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木遗传资源对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2014-11-18 08:12郑勇奇林富荣李文英
湖南林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木本林木树种

李 斌, 郑勇奇, 林富荣, 李文英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1)

中国林木遗传资源对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李 斌, 郑勇奇, 林富荣, 李文英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1)

2013年,中国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4.46万亿元,林木种业的发展对林业产值增加发挥了重要作用。林木遗传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林木遗传资源多种价值的利用增加了林农收入、减轻了贫困、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儿童入学率和妇女地位的提高。中国栽培的木本粮油植物有100多种,其中油茶等代表性树种已大规模种植。今后,将优先考虑木本粮油、木本果蔬等各类经济林树种及其遗传资源的选育和推广应用,增加品种多样性;培育发展苗木市场,引导良种合理使用;制定扶贫优惠政策,为贫困地区、生态脆弱地区优先提供优良乔灌木遗传资源及配套加工利用技术。

林木遗传资源; 经济林树种; 粮食安全; 可持续发展; 千年发展目标

林木遗传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资源,是维系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对提高林业综合生产能力、木本粮食和油料供给以及减轻贫困等具有重要贡献。

1 对粮食安全的贡献

中国鼓励发展各种经济林,经济林树种种类丰富[1-5],而且组成经济林的大多是具有广泛食用价值的树种,包括木本粮食类(如:板栗、核桃、柿子、枣、香榧、巴旦杏、榛子、山核桃、阿月浑子等)、林果类(如:蓝莓、越桔、沙棘、树莓等)、木本蔬菜类(如:香椿、花椒、竹笋、龙牙楤木等)以及木本油料类树种(如:油茶、油橄榄、核桃、油棕等)等,经济林树种的发展丰富了食物的种类,对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1木本粮食树种

开发利用木本粮食树种资源有利于丰富粮食种类,增加绿色、健康食品的供应,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做出贡献。中国目前栽培利用的木本粮食植物有100多种[6],栽培面积266.7万hm2,产量170万t。核桃、板栗、柿子、枣被称为中国四大粮食树种或“木本庄稼”,长期得到栽培与利用。巴旦杏、阿月浑子、香榧、山核桃、松(籽)树等也得到广泛栽培。这些树种的果实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和多种维生素, 以及人体不可缺少的矿物质, 营养价值极高,而且发热量与人们平日所吃的米面相近, 既是优良的果品, 又是很好的粮食替代品。通过选育、发掘和推广这些树种的遗传资源,显著地提高了其产量和质量。例如,通过充分利用板栗丰富的遗传资源多样性,选育出了一批分别适合长江流域、华北、西北、东南、西南和东北的板栗品种群,显著提高了板栗的产量和质量[7],目前,板栗栽培面积达50多万hm2,年产量60万t以上,占世界板栗总产量的约60%,成为许多地区,特别是山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另外,中国核桃、枣等多种木本粮食树种遗传资源也十分丰富[8-9]。现在推广的早实、薄壳、丰产、美观、风味佳的核桃品种有中核短枝、中核1-3号、香玲、清香、绿波、中林、西扶、辽核、薄丰、丰辉等品种。目前栽培较多的枣品种有梨枣 ,大雪枣,冬枣,大白铃枣,茶壶枣,磨盘枣,胎里红枣,龙枣,新疆大枣,赞皇大枣,金丝小枣,尜尜枣,马牙枣,黄河滩枣。木本粮食种类及品种的栽培利用对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贡献。

1.2木本食用油料树种

中国有乔灌木可食用油料物种50种以上,其中分布较集中,栽培较多利用的有油茶、核桃、油橄榄、油棕等。木本食用油料植物抗逆性强,管理比较容易。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油茶, 其油脂品质优良,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 多, 对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近年来,在中国亚热带地区的部分省区,选育出了一批优质高产的油茶品种资源,如湘林油茶、亚林油茶、长林油茶以及芩溪软枝油茶系列等,在湖南、江西、浙江、广西等省区广泛种植,推动了油茶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截至2010年,中国油茶栽培面积约370万hm2,茶油年产量20万t以上。木本食用油丰富了我国食用油供给的花色品种。

1.3林果类树种

中国栽培的林果类树种多,传统的林果种类有苹果、李、梨、桃、柑橘、石榴、柿子、柚子、杏、葡萄、枇杷、龙眼、荔枝、椰子等,新开发利用的林果种类有蓝莓、越橘、树莓、樱桃、沙棘等。其中,苹果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2003年中国的苹果产量为2110万t,到2007年达278.6亿kg。2010年林果类种植面积达1177万hm2,水果产量为12700万t,年产值1300多亿元。

