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牢里带出的遗墨

2014-11-18 17:33张正霞
党史纵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杨虎城

张正霞

1964年6月26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员梅含章如往日一样,早早地来到办公室。他有条不紊地做好上班前的准备工作,然后,习惯地开始阅读当天的报纸。当他看到当日南京《新华日报》的《红色家谱》专栏中署名宋振苏的《我们这一家人》一文时,拿着报纸的双手不住地颤抖起来。他强耐住内心的激动,一口气读完了这篇文章,随后立即找到作者宋振苏的地址,奋笔疾书。

几天后,远在北京炮兵司令部的宋振苏接到了这封信:“……我与您父亲宋绮云过去在白公馆一起坐牢。我出牢时,他送我一篇序文,是他亲笔写的,1500多字……”

6月30日,梅含章接到宋振苏的回信。宋振苏希望能看看父亲宋绮云的遗墨。

20世纪70年代初,这篇题为《送含章同学赴金陵序》的文章出现在重庆博物馆的展厅。序文全篇1423字,书法漂亮,文辞优美,引经据典,借古喻今,揭露蒋介石反动政府的黑暗,表现了作者乐观的革命精神及对革命必胜的信心,显示了作者渊博的学识。

这篇洋洋洒洒的序文,出自被囚禁于国民党死牢中的宋绮云之手。那么,宋绮云是谁?他又为何赠文给梅含章呢?

搞红邳县

宋绮云原名宋元培,字复真,1904年出生于江苏邳县(今邳州市)杲堂村的一户佃农家庭。宋绮云出生后,没读过书的父亲见儿子聪明好学,博闻强记,便省吃俭用,送其到村里的小学启蒙读书。

1922年夏,18岁的宋绮云考上了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苦难的身世,使宋绮云学习更加刻苦努力。他的记忆力超强,过目不忘,张口能诵长篇巨制《史记》。在校期间,他逐渐倾向进步,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师范毕业后,宋绮云回到家乡土山小学任教。在教学中,他经常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宣传。

1926年11月,宋绮云接到同乡小学同学、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十四师政治部总务科长的郭子化的来信,信中欢迎他去武汉参加北伐,打倒土豪劣绅。

于是,宋绮云辞去工作,来到武汉,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黄埔军校第六期)。在校期间,他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27年3月6日,经郭子化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地方军阀夏斗寅和杨森进攻武昌,黄埔军校第六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学员全部被编入中央独立师,宋绮云被编在该师第一团,在叶挺的指挥下,参加了武汉保卫战,击溃了叛军的进攻。

同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

军校政委恽代英借野外演习为名,将学员们带到南湖堤剑泉山区,然后直奔江西南昌,计划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武汉政府得知这支部队的去向后,急命唐生智在江北、张发奎在江南,沿江而下追击。8月3日,宋绮云所在部队抵达九江,得知南昌起义部队已经向广州进军,部队一时无法前进,遂被张发奎缴械,改编为第四军教导团。宋绮云、李超时、曹桂峰等被编入第四军教导团第四班。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组织动员一批党员去地方开展秘密斗争,回到原籍,发动群众,建立党组织。宋绮云被动员回乡革命。

不久,宋绮云来到南京,通过关系进入了南京市公安局警察队,并任中队长。

1927年初冬,南京秘密党员曹冷泉、康靖人、乔锦清与从武汉来的秘密党员张凤石、宋绮云、石玉茹、孟庆鉴等自发组成清凉山党小组,张凤石任组长。

11月,中共中央中南局孙津川奉命来南京,帮助宋绮云他们整顿党组织,建立中共南京新市委。

1928年5月,党内部出现叛徒。宋绮云看见了逮捕南京市委委员宋日昌的通缉令,当即冒大雨赶去通知宋日昌转移。宋绮云自己也因此暴露了身份,党组织决定让他转移回老家继续革命。

宋绮云回到老家邳县后,遇到同学李超时。原来,李超时从武汉回乡后,进了县工会,这时已是县工会会长。通过李超时,宋绮云结识了任县妇女会会长的同乡徐丽芳(后改名徐林侠)。在李超时、徐林侠二人的帮助下,宋绮云当上了公安大队二中队队长。这年冬天,宋绮云与徐林侠结为革命伴侣。

1928年秋,中共邳县县委成立,宋绮云任县委书记。

在宋绮云的领导下,邳县县委大力发展党员,组织开展农民运动。他们抓了商团团长杜忆远、恶霸地主陈士髦,使邳县成为远近闻名的“红邳县”。

1929年1月29日,国民党江苏省总部派监察委员段木桢来邳县“清党”,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宋绮云组织“年关暴动”,因寡不敌众,暴动失败,有孕在身的徐林侠被捕,县城到处都张贴着悬赏捉拿宋绮云的布告。宋绮云被迫离开家乡前往北平。

