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的传说与炮制

2014-11-12 00:51高宾肖玲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茵陈蒿茵陈华佗

文 高宾 肖玲

北京卫仁中药饮片厂

历史沿革及传说

茵陈原名茵陈蒿,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茵陈生太山及丘陵坂岸上。”陶弘景谓:“似蓬蒿而叶紧细。秋后茎枯,经冬不死,至春又生。”苏颂谓:“春初生苗,高三五寸,似蓬蒿而叶紧细,无花实,五月七月采茎叶阴干,今谓之茵陈。”李时珍谓:“今山茵陈二月生苗,其茎如艾。其叶如淡色青蒿而背白,叶歧紧细而扁整。九月开细花黄色,结实大如艾子……”以上所述的特征,与现今应用的茵陈蒿和滨蒿相似,可谓古今用药品种一致。本品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等症。

相传古代有一个黄疸病人,面色姜黄,眼睛凹陷,枯瘦如柴。这天他拄着拐杖,一步一哼地找到华佗:“先生,请你给我治治吧。”华佗见病人得的是黄疸病,便摇摇头,无奈地说:“眼下医生们都还没找到治黄疸病的办法,我对这种病也是无能为力啊!”半年后,华佗又碰见那个人,谁想这个病人不仅没有像其他病人一样被黄疸病夺去生命,反倒变得身强体壮,满面红润了。华佗大为吃惊,忙仔细寻问他病好的原因。那个人便指着一片野草说:“就是这个。”华佗一看,说道:“这不是青蒿吗,莫非能治黄疸病?”第二年开春,华佗采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实际上是茵陈)试着给患黄疸病的人吃,结果吃一个,好一个,而过了春天再采的青蒿就不能治病了。为了把青蒿的药性摸得更准,等到第三年华佗又逐月把青蒿采来,又分别按根、茎、叶放好,然后给病人吃。结果,华佗发现,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黄疸病。为了使人们容易区别,华佗便把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取名叫“茵陈”。它不仅能入药,在春天采收的茵陈还有食用价值。正如谚语所云:“三月茵陈,四月蒿,过了五月当柴烧。”

▲绵茵陈药材

▲茵陈饮片

药材性状及性味归经

依据《中国药典》2010 年版的收载,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者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 ~10cm 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春季采收,习称“绵茵陈”,秋季采收习称“花茵陈”。本品主产于陕西、河北、山西等地。商品通称绵茵陈,陕西产者称西茵陈,质量最佳。本品以质嫩、绵软、色灰白、香气浓者为佳。

加工炮制及用法

由于中医临床使用中药有一定的用药习惯,因此在北京及全国大部分地区习惯用春季采收的“绵茵陈”,依照《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 年版的规定,饮片加工只需除去杂质及残根,搓碎,筛去灰屑即可供临床使用。我厂选用质嫩、绵软、色灰白、香气浓的优质产地茵陈原料,严格执行《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 年版标准,经过除杂质、去残根,反复搓碎,继而筛去灰屑等一系列炮制工序,即得绵茵陈饮片。本品呈松散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气清香,味微苦。

茵陈苦泄下降,微寒清热,利湿退黄,乃治肝胆湿热之专药,善清利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出,故为治黄疸之要药,也是现代医学治疗黄疸及新生儿黄疸的常用中药。身目发黄,小便短赤之阳黄疸或脾胃寒湿郁滞,阳气不得宣运之阴黄,均可配伍应用。茵陈其气清芬,功专清利湿热,还治湿热暑湿,湿疮瘙痒。但脾虚血亏所致的虚黄、萎黄者禁服。除了煎剂还可以外用,煎汤熏洗。

猜你喜欢
茵陈蒿茵陈华佗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作用机制
Chemical characters and protective effect of Baqi Lingmao formula(巴芪灵猫方)on experimental liver injury
茵陈蒿汤煎煮工艺的优化
华佗学医
华佗治病
利胆退黄夸茵陈
华佗学医
绵茵陈养肝祛湿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茵陈蒿汤配方颗粒成型工艺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