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师专业素质的学科化建构

2014-11-14 10:59沙向红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专业素质

沙向红

【摘 要】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三个方面对生物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了学科化建构。

【关键词】生物教师 专业素质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对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印发了教师专业标准。其中《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的制定和颁布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尚属首次,这对于教师职业专业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标准》研制期间,许多学者给予了教师专业标准学科化的期待。有学者认为“研制教师专业标准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确定其中的学科成分”,而学科成分就是学科专业素养,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概念理解和问题解决的思想为主线”构成的体系,但最终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只是按学段进行了分设,而没有分设学科教师专业标准。

面对《标准》,教师应该以从事学科教学的相应标准为依据,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对专业素质进行学科化建构,以促进自己学科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

二、对生物教师专业素质的学科化建构

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建构模型。就《标准》所框定的3个维度而言,专业理念与师德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专业知识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专业能力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

1.专业理念与师德。

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是教师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职业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对自身职业积极的内在感受、情感和意向,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动力源泉。《标准》中的“专业理念与师德”包括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4个领域19项基本要求,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理念的具体体现。基于《标准》的要求,生物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主要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高尚的职业道德;(2)良好的心理素质;(3)先进的教育理念。

2.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从事专业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标准》从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4个领域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18项基本要求,这些与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的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相对应。基于《标准》的要求,生物教师的专业知识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宽广的文化知识。生物科学不仅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而且还广泛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以及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生物教师唯有具备相对宽广的文化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为丰富多彩,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2)全面的教育知识。现行的中学生物教学倡导“用教科书教”的理念,而且实施“一标多本”的教科书政策,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等过程中,生物教师一方面应该“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知道怎样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便有效地发挥生物知识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另一方面还应该“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运用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对学生实施合理的教育,促进全体学生都获得可能的发展。

(3)系统的学科知识。关于生物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有学者建立了一个包括基底层、核心层和冠状层的塔形模型[1]。其中,基底层包括“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基本的生物学思维方法”,这些知识反映教师学科知识的宽度和广度,是完成常规教学的基础;核心层包括“学科特有的视角、思维方法及核心概念”,这些知识反映教师对学科内在逻辑、思维方法和学科本质的理解,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核心;冠状层是“指学科观念及学科哲学”,这些知识位于学科知识结构的顶端,对基底层和核心层知识具有统摄作用,是教师通过生物教学影响学生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生物教师的学科知识满足了这一系统结构的要求,才能胜任生物课程的教学需要。

3.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必备条件,是教师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行为方式。《标准》把教师的专业能力划分成了6个领域26项基本要求。对于具体教学活动而言,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育教学评价以及反思与发展并不是相对独立的,而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进程,沟通与合作、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则主要属于组织能力,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些能力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如图1)[2]。生物教师在按照《标准》的要求完善自身专业能力的过程中,尤其应该关注以下几个领域的要求。

图1 教师专业能力系统结构图

(1)反思与发展。教学活动中的反思,不仅能在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教学相长”。所以,面对当前的课程改革,生物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探索和研究,并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且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过去的“学会”转变为“会学”。生物教师也应当是一个具有专业反思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2)沟通与合作。新课程倡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要求“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众所周知,生物教学资源具有广泛性的特点,而生物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沟通与合作能力,才可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合作,与同事分享成功经验,并且有效地拓展生物教学的资源。

(3)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由于生物学科在中考和高考总分中占有的比例偏低等原因,生物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机会相对较少。其实,生物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自身独到的优势。主要是因为“生物学是一门研究一切有生命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其中有关人和动物的生理功能和神经结构的相关知识,是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生物学基础”[3]。从这个角度讲,生物教师应该是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力量。所以,生物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的能力,为承担班主任工作或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胡玉华.中学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及评价试题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2(3).

[2]李家清,冯士季.论基于《标准》的职前教师专业能力形成机理[J].教师教育研究,2013(6).