1929年秋,宋绮云将原名元培改为绮云,并在中共党员刘亚民的帮助下,到北京大学文学系旁听,课余时间为《大公报》撰稿。

徐林侠在狱中生下双胞胎女儿,即宋振平和宋振苏。由于徐林侠无口供,又有孩子,经疏通关系,以“跨党罪”被判7个月徒刑。

同年12月,通过中共党员陈子坚、郭乐山、蒋廷松等人的帮助和引荐,宋绮云到河南南阳杨虎城部,并以其满腹经纶与独到的政治见解,深得杨虎城的赏识。不久,宋绮云当上《宛南日报》主编兼教导队政治教官。

叱咤西安古城

1930年11月,杨虎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兼西安行营主任。宋绮云随杨虎城来到西安,任行营秘书。

1931年7月,杨虎城委派陈子坚、宋绮云创办十七路军机关报《西北文化日报》,由陈子坚任社长,宋绮云任副社长兼总编、绥靖公署宣传科长。

宋绮云在杨部站稳了脚跟,立即与党中央军委留沪办事处的陈赓取得联系,陈赓指示他“就地坚持斗争”。

宋绮云与陈子坚(杨虎城部办公厅主任)、郭乐山(杨部政治部主任)、王根增(十七路军参谋处长)、孙蔚如(杨部军长)、童陆生(杨部军事教官)、杜斌丞(杨部高级参议)以及金闽生(宪兵营长官)建立了联系,利用《西北文化日报》这个阵地,保护了许多共产党员和进步知识分子。中共秘密党员邵幼和、丁毅忱、周西林、曹绶祉、曹冷泉、刘渺森等人都以报社记者身份活动。

在西安安顿下来后,宋绮云立即派人到老家把已经出狱的妻子徐林侠接来西安协助自己工作。徐林侠将两岁的宋振苏留在老家,带着宋振平来到西安。

随着全国政治形势的变化,党决定加强和统一西北秘密党组织的领导力量。1935年10月,西北特别支部在西安成立,谢华任书记,徐彬如任组织委员,宋绮云任宣传委员。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党中央派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张文彬来西安,担任特支书记,受周恩来直接领导。明确特支任务为:贯彻党的“八一宣言”,专门做杨虎城及其部队的统战工作,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积极支援北上抗日的工农红军。

“西北特支”成立后,建立了公开的西北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 (简称“西救会”),领导西北的抗日救亡运动。徐彬如、宋绮云分任宣传部正、副部长兼总务工作。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不时有一些从内地到西安、延安的同志到报社找宋绮云,引起他人怀疑。宋绮云由此提高了警惕,他认为再以看古董、观风景为幌子在一起开会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了,必须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社交场所。几经考察,宋绮云决计开设一个饭馆,作为党的秘密活动场所。经特支研究,同意宋绮云的意见。

开饭店的资金主要由杨虎城垫资。挑选什么样的人做这个饭店的老板是关键,既不能是中共党员,又要绝对忠诚党组织,且具有饭店经营管理能力。宋绮云想到了蒋自明。

蒋自明是徐州人,工人出身,曾经在陇海铁路上的餐厅工作,学会了做西餐。后来与几个朋友合伙在徐州开设了一家饮食店。由于他为人正直,没有靠山,常常遭受地痞的欺压,他痛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拥护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许多同志经过徐州时,常在他的店里落脚,蒋自明都是尽其所能,掩护和帮助我党同志,被誉为“党外布尔什维克”。

经过艰辛的选址和筹备,在西安莲湖公园开设了“莲湖食堂”。从此,莲湖食堂就成了西北特别支部的地下联络站,而且从未暴露。

1935年夏,蒋介石居心叵测地命令东北军移驻西安,加紧落实“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围剿”陕北红军。但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自赴陕“剿共”以来,均多次受到红军重创,兵员被歼,编制缺失,又得不到补充。他们对蒋满腹怨气。

中共中央研究了东北军、西北军的历史和现状,认为要团结、教育张杨部队,共同抗日。张杨二人也向蒋介石多次进言,要求停止内战,全面抗日,却被蒋介石严厉拒绝。1936年12月12日,多次苦谏不成,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

西安事变爆发后,成立了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张学良为主任委员,杨虎城为副主任委员,宋绮云为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宋绮云在《西北文化日报》上发表通讯《张、杨昨日发动对蒋兵谏》和评论《何处是中国的出路》、社论《昨日张、杨的兵谏与八项救国主张》,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

