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邪之害猛于虎

2014-11-14 21:07高希言王鑫
家庭医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水湿湿气肠胃

高希言+王鑫

湿为长夏主气。夏秋之交,阳热下降,湿气熏蒸,水汽上腾,潮湿充斥,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湿邪为病,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内湿则是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偏聚所形成的病理状态。外湿和内湿虽有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又常相互影响。伤于外湿,湿邪困脾,健运失职,则易形成湿浊内生;而脾阳虚损,水湿不化,亦易招致外湿的侵袭。

湿邪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祖国医学认为,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是人体内的湿度过重或超出人体的适应能力而引发的病症。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湿为重浊有质之邪,与水同类,故属阴邪。阴邪袭人,机体阳气与之抗争,故湿邪侵人,易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湿,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从而使水湿内生、停聚,发为泄泻、水肿、尿少等症。因湿为重浊有质之邪,故易留滞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如湿阻胸膈,气机不畅则胸膈满闷;湿阻中焦,则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纳运失司,则脘痞腹胀,食欲减退;湿停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则小腹胀满,小便淋漓不畅。

2.湿性重浊:“重”即沉重,指湿邪致病,出现以沉重感为特征的临床表现。湿邪犯表,则令人头重身困,四肢酸楚,身热不扬;若湿滞经络,流注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痛处不移;若湿流下焦,则小便浑浊、不利,大便溏泄,或下利脓血,甚至妇人带下黏稠腥秽等。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湿,首如裹。”“浊”即秽浊不清,指湿邪为患,易呈现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的现象。如面垢、眵多、大便溏泄、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湿疹等。

3.湿邪黏滞:这一特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湿病症状多黏腻不爽,如患者表现为小便不畅、大便黏滞不爽等;二是反映在病程上,迁延时日,缠绵难愈,如风湿病、湿温病。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类

水,水性就下,且其质重浊,故湿邪有下趋之势,易于伤及人体的阴位。《素问·太阴阳明轮》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湿邪有损健康

长夏雨水不断,气候潮湿,再加上细菌、病毒繁殖,由外部“邪毒”入侵人体而引起疾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是典型的外感兼夹湿邪所致。“内湿”则是因消化功能不足,体内水分代谢紊乱导致的病理产物,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还常伴有困倦、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四肢酸软沉重、大便溏、舌苔厚等症状。

湿邪致病,常缠绵难愈,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湿热共存,更使病邪难以祛除。临床上,一些常见妇科炎症多属于湿热症,治疗起来非常棘手。此外,“湿热”还易导致皮肤病变,易患皮炎、湿疹、脚气等病,慢性炎症也易加重。

判断身体是否有湿邪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夏季高温多雨是湿邪的易发季节,生活中很多疾病都与湿邪有关,那么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呢?

1.痰多:体内湿重的人,湿气往往会侵袭到肺,就会出现咳嗽、咯痰或早起痰多的情况。内湿往往会引起“痰湿”,是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调后所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痰饮留胃,胃的消化蠕动功能异常,则表现恶心呕吐。

2.全身乏力,头身困重:许多患者经常抱怨全身没劲,两条腿沉重无力,上下楼梯困难,好像有千斤重担,腰部也像背了个大包袱,沉重异常,头也昏昏沉沉。这些困乏的表现就是因为湿邪重。

3.口水多:体内湿邪过重,还会侵袭五脏六腑,充斥于脏腑经络。五脏化生五液过多,就会通过五液的形式来排泄。患者表现为五液过多,汗为心液,鼻涕为肺液,泪为肝液,涎为脾液,唾为肾液。

4.肥胖: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体重的65%,水液的代谢与肺、脾、肾三脏有密切的关系,当三脏功能异常时,水液在体内的代谢就会出现异常,轻则体重增加,重则出现浮肿。许多人长胖,并不是脂肪增加,而是水液内停所致。

湿邪除了上述这些表现形式外,还有皮肤经常起湿疹、双腿经常浮肿、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女性白带清稀量大等。

如何祛除体内湿气

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体内水分调控失衡,湿留体内,影响身体健康。现代人少动、多吃、熬夜、压力大,也会造成肠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谢失调。祛除体内的湿气,需从改善生活习惯入手。

1.适量运动: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之必然会导致湿气入脾,引发一系列病症。运动可以缓解压力,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有助于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2.饮食清淡适量: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反应。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酒助湿邪,故湿邪内胜之人应当忌酒。

3.避免久居湿地: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日常生活中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保持空气对流。

4.薏米煮粥,山药煲汤:祛除体内的湿气,有很多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山药甘平,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肺虚喘咳,肾虚遗精,虚热消渴;红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还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还可以选择茯苓、山药、党参等,放到煲汤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湿。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尿多的人不适宜食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湿湿气肠胃
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及适生树种调查
清肠胃多吃10种食物
防治“湿气重”10方
调理肠胃,自灸也有效
健身是去湿气的好办法
湿气不可怕,药膳起居健康行
好事近·中秋感怀
请保护好我们的肠胃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晨起别忘喝杯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