[3]何志学,袁淼.生物教师对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及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 要】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三个方面对生物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了学科化建构。

【关键词】生物教师 专业素质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对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印发了教师专业标准。其中《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的制定和颁布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尚属首次,这对于教师职业专业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标准》研制期间,许多学者给予了教师专业标准学科化的期待。有学者认为“研制教师专业标准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确定其中的学科成分”,而学科成分就是学科专业素养,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概念理解和问题解决的思想为主线”构成的体系,但最终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只是按学段进行了分设,而没有分设学科教师专业标准。

面对《标准》,教师应该以从事学科教学的相应标准为依据,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对专业素质进行学科化建构,以促进自己学科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

二、对生物教师专业素质的学科化建构

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建构模型。就《标准》所框定的3个维度而言,专业理念与师德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专业知识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专业能力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

1.专业理念与师德。

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是教师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职业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对自身职业积极的内在感受、情感和意向,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动力源泉。《标准》中的“专业理念与师德”包括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4个领域19项基本要求,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理念的具体体现。基于《标准》的要求,生物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主要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高尚的职业道德;(2)良好的心理素质;(3)先进的教育理念。

2.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从事专业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标准》从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4个领域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18项基本要求,这些与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的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相对应。基于《标准》的要求,生物教师的专业知识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宽广的文化知识。生物科学不仅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而且还广泛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以及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生物教师唯有具备相对宽广的文化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为丰富多彩,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2)全面的教育知识。现行的中学生物教学倡导“用教科书教”的理念,而且实施“一标多本”的教科书政策,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等过程中,生物教师一方面应该“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知道怎样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便有效地发挥生物知识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另一方面还应该“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运用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对学生实施合理的教育,促进全体学生都获得可能的发展。

(3)系统的学科知识。关于生物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有学者建立了一个包括基底层、核心层和冠状层的塔形模型[1]。其中,基底层包括“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基本的生物学思维方法”,这些知识反映教师学科知识的宽度和广度,是完成常规教学的基础;核心层包括“学科特有的视角、思维方法及核心概念”,这些知识反映教师对学科内在逻辑、思维方法和学科本质的理解,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核心;冠状层是“指学科观念及学科哲学”,这些知识位于学科知识结构的顶端,对基底层和核心层知识具有统摄作用,是教师通过生物教学影响学生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生物教师的学科知识满足了这一系统结构的要求,才能胜任生物课程的教学需要。

3.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必备条件,是教师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行为方式。《标准》把教师的专业能力划分成了6个领域26项基本要求。对于具体教学活动而言,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育教学评价以及反思与发展并不是相对独立的,而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进程,沟通与合作、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则主要属于组织能力,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些能力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如图1)[2]。生物教师在按照《标准》的要求完善自身专业能力的过程中,尤其应该关注以下几个领域的要求。

图1 教师专业能力系统结构图

(1)反思与发展。教学活动中的反思,不仅能在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教学相长”。所以,面对当前的课程改革,生物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探索和研究,并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且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过去的“学会”转变为“会学”。生物教师也应当是一个具有专业反思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2)沟通与合作。新课程倡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要求“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众所周知,生物教学资源具有广泛性的特点,而生物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沟通与合作能力,才可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合作,与同事分享成功经验,并且有效地拓展生物教学的资源。

(3)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由于生物学科在中考和高考总分中占有的比例偏低等原因,生物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机会相对较少。其实,生物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自身独到的优势。主要是因为“生物学是一门研究一切有生命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其中有关人和动物的生理功能和神经结构的相关知识,是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生物学基础”[3]。从这个角度讲,生物教师应该是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力量。所以,生物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的能力,为承担班主任工作或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胡玉华.中学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及评价试题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2(3).

[2]李家清,冯士季.论基于《标准》的职前教师专业能力形成机理[J].教师教育研究,2013(6).

