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劣势及提升路径

2014-11-15 07:06李万青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金砖国家竞争力贸易

摘要:以金砖国家为参照对象,对其农业状况进行基础分析,比较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业优势与贸易情况,提出加强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业领域的合作和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

关键词:金砖国家;农业;贸易;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437-02

收稿日期:2013-12-07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资助项目(编号:渝教高〔2012〕58号)。

作者简介:李万青(1966—),男,甘肃漳县人,教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E-mail:liwanqing2002@163.com。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谷物和肉类等重要农产品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多年来,中国以低于世界人均耕地的水平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对世界粮食安全和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中国在世界上的农业竞争力水平不高,近80%以上的大豆依赖进口,粮食出口量很小。即使和产业状况相近的金砖国家相比,也不具备特别的优势。因此,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1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农业基本状况比较

1.1金砖国家产业竞争力

金砖国家(BRICS)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5个国家,2010年其人口占世界的42%,耕地面积占世界的36%,谷物产量占全球的37%,巴西、南非等国是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其中,巴西的农业最具产业竞争力,2006 年替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豆出口国,农产品贸易顺差也是全球第一。俄罗斯土地辽阔,农业基础扎实,农业安全保障程度高,产品出口很受欢迎。印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产业结构稳定性强,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粮食和棉花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1]。南非的农业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土地使用效率和生产效率也高,政府对商业农场和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较大。金砖国家包括中国的农业产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金砖国家既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业消费大国,其市场容纳能力非常强,对世界粮食安全起屏障作用。金砖国家农业产业结构稳定,农业增长速度平稳,基本上是农业输出国家,产业竞争力前景广阔。

1.2金砖国家农业对外贸易竞争力

金砖国家农业对外贸易的主要竞争力表现在优势产品的数量和独有产品的质量上,巴西的大豆、玉米、热带产品,印度的小麦、棉花,俄罗斯的小麦、马铃薯,中国的水果等出口数量大,质量又好。

在产业内贸易方面,2011年中国对印度、巴西的粮食进口分别占这2个国家粮食出口总额度的10.33%、17.87%,2012年巴西对中国出口412亿美元中农产品占187.0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6.6%;2012年印度对中国仅棉花出口36.9亿美元,占印度对中国出口总额的24.8%。中国对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不占优势,竞争力也不强。虽然金砖国家不是中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但却是化肥、农资和小型农业机械的出口市场。

2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

与其他金砖国家相比,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并且呈现劣势冲抵优势的状态。通过合作和交流,弘扬长处,弥衡差距,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产业和外贸的国际竞争力,这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1优势

(1)中国是农业大国,拥有世界上最稳固的生产和消费地位,其市场的广阔程度是其他金砖国家无法比拟的。联合国FAO数据库显示,2009年中国谷物、肉类、籽棉、花生、茶叶和水果占第一位,油菜籽、甘蔗、大豆分别是第二、第三和第四。生产的稳固是农业竞争力的基础,广阔的市场可以容纳外资和国别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避免了类似于巴西和南非等国的单向度竞争。

(2)中国也是工业大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正在向工业强国迈进,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后盾。中国的制造业成就举世瞩目,但政府把发展农业问题一直放在首位,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针对农业问题的。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同步开始,消除二元经济结构采取的是农业工业化而不是抑制农业的方式。在这一方面,中国优于其他金砖国家,如巴西在工业方式上侧重于资源开发,俄罗斯青睐重工业,印度偏于轻工产品和服务外包,农业与工业无缝对接多少有点失衡[2]。

2.2劣势

(1)中国农业整体资源状况不尽人意,农业成本较高,农业效率低下,在土地供应、产品结构、产品加工、资源利用方面与其他金砖国家均有一定的差距。在农业资源方面,中国60%以上可耕地是无法实行大机械耕种的贫地,2008年8种人均农业资源都低于世界平均值,人均森林面积、人均淡水资源、人均国土面积和人均可耕地面积约为世界平均值的26%、33%、36%和40%。在生产效率方面,2008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约为世界平均值的47%,约为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2%,约为美国和日本的1%。据2011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的一份报告可知,中国平均每个农业人口耕地面积为03 hm2,分别占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的 049%、130%、2.44%、0.28%,仅是印度、巴西的50%、612%;中国1 000 hm2耕地拖拉机使用量为11.2台,占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的40.1%、2.58%、13.6%、14.1%,分别是印度、巴西的62.6%、84.8%。2006年中国农用地消耗水量 557.55 t/hm2,而澳大利亚为181.95 t/hm2,以色列 250.95 t/hm2,美国418.8 t/hm2,而其他金砖国家最高的印度为 466.2 t/hm2[3]。

(2)部分农产品(大豆、植物油、种子)对外依存度偏高,产业危机风险加大。2012年我国粮食进口8 025万t,如果按400 kg/(人·年)口粮计算,进口的粮食相当于养活了1.9亿人。2012年我国大米进口231万t,占国内产量的1.6%,约占全球贸易量的6%;小麦进口369万t,占国内产量的44%,约占全球贸易量的2.7%;玉米进口521万t,占国内产量的36%,约占全球贸易量的4%。进口大豆5 838万t,食用植物油累计进口量845万t,这2项成为中国农产品对外依存度最高的产品,极有可能威胁我国的产业安全。而其他金砖国家没有如此的落差,如印度和俄罗斯的产品结构完全可以通过调整和优化实现和谐搭配。

