬兵团西撤的必经之路。因此,粟裕要求十三纵迅速消灭曹八集守敌,攻占这个要点。他神情严肃地说:“周志坚,你要像一把钢刀一样,拦腰切断黄百韬、李弥兵团的联系。”

周志坚明白,粟裕是要从中央突破、全歼黄百韬兵团。他率队急奔一天一夜,抵近运河。滔滔河水挡住去路。先头赶到运河边的三十九师前卫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十几只小船。部队开始渡河,可上万人马用十几只小船怎么过呀?周志坚和政委廖海光说:“这还不得渡到明年去?!”

恰在这时,传来敌第三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的消息。周志坚一拍大腿说:“老杨(十三纵联络部部长杨斯德)为我们十三纵立了一大奇功,也为我们进攻曹八集开了路。”

——早在1948年10月,陈毅命令杨斯德去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冯治安的司令部,策动该部临战起义。

现在,何、张率部起义了。这对于切断黄百韬兵团与徐州联系,将黄百韬兵团包围在运河周边意义重大。而黄伯韬的军火和粮食等给养已用专列提前运往了徐州。

华野六纵负责给起义军打开通道,十三纵三十八师抢占运河大铁桥。他们刚过运河,便迎面遇上向北开进的起义部队,两军对进。第十三纵队的三十八师、三十七师顺利地通过了贾汪地区,向曹八集急进,越过不老河直插陇海路,随后向曹八集守敌发起猛攻,全歼守敌3000余人,击毙敌四十四师师长刘声鹤。

黄百韬兵团被截,不得不收缩到陇海线的碾庄一带,成了瓮中之鳖。1948年11月17日,华东野战军四、六、八、九、十三纵打响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斗。就在围歼黄百韬之战打得难解难分时,战场情况发生了变化——

蒋介石命令云集在徐州一带的6个兵团,火速增援黄百韬。其中,黄维兵团由蒙城进至宿县,李延年兵团、刘汝明兵团沿津浦路北援,其他兵团也倾巢而出。

敌变我变。11月19日,周志坚接到粟裕电令:十三纵撤出战斗,急进灵璧,坚决阻击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的驰援。

这次,十三纵是飞兵赶往灵璧。部队几乎是小跑了一天一夜,当他们到达灵璧县禅堂集时,好消息传来了:敌第七兵团全军覆没,兵团司令官黄百韬自杀。随即,十三纵在江淮军区部队配合下开始围歼灵璧城守敌。

灵璧城守敌为国民党十二军二三八师和一个新兵团共5000余人。他们早先在江淮部队包围下,被迫放弃部分外围据点,主要兵力收缩到城内,据守城池,阻滞解放军南下。周志坚用三十七师和三十九师一一五团、一一七团担任主攻,由西门左右两侧并肩突破;江淮军区则于东门、北门助攻;一一三团于城南钳制攻击,一一六团进至灵璧城西南的山阳集阻击可能来援之敌;一一二团、一一四团为预备队。

周志坚“开始攻城”的命令一下,一○九团三连在火力掩护下,迅速扫清了攻击前进的障碍,并把浮桥架好。一连准备过护城河,浮桥脱节,来不及重新架桥,战士们冒着敌人密集火力,不惧天寒水冷,涉水过河,连续爆破成功,一连一班率先登上城头,他们一鼓作气,攻下突破口左右两侧的地堡,掩护全营相继突入城内。

战至午夜,十三纵4个多团突入城内,将敌分割成数块,逐个进行围歼。第二日清晨,朝霞满天。战斗胜利结束,全歼守敌5000人,其中俘敌4400人。

就在十三纵打扫战场时,粟裕的命令又到了。

原来,中原野战军已把黄维兵团包围于双堆集,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开始回缩。粟裕命令周志坚立即出发,追击李、刘兵团。战场让兄弟部队打扫,早饭也只能边走边吃了……追击途中,敌军飞机拼命扫射,阻滞十三纵前进。十三纵时而隐蔽,时而跑步前进,不分昼夜追击了300多里,一直追到蚌埠城外。

这时,情况又发生了大变,徐州的杜聿明奉蒋介石之命,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放弃徐州,向永城方向西逃。

