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伊丽莎白的宗教政策

2014-11-12 17:57王文静安琪蔚蓝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天主教伊丽莎白

王文静 安琪 蔚蓝

[摘 要]伊丽莎白一世继位之初,英国国内天主教与新教势力斗争激烈。以玛丽斯图亚特为首的天主教狂热分子时刻挑战着这位年轻的女王,激进的清教徒也不甘示弱,要求改革国教,甚至取消女王宗教首领的头衔。伊丽莎白一世以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审视着国内动荡的局面,并最终通过其天才性的宗教政策确立并完善了英国国教——安立甘教。通过这个强大的英国教会以及她独有的政治手段维护了英国政权的稳定,为一个伟大的日不落帝国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伊丽莎白;天主教;清教;安立甘教

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实行怎样的宗教政策密切相关。在英国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她天才性地将新教与天主教进行了中和,从而诞生了当时最符合英国国情的安立甘教。这种由妥协达成的宽容政策开创了解决宗教冲突的新途径,成为当时推动宗教秩序,政治秩序近代化的一种手段,保障了国家的安定,为一个繁荣强盛的伊丽莎白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伊丽莎白宗教政策

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在腥风血雨中小心翼翼地登上了英国王位。刚刚君临天下,这位年轻的女王就面临了很多的问题。在国内,玛丽女王留下的高额债台高达25万英镑(1),宗教派别冲突带来了国内的动乱和分裂,法纪松弛,财政拮据,物价腾贵。在当时的英国社会里歧视女性的现象也普遍存在,除了天主教会认为一个女人当政是对上帝的侮辱,对好的秩序和所有公平正义的颠覆之外,支持伊丽莎白上位的新教徒也对一个女人成为英国教会统治者的合法性有深深的疑虑。(2)国际上,玛丽时期的英国几乎成为西班牙的附庸,与法国的战争也连年不断,天主教会不承认伊丽莎白的继承权,要拥戴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为英王。如此复杂的形势,加上伊丽莎白天生的谨慎小心,都造就了她审慎的治国手段。

“伊丽莎白的决定”,即《至尊法令》,《划一法》与新的《公祷书》。首先开始实施于1559年,第一届议会通过了《至尊法令》,重申了亨利八世《至尊法案》的基本精神,否定教皇的权威,取消教皇在英国的司法裁判权,禁止向教皇交付一切款项,不准向教皇上诉,规定英国女王是领土上的最高长官,也是一切精神与教会事物世间的最高长官。该法案还规定了坚持教皇权威这将受到的惩处措施同时取缔了玛丽女王制定的异端法。通过这一系列的款项,伊丽莎白恢复了圣公会的英国国教地位,断绝了英国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关系,并且再一次将英国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在。与此同时,议会通过了《划一法》,在其中将克兰默编写的《祈祷书》第二部稍作修改重新使用。并规定任何人如不按照《公祷书》的规定做祈祷,或者怂恿他人不服从规定,损坏《公祷书》者会被处以剥夺教职,公职,甚至终身监禁的惩处。《祈祷书》在发布不久后,伊丽莎白成立了一个新的委员会来对其进行修改。为了一定程度上减少天主教徒的敌意,使其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新的《公祷书》添加了使用中世纪弥撒法衣的条款,也删掉了其中一些反对教皇的祷文。

“伊丽莎白的决定”旨在建立一个基础广泛的英国教会,维护国家的稳定。对于这些政策不乏反对势力,比如一些大主教应拒绝接受《划一法》而被剥夺教职,部分天主教的殉道者也因极端的宗教信仰受到极刑。至于新教徒,很多当年在玛丽时期逃离国外的人们在伊丽莎白时期开始陆续回国,对于伊丽莎白的上位,他们欢呼着“上帝让一颗新星起飞”。然而,伊丽莎白为了维护平衡而在政策上对天主教的一些妥协也遭到了激进的新教徒的痛恨,这些激进的新教徒逐渐成为清教徒的代表和国教不断地发生激烈冲突。当然,总的来说,伊丽莎白的决定得到了顺利的实施,这些政策给英国宗教带来的改变被大多数英国人以一个平和的态度所接受,英国国教成为了为女王服务的教会。

伊丽莎白的宗教政策还在继续着,1563年,英国议会制定了《三十九项信条》,规定了英国教会的教义,并在其中采用了大量的新教教义,把《圣经》确定为信仰的唯一准则,坚持"信仰耶稣即可免罪"的原则,即因信称义。当然,英国教义依然贯彻着伊丽莎白中庸的宗教政策,对天主教的传统做了一定的保留,如祷告的仪式,主教,会长,会使等教阶制。

