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杰的故事

2014-11-14 10:07刘燕
读者·原创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刘燕编织袋小李

文 _ 刘燕

李延杰的故事

文 _ 刘燕

在我们这个分为AB两座、机构众多、人员庞杂的办公楼里,要说所有人都认识的人,李延杰要算一个。

大家无论年龄大小,一般都叫他小李;他出现在我们的手机通讯录里的名字,是“收废品李”;也有人叫他“李连杰”—但总体来说,知道他真实姓名的同事,大概不到十分之一。

我刚上班那年,工作积极性无比高涨,每天至少提前半个小时到单位门口,每天也必定能看到小李蹲在人行道旁的柏树下,在秋冬这样干冷的季节,他的身子缩成一团,胳膊交叉放在膝盖上,看到有人从路对面走过来,他就抬头咧嘴一笑,露出满嘴牙齿。

这样的场景太常见,以至于有一天早上我起迟了,打车去上班,坐上出租车才发现没带钱包,却也没有特别不安:反正小李就在路边呢!

我跟小李借了20块钱。回办公室后跟同事提起,大家都笑我。一个同事正色说:“千万不要以为小李穷啊,咱们前一段是不是没见到他,人家去西藏度假去了!”那时候“坐上火车去拉萨”在我们这群或普通或文艺的青年心目中是有钱有闲的行为,大家一阵感叹羡慕。

后来才知道,小李的媳妇是西藏人,人家是陪媳妇回娘家了。

小李一来,办公室平时隐藏于各个角落的废纸板之类的迅速集中起一大堆,小李不声不响地把各色废品分类、拆解、捆扎、装袋,几分钟之内,全部归入几个大编织袋。他把编织袋拖到楼道后,一般会拿笤帚清理一下碎屑,然后再一趟趟运走他的“战利品”。

小李属于看不出来年纪的人。六七年前我不好意思叫他“小李”,感觉他年纪比我大;现在却觉得我们年纪差不了太多了。似乎岁月流转中,大家都在变老,唯有小李,还是瘦而直的身板,背着大编织袋穿梭于一间间办公室,麻利勤快地收拾着我们的“废品”,这是他养家的资源。

不知道除了我们这栋楼,小李还有没有别的“势力范围”,感觉他似乎一直都在,随叫随到。各楼层打扫卫生的大姐跟小李都极熟,有重体力活时,常能看到小李帮她们干活的身影。几位大姐平时攒下的快递盒子、包装箱也都在卫生间里码得整整齐齐,留着照顾小李的生意。

最近听说了两件关于小李的“旧闻”:一是小李的妻子曾经在我们食堂帮厨,干了两天就不干了,说是小李不想让她太累;二是如今小李不再蹬三轮车来收废品了,他开了一辆小小的车。

这两件事情又引得大家一阵唏嘘,恨不得把小李推上“中国好男人”榜单,入选理由是疼老婆且勤奋上进。

其实,无论是不是“中国好男人”,小李确实过上了本期《一周一点爱恋》里说的那种“清明有序、规律而又不断有兴奋点” 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文艺青年有文艺青年的过法,收废品的李延杰也有自己的过法。

猜你喜欢
刘燕编织袋小李
“双减”背景下小学地域特色数学作业的实践
还有机会吗
奥曲肽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织袋变身高级时装
老婆发达以后
实话
巧用编织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购物袋的米口袋可以变成时尚
为了能够得到小李的关注正在不断努力中
反正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