鉴于陕西形势发生很大变化,中共西北特支被撤销,成立了中共陕西省委。

1937年4月,特务放火烧了西北文化日报社,所有财物被洗劫一空。国民党中央军进驻西安后,立即强行接管《西北文化日报》,宋绮云被迫辞职。

秘密被捕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软禁了张学良,接着,逼迫杨虎城出国考察。西安的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宋绮云等人上了军统特务的黑名单,处境很危险。杨虎城很关心宋绮云,建议他东渡日本留学,并资助2000元大洋。6月29日,杨虎城偕同谢葆真、次子杨拯中乘“胡佛总统号”轮船离开上海。送别了杨虎城,宋绮云开始准备东渡日本留学事宜。

七七事变爆发后,宋绮云立即改变计划,回到西安,后到延安抗大学习。

1938年初,国共合作,成立了河北省临时政府。宋绮云从延安学习归来,中共陕西省委派他参加鹿钟麟的河北临时政府,任政治处副处长兼组织科长,负责与八路军总部的联络工作。但由于临时政府主席鹿钟麟排挤共产党人,宋绮云无法开展工作。

一次,宋绮云因公来到晋东南八路军前线总指挥部,见到了朱德,朱德建议宋绮云回到杨虎城旧部继续从事统战工作,宋绮云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

党为了进一步争取杨部,在杨部设有党组织,军部设有中共工委,范明任书记。范明请求党中央派遣与杨部上层有关系的党员来协助工作。11月,宋绮云来到原杨虎城旧部孙蔚如任总司令的第四集团军,在总部担任少将参议。

此时,正在欧洲考察的杨虎城得知全面抗战爆发,毅然回国,准备参加抗战。不料,他刚到香港,即被军统特务戴笠软禁,到武昌后秘密被捕。

1940年初,杨虎城被捕的消息已天下共知。一得知这个消息,宋绮云立即意识到自身和家庭的危险。1941年3月,他将在西安冰窖巷的家搬迁到警卫员王潜生的老家——西安郊区蒲阳村,并留下一大笔钱和粮食布匹,让王潜生照顾家人。安顿好家小后,自己返回孙蔚如部。

这年8月,是杨虎城母亲八十大寿的日子。孙蔚如借杨母大寿之机发电报给蒋介石,要求释放杨虎城。电文由宋绮云起草,不料,被中统特务周燕荪看见。蒋介石未答应孙蔚如的请求,回电令:“你部宋绮云等皆系共产党,命逮捕送洛阳军法处受审。”孙蔚如拒不执行。

9月16日,宋绮云接到内容为“家有急事,请速回”的电报,随部在河南偃师巩县驻守黄河的他立即向孙蔚如请假回家。9月17日,当他风尘仆仆地赶回浦阳村时不幸被捕。在宋绮云被捕两个月后,妻子徐林侠和尚在襁褓中的幼子宋振中也被军统诱捕入狱。

死牢留遗墨

宋绮云被捕后,特务严刑逼供,要宋绮云承认共产党员的身份。宋绮云以抗日无罪为理由,坚不吐实。特务一看硬的不行,就来软的,许以高官厚禄,宋绮云依旧不从。特务恼羞成怒,上报蒋介石要求处死宋绮云。蒋介石批复:“和杨虎城案一并处理。”

1941年12月下旬,宋绮云被押解重庆,关押在军统秘密监狱白公馆看守所。同年,徐林侠和幼子宋振中也被押往重庆白公馆看守所。

1943年,军统局与美国海军合作,成立“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合作所),开展许多项目的合作,其中有特务培训班,学习暗杀、射击、侦察、格斗等技术。美方派来很多教官前去工作。由于战时重庆的居住条件很差,中美合作所便看中了白公馆看守所,将白公馆辟成美军第三招待所。于是,白公馆的犯人被分流,一般犯人被迁往邻近的渣滓洞看守所,终身监禁的政治犯被迁往贵州息烽集中营。

宋绮云被囚禁于息烽集中营期间,军统头子戴笠见他才华出众,多次提出条件劝降,都遭到他断然拒绝:“我追随杨将军为推动全国抗日,何罪之有?无条件放我出狱。”

抗日战争胜利后,息烽集中营被撤销。由军统改组而成的国防部保密局将罗世文、车耀先、黄显声、韩子栋、谭沈明、许晓轩以及宋绮云一家三口等72名重要政治犯转押重庆渣滓洞看守所继续监禁。