英国都铎王朝的宗教改革从亨利八世开始,在伊丽莎白一世时代最终得到完善并确立了安立甘教。

二、伊丽莎白宗教政策提出的原因

伊丽莎白一世恰当巧妙地利用了议会,以及天主教和新教徒的势力,巩固了新教国家的政权,在不发生严重流血的情况下保证了国家的安定。那么,是什么原因决定了这种宗教政策呢?在不断中和天主教与新教的过程中,伊丽莎白的个人的宗教信仰又是什么呢?

亨利八世对英国的宗教改革很大程度上只能被称作是一场政治上的变革,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天主教的教义,礼仪等制度,改革的只是教皇手中掌控的英国的司法和财政权。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亨利八世个人的天主教信仰,他的政策是他个人的政治手段也宗教信仰的一个妥协,因此无法做到彻底的改革。对于玛丽女王,一个狂热的,以宗教为支柱的天主教徒,她的政治决策完全受宗教信仰而影响,几乎要倾尽英格兰所有来表达自己对教皇的衷心,所以她实行的是偏激的宗教政策,以血腥残酷的手段来惩罚异教徒。而伊丽莎白没有利用新教打击天主教,也没有利用天主教而压制新教。她试图去找一条中间路线的行动和思想的方式,由此便要设立英格兰自己的宗教,然后她颁布了两个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的领袖,她可以保留部分天主教的仪式,但不承认罗马天主教的权威,她要求所有神职人员和政府官员,都要效忠于她。很明显,伊丽莎白是在用宗教来稳固自己的政权,她不想做任何一种教派的领袖,她只想做英格兰这个国家的领袖。她的宗教态度全部取决于她的政治态度,而非个人信仰,她不代表任何一个派别的力量,而始终以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和策略来引导着这两种力量,使其更好的统一并维护国家的安定。

三、主教与清教徒对英国国教的挑战

伊丽莎白的决定虽然得以顺利的实施,但是来自天主教与激进的新教徒的挑战依然存在着。首先说天主教的挑战,尽管伊丽莎白对天主教会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但是,英国国内的保守势力,特别是天主教势力,却从未放弃在英国复辟的努力。这一挑战与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命运息息相关。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作为一个纯粹的天主教女王,在同苏格兰国内的新教势力斗争中失利,叛乱和反对派联手反抗并威逼其退位,玛丽随即逃亡英国寻求避难。玛丽斯图亚特的到来使伊丽莎白的境遇尴尬,一方面,作为天主教世界里最有英国王位继承权的玛丽斯图亚特是伊丽莎白政治上的劲敌,在囚禁玛丽期间,1570年,教皇庇护二世宣布将伊丽莎白逐出教会,废除王位。10年后,教皇格列高丽八世明令,暗杀英国女王不算犯罪。在英国,一些忠诚的天主教信徒宁愿交罚款也不愿参加国教礼拜,还有一些阳奉阴违者则在私底下举行旧教仪式,即使是在1581年,在英格兰国内仍然有人相信西班牙的军队即将进入不列颠搭救他们。玛丽被囚,西班牙的间谍们不断以她的名义混入英国,挑唆天主教徒组织叛乱,这个唯一的欧洲新教国家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而伊丽莎白本人也时刻有被暗杀的可能。(3)而玛丽斯图亚特自身,从小处在权力巅峰的她当然不会愿意放弃戴上英格兰王冠的机会。“她的目光异常远大,她志不在小,欧洲的公教徒视她为领导不列颠改邪归正,复信公教的唯一健将,他们所望于她者甚大,而她亦以此自居。”(4)另一方面,面对这样一个危险的政敌,伊丽莎白又无法处死她。第一,玛丽斯图亚特是受过涂油礼的女王,拥有至高无上的尊严,同为女王,伊丽莎白不愿承担杀害王室成员的恶名。出于自身保王心理,她也不愿意让一个跟自己有同等尊贵身份的女子接受世俗的审判。毕竟,在那个君主专制气氛依然很浓厚的时候,将一个女王推上断头台会引起多大的等级观念的冲击,王室的神圣该如何得到保障。第二,玛丽斯图亚特是拥有英格兰王位继承权的天主教徒,她的存在与英国和西班牙的关系有极大影响。“玛丽在一日,腓力当可一日忍耐,而不与她和她的船员为难,如果玛丽不在,则腓力定会大兴问罪之师,而要求据英格兰为己有。”(5)在英国通史中也这样写道“伊丽莎白考虑到与西班牙的双边关系,因为处死玛丽就意味着与西班牙开战,所以一直犹豫不决(6)。”