(3)农业生产以传统家庭分散经营为主,不具备现代农业最基本的集约化经营,农业可持续发展乏力。中国自1960年以来土地集约化程度变化不大,因农业人口转移有一个过程,农业生产方式几乎以家庭生产为主。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和工业,但土地流转受阻,农业成本居高不下,土地和农业集约化经营几乎无法推动。而其他金砖国家以农场和企业为主,土地和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成为常态。巴西的农业经营模式有2种:一种是合作社,一种是农场加企业合作。2005年初,巴西就有各类农业合作社7 355家,参加合作社的农民有576万多人,合作社职工18万人,农户平均收入是没有加入合作社农户的2倍。南非由少数白人农场主经营的大农场生产了全国总产值 90% 以上的农产品。

(4)“化学农业”成为增产的主因,农业现代化步伐缓慢。西方发达的农业国家经历了大量消耗能源的“化学农业”“石油农业”阶段,在产量巨增的同时带来严重的土地退化和粮食污染问题,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化学农业和石油农业”逐步向“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转变。在中国,农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不是用工业组织方式进行生产和利用工业成果提升农业产业,而是用大量的化学和农药、转基因种业无限度提升粮食产量,对土地进行掠夺式压榨。而其他金砖国家的生态农业就比中国强多了,其出口竞争力也水涨船高。据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的数据可知,2008年美国、中国、印度、南非、巴西、俄罗斯平均1 000 km2耕地上化肥施用量分别为101.9、467.6、157.7、49.7、165.4、15.9 t,中国分别是美国、印度、南非、巴西和俄罗斯的4.59、2.97、9.41、2.83、29.41倍[3]。按2012年农药产量计,我国农田(1.2亿hm2)

约需要农药1 kg/hm2,人均2.5 kg;每年约有50万t农膜残留于土壤中,残膜率达40%;2013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的一份文件提示,中国共有3.6万km2耕地重金属超标,每年粮食污染高达1 200万t。中国的农业正在工业化之路上被大化肥、大农药、除草剂、添加剂、农膜等裹挟着推向歧路。而在其他金砖国家中,南非和俄罗斯的化肥施用量微乎其微;大豆之国巴西种大豆全部不施氮肥,只接种有效根瘤菌剂,将生物固氮作为植物的氮源;印度是继中国之后的化肥消费大国,一直通过提供丰厚的化肥补贴来鼓励农民提高粮食产量,2009年政府启用了NBS(根据化肥养分发放补贴)措施,支持农民使用生物肥料来代替化学肥料。

3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3.1加强与其他金砖国家的深度合作

加深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业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可以扬长避短,弥衡差距,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和外贸的国际竞争力。2011年10月在中国成都举行的第2届“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通过了《金砖国家农业合作行动计划(2012—2016)》,中国提出金砖国家在提升粮食安全领域、农业技术领域的创新,联合成立研发中心,发展低碳农业和循环农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各方面加强合作。此外,通过交流和合作,中国可以利用其他金砖国家丰富的农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国内农业产业和环境的压力,借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

3.2改变农业组织方式

金砖国家农业集约化的组织方式证明是提升农业产业生产经营最有效的途径,这也是现代农业的开端和核心。我国农业分散性的家庭组织方式,是历史和技术局限的产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制造业吸纳了数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加上现代农业技术的成熟,形成了以家庭农场和公司农场为主的大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的条件已成熟,这也是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路径。

3.3在工业化过程中同步完成农业现代化

和其他金砖国家相比,中国工业化速度大大超过了农业现代化程度,工业的原始积累、投入产出、收益率、工资付出也远远高于农业部门,农业现代化急需与工业化同步进行。《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指出,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中国有可能在2030年完成第1次农业现代化,达到农业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050年达到世界农业中等水平,基本实现农业现化。第1次农业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向初级现代农业、从自给型农业向市场化农业的转型,其特点包括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机械化、良种化、水利化等。中国仅仅是一个农业初等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形成和巩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3.4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体系

我国有限的农业资源和大量的人口用粮之间的矛盾比金砖国家突出,用“化学农业”的短期方式严重透支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成为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羁绊。欧美等国(包括印度)对中国农产品设置的绿色门槛越来越高, 说明

我国的农产品竞争力遇到的困难比事实还严重。我国要下大力气建立生态农业体系,用生物肥料替代化学肥料,用绿色农业替代石油农业,改变对土地掠夺式的生产,减少畜牧业对环境的危害,形成农业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局面。

3.5适度引进外资

中国制造业的繁荣和外部资本进入密切相关,但对农业部门的外资进入却很谨慎。截至2011年底,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金额超过329亿美元,主要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加工环节和高端种业领域。今后可以适当加大外资进入力度,缓解农业部门投入不足,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进而增加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2014年7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6次会晤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5国领导人共同签署协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初始资本1 000亿美元由5国平均出资,总部设在中国上海。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设立为外资进入我国农业领域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3.6开发新技术破解产业瓶颈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大豆、植物油等主要产业严重依赖进口,高端种业几乎被国外垄断,导致农业产业安全问题提上日程,产业瓶颈日益突出。今后要在开发新技术方面下功夫,寻找替代关键技术破解产业瓶颈,打破国外种业垄断和产业制约,真正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宋志辉. 印度的农业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 农村经济,2009(4):126-129.

[2]林跃勤,周文. 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发展报告——转型与崛起[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巴西国家地理与统计局,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印度中央统计局,等. 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曹冲. 中国、美国、印度三国棉花贸易价格弹性[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439-442.

猜你喜欢
金砖国家竞争力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贸易统计
日本竞争力
贸易统计
“金砖国家”已撬动历史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