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育资源整合 迈向世界一流大学

2014-11-17 16:32熊建辉黄柏翰吴婷郝星
世界教育信息 2014年17期
关键词:合作交流

熊建辉+++黄柏翰+++吴婷+++郝星

摘 要:台湾联合大学系统是由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和台湾阳明大学四所顶尖型大学共同组成的台湾第一个联合大学系统,于 2003年10月试办共组,并于2008年1月24日正式成立。成立以来,台湾联合大学系统以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为目标,积极结合四校教学研究的能量,整合资源、发挥互补性,努力提升四校的教育品质和学术水平,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跨高校、跨领域且仍保持各校教研特色的高教平台。为深入了解台湾联合大学系统在创办契机、办学理念、发展特色、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情况,本刊对台湾联合大学系统系统校长曾志朗院士进行了专访。曾志朗系统校长于 1973 年获得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心理学系教授、台湾中正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台湾阳明大学校长、台湾教育部门负责人,及主管科教文人才培育的整合与协调,2006年10月和2012年5月(迄今)两度出任台湾联合大学系统系统校长。访谈中,曾系统校长详细介绍了台湾联合大学系统创办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果、遇到的挑战,提出锐变中求突破,推进高校深度融合;集中教育力量,增强学校竞争力;促进资源整合,提升教育品质;深化两岸合作交流,实现互惠共赢。

关键词:台湾联合大学系统;教育资源整合;合作交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一、锐变中求突破,推进高校深度融合

《世界教育信息》:我们注意到台湾联合大学系统(以下简称台联大系统)是台湾的第一个联合大学系统。首先,请您结合台湾联合大学系统的基本情况谈谈它的创办契机、办学理念和发展特色。

曾志朗:台联大系统由台湾“中央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及台湾阳明大学四所顶尖型大学共同构建组成。台湾的大学被归为顶尖型的约有十所,这四所大学就占了三分之一,四所大学的整合属于强强合作,教学、研究水平均很高,并且各具特色和优势。

近些年,随着台湾少子化问题的出现,台湾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学校过多、同质性太高、规模太小而资源明显不足等重重危机。台联大系统内的四所大学也不例外。规模小的学校很难发挥大的学术影响力,但如果把几个规模小的学校集中起来,产生的新力量可能就无穷大。这四所大学深知除积极加强学校各领域之间的整合外,还有必要结合其他大学的教学研究力量,成立大学系统,以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才能够应对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跨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成立系统,必须考虑地点、人数、学术特色等因素。在台湾,台湾阳明大学以医学院见长,台湾“清华大学”以理学闻名,台湾“交通大学”的工程研究居冠,台湾“中央大学”则以太空地球科学拔尖,四所大学刚好可以互补,成为很强的团队,因此,台联大系统通过几年的试办共组后,经台湾教育部门核定,于2008年1月24日正式成立,成为台湾第一个联合大学系统。

四所大学的合作并不是以联盟或者其他一般形式建立,而是真正的实质整合。各大学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包括相互承认学分、互开课程,系统内的转系、转校等。台联大系统总部的主要工作是进行系统内各校之间的协调,以及制定推动系统的发展策略,扮演着规划者的角色。各个学校还是独立运作,学校越好,系统的整体力量就越强,需要协调的部分就由总部来做。比如,当系统内任一学校存在某方面的不足时,系统便可协调与融合其他学校的资源或优势,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台联大系统的经费主要由系统内各个学校提供,同时也可以向台湾教育部门申请额外的补助,用于实践教育部门所期望的一些特殊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事业。这些特殊的教育目标或事业,若依靠各学校单一的力量,可能很难实现,但若集合多所学校的实力便可得到实现。因此,透过系统的整合力量,可以创造各校共赢的局面。

每个大学系统的成立,对于各大学而言,不是撮合、不是组合,也不是简单的整合,而是应该相互融合。合作,要能做到融合,才能达到实质效果,才是最高境界。台联大系统形成的是一个各校相互融合、又相互独立的模式。这点是很难得的,需要各个学校达成共识。当各个学校在经费和实践上很难进行独立扩张时,系统需要将各校的强项与弱项进行互相补足,这是台联大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

二、集中教育力量,增强学校竞争力

《世界教育信息》:台联大系统成立以来,对四所大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推进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挑战?

