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术后非抗凝血组与抗凝血组的临床差异性比较

2014-11-12 12:27叶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0期
关键词:抗凝血肝素抗凝

叶林

PCI术后非抗凝血组与抗凝血组的临床差异性比较

叶林

目的 比较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抗凝血治疗与非抗凝血治疗的临床差异性。方法 78例患者行PCI手术, 根据置入支架后患者是否行抗凝血治疗分为非抗凝组和抗凝组, 每组39例;非抗凝组在术后应用常规药物治疗, 抗凝组在非抗凝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依诺肝素治疗,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差异性。结果 所有患者支架均植入成功, 成功率100%;78例患者共有94处病变,其中抗凝组48处(置入支架58枚), 非抗凝组46(置入支架56枚);术后随访抗凝组有2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非抗凝组有1例发生, 两组在出血事件上,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如若患者没有典型临床病例特点及症状时无需进行抗凝血治疗, 而对于有出血风险的高危患者, 应使用抗凝血类药物。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依诺肝素;出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自从应用于临床以来, 给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同时也替代了部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给患者节省了很多的费用[1]。一般而言, PCI术后用药是保持患者术后疗效, 防止出现一些出血性事件以及提高远期预后的重要措施, 然而关于术后是否有必要加用抗凝药物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性, 这主要是由于抗凝药物可增加出血发生率[2]。因此, 本科把经PCI治疗的78例患者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 现分析其临床与随访结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4年3月本院共行PCI并置入支架患者78例, 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3±10.2)岁,根据置入后患者是否抗凝血治疗分为非抗凝组与抗凝组, 每组39例。非抗凝组患者年龄18~77岁, 平均年龄(52.8±9.9)岁;抗凝组患者。年龄22~80岁, 平均年龄(53.3±10.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临床病症上,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本次入选的患者排除了下面4个种类:①患者在既往12个月内有严重酗酒史;②患者伴有严重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左心功能不全等;③患者不能耐受抗血小板治疗;④对肝素及依诺肝素过敏的患者。

1.3 手术方法 由PCI介入治疗经验丰富的医师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

1.4 术后用药 非抗凝组在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 抗凝组在非抗凝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依诺肝素治疗, 药品使用量按照说明书来服用。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l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支架均植入成功, 78例患者共植入支架114个, 其中抗凝组48处病变共置入支架58枚;非抗凝组46处病变置入支架56枚。

2.2 患者在围手术期抗凝组有3例发生心肌梗死(7.69%),非抗凝组有4例发生心肌梗死(10.26%),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 抗凝组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2例(5.13%), 非抗凝组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1例(2.56%)。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随之而来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有研究显示[3]:当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高达2.3亿, 其中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这类疾病, 约占我国死亡总数的33%, 因此,心脑血管类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一大类疾病,研究此类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PCI技术自从应用于临床以来, 得到了广泛推广, PCI核心是通过外在置入的方式打通狭窄或已经闭塞的血管, 当前此技术主要应用于稳定型以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有文献报道[4]PCI术后会产生一些并发症, 特别是继发支架内血栓, 如若发生其病死率高达20%以上, 因此有专家建议对于不稳定心绞痛特别是有出血风险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术后有使用肝素的必要[5], 但是不得不承认, 使用肝素会导致部分患者发生出血事件, 因此对于是否服抗凝药物仍存在一定的争议[6]。本研究将78例患者随机按治疗方法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 两组在住院期间以及长期疗效上,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抗凝组没有明显的增加缺血事件, 同时其出血事件略少于抗凝组。

综上所述, PCI术后如若患者没有典型特点及典型临床症状时无需进行抗凝血治疗, 而对于有出血风险的患者, 应使用抗凝血类药物。

[1] Cundiff DK.Clinical evidence for rebound hypercoagulability, after discontinuing oral anticoagulant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Medscape J Med, 2008, 10(11):258-264.

[2] 陈淑霞, 齐晓勇, 张清芬, 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影响肝素抗凝效果的相关因素研究.临床荟萃, 2008, 23(1):41-42.

[3] 陈纪林.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防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l0:51-57.

[4] 高立建, 陈俊, 陈纪林, 等.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中国循环杂志, 2007(22):396-398.

[5] 李爱琴, 郑海军, 朱艳霞.PCI术后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山东医药, 2011, 51(39):83-84.

[6] 韩雅玲, 梁明, 荆全民, 等.52例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 34(11): 975-977.

2014-06-17]

650000 云南昆钢医院(昆明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抗凝血肝素抗凝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2015—2017 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抗凝血药应用分析
Mutually Beneficial
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的诊治分析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价值分析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