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酎

2014-11-18 06:58
食品与生活 2014年6期
关键词:滚水酒商甲类

这篇文章提到的烧酒,特指日本的烧酎,因为“酎”字不在他们的常用汉字之列,故政府写公文时,只用假名しょうちゅう。

我们中国人提起烧酒,第一印象是二锅头之类的烈酒,度数极高,酒量平平的日本人闻了即醉。他们所谓的烧酒,和韩国的那些较为接近。

按照日本《酒税法》的规定,烧酒应该符合以下条件:

1.仅使用未发芽的谷类。

2.不经过炭过滤的过程。

3.蒸馏过程不添加限定以外的物质。

4.甲类烧酒的酒精度不得高于36度,乙类则不得高于45度。

那么甲类烧酒和乙类烧酒又怎么区别呢?

主要是蒸馏工艺的不同。前者采用连续蒸馏,酒精纯度高,但是原料的风味尽失,拿来调鸡尾酒可也,不然绝对喝不下去,最大的那个牌子叫“宝”。后者单次蒸馏,就有点酒的样子了。不过听起来乙类比甲类低级,所以酒商们发明出“本格烧酒”的称号,郑重其事地印在瓶上,以正视听。

其实不管甲类乙类烧酒,从前都是穷人才喝,富人有钱,当然喝清酒。但是近年来局势扭转,烧酒的销量反而超过清酒。是因为更受年轻人欢迎的缘故吧,糖分确实较清酒来得低,喝时大多稀释又稀释,卡路里也不成问题,酒商们抓着机会大肆从健康角度宣传,终于打成翻身仗。

最夸张的说法是翌日不头疼,喝醉也不要紧。骗骗小孩子还行,吾等酒鬼心里清楚,不头疼是你喝得不够醉罢了。

回过头来,酒商们又嫌“烧酒”老土,跑到海外市场,一律改称“蒸馏酒”,价格也持续走高。唉,就像清酒给他们搞出“大吟酿”,还不是看到法国人的红白餐酒卖出高价,羡慕得眼红?什么东西都要搞成高端化,这种极端的精神,日本人拥有。

好喝一点的乙类烧酒最常见的原材料有三种:大米、番薯和大麦,冷门的还有黑糖、栗子、荞麦等等,数之不尽。大米烧酒更像是高度清酒,适合初次接触烧酒的朋友;番薯烧酒又写为“芋酒”,个性强烈,入口有股臭气,直接喝的话需要一点勇气;相对来说,大麦烧酒比较平和,流行起来有它的道理。

搭配食物也是麦酒好过芋酒,不至于抢味嘛,但是烤肉的场合除外。

事实上,大麦烧酒的制作技术成熟于1960年后,是不折不扣的年轻酒。最大的产地在九州的大分县,销量第一的牌子叫“亦竹”(Iichiko)。

除了净饮,另有加冰、加冷水或滚水的喝法,当今的日本女人也喜欢加果汁或乌龙茶。

传统上加滚水居多,先水后酒,有些老顽固非得再焖个一至数日,等到充分混合不可。结果酒商们又发现商机,新发明的暖酒预先已经过处理,喝时再加热,效果一样,不得不服。

加什么也好,说来说去,还是他们的酒量不行。

老波头

胸怀一颗不素心,猪油帮主老波头。endprint

猜你喜欢
滚水酒商甲类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澄清、辩护与设想
亚洲首次发现侏罗纪早期有甲类恐龙
滴水藏海
法国:孕妇禁酒图标应该更大
阿九正传之酒根
甲类工业建筑消防设计及若干问题探讨
05莎普蒂尔酒庄收购博若莱酒商Trenel
糖酒会:存在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