曾志朗:台联大系统从试办、成立发展至今,经过十年来的实验,努力整合,可以看到它在慢慢发挥力量,逐步达到各校优势互补及资源整合的目标,对四所大学的教学与研究的成长均有实质且正面的帮助。

在科研方面,我们成立了跨校研究中心。根据每所学校的特色和优势,由各所学校领导其中的一个研究中心,该校需把其他学校相关领域相对单一的研究纳入这个研究中心。目前,台联大系统内的每所学校都有一个主导的跨校研究中心。除此之外,在向台湾科技部门和台湾教育部门申请研究计划的时候,各个研究中心会得到系统的支持和帮助。

在教学方面,随着数位教学的来临,很多新形式的课程涌现出来,比如网络课程。然而,很多学校并没有足够的教师资源去开发这些课程。在此情况下,系统可以透过整合克服这个困难,比如鼓励系统内各个学校一起做好MOOC,然后上传至同一个平台。学生或教师只要获得系统的授权,就可以使用平台上的资源。当前,网络终身学习时代已经来临,系统鼓励各学校运用大家的力量合力完成一个学习平台,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生层面,各校都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学生组织,而系统可以将四所学校的大学组织整合起来,组成更具竞争力的学生活动小组。比如交响乐团的组织,之前各校可能存在着人员不足的情况,但是四所大学联合起来就能组成更具竞争力的乐团,进而可组织该乐团进行各地的巡回演出。再比如学校的运动赛,之前是在各所学校内部举行,现在系统可以组织四校进行联谊赛,同时可促进四校学生之间的交流。此外,各校每年都会组织志工团去一些国家做服务性工作。系统成立之后,志工团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在经费方面,一部分由学生自付,一部分来自各个学校的支援,另一部分则由台联大系统提供;随着团队规模的扩大,在各服务的城市,我们形成了专门的服务团队,且由专门的教师带领,比如研究教学的服务团队。通过系统内四个学校的联合和努力,我们的海外服务志工团形成了一个融合式的服务团队,并逐步提升服务的质量和影响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相关部门慢慢磨合。

在我看来,在台联大系统的推进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仍有很多教师还不适应系统,一是因为台联大系统成立的时间不算长,二是我们还需要文化上的积累。不过,为了学生未来更长远的发展愿景,以及整个高等教育的正向发展,台联大系统将努力克服困难,集中系统内各学校的教育力量。合作,是科研全球化和教育全球化的一个趋势,我们的大学若能够孕育出这样的文化并朝此方向发展,也是促进社会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促进资源整合,提升教育品质

《世界教育信息》:台联大系统筹组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和内容就是整合资源。请问,在促进资源整合方面,台联大系统取得了哪些成果?

