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广西少数民族档案编研存在的不足

2014-11-24 16:47陈月爱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4期
关键词:粤西编研壮族

[摘 要]本文通过归纳广西少数民族档案编研成果的主要作品,分析当前广西少数民族编研存在的不足,以期能在今后的少数民族档案编研工作中有所帮助。

[关键词]少数民族档案编研成果

少数民族编研是指档案部门或非档案部门(包括图书、文博、民族、科研、教育部门等)以馆(室)藏的少数民族档案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经过帅选、编辑、加工,输出少数民族档案信息,主动地向社会各方面提供科学的、系统的少数民族档案信息的一项工作。[1]

广西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居住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京族、仫佬族等1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档案内容丰富,编研成果也比较丰富。在明、清时期,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纸质档案史料和石刻档案史料的编纂上已经有大量的成果。新中国成立后,广西少数民族档案编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出版发行了大量有价值的作品,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清代及清代以前的广西少数民族档案编研成果

清代人汪森、盘江、况澄等人编纂出版的广西少数民族档案史料,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汪森撰写的《粤西丛载》30卷,主要收录各郡碑目、题名历刻、总督两广的军务、蛮种土司等;他还撰写了《粤西文载》75卷,收录了各种志书、各类碑文、各种传记、露布、墓志铭、祭文等。潘江根据各种文书档案,撰写了《粤西宏泥录》,叙述了清末广西各族人民起义和官兵残酷镇压的情况。况澄撰写了《粤西诸蛮胜迹诗抄》,收集了省州县志书中宋至清朝各代有关叙述壮瑶等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情况的诗词,有近百首。[2]

广西石刻档案内容十分丰富,它涉及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民俗、宗教等各个方面。清代以前广西少数民族石刻档案史料的编纂主要有:宋代赵明诚的《金石录》、王象之的《舆地碑目》、陈思的《宝刻丛编》,明代刘继文的《桂林金石录》、张鸣凤的《桂胜》,清代孙星衍的《寰宇访碑录》、刘玉麟的《粤西金石录》、汪森的《粤西诗载》和《粤西文载》、谢启昆的《粤西金石略》、朱依真的《桂林金石志》、王昶的《金石萃编》、杨翰的《粤西得碑记》、况周仪的《粤西金石略补遗》。[3]

二、民国时期广西少数民族档案编纂成果

民国时期,主要有林半觉编撰出版了《广西石刻志稿》、《广西石刻展览特刊》、《桂林石刻诗抄》;广西图书馆根据云南图书馆藏书摘抄的《有关少数民族资料摘抄》。

三、建国后广西民族档案编研成果

(一)壮族是广西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的档案资料丰富多彩,关于壮族档案的编研成果也是最丰富的

广西民族古籍办整理出版的《布洛陀经诗译注》《左江崖壁画的考查与研究》、《壮族民歌古籍集成》首卷《嘹歌》等。壮族文人整理出版了《亦嚣轩诗稿》、《菜根草堂吟稿》、《茹之山房吟草》等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壮族历代史料荟萃》(覃兆福、陈慕贞编)、《壮族土官族谱集成》(谷口房男、白耀天编著)、《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碑文、契约资料集》(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纂)。

200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了《壮学丛书》编纂计划,成立了《壮学丛书》编纂机构。丛书计划安排60个课题即60部书。《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和《壮泰传统文化比较研究》这两部书是《壮学丛书》的重点工程,已经出版。还有《壮族歌圩研究》(修订版)(壮族学者潘其旭著,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壮族伦理道德长诗传扬歌译注》、《壮族民歌100首》(范西姆主编广西民族出版社),《中国壮药学》(作者,梁启成、钟鸣)也陆续出版。

在壮族医药方面出版了《广西民族药标本》、《发掘整理中的壮医》、《广西民族医验方汇编》、《广西壮药新资源》、《观目诊病》等专著和论文”[4]。

(二)广西瑶族档案编研产品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瑶族档案史料编研主要体现在收集和研究《评皇券牒》中。出版了《瑶族过山牒文汇编》、《过山榜选编》、《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评皇券牒集编》。1962年由广西区民间文学研究会编著的《瑶族文学资料》,根据收集民间文学资料直接记录的第一手资料汇编而成,包括民间故事传说、歌谣、盘王歌、古歌长歌、红堂歌、神话传说动物故事、民间故事笑话、秋连歌、信歌等共13册。[5]

(三)广西石刻档案的编研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石刻档案的编研成果更是硕果累累,主要出版有《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碑文契约资料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石刻碑文集》、《桂林石刻》上中下三册、《宜州碑刻集》等等。

四、广西少数民族题材的电视电影纪录片

广西民族档案编研产品主要是纸质出版物,这是比较常见的编研成果。除了纸质的出版物,广西少数民族档案编研作品还包括一些的纪录片,这些记录片也是根据大量的档案资料制作而成,是比较新形势的民族档案编研成果。

