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建筑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4-11-18 13:04刘光忱费腾李子博
建筑与预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建筑业产业结构辽宁省

刘光忱,费腾,李子博

(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0 引言

近年来,辽宁省为做大做强建筑产业、打造建筑业强省,实施了一系列“引进、重组、优化和走出去”发展战略。在“十二五”开局的前两年,辽宁省建筑业年总产值先后增长了32.57%、21.38%,建筑业年增加值先后增长了13.27%、21.38%。2012 年,辽宁省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了7547 亿元[1],仅低于江苏、浙江,位居全国第三;辽宁省建筑业增加值达到了1379.8 亿元[1],位居全国第六。总体而言,辽宁建筑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其产业结构仍存在许多问题,为促进辽宁省建筑业可持续的快速发展,总结辽宁建筑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从制约因素与利好因素两方面对辽宁建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辽宁建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路与对策。

1 辽宁省建筑业产业结构现状

1.1 缺乏龙头型建筑企业

自2009 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全省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一系列战略政策的实施使得辽宁省建筑业得到较快速发展。截至2012 年底,辽宁省建筑企业达5547 家,比2011 年同比增长11%,其中,特级企业9 家,一级企业326 家。然而辽宁省特级企业的规模却远远小于江浙两省的特级企业规模,在“2012 中国承包商60 强”评选中,浙江企业占23 家、江苏企业占12 家,而辽宁省无一家企业上榜。与此同时,根据2012 年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及2012 年中国承包商60强及其营业额数据,按照行业集中度计算公式得出辽宁建筑业的行业集中率CR8值为6.67%(<20%),属于分散竞争型产业结构,说明辽宁省中小型建筑企业偏多,缺少市场支配能力强的龙头型企业。

1.2 企业规模差异性小

根据2012 年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结合洛伦兹曲线绘制原则绘制出如图1所示的辽宁省建筑总承包与专业承包企业的洛伦兹曲线,在此基础上,通过EXCEL 得到的每条曲线的拟合函数,按照基尼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得出,辽宁省建筑总承包企业基尼系数为0.4803、专业承包企业基尼系数为0.4270,均小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辽宁省建筑企业规模差异性小,结构层次性较差,过度竞争现象较为严重。结合2011 年辽宁建筑业6217522.6 万元总产值中,房屋建筑生产部门产值达35632593.7 万元[1],占57.31%的数据分析,说明辽宁建筑业是以房屋建筑生产部门为主的产业结构格局,这种产业结构不均衡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建筑企业产品趋于同质化。

1.3 产业竞争力较弱

辽宁省建筑业产业竞争力较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在省内建筑市场,60%以上规模较大的“高、大、难、新、尖”工程项目基本上由外埠施工企业所承接[4],本土建筑企业在规模较大的工程项目上竞争力较弱。另一方面,2011 年辽宁省建筑企业在省外和境外的建筑业总产值占全省建筑总产值的比例为12.44%,该数值远低于浙江省的51.49%与江苏省的39.48%,这说明辽宁建筑企业在省外及境外建筑市场竞争力较弱,所占市场份额较小。

2 辽宁省建筑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因素分析

2.1 制约因素

(1)极低的进入壁垒与过高的退出壁垒

图1

辽宁省建筑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且产品差异化程度比较低,经营和发展不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生产线和设备,且在建筑业中合同款支付是采用预付款和进度款的形式,这造成建筑业的资本进入壁垒低。与此同时,专用性较高的建筑机械设备等资产在退出市场过程中很难变现,建筑企业破产和转型会导致大量职工下岗等原因导致建筑业过高的退出壁垒。

极低的进入壁垒造成了大量规模相似的中小企业进入市场,而过高的退出壁垒使得本应淘汰的企业无法退出市场,使得辽宁省建筑业企业规模差异性小,结构层次性较差,建筑产品同质化,进而形成“价格竞争”的恶性竞争模式,阻碍优质企业的规模发展。

(2)技术创新能力弱,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经验不足

总体而言,辽宁省建筑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较少,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建筑技术的贡献率较低。其中,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属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应,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必然带来建设成本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在辽宁省的发展。与此同时,辽宁省内涉及新工艺、尖端技术的工程项目基本由“中字头”及江浙两省建筑企业承揽并建设,本土建筑企业对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工程经验不足,长此以往,本土建筑企业将沦为大型外埠建筑企业的分包商。

(3)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亟待提高,品牌管理不强

目前,辽宁省大多数建筑企业成本控制意识薄弱、成本管理水平较低甚至亏损严重,资金管理不善,造成企业处于资金紧张甚至短缺的状态,严重影响企业承接项目及自身发展。辽宁省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与成本控制能力如不提高与改善,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将逐步减弱。与此同时,辽宁省建筑企业品牌意识薄弱,对于企业品牌的建设与管理有待加强,无法形成品牌效应。

(4)外部竞争激烈

近几年,辽宁省一系列引进战略的实施与优惠政策的实行吸引许多外省和中直建筑特级企业纷纷落户辽宁,形成中字头国企、江苏建企、浙江建企“三足鼎立”的局面。与此同时,随着建筑科技发展与工程项目日益复杂化,许多掌握新技术与现代管理手段的大型国际建筑企业正逐渐进入我国、我省建筑市场,大量省外及国外大型建筑企业的涌入必将造成外部竞争激烈,威胁本省建筑企业发展。

2.2 利好因素

(1)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近年来,辽宁省以沈阳为试点城市,大力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核心的现代建筑产业,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政府的引导与相关政策的激励下,辽宁省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与初具规模的现代建筑产业园区。截至2012年底,沈阳市已累计开工330万m2采用多种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现代产业化建筑工程。与此同时,现代建筑产业园已发展达到340万m2构件产能并不断扩大,完全可满足沈阳市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需要,形成产业优势。