曾志朗:台联大系统成立的主要目的是整合资源、发挥互补性,以提升教育质量及追求学术卓越。自成立以来,台联大系统主要促进了五个方面的资源整合。

第一,教学资源的共享。首先,台联大系统建立了四所大学共同开课、跨校选课、互开课程、互相承认学分等机制,让学生能够共享特色课程。比如,四校共同推动网络化教学系统,建置开放式课程124门,这个平台在2012年获得全球开放式课程联盟颁发的标竿网站奖;2012-2013年,四校又推出“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s)28门;有鉴于科技议题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如何理解科学知识、科技实践和社会体制之间的复杂互动,四校共同开设了“科技与社会经典通识系列讲座”课程,以远距教学方式授课,每堂课四校都有老师参与讨论,鼓励学生探索科技与社会互动和共同生成的过程,已开设的课程包括“水资源”、“能源、科技与政策”等,这些都是台湾甚至全球面临的议题。跨校选课推动以来,四校每年跨校选课的人数稳定维持在4000~5000人。其次,为了给系统内四所学校的学生提供更优质多元的选择和跨领域的学习机会,台联大系统积极推动学生的学籍转换。系统内四校的学生可以跨校转系所、跨校修读博士学位等,形同四校为一校的概念。这项工作的推动不易,经过几年的协调终于有了突破,从去年开始,先是系统内三所学校同意系统内学生可以转校,到今年四所学校都加入了转校行列。再次,为了促进四校国际化发展,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跨领域的人才,在跨校合作的架构下,台联大系统整合四校的教学、研究和行政资源,成立了跨校国际学位学程,目前已开设的有亚际文化研究国际硕士学位学程、跨领域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学程、光电博士学位学程、环境科技国际博士学位学程(规划中)。最后,为了吸引更多优秀学子,台联大系统还开展了联合招生工作,即硕士班招生及学士班转学考以分领域分组方式办理四校联招,考生只需通过单一窗口报名和笔试,就可以选择多个校系所为就读的志愿。2014学年,台联大系统的理科及机电类研究所硕士班 联合招生有1934人报名,录取391人;大学部转学考联合招生有1919人报名,录取 195人。台联大系统将继续扩大办理硕士班及学士班转学考联招,鼓励各校系所学位学程提供更多名额参与招生,以扩大合作招生范围,提升联招的经济规模及竞争力。除此之外,台联大系统内还落实了相互承认教师资格、跨校开课、跨校合聘、跨校合作研究及指导研究生等。

第二,研究资源的共享。结合四所大学人才及资源,台联大系统成立了五个跨校研究中心,由四所大学分别负责:台湾阳明大学负责“脑科学研究中心”,台湾“清华大学”负责“奈米科技研究中心”,台湾“交通大学”负责“尖端资讯与电子研究中心”和“文化研究国际中心”,台湾“中央大学”负责“环境与能源研究中心”。整合后的研究团队,多能在台湾重点计划及学界科专等多项大型计划中争取到新的资源。在台联大系统架构下,台湾“交通大学”、台湾阳明大学及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获得台湾科技部门补助,2010-2015年共同成立“国际顶尖生医工程研究中心”(I-RiCE),开展尖端研究;2011年,台联大系统的四项跨校研究计划获得台湾教育部门“迈向顶尖大学计划”补助五年,分别为:由台湾阳明大学主导、台湾“中央大学”和台湾“交通大学”参与的“脑科学研究中心”;由台湾“交通大学”主导、台湾阳明大学和台湾“清华大学”参与的“前瞻光电研究中心”;由台湾“清华大学”主导、台湾“交通大学”参与的“前瞻物质基础与应用科学中心”和“神经网络体研究中心”。根据最近的一项统计,台联大系统四校2006-2009年跨校发表研究论文篇数为878篇,2010-2013年则成长1.5倍为1310篇。

第三,行政资源的整合。一是图书资源整合,建置了“台联大一网通All4UST”四校馆藏联合目录,透过书籍跨校代借代还服务共享图书资源。平时,我们有巴士巡回四校载送修课授课的师生,同时肩负运送图书任务,学生跨校借书到取书的时程已可缩短至一日,至多不超过两天。此外,我们还联合采购馆藏及共享电子期刊,共同加强人文社会学门馆藏,共同建立四校博硕士论文数字化馆藏等。二是强化校园网路及资讯设施,如共同提升四所大学校园网路骨干频宽流量,建置网路电话系统及视讯会议多点控制系统,提升网络教学平台质量,并协助远距教学教材制作及授课支持。三是组织跨校学生活动,促进四所大学学生交流。四是成立台联大系统学生联盟及研究生联合会,推动跨校学生活动,跨校举办台联大系统钢琴演奏、管弦乐团巡回表演、羽球赛、摄影比赛、微电影比赛等活动。