粟裕的电令再次送到周志坚手上:命令十三纵迅速向蒙城以西、涡阳以南挺进,截击杜聿明集团。十三纵马上出发,又是两昼夜的急行军,准时抵达蒙城以东、固镇西南陈集一带。他们正准备架桥渡过涡河时,粟裕电报又到了:西逃的杜聿明3个兵团已被包围于永城陈官庄一带,你们的堵拦任务解除,停止西进,在蒙城外集结待命。

第二日,粟裕再调周志坚:十三纵归中野指挥,参加围歼黄维兵团作战,由中野一纵指挥,接中野二纵原来的防区。当夜,三十九师接防完成。

第二天天刚亮,敌八十五军两个师就向三十九师阵地发起了疯狂反扑,企图打开缺口突围。他们组织一个营到一个团、两个团规模的冲锋,对三十九师的一一六团邹围子阵地轮番突击,打了一整天,就是“打”不动。八十五军感到遇上硬对头了。敌八十五军军长吴绍周来到前线,用望远镜一看,说:不对呀,他们军装变了。地形也变了?枪声也变了?他哪里知道,十三纵是华野的部队,一色的黄军装,不是中野的灰军装;装备的都是缴来的美式武器;阵地地形变了,是十三纵连夜挖好的网状交通沟……

吴绍周的部队丢下400多具尸体和一些伤员溃退下去。随后,十三纵发起了攻击,先后攻占双堆集外围村落中的周庄、后周庄和阎庙子,仅隔一条沟渠——黄沟河便是双堆集黄维兵团的核心阵地了。

这时,粟裕电令周志坚:十三纵调归南攻击集团,由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指挥。十三纵与南集团共同担任主攻,向黄维兵团最后据守的双堆集发起最后的总攻,彻底解决黄维兵团。

与十三纵对阵的,是蒋介石的五大王牌军之首的十八军。激战中,敌坦克群绕到十三纵三十七师指挥所附近,被一○九团击毁1辆,其余的掉头逃窜。一○九团战士们呐喊着冲上去,三营通信班李世和冲在前头,活捉了十八军军长杨伯涛。另一部敌人在坦克掩护下冲向后周庄,被三十九师迎头痛击,打乱阵形。一一五团宣传股长苗生新率机关人员对被围敌兵喊话,使1000多名敌兵投降。一一六团攻占平谷堆,也迫使敌六三二团投降。由敌军官组成的突击大队“突击”到后周庄和小间集一带时,被三十八师全部俘虏。16日凌晨战斗结束,十三纵毙伤敌4100人,活捉敌十八军军长杨伯涛等1.36万人。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一军,隶属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周志坚任军长,陈华堂任政治委员,姚运良任副军长,黎有章任参谋长,方中铎任政治部主任。第三十七师改称为第九十一师,第三十八师改称第九十二师,第三十九师改称第九十三师,全军共3.2万余人。

渡江战役中,第三十一军在靖江渡江登陆后,控制江阴,占领武进(常州),协同兄弟部队,攻占宜兴,切断南京、镇江国民党军东逃退路,围歼南逃的国民党军于郎溪、广德地区,毙俘国民党军1.7万余人。上海战役期间,在第九兵团指挥下,第三十一军会同兄弟部队攻占浦东地区,断敌海上退路,在同浦、高桥等作战中,毙俘国民党军1.7万余人。他们模范执行城市政策,露宿街头,不进民房,受到上海市民的交口称赞。此后,三十一军在第十兵团指挥下,向福建进军,先后参加福州、漳厦战役。在解放厦门的战斗中,第九十二师二七四团八连三排奋勇作战,荣获“厦门登陆先锋排”称号。在解放福建全省战斗中,第三十一军歼灭国民党军3.7万余人。

解放战争中,第三十一军转战鲁、豫、皖、苏、沪、浙、闽等地,参加主要战役战斗200多次,涌现出黄相和、刘坤、蔡萼等一批战斗英雄以及“济南第二团”等一批战斗集体。

东山岛上再鏖战

全国解放后,我军绝大多数部队没有在本土作战的经历,三十一军却是个例外。

1953年7月15日黄昏,国民党军陆军上将、金门防卫司令胡琏率13艘舰艇和30多艘机帆船直扑东山岛。第二天清晨5时许,胡琏的部队的登陆艇上开出21辆水陆两栖坦克,抢滩登陆。第一批6000人马紧随坦克跟进,偷登东山岛“成功”。

