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咖啡豆中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法分析

2014-11-20 10:05戴艺卢金清李肖爽梁欢蔡君龙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18期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咖啡豆聚类分析

戴艺+卢金清+李肖爽+梁欢+蔡君龙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不同产地咖啡豆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化学计量法处理。初步鉴定出97种化合物,不同产地咖啡豆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能有效区分巴西、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3个产地的咖啡豆。该方法适用于咖啡豆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可为咖啡豆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咖啡豆;挥发性成分;固相微萃取;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8-4422-05

咖啡豆为茜草科(Rubiaceae)咖啡属(Coffea)植物小果咖啡(Coffea arabica L.)、中果咖啡(C.canephora Pierre ex Froehn)及大果咖啡(C.liberica Bull. Ex Hien)的种子[1],主产于巴西、哥伦比亚。咖啡豆暗绿色或暗棕色,有特异香气,味微苦、涩,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氧化、保护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2-4],具有醒神、利尿、健胃等功效,已收录于《中华本草》和《中药大辞典》。咖啡豆因其味道甘醇,香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同时由于咖啡豆中含有浓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广泛应用于香精香料行业。由于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相对含量与产地和贮存条件关系密切,故本试验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与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巴西、哥伦比亚、印尼3个产地10个批次咖啡豆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别,并结合化学计量法进行统计分析,为分析咖啡豆的品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Agilent 6890/597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公司);NIST系列标准谱库;100 μm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萃取头(美国Supelco公司),手动固相微萃取(SPME)进样器装置(美国Supelco公司);15 mL样品瓶;电子天平(Sartorius,ALC-210.2)。

1.2 材料

巴西产咖啡豆(编号为1~5)、哥伦比亚产咖啡豆(编号为6、7)、印尼产咖啡豆(编号为8~10)由武汉黄鹤楼香精香料有限公司提供,经湖北中医药大学生药教研室鉴定为茜草科(Rubiaceae)植物咖啡属(Coffea)小果咖啡(Coffea arabica L.)种子。

1.3 方法

1.3.1 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 取1 g样品,研碎,置于15 mL配有聚四氟乙烯胶垫的顶空瓶中,用PDMS萃取纤维头的手动进样器插入瓶内,140 ℃平衡10 min,将萃取头顶空萃取30 min,取出,立即插入色谱仪进样口(温度250 ℃)解吸3 min。

1.3.2 GC-MS的分析 色谱条件:HP-5MS石英毛细管色谱柱(50 m×0.2 mm×0.33 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40 ℃,以8 ℃/min升至110℃,再以3 ℃/min升至125 ℃,最后以10 ℃/min升至240 ℃(保持3 min),进样口温度250 ℃,载气氦气,流速1 mL/min,不分流进样。质谱条件: EI源,离子源230 ℃,四级杆150 ℃,电子能量70 eV,倍增管电压1.2 kV,接口温度280 ℃,质量范围35~550 amu。

1.3.3 统计学处理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法分析样品数据。

2 结果

经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及用面积归一化法从各总离子流图(图1)中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各峰质谱图经NIST谱库检索,并与文献[5-7]核对,确定各个组分,初步鉴定97种化合物。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咖啡豆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差异,但均含有咖啡因(1H-Purine-2,6-dione, 3,7-dihydro-1,3,7-trimethy)、2-呋喃甲醇(2-Furanmethanol)、2-呋喃甲醇乙酸盐(2-Furanmethanol, acetate)、2,6-二乙基吡嗪(Pyrazine,2,6-diethyl-)等21种主要成分(表1)。以21个共有峰峰面积作为变量,得到10×21数据矩阵,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2.1 主成分分析结果

将二维数据矩阵导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54.146%,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23.996%,第三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11.729%,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871%。图2为10批次咖啡豆的前2个主成分的空间分布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同一产地的样品在分布上相对集中,不同产地的样品在分布上则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能够有效地区分巴西、哥伦比亚和印尼的咖啡豆。

2.2 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利用 SPSS19.0软件,采用Wards聚类法,以Euclidean 距离为测度、峰面积百分率为基准,对10个批次3个产地的咖啡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样本层次聚类分析聚成3类,样品1、2、3、4、5聚为一类,样品6、7聚为一类,样品8、9、10聚为一类。该图直观地显示了整个聚类过程,缩小了凭借主观判断造成的误差。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咖啡豆具有明显差异,同一产地的咖啡豆在化学成分上具有相似性。