第四,国际事务的整合。如同一开始我提到的,规模小的学校不容易发挥大的学术影响力,要和国际间重要大学建立多方甚至全面合作关系也有困难。现今的科学合作和人才流动呈现全球化的趋势,以台湾的大学来说,靠系统力量,整合各校的教研优势和资源,可能是在当前知识经济竞赛中突围的最佳方式。台联大系统四校的基础研究实力强,优势各不相同,统合起来就是一个面面俱强的整体。最近,我们正在推行两个重要计划。一是我们和香港中文大学以及北京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三方“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联合研究中心”;代表台湾的“顶尖大学策略联盟”与香港研究型大学共同推动重点领域的学术合作与人才培育计划。二是和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系统建立多面向的学术合作关系,包括台湾阳明大学和拉曼大学新设医学院确立在干细胞、癌症、中医药、医学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和人员交流;台联大系统的客家扬帆计划(台湾“交通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和拉曼大学就教师互访授课、学生交换议题进行研议;连续两年举行暑期联合工作坊,由台联大系统教师组团到拉曼大学授课,课程涵盖台湾阳明大学的Biomedical Technology、台湾“交通大学”的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台湾“中央大学”的Environmental and Green Technology;台联大系统和拉曼大学“合发英雄帖”,招募系统内届龄与即将届龄的优秀教授至拉曼大学任教,借重教研经验丰富的资深教授,作为拉曼大学和台联大系统四校国际合作的驱动枢纽。这个计划一推出后,就有几位教授来申请。

当然,我们也积极规划办理各项国际交流活动与国际化基础环境建置,如与马里兰大学系统、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越南太原农林大学等签订合作备忘录、合办交换学生计划。在四所大学共同成立跨校国际学位学程以吸引优秀国际生当中,值得一提的是亚洲文化国际中心国际学程。2014年7月初,台联大系统文化研究国际中心和相关学会共同举办“2014亚际文化研究学会暑期班”,吸引了近百名来自亚、澳、欧、美四大洲近百名的师生齐聚台湾,进行为期两周的“亚洲现代思想”暑期课程培训,可以说是台联大系统文化研究国际中心经过将近十年跨校合作的成果展现。

第五,台联大系统讲座。自成立以来,台联大系统积极推动“温世仁卓越学术讲座”和“信义荣誉讲座”,前者意在树立典范学习、培育卓越人才,从2007年举办至今,已邀请17位诺贝尔奖得主来台,巡回四校演讲与师生对谈;后者则着重培养师生诚信正直的学术研究伦理素养及捍卫科学的普适性原则。目前,伴随“信义荣誉讲座”所开发的学术伦理数字中英文版课程及检测机制,已经在系统内推展开来,台湾“交通大学”和台湾“中央大学”将该数位课程列为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台湾阳明大学今年也在跟进,台湾“清华大学”则在规划中。

四、深化两岸合作交流,实现互惠共赢

《世界教育信息》:两岸教育界一直都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交流。对于进一步加强两岸的教育合作交流,您有何看法和建议?

曾志朗:两岸的交流日益频繁,我认为台湾和大陆需要互相学习。比如高校的整合或合并。大陆之前也有过学校整合的案例,我们也目睹过一些困难。台联大系统的成立非常不容易,因为每所学校都具有各自的传统、特色及历史。如何让这些学校实现整合,同时又要保持各个学校的特色;如何运用系统的力量进行调节,达到系统内学校间的互惠共赢,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实践的事情。随着两岸交流的深入,各大学可以发掘彼此更深层的优点,进行充分的相互学习。之前的交流往往是单独的、个别的,应加强两岸教育交流的整体性、策略性,这对两岸学校的教学、研究以及学生的人才培育都将会有很大的帮助。我希望在交流过程中,两岸学校能够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并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学术性的讨论。

编辑 李广平 张力玮

猜你喜欢
合作交流
浅论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如何让数学课堂生动有趣
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唤醒倾听的耳朵,打开合作的心扉
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初探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