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与梦想同行

2014-11-14 19:05王士强
天津诗人 2014年4期
关键词:新青年诗选新诗

王士强

我得说,我对“新青年诗选”充满期待。其原因,自然首先是因为“新青年”之称谓。百年之前的《新青年》唤醒了大批有变革、进取精神的“新青年”,并由此吹响了以民主、科学为核心追求的现代化号角,以“五四”运动为伟大的标志性开端,老迈中国走上了困境求生、艰难转型的漫漫征途。“五四”是一场青年人的运动,正如陈独秀所撰《新青年》发刊词《敬告青年》中所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由此,一代代的年轻人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戮力创造,奋勇前行,实现着一次次的文化蜕变与新生,推动着时代与社会的进步。其中固然不无迷误、歧途,甚至发生了许多灾难,但不容否认的是,正是一代代的青年——也只能是青年——推动着新的变革,开拓着新的道路,并最终实现了一次次的突围,重获生机与活力。而今,举国在谈论“中国梦”,在我看来,中国梦首先应该是中国青年的梦,青年有梦,则中国有梦,青年有活力、有创造性,则中国未来可期。这不禁让人想起较《新青年》出现更早的梁启超之《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当然,我们知道,这里的“少年”实即“青年”之意。梁氏其后所描绘是一幅“少年中国”的动人场景:“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如果说这其中不无高亢、激越的民族主义成分,应该对之保持一定警惕的话,但联系当时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状况,这种情感态度当亦可以理解。而究其实,“少年中国”亦是一种“中国梦”,虽然百余年过去了,这个梦想并未实现,而且应该说依然任重而道远,但毫无疑问的,国人仍然走在寻梦的道路上。

而诗歌正是寻梦的一种方式,诚如诗评家谢冕所言:“诗歌是做梦的事业,我们的工作是做梦。”诗歌之梦与政治之梦、社会之梦、国家之梦有所不同,与“文学是人学”一样,其核心当亦是“人”之梦,是对于人的关切与关怀。诗歌表达对人、对生活的可能性的追寻,包含着对更美好、更理想、更值得的生活状态的想象,它的确正是一种梦想。诗人是心中有梦的人,有着对生活的深沉的爱,即使是表达恨,表达怀疑、审视、批判,在这些的背后,也仍然是有一种爱,有一种肯定性的、值得追寻的东西存在的。青年天然地与诗歌有缘,从中国新诗百年的发展历史来看,青年也的确正是新诗发展、前进的主要动力,构成了最为新锐的创造性力量。正是由于一代代年轻诗人不停息地做梦、不停息地探索,中国新诗才能够与时俱进,与时代同行、与心灵同步,保持了生机与活力,而没有小成即满、浅尝辄止,也没有浑浑噩噩、委顿不前。无论是在价值观念、美学旨趣,以及诗歌语言、技法、形式等方面,中国新诗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大致均已数度移步换形、改弦更张,发生了诸多重要而深远的变化,这其中说青年构成了诗歌变革的急先锋当不为过。新世纪之初,尤其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中国新诗或许也正在发生一次重要的变化。网络所带来的人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的改变都是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而网络为诗歌所带来的发表、交流、评价方式的改变也在催生着一种诗歌新美学,关于这种变化人们的认知和关注可能都还远远不够。这种新美学的主要承载者,无疑便是青年诗人群体。“新青年诗选”将年龄范围确定为十六至四十周岁,这其中包含了大部分的70后、全部的80后以及大部分的90后诗人。应该说,这一群体正是当前诗人中最活跃、最具活力与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了诗界的中坚,另有一部分也具备了成为更为优秀、卓越诗人的潜质。浏览本期“新青年诗选”所选入的百余位诗人的作品,确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诗人和作品,虽然也有一些质量较为平常、平淡了些,但总的来说我觉得是值得信任和期待的。“新青年”代表了一种诗歌“新力量”,而这种新力量,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中国新诗的未来。

《天津诗人》立足天津、放眼全国,为中国新诗“鼓与呼”,近年来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许多人听名字以为这本刊物是以发表天津诗人作品为主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它并非一本狭隘的地域性刊物,而是有宽阔视野和广博胸怀的,天津的诗人诗作在其中所占比例并不大。这一点我觉得是值得肯定的,仅仅着眼于本地的几位诗人,视野和趣味很容易受限,容易固步自封,得不到更为有效的交流、碰撞与提升。作为一位“在津”的从事诗歌研究、诗歌评论的所谓专业读者,我对天津本地诗人的关注和讨论并不多,这是应该感到惭愧的。因而有本次的机缘我决定专门对刊发天津诗人作品的“海河潮”栏目进行考察,以不致与所处身的诗歌场域距离太远,“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沈遇的诗先锋、锐利、桀骜不驯,有鲜明的女权主义色彩,其诗句如一把锥子,冷冷挑开温情脉脉的生活表皮,让人感到不适、惊心,或许这正是她想要的效果。鬼狼的书写平静中隐含着不安,娓娓道来中融括了丰富的人生经验、感悟、创痛,有着巨大的张力。余数的诗初看似乎并无特殊之处,但往往能够在突然之间击中人的内心,这是疼痛之诗、生命之诗,亦是洗尽铅华之诗。夏超的《海上书》《往事书》从细小的切口进入诗歌,写出了内在、普遍的处境与经验,颇为耐读。温度的《颜色》《灰色云》有较强的抒情性,在平静的文字中透出忧郁、孤独与不安。张寒衣《在离你远去的列车上》中的诗句“我失神时/偶尔看天空/偶尔看大地/反正/哪里都是你”,真切而深挚,非常动人。东只艮的《自诊》属于一首“小诗”,写得别有意趣,诸如“你属于自己,梦想瘦了/回忆瘦了,只有坏脾气还坚守着/你扯一把春光做引,饮下三两梅子酒/二两好时光。然后,你就醉了”这样的诗句奇异、独特,让人印象深刻。总体而言,这次“新青年诗选”中入选的这七位天津诗人各有特色,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当然,如果从更高的标准来看,他们也各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在日后的诗歌“修行”中加以克服。

“新青年诗选”所呈现的,不可能是而今青年诗歌的全部,在这样一个失去整体性的时代,任何冀望“一览无余”“一网打尽”的努力都是不可避免难以如愿的,这也正是“青年”之层出不穷、之活力与创造性的体现。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本“新青年诗选”并不是一次性的终结与盖棺论定,而是一个开始,是对于新的诗歌美学与诗歌精神的礼赞与召唤,是对于新青年重新出发、继续前行的一次助推与鼓舞。诗梦同行,前路宽广!

猜你喜欢
新青年诗选新诗
新诗之页
新诗之页
新诗之页
新诗画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新青年》(珍情)读者意见调查表
钱玄同与刘半农炒作《新青年》
涂光雍诗选
蔡显江诗选
李仲元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