3 讨论

本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巴西、哥伦比亚和印度尼西亚3个产地的咖啡豆,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准确,无需有机试剂。共鉴定出了97种化合物,21种为共有成分,其中相对百分含量最高的为咖啡因,现代研究表明,咖啡因具有抗忧郁、控制体重、醒脑提神等作用,且烘焙前后含量基本不变[8]。3个产地咖啡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39%、8.02%、7.22%,其中巴西产咖啡豆中咖啡因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这可能是由于咖啡豆的种植土壤、气候等生境条件不同,使植物次生代谢过程存在差异。endprint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HS-SPME-GC/MS数据处理,该方法不仅可综合反映相同产地咖啡豆的关系,而且可以反映不同产地药材间的差异,使分析结果更为直观、客观。

参考文献:

[1]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DAGLIA M, CUZZONI MT, DACARRO C.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offee[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1994,42(10):2270-2272.

[3] BUDRYN G, ZYELEWICZ D, NEBESNY E, et al. Influence of addition of green tea and green coffee extracts on theproperties of fine yeast pastry fried products[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3,50(1):149-160.

[4] WATANABE T, ARAI Y, MIT SUI Y, et al. The blood pressure-lowering effect and safety of chlorogenic acid from green coffee bean extract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Hypertension,2006,28(5):439-449.

[5] 李 婷.咖啡豆的质量标准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

[6] 胡荣锁,初 众,谷风林,等.海南主要地域生咖啡豆挥发性化学成分对比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33(2):548-553.

[7] 刘明培.烟用香精香料咖啡豆料液GC-MS指纹图谱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8] BELITZ H D, GROSCH W, SCHIEBERLE P. Food Chemistry [M]. Berlin: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09: 938-970.endprint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HS-SPME-GC/MS数据处理,该方法不仅可综合反映相同产地咖啡豆的关系,而且可以反映不同产地药材间的差异,使分析结果更为直观、客观。

参考文献:

[1]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DAGLIA M, CUZZONI MT, DACARRO C.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offee[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1994,42(10):2270-2272.

[3] BUDRYN G, ZYELEWICZ D, NEBESNY E, et al. Influence of addition of green tea and green coffee extracts on theproperties of fine yeast pastry fried products[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3,50(1):149-160.

[4] WATANABE T, ARAI Y, MIT SUI Y, et al. The blood pressure-lowering effect and safety of chlorogenic acid from green coffee bean extract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Hypertension,2006,28(5):439-449.

[5] 李 婷.咖啡豆的质量标准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

[6] 胡荣锁,初 众,谷风林,等.海南主要地域生咖啡豆挥发性化学成分对比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33(2):548-553.

[7] 刘明培.烟用香精香料咖啡豆料液GC-MS指纹图谱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8] BELITZ H D, GROSCH W, SCHIEBERLE P. Food Chemistry [M]. Berlin: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09: 938-970.endprint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HS-SPME-GC/MS数据处理,该方法不仅可综合反映相同产地咖啡豆的关系,而且可以反映不同产地药材间的差异,使分析结果更为直观、客观。

参考文献:

[1]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DAGLIA M, CUZZONI MT, DACARRO C.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offee[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1994,42(10):2270-2272.

[3] BUDRYN G, ZYELEWICZ D, NEBESNY E, et al. Influence of addition of green tea and green coffee extracts on theproperties of fine yeast pastry fried products[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3,50(1):149-160.

[4] WATANABE T, ARAI Y, MIT SUI Y, et al. The blood pressure-lowering effect and safety of chlorogenic acid from green coffee bean extract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Hypertension,2006,28(5):439-449.

[5] 李 婷.咖啡豆的质量标准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

[6] 胡荣锁,初 众,谷风林,等.海南主要地域生咖啡豆挥发性化学成分对比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33(2):548-553.

[7] 刘明培.烟用香精香料咖啡豆料液GC-MS指纹图谱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8] BELITZ H D, GROSCH W, SCHIEBERLE P. Food Chemistry [M]. Berlin: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09: 938-970.endprint

猜你喜欢
挥发性成分咖啡豆聚类分析
火星土壤种出咖啡豆
咖啡豆的另类吃法
绿咖啡豆提取物的抗氧化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