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型家庭保健员在促进家庭成员健康素养与行为中的作用

2014-11-23 05:36
护理研究 2014年27期
关键词:护生家庭成员慢性病

为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响应“健康中国2020”目标,早在2008年我国卫生部就颁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要求中国公民积极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应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因此,医护工作者包括医护学生向公民普及医药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中国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识、自我保健知识、自我保健能力十分重要。虽然目前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及相关单位都在进行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但目前来说由医学院校的护生进行家庭健康教育促进家庭成员健康素养与行为的报告还未见。为了解护生家庭成员的健康素养与行为状况,提高护生家庭成员的健康素养,特组织护生作为家庭保健员进行家庭健康干预,以求探索出提高健康素养的新路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1级护理专科4个班的195名护生的家庭成员作为研究对象,指定1位护生为1个家庭的保健员。共有195个家庭574人,其中男280人,女294人;农村382人,城市192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下175人,高中及中专342人,大学及以上57人;年龄15岁~69岁;高血压139例,糖尿病35例,脑卒中54例,冠心病79例,高血脂107例,慢性气管炎74例,超重122例(肥胖根据国家卫生部疾控中心规定,BMI≥24kg/m2为超重),以上疾病均经正规医院确诊。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 实施前召开护生动员大会,签署“家庭保健员志愿书”,进行家庭保健员培训。①培训内容:在对家庭成员健康素养调查的基础上,以卫生部颁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为依据,结合常见疾病的防治及护理知识。专业课教师上课时有针对性的培训护生的健康状况评估技巧、护患沟通技巧、知识灌输及行为训练技巧,并将其作为课程考核内容之一。②培训方法:鼓励护生之间进行健康素养知识的交流,开展同伴教育;鼓励护生参加社区义诊、养老院送爱心、暑假健康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其家庭保健员的能力。鼓励护生在节假日及寒暑假时,利用各种宣传手册画报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进行健康干预。

1.2.2 调查方法 根据《2009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设计护生家庭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于培训前后对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4部分:①人口学基本特征,即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曾患过什么慢性疾病等;②健康知识,即正常血压值、脉搏数及关于健康基本概念的理解等;③健康技能,包括遇到火灾、煤气中毒、动物咬伤等的处理办法,能否正确使用体温计等;④健康行为,即关于刷牙、食盐量、吸烟、饮酒的行为、食物超过保质期的处理情况等方面。然后以卫生部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作为答案标准,对家庭成员的答题情况进行判断。为了解护生型家庭保健员对慢性病的影响,分别在干预后的第4与第8个月对慢性病的临床生理指标进行统计。

1.2.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健康技能掌握率比较(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健康技能掌握率比较 (n=574) 人(%)

2.2 培训前后健康知识正确率比较(见表2)

表2 培训前后健康知识正确率比较(n=574) 人(%)

2.3 培训前后健康行为形成率比较(见表3)

表3 培训前后健康行为形成率比较(n=574) 人(%)

2.4 干预8个月内常见慢性病的临床生理指标比较

在干预后第4个月与第8个月对慢性病病人的临床生理指标进行统计,见表4。临床生理指标参照评估标准: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空腹血糖<7.0mmol/L;超重为BMI≥24kg/m2。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mmol/L~1.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3.3mmoL/L,总胆固醇3.35mmol/L~6.45mmol/L,三酰甘油1.5 mmol/L~2.2mmol/L。

表4 8个月内常见慢性病的临床生理指标比较例

3 讨论

3.1 护生成为家庭保健员具有可行性 2011级护生通过一年半的专业知识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和健康保健知识及技能,她们是一个巨大的群体,是可充分利用的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健康干预,保证了家庭健康教育的科学性。护生从自己及自己家里做起,从亲朋、邻里做起,可以充分发挥亲情、地理优势,经济、合理、可操作性强[1]。此外,为提高社区家庭的健康素养,可充分利用社区中家庭之间的交往很多,相互影响较大,来进一步扩大其影响范围。

3.2 护生作为家庭保健员进行健康素养干预具有有效性 在家庭生活中习惯有很大的共性,一个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对所有家庭成员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会导致代谢综合征,最后会诱发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但可通过改变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进行有效地防治和控制[2]。本调查结果表明,护生型家庭保健员可以促进家庭成员健康素养与行为,提高了家庭成员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健康技能的掌握率、健康行为的形成率,提升了常见慢性病病人的血压控制率、血脂控制率、血糖控制率、超重体重控制率。

3.3 弥补了社区-家庭、医院-家庭型健康教育资源的不足 目前来说我国绝大多数的家庭健康保健工作都是通过社区或医院的医务工作者采用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实施,也就是社区-家庭,医院-家庭型健康教育。然而目前困扰中国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全民健康素养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社区基层人员短缺,业务素质低下、工作责任心不强[3]。社区-家庭型的健康教育完全开展起来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医院-家庭型的健康教育仅仅面对的是来到医院的病人,而不是所有人群。为弥补目前家庭健康保健员短缺的情况,发动医学院的学生如掌握有一定医学保健知识的在校护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家庭及亲朋邻里进行健康干预,以提高家庭成员的健康素养水平,是一个简单、经济、有效、可行的方法。

3.4 以用促学,培养和提高了护生的综合能力 护生作为家庭保健员,在实施促进家庭成员健康素养与行为中,首先需从自己的家庭成员中找出存在的健康问题,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家庭健康教育的设计和干预。通过这次活动,护生们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了家庭中存在的健康问题,提高了家庭成员的素养,提升了家庭的健康水平,既增加了她们的成就感,提高了她们作为家庭保健员的权威性,还以用促学,激发了她们的学习兴趣与潜能,锻炼了护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她们的沟通能力、自学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

4 小结

今天的教师已不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要引导、帮助护生掌握相关的技能和促进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目前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加,而健康教育能力仍然滞后。为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和不断增加的健康需求,护理教师需要改革教学模式,将传统学科型的“填鸭式”教育转变为“工作过程引领的突出健康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在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利用案例导入、PBL、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全真或仿真实训等新的教学方法,教会护生给病人开健康处方、编印健康教育小报或手册,制作幻灯片、录像,举行专题讲座、情景教育、实物教育等宣传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护理办法,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习惯、自我保健方法等。

[1] 乔丽蓬.医学生进行家庭健康教育的实践[J].健康教育,2007,8(4):245-246.

[2] 陈洁,杜雪平.家庭保健员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及其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1):3553-3555.

[3] 何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项目实践的不足与建议[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3):278-280.

猜你喜欢
护生家庭成员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老年人受家庭成员侵害维权体制改革新论
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