1946年8月18日,特务以押解南京为名,秘密杀害了罗世文、车耀先。几天后,宋绮云等人被转囚白公馆看守所。

宋绮云被关押在白公馆的二楼,他的斜对面房间里软禁着“青年将校团”的6个青年人,他们分别是辽宁昌图人王凤起、四川人陈蕴山、湖南人曹泽衡、贵州人胡翔、浙江人梅含章、河北人傅岳。宋绮云得知他们是黄埔毕业生后,在放风时间,便以军校同学身份,常邀他们一同散步。在散步时,宋绮云以文史典故,深入浅出地为他们讲解人生哲理。他渊博的学识、精辟的见解、坦诚的性格、晓畅的语言,一下就吸引了这些年轻人,他们恭敬地称呼宋绮云为宋大哥。

1947年3月,当宋绮云得知王凤起、梅含章等6人将被释放的消息,心潮澎湃,夜不能寐。自己也是黄埔生,满腔报国之志,却仍将长期幽囚于阴森幽暗的死牢,遭受生死相搏的恐惧。尽管身心备受摧残,仍忠贞为党,忠于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如今,梅含章等人有幸获释,是一大幸事,希望他们能走上为大众谋解放的道路。同时,借此机会,为党或世人留下遗墨,表达自己幽囚牢狱6年来坚守的心志,如能见天日,死而无憾。

当夜,宋绮云分别给6人写诗留念。他写给梅含章一首长诗,并另特意书写一文《送含章同学赴金陵序》,序文用隐晦的言词,表达自己对党忠贞不渝的情怀以及革命必胜的信念。

送含章同学赴金陵序

绮云

人不可离世而独立,然性行端方、才智卓越之士,投闲置散,幽岩穴而不用者,又所在多有。此世之相遗,非所以遗世也。至若志存公忠,睿智英发,能为生民造福利者,其被世之摒斥也必益剧,甚且必欲逐之蛮貊,弃诸四夷而后快。然疾风有劲草,板荡出英雄,世虽欲遗之而又每不可得。孔氏所谓“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余之认识含章,殆如是耶!

……

梅含章收到由宋绮云儿子“小萝卜头”宋振中送来的诗文后,仔细阅读,激动不已,挥笔写下一诗回赠宋绮云:“牢里相处亲又亲,共话肺腑期有成;临别千言铭座右,誓将热血报知音。”

为了保存宋绮云的遗墨,梅含章绞尽脑汁,最后将诗文密缝于棉絮里,冒险带出白公馆看守所。

临走时,6人从政府发给他们的旅费中拿出一部分钱,买了食品和生活必需品送给黄显声、宋绮云等人。宋绮云对王凤起说:“既然过去认为打倒蒋介石是对的,出狱后何不与共产党合作,设法和解放军取得联系,来个里应外合,打倒老蒋。”并嘱王凤起去哈尔滨找自己的朋友欧阳钦。

同年4月下旬,王凤起、梅含章等6人到南京国防部报到。

王凤起回到沈阳后,通过秘密党组织的关系到了解放区。党的负责人高崇民、邹大鹏、陈钟安排王凤起潜回沈阳进行策反工作,配合解放军解放沈阳。1948年4月,王凤起被安排在新编沈阳第二守备总队任副总队长。1948年11月,王凤起策动沈阳第二守备总队秦祥征起义,王凤起的夫人富平策动新一军五十三师许赓扬起义。卫立煌仓皇出逃,起义部队消灭了负隅顽抗的青年军二〇七师,沈阳和平解放。

梅含章出狱后,被任命为江阴要塞守备总队长,支持了要塞起义,为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上海等地做出了贡献。

陈蕴山、胡翔、傅岳、曹泽衡也在不同的岗位上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9年9月6日,当国民党反动派濒临灭亡之际,作困兽斗的蒋介石命令他的刽子手,将杨虎城将军及其子女、宋绮云一家三口秘密杀害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

全国解放后,梅含章得知宋绮云牺牲的消息后,感佩烈士的正义和旷达,捐献出秘藏于衣箱夹层内的《送含章同学赴金陵序》,烈士遗墨才得以见天日。

从死牢里携带出来的遗墨,不仅是兄弟阋墙、民族灾难的历史见证,更是真正共产党人高洁品质的历史物证。

(责任编辑:胡北)

猜你喜欢
杨虎城
西安事变前中国共产党对张学良、杨虎城的统战工作
略论杨虎城将军爱国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启示
略论杨虎城将军爱国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启示
对促成西安事变的主角分析
再辨西安事变中张、杨的角色定位
杨虎城题字照中浚翁是谁
杨虎城是西安事变的真正主角
陕甘根据地①“硕果仅存”外因探析
蒋介石诱捕杨虎城真相
杨虎城日记“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