2013年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联合摄制的电视文献纪录片《壮乡和歌》,第一次以电视纪录片形式记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广西各族人民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推进民族繁荣发展的历史进程。对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和谐之路进行了热情赞颂和理论阐释。这部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引起很大的反响。[7]

2012年12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组织拍摄的高清纪录片《中医药民族医药探秘》,共32集,其中有关中医药16集、壮医药8集、瑶医药4集、其他医药4集,每集时长30分钟。《?中医药民族医药探秘》主要讲述传统的中医药民族医药以及现代时尚中医药民族医药按照自然规律防病治病的知识及故事。[8]

2011年广西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和广西地情影像资料中心联合摄制区情系列专题片《广西节庆志》共100集。专题片主题为“挖掘、传承和保护广西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民族团结和谐,激发民族自豪感,激励各族人民奋发向上,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采用志、视、听相结合的方式,以中、英文等多种文字说明,利用现代影视手段,采取专题、纪录片等多种艺术手段摄制。[9]

关于广西少数民族的纪录片还有佛教题材的《巨赞法师》,民族歌舞题材《温飘贝哲》、《白裤子》、《神秘的红水河》、《龙脊》等等。

五、广西民族档案编研存在不足

广西民族档案编研取得比较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宣传不力,编研作品利用率低

档案编研成果价值主要体现在利用服务上,通过利用者的使用,满足大众和社会的需求,才是档案编研的最终目的。长期以来,少数民族档案编研成果主要是以书籍的形式出版发行或者作为内部资料相互赠送,出版的周期比较长。为用户服务的方式,主要是读者来馆借阅和以书籍的形式,传播途径非常狭窄,与当今信息化社会格格不入,难以适应用户的需求。同时,档案的本质属性和历史原因,人们提及档案总想起它的保密性质,档案馆对档案的宣传意识还比较薄弱,对民族档案编研成果的宣传工作十分少。所以很多少数民族编研作品不被人们知道和利用。此外,少数民族档案编研作品大多侧重于公务利用、学术研究或者工作查考等方面,内容偏重于政策效用,而文化功能、休闲功能偏低。对于普通公民来讲,那些产品内容枯燥,难以理解。

因此,编研部门应打破陈旧观念的束缚,对少数民族档案进行精心帅选,系统整理,编研出真实、准确、科学、实用、通俗的编研作品,并积极主动将编研成果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输送出去,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广播宣传编研作品,使人们在利用档案编研成果的过程中认识编研工作,了解编研工作,更好地发挥编研成果的作用,实现编研成果的最终目的。

(二)编研成果重“史”轻“今”

目前所见的民族档史料编纂比较多,现代民族档案编研成果少,为现实服务的编研成果更少。自古以来档案部门编史修志,为历史研究服务,编研工作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档案史料方面,而围绕社会热点,对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提供具有现实参考价值的编研成果并不多见。此外编研作品大多侧重于公务利用、学术研究或者工作查考等方面,内容严肃有余趣味不足,对普通公民来讲,那些产品内容枯燥,难以理解。而对于关注现实、跟踪民生热点,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服务的少数民族编研成果比较少。为此,造成了少数民族档案编研作品缺少了时代特色,现实针对不强、知识趣味不高的特点。

(三)编研作品涉及少数民族比较偏而不全。

广西居住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11个少数民族。目前,学界对人口较多的壮族和瑶族的档案编研投入比较多,对挖掘其他少数民族档案的力度不够,编研出版的其他少数民族档案极少。如广西罗城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广西环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但是关于这两个民族的档案编成果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这不仅不利于民族学研究的进程,也影响民族文化的建设和传承。

(四)编研成果形式比较单一

目前所出版和发表的编研产品,主要是以纸质为主,以传统的借阅、出版方式传播。多媒体产品和展览不足。

参考文献:

[1]陈子丹.民族档案史料编纂学概要[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页。

[2]广西文献名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

[3]张益桂.广西石刻人名录[M].桂林:丽江出版社,2008.9

[4]覃乃昌,潘其旭.壮学论集[M].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

[5]屈利君.广西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分布状况及其价值分析——以壮、瑶、水族历史档案为例[M].2009.5

[6]范阳.《广西民族民间文艺研究丛书》的缘起编纂及其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7]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30515/newgx5192f3d6-7580803.shtml广西新闻网

[8]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21215/newgx50cc8dc1-6606585.shtml

[9]http://www.gxmw.gov.cn/index.php?a=show&c=index&catid=20&id=4249&m=content

作者简介:陈月爱(1975-),女,壮族,广西扶绥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综合档案室,馆员。

猜你喜欢
粤西编研壮族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Cat’s book》
对传统档案编研与数字档案编研融合的思考
科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认识
壮族迎客歌
壮族山歌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开展思考
真实性视阙下粤西饮食文化旅游开发及对策研究
粤西地区塘口古堡群保护与开发研究
粤西传统武术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