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眸”文化:擦亮你的眼睛

2014-11-14 19:03胡素青
珠江水运 2014年17期
关键词:航标北部湾北海

胡素青

北部湾,是一个创造海洋历史、传承海洋文化的美丽港湾。

这里,见证了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这里,有19世纪英、法、德、日等国留下的古建筑和西洋文化;这里,还曾经是20世纪的海防前哨、援越前沿。

而北部湾航标史,则是一部中国现代航标的发展史。

远在1881年,北海港就有3座浮标,冠头岭灯塔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1912年。这些历史沉积了丰厚的航标文化。和着北部湾海运发展的节拍,沿海航标结构从简陋的石垒木支开始,到艺术化造型、无线电导航;航标能源由煤油乙炔到太阳能应用和波力风力供电,灯器由焰火、白炽灯到LED航标灯;航标船舶由摇橹风帆到巡检夹持船、大中型作业船;航标管理从攀爬手测发展到遥测遥控、可视化监控……透过这段历史,我们清晰地看到中国航标从落后到现代化的发展变化。

几十年的航标变化发展、船舶器具的进步和航标人艰苦的工作经历等很多资料,被一代代有心的航标人继承保存下来。为了还原历史,让新一代航标人传承前辈的优良传统,北海航标处于开始筹建航标展馆。

据北海航标处处长杨有良介绍,航标展馆只是北海航标处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另外,还完成了机关大楼走廊文化布设,并向基层航标站延伸;建成了道德讲堂和劳模工作室两个文化阵地,确定了处的LOGO,形成统一的对外标识;创作了《航标之歌》作为处歌。

这些内容相映成辉,共同构成了“海眸”文化建设的骨架,烘托出北海航标深厚的历史底蕴。

大海航行靠舵手,船员航海靠航标。航标,被船员称为船舶的眼睛,即为“眸”。保护这些“眼睛”,才能为航行安全提供尽可能完美的服务。海眸,既是航标的意象,又有航标职工用明亮的眼睛注视航行安全的意境。同时,航标管理者又是这样一群擦亮“眼睛”的人。

为了更好地弘扬航标文化,体现出北海航标处的特色。文化建设开展之初,北海航标处曾走进东海北海,实地调研珞珈山灯塔、老铁山灯塔、团岛灯塔和江心屿灯塔,开阔视野。

今年3月,召开了文化建设现场会,推出了北海航标走廊文化、北部湾航标展馆。开展文化品牌建设之始,北海航标处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文化品牌征名和标识征集活动提出了12个品牌名称,最终确定了“海眸”这个鲜明而又有特色的名字。

自古以来,有航船之处必有航标,从自然航标到人工航标,时至今日信息时代的高科技航标,航保事业始终与航海事业相依相伴,一路前行。自近代以来,灯塔开始作为重要的导航工具,矗立在水边、在海上、在孤岛,默默为船舶指引航向,不管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年代,始终光芒四射,从不间断。灯塔,集建筑美学、环境美学、传统工艺、现代科技于一体,在灯塔服役实践中,形成“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灯塔精神,激励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灯塔,是航海事业、航海保障事业乃至全社会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而传承、弘扬灯塔精神,则是航保人的历史责任。

猜你喜欢
航标北部湾北海
航标工
北海北、南海南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北海 美丽的地方
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
南方的北海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北部湾的风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2016 Pan-Beibu Gulf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
虚拟航标的作用与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