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红安精神”的时代新篇

2014-11-18 14:20王颖
党员生活 2014年11期
关键词:红安县红安群众

王颖

“办事大厅从5楼搬到1楼,干部下来了,服务上去了!”10月16日,在南门岗社区便民服务大厅,67岁的居民李家祥来办社保事宜,趁着“坐等叫号”的空当,他和记者唠起了社区便民的好事儿。

南门岗社区地处红安县城区“黄金地带”。为了方便群众办事,社区将1楼的两间门面收回,将办事大厅搬了下来。尽管每年少了十几万元租金收入,但这一舍利便民之举赢来群众“点赞”。发生在南门岗社区的这一幕,是红安县践行群众观的生动缩影。

“‘红安精神的实质就是为民情怀。”26年红旗不倒的红安传奇,是以群众路线为根基的生动演绎。“红安精神”没有因为时间而褪色。2014年,省委书记李鸿忠8次深入红安调研指导,高度赞誉红安“已经成为全省教育实践活动的标杆,是全省学习的榜样”。

搭建载体——架设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住了几十年的土屋,做梦也没想到有新房住了!”65岁的魏正楷老人看着为他搬家的县委办干部,激动地说:“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享到这样的福!”

魏正楷是红安县城关镇东上店村大卓田垸的“五保”老人。今年,他有了一个新“身份”——县委书记余学武在“三带三全”活动中的3个帮扶对象之一。所谓“三带三全”,是对全县6500名重点困难户、5340户农村分散供养“五保”老人、5272名留守儿童等3类弱势缺助群体,组织9942名党员干部实施结对帮扶全覆盖。

今年3月,余学武来看望魏正楷。了解到老人住房已成危房,他立即现场办公,拿出重建方案。第2天一早,县委办十几名党员干部先去帮魏正楷搬家,下午开始拆除老房子,24日,村里就安排师傅开始建房。7月,他就搬进了新家。

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县委书记还是普通干部,都有自己联系的“亲戚”。县长田胜辉介绍说,目前全县党员干部在“三全三带”中为帮扶对象兴办实事12560多件,捐赠钱物达427万元。这些暖心举措,让群众纷纷称赞“共产党真好、党员干部真亲”,这一做法也在全市得到推广。

10月16日下午,记者走进二程镇关王寨村,只见排排小洋楼错落有致,村庄背靠青山,面朝绿水,风光秀美。难以想象,这里曾是一个贫困村。村支部书记冯兴文自豪地介绍:“3年多时间就把一个贫困村建成示范村,这和县委组织部‘三万工作组的持续帮扶分不开!”在红安,县委明确要求驻村工作组5年不变,目的是确保“三万”活动的延续性。

“遇到困难,我就找对口的组织部请求帮忙。”冯兴文说,“组织部帮我们村解决不少问题,尤其是整合资源。2011年以来,县里有19个部门支持村里的建设。”短短3年,关王寨村就建成徽派风格新居77栋,54户村民搬进新居,并且完成了供排水、区域硬化、绿化、太阳能路灯亮化一系列配套设施。眼下,三期30余户移民工程建设正在进行。

几年间,虽然县委组织部经历过主要干部调整,但“三万”工作力度有增无减。年初,刚上任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堂军在关王寨村入户走访时了解到,刚考上大学的冯桂花身患尿毒症,便主动提出联系帮扶。每次来村,刘堂军都会掏钱贴补这个困难的家庭,少则一千元,多则两千元。不仅如此,他还组织部分企业家来该村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活动,为她募集手术费用。如今,冯桂花病情稳定,已可以继续学业。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心头也是热乎的。村里91岁老党员杨辉照说:“我们感到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擦亮窗口——搭建服务群众的“直通车”

“河堤美景看不完,河面杂草谁来管?”8月13日9点45分,网友“人间烟火”在红安网《市民问政》板块发帖,反映河面浮出很多杂草,和一河两岸的优美风景很不搭调。

10点06分,工作人员“与你同行”回复:“你好,你反映的情况我们已通知水利局。请等待回复。”一天后,工作人员“在水一方”跟帖:“你好,县政府正组织相关部门研究清理河道内的水草、漂浮物事项,拟建立河道长效清障机制。”