(2)低碳经济与绿色建筑发展

针对能源日益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与绿色建筑大势所趋。辽宁省以沈阳、大连为试点城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与绿色建筑,并于2009 年投入建成沈阳铁西绿色现代建筑产业园和大连长兴岛现代绿色建筑产业基地,2013 年沈阳启动建设了20 个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到2015 年,大连城镇新建房地产项目将至少5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发展低碳经济与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融合到建筑领域,极大地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污染,使辽宁省建筑产业走上了一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建筑产业机遇

首先,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在城镇化建设中,固定资产投资仍是推动城镇建设的主要方式,新城的建设与城镇的扩展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次,基础设施投资有增无减,至2020年,我国尚有4万千米的高速公路建设任务需要完成,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 万公里。与此同时,仅我国北方就有近20 亿m2的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程为建筑企业提供发展机遇。此外,城市棚户区改造正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进行,2014 年计划改造407 万套,相当于2011 年至2013 年我国棚户区改造量的近一半,是2013年改造量的1.5 倍,预计全年棚户区改造资金将达到5000 亿元左右,至2017 年将改造城市棚户区800万户。棚户区改造有力地拉动了建筑业、建材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路与对策

根据上文总结的辽宁省建筑产业结构现状以及辽宁省建筑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笔者从以下方面提出辽宁省建筑产业机构优化升级的思路与对策,扩大产业优势、改进自身弱势,进而促进辽宁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

3.1 产业政策支持

(1)提高进入壁垒、降低退出壁垒

当前,针对辽宁省建筑业极低的资本和技术进入壁垒,需要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首先,完善招投标制度,按照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大小来确定投标企业的资质等级,并形成相应的工程承包管理办法和招投标工作的实施细则;其次,划定不同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的目标市场,高资质的企业不能挤占低资质企业的市场,同样,低资质企业要提高企业资质必须放弃原先拥有的相对应的建筑市场,形成有序的竞争市场。

针对过高的退出壁垒的问题,不能单从建筑业本身考虑,还应该在宏观层面上实施产业退出援助政策,如推进失业人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政府转变监管职能等。

(2)重点发展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

作为辽宁省建筑业优势领域的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在今后的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应作为重点引导方向,以沈阳、大连两个试点为中心,依托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等政府投资项目向全省范围内拓展,最终发展一批拥有先进的、成熟的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施工总承包与专业承包企业,成为辽宁省建筑业知名品牌。

(3)经济激励政策

针对建筑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应制定一系列经济激励政策扶持竞争力较强的大型建筑企业及专业承包企业“走出去”,积极拓展省外及国际建筑市场,鼓励大型建筑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大型建筑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针对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要加大相关科研项目与人才培养的投资力度,完善人才引入机制中相关的经济政策,能够吸引外省及国外优秀人才来辽宁省工作,留住本省优秀人才不外流。

3.2 建筑企业发展策略

(1)优化企业结构

一方面,雄厚实力的大型、特大型建筑企业要实施大建筑业发展战略,即横向拓展产业领域,打破传统的区域界线和行业壁垄,积极发展土木工程、设备安装和勘察设计业,彻底改变一家独大格局;同时纵向拉长产业链,实行多元化发展,设立投资公司,业务类型可以向房地产、旅游业等高收益的行业进行纵向的扩张,形成以建筑业为主,多行业为辅的良性经营格局。另一方面,一般性规模的中小型企业,可以进行企业重组,顺应产业政策,发展“小而专,小而精”的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建筑装饰、建筑幕墙钢结构、设备安装等领域的专业化和劳务型企业。

(2)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展国内与国际市场

在大量省外及国外大型建筑企业涌入本土建筑市场引起的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本土建筑企业市场占有量有限。欲突破该瓶颈,本土建筑企业应强化成本控制意识、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成本控制与资金管理能力,使企业扭亏为盈、增加利润,进而加强新技术科研创新投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从施工技术与人力资源素质等方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开拓外省与国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管理

伴随着知识化、信息化日益深入企业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传统建筑企业向现代管理型企业蜕变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建立具有创造性与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使之成为企业的经营作风与企业精神,能有引导企业中每位员工、每个部门产生共同的战略目标,形成持久的奋斗精神与动力。与此同时,加强以产品质量和产品特色为核心的企业品牌建设,增加企业凝聚力、增强企业的吸引力与辐射力、提高企业知名度进而强化企业竞争力。

3.3 技术创新与应用

在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要实行政府、建筑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多方联动机制,政府在产业政策上进行引导,为企业、科研单位与高校创建合作平台,制定经济激励政策;企业为高校和研究机构提供资金支持;高等院校则为建筑企业进行技术研究和人才储备;对一些重大的技术难题,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更是可以组成联合小组进行联合攻关研究。

4 结语

新的经济周期将是辽宁省建筑业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建筑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遇期,针对产业结构现存的问题,制定相关政策提高产业进入壁垒、降低退出壁垒,优化企业结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拓展国内与国际市场。与此同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两个优势产业,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完成辽宁省建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1]国家统计局.中国建筑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刘光忱,赵曼,孙磊.我国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J].建筑经济,2013(1):12-15.

[3]仝晓烈.辽宁省建筑业产业集中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4]孙忠健.关于辽宁建筑业调研报告.[EB/OL].http://www.zgjzy.org/NewsShow.aspx?id=1654.2011-9-13;

[5]毛小平,唐世海,陆惠民,李启明.江苏省建筑产业集中度分析[J].建筑经济,2010(11):10-12;

[6]辽宁省发展改革委.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辽宁省发展改革委,2011.

猜你喜欢
建筑业产业结构辽宁省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2004~2013年建筑业坍塌死亡事故统计分析
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