1.4木本菜蔬类树种

中国木本菜蔬种类很多,包括香椿、花椒、龙芽楤木、榆(钱)树、竹(笋)类、藤类、乌饭树、五加、铁刀木、胡枝子、刺槐、山杨、垂柳、棣棠、云南油杉等,还有近年来从南美、印度等引种成功的优良木本菜蔬树种,如菜花树、辣木、木本番茄等,绝大部分木本菜蔬都是天然绿色食品,栽培的种类较多,但只有很少部分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如香椿、花椒、竹类等。2009年我国竹笋干等森林食品产量为263亿t。山西省平顺县阳高乡一户椒农,种植大红袍花椒等优良花椒品种1.3hm2,年产花椒1250多kg,年收入2万多元。平顺县已涌现出20个花椒专业村,花椒产业步入了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全县花椒种植面积已达9000hm2,年产量达1850t,产值3700万元,仅此一项全县年人均收入增加240元。

2 对减轻贫困的贡献

林木遗传资源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减轻贫困、增加收入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利用林木遗传资源还能维持林农生计、解决薪材、饲料、补充粮食等食品的不足等。

2.1经营林木良种资源,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种植农作物需要连续地耕种、施肥、锄草、收割,劳动强度大。相比而言,种植的经济林木生长周期长,管护简单,省时省力,效益好,还使农民从沉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从事其他产业。特别是林木良种的应用,明显增加了农民家庭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种树的积极性,进而改变了一些地区和家庭过去以种粮为生计的单一农村产业结构。如在陕北榆林,通过推广种植大扁杏与红枣等良种,有超过8%的家庭,年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有的增加数千元。榆阳区榆河峁镇田原村,2009年,一农户种植1hm2大扁杏林,杏核产量达1100多kg,除去成本,获利8300多元,加上农作物收入3000多元,他家全年收入已超万元。种植优良林木品种,有力地推动了退耕还林工程,提高了经济林种植比重。据2009年调查,当地有75.25%农户拥有经济林,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并进而带动了加工业、商贸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

山核桃已成为主产区农村经济的一个主导产业。如浙江、安徽等地农民,通过种植天目山山核桃、大别山山核桃、薄壳山核桃等优良品种资源,进一步发展山核桃的加工和销售,既增收又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种植山核桃面积约1.667万hm2,总产量6300t,年总产值4亿元,山核桃收入占种植农户总收入的85%。

2.2利用林木遗传资源,减轻农村贫困,增加农民收入

中国经济树种遗传资源丰富,农民通过繁育和经营优良林木遗传资源增加经济收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林木种苗繁育面积从2005年的59万hm2增至2010年68.8万hm2(表1)[10],增加就业岗位20~30万个,林业类收入在农户总收入中的比重增加明显。据调查,河北赞皇县、山东胶南市等地林业类收入在农户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已由原来的不足10%增加到了50%。

表1 中国近年来育苗面积、数量及其所有制占有比例Tab 1 Area,amountofnurseryanditsownershippercentage年份育苗面积(hm2)育苗总量(亿株)良种苗产量(亿株)苗圃总个数(万个)苗圃数量比例(%)苗圃面积比例(%)国有集体个体国有集体个体200559000032213932 03 04 093 017 810 072 2200660000041712431 03 53 293 319 38 272 5200765000041613334 03 03 094 020 66 273 2200866100046412529 03 02 095 019 45 575 1200965900041512529 53 03 094 014 75 579 8201068800042313133 62 62 495 015 65 878 6 注:数据来源:中国林业统计年鉴。

3 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丰富的林木遗传资源,特别是材质优良、生长快速、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良种资源,对中国林业和农业持续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2013年,已经审(认)定的全国各级林木良种4784个,国家级林木良种311个。通过审(认)定的优良种源、家系、无性系、地方品种等林木良种应用到各类造林项目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国家造林项目中,大力推广林木良种和优良遗传资源,到2013年,国家造林项目中良种使用率达和基地供种率都较10年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良种具有显著的抗病、抗虫能力,木材产量平均提高15%~25%,综合效益提高15%~32%。另外,还有大量没有审(认)定为林木良种的优良种源、家系、无性系以及地方品种等遗传资源,也在国家造林项目和其他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中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在人工造林中,林木遗传资源,特别是优良的遗传资源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在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纸浆原料林中,大量应用了杨树、桉树、杉木、马尾松等树种的优良种源、优良家系、优良无性系等,其中杨树品种已经更新换代了5代,杉木、马尾松种子园已经更新换代了2~3代,每一代都在上一代基础上拥有更多的优良性状,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抗病虫害等能力显著增强,为农林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农用林(农林复合系统)中,应用优良的林木遗传资源,如兰考泡桐、豫桐1号、杨树新品种、黑核桃品种等,改善了土壤肥力、阻挡风沙,减轻了自然灾害,提高了间种套种粮食作物的产量。仅河南省,通过合理的选用不同的林木遗传资源建立农田林网,增加粮食产量数亿公斤,减少自然灾害等损失30~40亿元,达到了林茂粮丰的效果。浙江开化县宋村,曾经一年缺粮35 t;在林地间作粮食以后,现在余粮30 t,同时,油茶籽也增产了一倍多。通过林粮间作,还能增加单位面积生产力,提高农户收入。河北高邑县通过选择优良的白蜡、银杏等树种遗传资源,采用多种经营组合模式,进行林粮间作,获得了增收增产的良好效果,提高了农户种树种粮的积极性,据统计,该县以“林粮间作”模式植树55万棵,每年增收入1200元/667m2,林网控制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量的80%,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4年的1.8%跃升为2010年的12.8%,对农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通过应用优良的林木遗传资源,营造了大量的防护林(如海岸防护林、长江防护林、三北防护林等)、水土保持林、农田林网、水源林等,为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防风固沙、防风固坡以及增强农田和林地的综合生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改善中国和全球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农林业生产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4 对实现“千年目标”的贡献