守卫东山岛的华东军区的公安第八十团顽强反击。霎时间,枪炮声、喊杀声震天动地。

胡琏同时下令海、空力量加入战斗,一架架飞机从新竹机场起飞,投下一批批伞兵。这是国民党军首次在战争中使用伞兵。

情况十万火急,解放军第十兵团首长命令第三十一军(留一个师守备厦门)与二十八军八十一师,分别由泉州、漳州南下,统一归三十一军军长周志坚指挥,增援东山。

东山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驻岛群众和守岛官兵按照作战预案,拿枪的拿枪,拿刀的拿刀,边打边撤,步步阻击迟滞国民党军,等候周志坚率增援部队赶到。

16日上午9时,三十一军二七二团在团长郑克诚率领下,赶到了八尺门的对岸。此时,守岛的公安第八十四团水兵连正边打边向渡口后退,依靠残留的码头围墙作屏障阻击国民党军。见渡口危殆,郑克诚立即下令抢渡。先头排迎着枪林弹雨奋勇向前,终于渡过大海,与危急中的水兵连余部会合。随后,大部队上岸,迅速向国民党军伞兵发起猛烈还击。

7月16日20时,解放军第四十一军的一个先头团也急速赶至八尺门渡口。17日4时,第二十八军的先头团也开始渡海进岛。

随后,周志坚指挥的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和二十八军八十一师陆续赶到,登上东山岛。一夜之间,东山岛上的军事力量对比已发生了根本变化。

解放军增援部队源源不断进岛,声势浩大,而且统一指挥有序,胡琏失去信心。战至17日上午9时,胡琏不得不下令撤退。

东山保卫战,让胡琏留下了在大陆的最后一笔败绩:被歼3379人(其中被俘715人)、炸毁坦克2辆、击沉登陆舰3艘、击落飞机2架,而且这一仗就将只有2个旅2000来人的国民党伞兵部队报销了500多人。

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说:“东山战斗胜利的意义不在于战果数量多少,而在于把敌人的计划彻底粉碎,不仅是军事上的很大胜利,而且是政治上的很大胜利。”

毛泽东对东山保卫战给予了高度评价:“东山战斗不光是东山的胜利,也不光是福建的胜利,这是全国的胜利。”

当毛泽东得知东山岛上的部队伤亡不小时,还专门指示说:“东山打得很顽强,很好。就从我的家乡抽调一个营,补充那里的部队吧!”

于是,上级从韶山组织1个营500余人的兵力,加入了守东山岛的公安第八十团的序列中。

镇守海疆砺雄师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中央军委部署,地处东南沿海前线的第三十一军主要担负炮击及沿海防空、反登陆、反空降等防御性作战任务。

1958年金门炮战打响,第三十一军炮兵部队参加炮击金门、马祖的任务。此后,又陆续参加炮击任务。直至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宣布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他们才撤出战斗。

1985年,陆军第三十一军改编为陆军第三十一集团军,集团军为更好地履行捍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神圣使命,从改编和接收新装备之日起,就成立训练攻关小组,组织官兵研究解决训练中的疑难问题,摸索适应新装备训练的新的组训方法手段,为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当开路先锋。

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有着江海作战经验的第三十一集团军奉命参加九江抗洪抢险,表现出色。某团二营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英雄营”荣誉称号。

1995年以来,第三十一集团军多次参加了在东南沿海三军联合作战演习,如1995年 11月的“成功5号”、1996年3月的“联合96”及2001年6月的“解放一号”三军联合作战演习等,他们都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取得了优异成绩。

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阅兵式上,第三十一集团军高炮旅组成的车辆第十五方队,驶过天安门,接受人民的检阅。当时的解说词对他们进行了很好的概括:

“由南京军区某集团军官兵操纵的共和国自己设计生产的先进中低空防空火炮,被人们誉为‘制空猎手。它具有卓越的技战术性能。每分钟射速可达千余发,形成密集弹幕,在瞬间对敌实施毁灭性打击;能在各种复杂的天候和环境下打击敌隐形飞机,拦截敌巡航导弹;具有同时跟踪和处理多批目标,并自动进行最大威胁判断的能力;从捕捉目标到火炮实施射击,仅在数秒之内便能完成。”

猜你喜欢
纵队兵团国民党
动画IP《海底小纵队》推出大电影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快过关了
《粤中纵队之歌》情景歌舞剧牵动阳春观众心
新形势下兵团精神的基本特征及其践行路径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为什么企鹅以一列纵队行走?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国民党只有革新才能赢回民意
兵团今年引进内地高校毕业生26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