群众的需求就是工作的导向。近几年,红安坚持“群众有需求、干部有行动”,创建和擦亮便民服务的窗口。

“余学武,职务:红安县委书记,电话号码:13636063868……”在红安县政务服务中心公示栏,记者看到红安县“四大家”领导干部的姓名、职务、分管工作、简历、办公地点、联系电话“一应俱全”地公示在列。

红安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谢海兵介绍说,这是红安推行“阳光办公”机制的一项具体举措。由此还建立了相应的信息互动平台,让群众“花一毛钱”就能解决问题。今年以来,信息互动平台共收到群众反映诉求的热线电话1356个、手机短信1900多条,办结率在95%以上。

“我家小孩高考分数过了二本线,现在家里都为他的学费和生活费发愁,听说可以申报‘雨露计划帮扶资金,请问怎么申报?”一名家长打来咨询电话,红安县扶贫办负责人现场答复。这样的场景红安电视台“阳光频道”节目中并不鲜见。

开播3年来,“阳光频道”曝光公职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反面典型36起;通过“政风行风热线”栏目,“一把手”上荧屏现场处理和回复群众反映的问题185个,有12个部门通过阳光频道向社会公开致歉。“阳光频道”已成为全县收视率最高、最受群众欢迎的频道。

“最多的微笑、最低的音量、最近的距离、最亲切的交谈、最优质的服务,这‘五最是对我们窗口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南门岗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德生介绍说,除了“五最”,红安还下放28个职能部门108项具体事务到社区,方便群众就近办事。记者看到,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显眼处,公开的直办和代办事项,都一一公示。

“变群众所盼为干部所干”。今年以来,红安县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拿出了一揽子服务为民措施。针对群众反映的农村危房改造、偏远山区道路、农村安全饮水、校车安全、群众看病累等“十大问题”,开展“十大问题马上改”活动,把工作改到群众心坎上。

聚力发展——开辟富裕群众的“新阵地”

宽阔的迎宾大道两旁,是拔地而起的高楼、鳞次栉比的厂房......红安县城以南20公里,一座新城正在崛起。这是红安县经济开发区,当地人称其为“南部新城”。新城规划面积达126平方公里,建成面积28平方公里,已超过红安县城。

拆迁,是园区发展绕不开的命题。9月,全县1500余名县乡机关干部早7点出发,晚8点回家,中餐吃盒饭。在短短30天时间内,全面完成1598户房屋征补任务,创造了新时期的“红安传奇”。

“‘传奇是建立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之上的。”觅儿寺镇镇长徐绪忠告诉记者,“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是拆迁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我们始终坚持用最好地段、最好设计、最好户型、最好质量、最好风景的‘五最模式来还建补偿。”

徐绪忠的话,在群众中得到了印证。在觅儿寺镇凉亭村还建小区,记者见到了64岁的夏春梅。“政府给我们补偿了2间门面,3套住宅房,每套135个平方,刚好一个儿子分一套。”夏春梅说,“我们不光面积没有亏,还换了新房住,门面地段比以前更好了。”夏春梅一家9月份拆迁,当月就搬进了新房。因为里经营着一家物流网点,业务一天都不得耽误,工作人员事先帮她架设好网线、布置工作设施,这才让她搬出来。

在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刚咨询完电力申报事项的企业负责人刘亮对记者说:“在这里办事省心方便,来之前我就在园区企业QQ群和办公人员取得了联系,今天专程过来当面咨询一下具体事项。”

“以往每周三在园区指挥部设立服务日,由县直单位接待企业办事人员,代办各种事务。”工作人员徐敬香介绍说,“现在依托服务中心,已经实现了常态化的办公,入驻26个服务单位,32个服务窗口,具有行政审批事项108项,服务事项35项。基本上形成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

“传承红安精神,发扬革命先辈的为民情怀、奋斗精神,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无限动力,推进今天的红安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省委书记李鸿忠对红安寄予的殷切期望,正逐渐转变为现实。

猜你喜欢
红安县红安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自撰联(行书)
红安脱贫摘帽喜赋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Synthesis of diamonds in Fe C systems using nitrogen and hydrogen co-doped impurities under HPHT∗
美国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
红安县狠抓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
健康 快乐 自信——红安县高桥镇中心幼儿园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