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组培苗生根方法的改良与效果评价

2014-11-15 05:05唐军荣张亚威辛培尧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改良评价

唐军荣++张亚威++辛培尧

摘要:以非洲菊无根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丛接生根法进行生根改良,同时对改良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生根苗质量、移栽后生长情况、生根成本等。结果表明,非洲菊采用5株/丛,每瓶接种10丛的生根方式最好,生根率达100%,炼苗成活率高达96.4%,移栽后小苗生长旺盛,而采用该方法可以使生根时的工作效率较传统方法提高25%,生根阶段的成本可以节约40%,为非洲菊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非洲菊;生根方法;改良;评价

中图分类号: S682.1+10.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054-02

收稿日期:2013-11-27

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项目(编号:2008PY021)。

作者简介:唐军荣(1982—),男,广西全州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植物组织培养及林木苗木培育研究。E-mail:tjrzy@163.com。

通信作者:辛培尧,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遗传育种方面的教学与研究。E-mail:xpylt@yahoo.com.cn。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别称扶郎花,为菊科大丁草属多年生被毛草本,原产非洲[1]。它花朵硕大,花枝挺拔,花色丰富,切花率高、寿命长,在适宜条件下能周年供应鲜切花,因而成为世界五大切花之一[2]。非洲菊在组培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主要集中在培养基类型、外植体选择、激素种类、移栽炼苗等[3-4];在生根方面的研究也有相关报道,主要通过调整激素浓度、培养基类型[5-8]以及比较不同增殖代数、添加活性炭、多效唑等方法[9-11],提高非洲菊组培苗的生根质量;而在非洲菊生根操作方法上的改良鲜见报道。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非洲菊组培苗生产公司的调查走访发现,非洲菊的生根通常采用单株接种生根、每瓶接种30株生根苗的方法,生根接种效率较低,且生根过程中组培苗对污染的抵抗性差。本试验以生产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采用多株为1丛的方式进行生根,对传统的生根方法进行改良探索,并对生根苗的质量及生根阶段成本进行分析评价,试验结果以期为非洲菊种苗生产提供实用的技术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材料为非洲菊品种“阳光海岸”,由云南昆明美兰种苗花卉有限公司提供,在增殖培养基上培养35 d后进行生根改良试验。

1.2方法

1.2.1不同生根方式对非洲菊生根效果的影响采用丛接生根法进行生根改良试验,即将非洲菊组培苗切成单株后,按一定的株数并拢在一起,再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上。试验设置了3、5、8、10株/丛等组合,并以传统的生根方式(按1株/丛)作为对照,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接种600株,重复3次,接种后观察不同生根方法下非洲菊组培苗的生根质量情况。对5种生根方法的生根苗进行炼苗移栽,炼苗选择在昆明美兰种苗花卉有限公司的温室大棚内进行,观察后期生长情况。

1.2.2不同生根方式下的效果评价通过对生根质量的比较,对初步筛选出来的较适的生根方式进行评价,包括生根接种效率、对污染的抵抗能力以及生根阶段的生产成本,从而确定最适的生根方式。其中生根接种效率按照3个熟练操作人员接种1 d (8 h)的接种株数进行平均值计算。

1.2.3生根培养条件培养基统一采用1/2MS培养基,使用卡拉胶作为凝固剂,培养基中均添加生长素NAA 0.3 mg/L、IBA 0.1 mg/L,生根培养时间为15 d,培养温度(25±2) ℃,光照1 500~2 000 lx,pH值6.0,光照时间12 h。组培瓶规格为口径7 cm,高8 cm。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生根方式下的生根效果研究

非洲菊组培苗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上培养8 d后,根原基开始产生,基部可见白色的根点,15 d后对生根苗进行清洗,并按不同的生根方式进行炼苗移栽。此时,对5种生根方式非洲菊组培苗的生根率进行统计,并计算平均每株根数、平均根长。由表1可知,随着每丛接种株数增加,5个不同生根方法的非洲菊组培苗生根率均没有随之下降,仍然为100%,而平均根长、平均根数均呈下降趋势。当单株接种生根时,其平均根长为1.05 cm,平均根数为3.58条;当每丛接种数量增加时,平均根长、平均根数均呈下降趋势,到10株/丛时,平均根长仅为0.82 cm,平均根数仅为2.53条。对于5种生根方式的非洲菊生根苗叶片颜色而言,随着每丛株数增加,部分组培苗叶片光照受到影响,导致叶片绿色逐渐变浅,到8株/丛密度下,少量叶片开始发黄。在8、10株/丛时,由于根系质量下降、叶片发黄,在后期炼苗的过程中炼苗成活率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而3、5株/丛的炼苗成活率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此外,在对采用丛接生根法的生根苗进行清洗时,多株1丛的组合生根方式下生根苗之间没有生长黏合在一起,后期的生长开花均未表现出异常。综合以上分析,采用1、3、5株/丛的非洲菊生根苗的质量要优于8、10株/丛的组合。