天主教的挑战随着英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而迎刃而解。伊丽莎白保护和发展本国毛纺织业和其他新兴工场手工业,鼓励造船和航海业,鼓励建立各类海外贸易公司,扩大英国呢绒等商品的海外市场,一批又一批的冒险家在伊丽莎白的重商主义政策鼓励下纷纷出海,使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受益颇丰。一些投机商和亡命分子更是从市场转向了海盗掠夺,并得到了女王的赞赏和激励,英国的海盗势力逐渐兴起并强大起来。她力图用国家政权来干预社会经济变革,在国外她采取法国和西班牙两大强国互相牵制的政策,使英国尽可能少得卷入欧洲大陆纠纷,巩固了国力。因此,在做好与西班牙作战的准备之后,伊丽莎白便无暇再顾及玛丽斯图亚特这个可怜的妇人。对玛丽斯图亚特的死刑激怒了西班牙,而由此引发的英国与西班牙的海战中,英格兰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战也向西方各国宣告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的头等强国。纵使少数的狂热天主教徒仍在国内继续着阴谋,也因英国强大的国力震慑与日渐衰落的天主教世界而注定难成大事。

再说清教徒,也就是那些激进的新教徒。伊丽莎白始终在借助他们的力量与天主教进行斗争,然而却又一贯把他们排除在政府和教会之外(7)。相对于天主教来说,清教徒对于英国国教的威胁可能小一点,毕竟他们只是想改革国教,而非完全否定国教,因此起初伊丽莎白对于清教徒只是限制,然而在那个新旧社会交替的年代,代表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清教徒们势必无法与伊丽莎白的君权神授观念相融合。“清教徒要求肃清天主教会的残余,取缔凌驾与教民之上的教阶制,代之以教民大会产生的长老会。即要取消女王最高的宗教权力”(8)伊丽莎白可以容忍宗教信仰的自由,然而却无法忍受对她王权的一点点威胁。她在位时期一直在寻求政策和宗教的平衡。在政治团结的基础上,她允许各种宗教的信仰,从不反对宗教自由,然而在伊丽莎白看来“攻击主教制可以威胁她所设立的国家教社间精细的平衡(9)”,这是信奉王权至上的她所仇视的。这种做法是与政府的不合作的政治罪,是必然要受到残酷的惩罚的。然而,清教徒的活动此起彼伏,殉道者不计其数,政府可以暂时压制却始终无法彻底遏制清教运动,这场运动也终于在后来形成燎原之势。

四、总结

政治与宗教在一个国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二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关联。二者的关系是判断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宗教结构的稳健性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个成功的君主将首先解决政治和宗教这两个最根本的问题,伊丽莎白兼容各方思想使英国国教在最大程度上被人们所接受,将人民和各种政治力量统一起来,以强大的王权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和飞速进步,她在位的45年被普遍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之一。在当时西欧各国陷入由宗教狂热引发的战争泥潭的时代,英格兰安定的政局,飞速的经济发展也成为了伊丽莎白在英国史上赢得不朽地位的最大筹码。

参考文献:

[1]阎照祥,《英国史》[M],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

[2]钱承旦,许洁明,《英国通史》[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12月。

[3]屈勒味林著,钱端生译,《英国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4]蔡骏,《英国宗教改革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注释:

(1)蔡骏,《英国宗教改革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97页。

(2)蔡骏,《英国宗教改革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99页。

(3)阎照祥,《英国史》,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

(4)屈勒味林,《英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5)阎照祥,《英国史》,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

(6)钱承旦,许洁明,《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28页。

(7)阎照祥,《英国史》,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第160页。

(8)阎照祥,《英国史》,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第160页。

(9)屈勒味林,《英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407页。

猜你喜欢
天主教伊丽莎白
图书馆
浅谈巴洛克艺术
Reflections on Elizabeth Bishop’s The Fish
沧州教会学校创建历史及其影响
基督教与天主教的冲突
创造与创生
试析二十世纪上半期美国苦难会选择湘西作为其主要传教地点的原因
康雍时期的天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