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峰』造极

2014-11-22 01:12杨俊艳
中国收藏 2014年7期
关键词:化妆器物纹饰

杨俊艳

珍珠地划花,顾名思义,就是指以圆圈纹为地纹,以划花纹为主纹的瓷器装饰艺术。因小圆圈铺满空间,密似攒珠,故而得名珍珠地。珍珠地划花是登封窑最为著名的瓷器装饰品种,工艺娴熟,纹样精美,题材丰富,色调协调,造型多样,代表了这一装饰艺术的最高水平。

基础很重要

登封窑所在的嵩山地区,属于浅山丘陵地带,四季分明的暖温大陆性季风气候下形成的次生黏土,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含有大量有机质,可塑性较强,因而成为制瓷的天然优质原料。由于瓷土中含铝量较高,约为60%左右,适于1250℃至1300℃之间高温条件下烧成,故而胎体烧结较好。同时由于瓷土中铁含量偏高,故胎体中混有杂斑,胎色普遍较深,呈灰白、浅灰、深灰、灰褐、黄灰等色。为了弥补这些不足,聪明的窑工使用化妆土进行美化和修饰。化妆土的使用,不仅提高了胎色的白度,掩盖了胎体上的瑕疵,使得本来显得较为粗糙的胎体变得光洁,而且为珍珠地划花装饰技法的运用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登封窑珍珠地划花瓷器的釉面较为光亮,带有玻璃质感。因是一种无色透明釉,故色调会受化妆土的颜色影响而有细微的区别。最常见的有两类色调:一种为乳白色,即釉色白中泛黄,主要是因为胎上的化妆土是黄白色的缘故;另一种为灰白色,即釉色白中泛灰,则主要是因为胎上的化妆土是灰白色的缘故。无论是乳白还是灰白,皆非纯白色,这正是登封窑珍珠地划花瓷器釉面的最大特色。两种色调,均给人以一种自然、柔和的美感,其与珍珠地划花装饰协调搭配,既表现出适当的对比度,又缓和了底色与图案间的生硬感,从而衬托出装饰纹样的和谐美。因施釉水平较高,故釉面整体显得莹润而匀净。同时,因受当时制作工艺与烧成条件等的影响,大多器物也还普遍存在流釉、积釉与开片现象,尤其是器物的口沿、边角与转折部位,常因胎釉结合欠佳而出现脱釉现象。

技法很复杂

登封窑珍珠地划花的装饰技法十分复杂,分为不填色与填色两种。

不填色的珍珠地划花,属于登封窑较早阶段的产品。其工序大致如下:先在制作成型的瓷坯上施化妆土,然后划出主体图案,再在图案以外的空白部位戳出小圆圈,最后施釉,入窑高温一次烧造。成品的珍珠地纹与划花主题图案的线条均深入胎体,故而呈现胎体的颜色,色调稍深,与白色的釉面形成对比。因线条下凹至胎骨,故与器面不齐,尚未形成理想的装饰效果。造型较为简单,以钵、盆、行炉等小件器物为主。

填色的珍珠地划花,属于登封窑鼎盛阶段的标志性产品,相对不填色的珍珠地划花来说,工艺十分复杂,其程序大致如下:第一步,在制作成型的器坯上施化妆土(一般施一层,也有的为两层);第二步,刻划出主题图案的轮廓;第三步,在主题图案以外的空白部位用管状工具戳印出珍珠地纹;第四步,整体覆一层彩料,即借鉴金银器的镶嵌技艺使彩料填平纹饰线条内的凹槽;第五步,迅速除去纹饰线条以外的彩料,即采用掸拂等方法进行特殊处理,仅使彩料能够保留在凹槽里;第六步,整体施透明釉;第七步,入窑高温一次烧造。成品的珍珠地纹与主题图案呈色明快,有棕、红、黑、灰等多种色调,而以棕红色最为多见。所有线条均与器面平齐,与镶嵌装饰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造型不简单

登封窑珍珠地划花瓷器,造型十分丰富,其中以注壶、六管瓶、梅瓶、枕四类器物为代表。成型工艺十分讲究。瓶类器物造型端庄,曲线优美,充分体现了宋瓷的和谐之美。均为一次性手工拉坯成型,从器内极富韵律的拉坯痕可推知当时工匠们已经掌握了非常娴熟的拉坯技巧。枕类器物则利用模具手工压印而成。

注壶 造型优美,存世稀少,目前仅见美国芝加哥美术馆收藏有一件完整器。其器高24.9厘米,肩、腹部饰珍珠地缠枝菊花和缠枝牡丹纹,底部为仰莲纹。据秦大树先生考证,此器的菊花纹很有特点,花头由一周两曲的花瓣构成,每瓣中心有一道竖线相分,花芯是一个圈,圈内下部有三片叶瓣。这种花头与底部的莲瓣纹均与登封窑址采集的瓷片相同,表明这是登封曲河窑的产品。