2.2不同生根方式下的接种效率及抗污染评价

对生根苗质量较好的3种生根方式(1、3、5株/丛)作进表1不同生根方式对非洲菊生根效果的影响

2.3生根阶段成本分析

生根苗的主要成本构成包括人工费、药品费、水电费、其他资产折旧费等,成本的高低对企业的经营效益有较大的影响。由表3可见,采用5株/丛的生根方法,除了可以有效提高生根接种速度、提高污染抵抗力外,同时每瓶的最适容纳株数较常规的生根方法多20株/瓶;而相应的生根阶段成本,包括人工费、药品费、水电费、其他资产折旧费等,也相应降低了40%。由此可见,通过生根方法的改良,有效地降低了非洲菊组培苗生根阶段的成本,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3结语

在组培苗工厂化生根过程中,为了对生根进行改良,常采用调节生长素浓度、添加外源物、改变培养基成分等方法进行优化。而在非洲菊组培苗生产过程中,组培苗的生根和炼苗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生根率可达100%,炼苗成活率基本都在95%以上。将试验与生产需求相结合,在保证生根苗质量和炼苗成活率的前提下,对生根方式进行改良探索,最后确定采用5株/丛、每瓶接种10丛的生根方式,综合效果最佳。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操作人员生根接种速度,又保证了生根苗的质量,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生根阶段的生产成本。本方法与传统的非洲菊生根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操作简便,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对其他类似植物的组培苗生根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非洲菊组培苗生根的过程同样也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5株/丛的组合,个体之间的竞争相对较小,而采用5、8株/丛的组合,生根苗之间竞争较为激烈,导致叶片发黄,不利于根系的生长。植物受竞争影响程度取决于自身及相邻植物大小、数量,植物利用资源的特性和空间影响区[12]。在生根瓶中,由于生根苗个体大小、叶片面积等存在差异,生根苗对培养基中营养液的吸收能力有相当大的差别,采用丛接生根法,单株之间竞争激烈,根系不易舒展,而单株生根时,根系可以向四周扩展,且营养空间较大,使得根长和生根率均较高,故

单株生根的根长和根数相对最多。采用5株/丛的生根方式时,各项指标间有一个较好的平衡关系,单位空间内的养分能够满足正常生根生长的需要,同时又能提高组培苗对污染的抵抗能力。

参考文献:

[1]程用谦. 中国植物志:第79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96.

[2]徐刚. 非洲菊、康乃馨切花保鲜期杂交育种研究[J]. 中国花卉园艺,2002(7):22-23.

[3]李高燕,王海云,牛佳佳,等. 非洲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0):72-76.

[4]李娜,王平,吴志刚,等. 非洲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1(21):178-181.

[5]唐前瑞,谭艳云,于晖. 多效唑对非洲菊试管苗生根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2(1):29-32.

[6]王洁琼,彭绍峰,周子发,等. 非洲菊试管苗生根培养方法的优化[J]. 北方园艺,2012(13):140-141.

[7]郑秀芳,李名扬. 非洲菊试管苗生根培养试验[J]. 江苏林业科技,2001,28(2):18-19,27.

[8]戴云新,张健,李敏,等. NAA和IBA对非洲菊组培苗生根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9):8845-8847.

[9]张素勤,邹志荣,耿广东,等. 几种因素对非洲菊试管苗生根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8):76-78.

[10]张素勤,邹志荣,耿广东,等. 活性炭对非洲菊组培苗的生根诱导和移栽基质的筛选[J]. 北方园艺,2008(5):207-208.

[11]曹君迈,陈彦云.非洲菊组培苗增殖代数对生根率影响的研究[J]. 北方园艺,2007(1):159-160.

[12]Weiner J. Neighborhood interference amongst Pinus rigida individuals[J]. The Journal of Ecology,1984,72(1):183-195.

林桂玉,李美芹,吕金浮,等. 藤本月季紫皇后组织培养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56-58.