[3]何志学,袁淼.生物教师对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及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 要】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三个方面对生物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了学科化建构。

【关键词】生物教师 专业素质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对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印发了教师专业标准。其中《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的制定和颁布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尚属首次,这对于教师职业专业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标准》研制期间,许多学者给予了教师专业标准学科化的期待。有学者认为“研制教师专业标准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确定其中的学科成分”,而学科成分就是学科专业素养,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概念理解和问题解决的思想为主线”构成的体系,但最终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只是按学段进行了分设,而没有分设学科教师专业标准。

面对《标准》,教师应该以从事学科教学的相应标准为依据,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对专业素质进行学科化建构,以促进自己学科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

二、对生物教师专业素质的学科化建构

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建构模型。就《标准》所框定的3个维度而言,专业理念与师德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专业知识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专业能力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

1.专业理念与师德。

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是教师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职业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对自身职业积极的内在感受、情感和意向,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动力源泉。《标准》中的“专业理念与师德”包括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4个领域19项基本要求,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理念的具体体现。基于《标准》的要求,生物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主要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高尚的职业道德;(2)良好的心理素质;(3)先进的教育理念。

2.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从事专业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标准》从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4个领域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18项基本要求,这些与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的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相对应。基于《标准》的要求,生物教师的专业知识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宽广的文化知识。生物科学不仅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而且还广泛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以及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生物教师唯有具备相对宽广的文化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为丰富多彩,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2)全面的教育知识。现行的中学生物教学倡导“用教科书教”的理念,而且实施“一标多本”的教科书政策,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等过程中,生物教师一方面应该“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知道怎样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便有效地发挥生物知识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另一方面还应该“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运用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对学生实施合理的教育,促进全体学生都获得可能的发展。

(3)系统的学科知识。关于生物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有学者建立了一个包括基底层、核心层和冠状层的塔形模型[1]。其中,基底层包括“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基本的生物学思维方法”,这些知识反映教师学科知识的宽度和广度,是完成常规教学的基础;核心层包括“学科特有的视角、思维方法及核心概念”,这些知识反映教师对学科内在逻辑、思维方法和学科本质的理解,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核心;冠状层是“指学科观念及学科哲学”,这些知识位于学科知识结构的顶端,对基底层和核心层知识具有统摄作用,是教师通过生物教学影响学生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生物教师的学科知识满足了这一系统结构的要求,才能胜任生物课程的教学需要。

3.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必备条件,是教师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行为方式。《标准》把教师的专业能力划分成了6个领域26项基本要求。对于具体教学活动而言,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育教学评价以及反思与发展并不是相对独立的,而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进程,沟通与合作、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则主要属于组织能力,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些能力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如图1)[2]。生物教师在按照《标准》的要求完善自身专业能力的过程中,尤其应该关注以下几个领域的要求。

图1 教师专业能力系统结构图

(1)反思与发展。教学活动中的反思,不仅能在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教学相长”。所以,面对当前的课程改革,生物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探索和研究,并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且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过去的“学会”转变为“会学”。生物教师也应当是一个具有专业反思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2)沟通与合作。新课程倡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要求“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众所周知,生物教学资源具有广泛性的特点,而生物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沟通与合作能力,才可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合作,与同事分享成功经验,并且有效地拓展生物教学的资源。

(3)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由于生物学科在中考和高考总分中占有的比例偏低等原因,生物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机会相对较少。其实,生物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自身独到的优势。主要是因为“生物学是一门研究一切有生命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其中有关人和动物的生理功能和神经结构的相关知识,是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生物学基础”[3]。从这个角度讲,生物教师应该是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力量。所以,生物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的能力,为承担班主任工作或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胡玉华.中学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及评价试题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2(3).

[2]李家清,冯士季.论基于《标准》的职前教师专业能力形成机理[J].教师教育研究,2013(6).

[3]何志学,袁淼.生物教师对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及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专业素质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培育内部动力源 促进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电视法制节目的特点及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专业教师兼任辅导员关于培养高职工程造价学生专业素质的思考
以提升艺术生专业素质为导向的学生活动设计探索
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与解决对策探究
浅谈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
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培养研究
“基本功大赛”对学生专业素质发展的优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