六管瓶 造型独特,目前仅发现有四件完整器,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和登封窑陶瓷博物馆。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有两件,而以一件白釉绿彩珍珠地划花缠枝花卉纹六管瓶最具代表性。其器高22.9厘米,管径2厘米,足径9厘米。瓶平口,上设六孔,口沿下折,饰花边,宽颈,折肩,肩上出六圆管,深腹渐敛,圈足外撇。通体施白釉,足墙无釉,肩部饰条状绿彩,腹壁饰珍珠地划花装饰二层,上层饰四瓣朵花一周,下层饰卷枝纹,珍珠地小圆圈排列整齐细密。

梅瓶 数量较多,但形制单一。基本为侈口圆唇,短颈,溜肩,长圆腹。小者高约30厘米,大者高约40厘米。后者形体硕大,气势恢宏,是登封窑珍珠地划花瓷器中的名贵品种。纹饰一般分为肩、腹、胫三段设置,个别也有肩、腹不分的两段式布局。无论何种布局,胫部都仅以划花莲瓣纹为饰,珍珠地装饰较少,布局疏朗,风格简约。腹部除了划花主纹之外,均满布珍珠地纹,装饰满密,风格华丽。其中以1998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墓出土的一对梅瓶为代表,现藏于镇江博物馆。其高39.8厘米,口径6.6厘米,底径9.3厘米。造型均为圆唇,小口,短颈,溜肩,长圆腹,腹体修长,下腹渐收,隐圈足。其一分两段装饰,肩腹部无明显界限,而是通体以珍珠地划花缠枝菊花与缠枝牡丹纹为饰,胫部为划花仰莲瓣纹。其二通体分三段装饰,肩饰珍珠地划花缠枝牡丹纹,腹部为珍珠地划花钱纹,胫部为划花仰莲瓣纹,肩、腹及腹、胫间均以双弦纹分隔,界限清晰。此两件瓶装饰满密,珍珠地纹与划花主纹,层次分明,彼此呼应,相得益彰。因出土于明确纪年墓,故对珍珠地划花瓷器的断代具有极其珍贵的资料佐证作用。

枕 数量最多,形制也是多种多样。有腰圆形、银锭形、长方形、八方形、倭角形等。枕墙多以划花为饰,装饰简约。枕面装饰繁密,题材丰富。其中以一件北宋白釉珍珠地划花牡丹纹八方倭角形枕为代表,长19厘米,宽14厘米,厚7厘米。1963年郑州紫荆山公园采集,现藏于郑州博物馆。枕呈八方倭角形,枕面稍倾斜,前、后壁均内凹。施白釉。枕墙装饰珍珠地菊花纹,枕面装饰牡丹纹,所有珍珠地纹及花卉主纹的线条内均嵌以棕色料,色阶分明,纹饰突出,装饰美观大方。

纹饰出新意

珍珠地划花瓷器的装饰艺术,除了表现珍珠地纹外,还突出展现于划花的主题纹饰上。登封窑的划花是在上有化妆土的瓷坯上用竹、骨等尖状工具划出线条,以形成纹样。纹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可分为植物纹、动物纹、几何纹与人物纹三类。

植物纹 登封窑的珍珠地划花植物纹种类繁多,分缠枝与折枝两种形式,常见牡丹、菊花、莲花与草叶纹。花纹刻划细腻,线条刚劲有力。另外,登封窑的珍珠地纹,也用于表现图案的局部细节,如菊花纹花心部位的花蕊等。

动物纹 登封窑的珍珠地划花动物纹,主要包括鱼、鸭、鸟、鹦鹉、兔、鹿、虎、凤等,既有富于浓厚生活情趣的大自然中的真实动物,也有寓意吉祥的令人喜爱的神话中的神鸟异兽。纹饰均刻划生动,栩栩如生,充满艺术感染力。

几何纹 登封窑的珍珠地划花几何纹,以钱纹为代表。纹饰布局疏密得当,线条清晰,层次分明。

人物纹 珍珠地划花人物纹为登封窑所特有,且专饰于梅瓶这一种瓷器造型之上。目前,除窑址上发现的一些残器标本外,还有两件保存得最完整、人物纹也最精美的稀世珍品。其一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其二珍藏于上海博物馆。这两件梅瓶上的人物纹略有差别,前者头上未戴幞头,后者则头上戴有幞头。但总体上,它们与窑址上发现的人物形象基本一致,均为一醉酒行走之人,身着广袖袍衫,敞胸露怀,大腹便便;闭目颔首,八字长须随风飘逸,似醉未醉,随意洒脱;肩扛葫芦,神态轻松。划花线条流畅,刚劲有力,有“吴带当风”的唐代绘画艺术的遗韵,充分体现了窑工们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高超的划花工艺技巧。

另外,从窑址中出土的大量窑具可知,当时登封窑针对不同的器物采用了不同的装烧方法。其中,珍珠地划花瓷器,特别是执壶、瓶、枕等器物,均采用了一器一钵的匣钵装烧法,不仅确保了成品率,还大大提高了该类瓷器在花纹装饰上的完美呈现,最终使其能够跻身名瓷之列而成为了瓷器装饰历史上的登峰造极之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化妆器物纹饰
带状纹饰的类型
蜡染的纹饰探讨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雕漆纹饰的修复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给语言“化妆”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化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