世界各国领导人在2000年9月举行的千年首脑会议上通过了《千年宣言》, 该宣言明确了8项千年发展目标[11],包括: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 普及小学教育,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产妇保健,与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全球合作促进发展。其中,消除极端贫困,改善生存环境是其中的最核心内容。

中国积极培育并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全国林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13年,中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4.46万亿元[12],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25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5.2%。全国木本油料、干鲜果品等特色经济林产量达1.34亿t,油茶种植面积达到383.33万hm2,花卉种植面积112万hm2,木材产量达8367万m3。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达7.8亿多人次,比上年增长15%。中国林木遗传资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多种功能,对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做出了直接或间接的贡献。直接贡献包括减轻或消除贫困、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证农林业生产及环境的可持续性。间接贡献包括通过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天然药物和改善经济条件,有助于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妇女卫生、促进男女平等以及通过遗传资源的交流交换、惠益分享促进全球合作与发展等。林木遗传资源承载的遗传多样性,是林木进化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是实现上述直接与间接效益的根本保障。

中国作为林木遗传资源大国,对其进行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不仅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减轻贫困、可持续发展以及其他千年目标的实现做出了贡献,而且对全世界实现千年目标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的银杏、板栗、水杉、国槐、核桃、猕猴桃等特有木本植物物种的遗传资源目前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有的已经构成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5 问题、需求和未来工作重点

5.1问题与需求

(1) 一些地区缺乏技术支撑和市场引导,造成盲目种植,品种单一,农户对市场波动的承受力较差。急需提高栽培品种多样性,加强技术指导和市场引导,降低经营风险。

(2) 效益好、需求大的林木粮油、林木果蔬新品种数量不多,急需加大这类林木遗传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力度,培育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品种,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3) 优良品种推广程度较低,需要建立农民在林木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中的参与机制,促进资源保护与利用。

5.2未来工作重点

(1) 加强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引导,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和科学种植的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2) 加大效益好、需求大的林木遗传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力度,培育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品种,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3) 加强优良品种的调查、编目与推广应用。促进农民在林木遗传资源保护、管理和利用过程中的参与,对农民保存和使用地方品种给予补贴。

[1] 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2] 中国油脂植物编写委员会.中国油脂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3] 中国树木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4] 杜宝善.中国种植业大观:果树卷[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5] 顾万春.中国种植业大观:林业卷[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6] 杨旭东.大力发展木本粮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J].林业建设,2010(4):3-4.

[7] 陆斌,邵则夏,杨卫.板栗良种选育与早实丰产栽培技术[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1-256.

[8] 郝艳宾,齐建勋.图解核桃良种良法原价[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1-135.

[9] 曹尚银.优质枣无公害丰产栽培[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237.

[10] 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年鉴(2000―2010)[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2010.

[11]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事务部和联合国公共信息部.千年发展目标:进展报告.2004.

[12] 新华网.2013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4.46万亿元[OL].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1/09/c_118903863.htm,2014.

(文字编校:杨 骏)

Contributionstofoodsecur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forestgeneticresourcesinChina

LI Bin, ZHENG Yongqi, LIN Furong, LI Weny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ee breeding and Forest Genetics, Institute of Fore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100091,China)

In 2013, China achieved a gross product of RMB 4460 billion in forestry, and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enetically improved speci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ncreasing the gross product.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FGR have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sustainable soc-economic development, food security and achievement of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Uses of the multiple values of FGR have resulted in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poverty reduction, increase of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crease of schooling rate of children and social status of women. China has more than 100 species of cultivated woody plants for fruits and oil production, for instance, the typical tea-oil tree (Camelliaoleifera) has been planted in large-scale. In the future, priority will be given to: genetic improvement and increase of variety diversity of various economic species such as woody plants for fruits and oil production, and for production of edible vegetables; market development for plant stocks and rational use of improved trees; development of anti-poverty preferential policies that give priority to supply genetic resources of improved trees and shrubs, and related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technologies to poverty-strike and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FGR; woody food species; food security;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DG)

2014-04-07

中国林木遗传资源状况国家报告专项资金,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林木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2013BA001B06)

李 斌(1969-),男,湖南省张家界市人,博士,副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林木遗传资源收集、保存、整理、评价和利用研究。

F 326.2

A

1003-5710(2014)04-0070-05

10. 3969/j. issn. 1003-5710. 2014. 04. 017

猜你喜欢
木本林木树种
木本曼陀罗的写生方法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木本花卉花期调控技术
林木新秀 黑果腺肋花揪
南昆山木本野生植物资源及应用前景
珍贵树种红豆树生态位测定
七千人大会上的领导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