非洲菊组培苗生根的过程同样也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5株/丛的组合,个体之间的竞争相对较小,而采用5、8株/丛的组合,生根苗之间竞争较为激烈,导致叶片发黄,不利于根系的生长。植物受竞争影响程度取决于自身及相邻植物大小、数量,植物利用资源的特性和空间影响区[12]。在生根瓶中,由于生根苗个体大小、叶片面积等存在差异,生根苗对培养基中营养液的吸收能力有相当大的差别,采用丛接生根法,单株之间竞争激烈,根系不易舒展,而单株生根时,根系可以向四周扩展,且营养空间较大,使得根长和生根率均较高,故

单株生根的根长和根数相对最多。采用5株/丛的生根方式时,各项指标间有一个较好的平衡关系,单位空间内的养分能够满足正常生根生长的需要,同时又能提高组培苗对污染的抵抗能力。

参考文献:

[1]程用谦. 中国植物志:第79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96.

[2]徐刚. 非洲菊、康乃馨切花保鲜期杂交育种研究[J]. 中国花卉园艺,2002(7):22-23.

[3]李高燕,王海云,牛佳佳,等. 非洲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0):72-76.

[4]李娜,王平,吴志刚,等. 非洲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1(21):178-181.

[5]唐前瑞,谭艳云,于晖. 多效唑对非洲菊试管苗生根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2(1):29-32.

[6]王洁琼,彭绍峰,周子发,等. 非洲菊试管苗生根培养方法的优化[J]. 北方园艺,2012(13):140-141.

[7]郑秀芳,李名扬. 非洲菊试管苗生根培养试验[J]. 江苏林业科技,2001,28(2):18-19,27.

[8]戴云新,张健,李敏,等. NAA和IBA对非洲菊组培苗生根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9):8845-8847.

[9]张素勤,邹志荣,耿广东,等. 几种因素对非洲菊试管苗生根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8):76-78.

[10]张素勤,邹志荣,耿广东,等. 活性炭对非洲菊组培苗的生根诱导和移栽基质的筛选[J]. 北方园艺,2008(5):207-208.

[11]曹君迈,陈彦云.非洲菊组培苗增殖代数对生根率影响的研究[J]. 北方园艺,2007(1):159-160.

[12]Weiner J. Neighborhood interference amongst Pinus rigida individuals[J]. The Journal of Ecology,1984,72(1):183-195.

林桂玉,李美芹,吕金浮,等. 藤本月季紫皇后组织培养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56-58.

非洲菊组培苗生根的过程同样也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5株/丛的组合,个体之间的竞争相对较小,而采用5、8株/丛的组合,生根苗之间竞争较为激烈,导致叶片发黄,不利于根系的生长。植物受竞争影响程度取决于自身及相邻植物大小、数量,植物利用资源的特性和空间影响区[12]。在生根瓶中,由于生根苗个体大小、叶片面积等存在差异,生根苗对培养基中营养液的吸收能力有相当大的差别,采用丛接生根法,单株之间竞争激烈,根系不易舒展,而单株生根时,根系可以向四周扩展,且营养空间较大,使得根长和生根率均较高,故

单株生根的根长和根数相对最多。采用5株/丛的生根方式时,各项指标间有一个较好的平衡关系,单位空间内的养分能够满足正常生根生长的需要,同时又能提高组培苗对污染的抵抗能力。

参考文献:

[1]程用谦. 中国植物志:第79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96.

[2]徐刚. 非洲菊、康乃馨切花保鲜期杂交育种研究[J]. 中国花卉园艺,2002(7):22-23.

[3]李高燕,王海云,牛佳佳,等. 非洲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0):72-76.

[4]李娜,王平,吴志刚,等. 非洲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1(21):178-181.

[5]唐前瑞,谭艳云,于晖. 多效唑对非洲菊试管苗生根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2(1):29-32.

[6]王洁琼,彭绍峰,周子发,等. 非洲菊试管苗生根培养方法的优化[J]. 北方园艺,2012(13):140-141.

[7]郑秀芳,李名扬. 非洲菊试管苗生根培养试验[J]. 江苏林业科技,2001,28(2):18-19,27.

[8]戴云新,张健,李敏,等. NAA和IBA对非洲菊组培苗生根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9):8845-8847.

[9]张素勤,邹志荣,耿广东,等. 几种因素对非洲菊试管苗生根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8):76-78.

[10]张素勤,邹志荣,耿广东,等. 活性炭对非洲菊组培苗的生根诱导和移栽基质的筛选[J]. 北方园艺,2008(5):207-208.

[11]曹君迈,陈彦云.非洲菊组培苗增殖代数对生根率影响的研究[J]. 北方园艺,2007(1):159-160.

[12]Weiner J. Neighborhood interference amongst Pinus rigida individuals[J]. The Journal of Ecology,1984,72(1):183-195.

林桂玉,李美芹,吕金浮,等. 藤本月季紫皇后组织培养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56-58.

猜你喜欢
改良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蓬溪县主要中低产田土类型及其改良途径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改良经腹横切口输卵管结扎术1260例临床观察与探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