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项目化管理探究

2014-11-24 05:40蔡奕CAIYi
价值工程 2014年33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考核党员

蔡奕CAI Yi

(广东财经大学,广州 510320)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Guangzhou 510320,China)

0 引言

高校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党员干部,高校党员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社会党员干部群体的工作水平和效率。目前,大学生党员管理存在松散式管理的总体趋势,在党员的自身建设、组织建设、教育管理、党员发展和党外群众的思想工作中缺乏量化的评估标准和改进措施。而引进项目化管理的理念,把大学生党员的各项活动指标进行记录,按照制定好的量化考核表进行评估,能够有效地管理大学生党员。

1 大学生党员项目化管理的内涵

项目化管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时间范围内,为了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充分利用既定有限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办法。大学生项目化管理通过把学生的在校各项行为纳入评价项目,设立科学项目化管理细则。把大学生党员的考核分为政治素质指标、学习表现指标、作用发挥指标、办实事指标及加减分项目五大板块。这五大板块涵盖了学生平常在学校的所有行为,包括学习、生活、活动、思想动态等各个方面,避免以往“印象管理”而产生的评价失实。在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上,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

2 当前大学生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印象化管理”对大学生党员管理的影响 目前,许多高校党组织在管理大学生党员过程当中,主要以“印象化管理”为主,包括和老师接触的次数、参与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而这种感性的认识,往往来自主管老师和学生党支部书记的主观判断。在实际生活和学习当中,由于学生党员的面非常广,这种“印象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党员的有效管理。使得一部分成绩没有位列前茅,但群众基础好,特长突出,乐于奉献的党员往往没有能够纳入优秀的评价行列。

2.2 优秀党员的评价体系不够公开、公平、公正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已经形成了党员的评价体系,但是这些体系还不够公开、公平和公正。比如宿舍、班级层面对推优的原则和制度了解不是很深入,成员了解很少的基础党的知识,没有接触过《党章》,评价的标准也往往以本宿舍或本班为推优的主要依据。评价体系中的评审人员包括党支部书记对推优没有一个有效的制度依据,往往今年和明年的不一样,这个支部书记和那个支部书记的不一样,没有形成统一制度具体进行量化考核,有些党员和考核小组成员属于老乡或同学,没有采取回避的原则。而高校在推优的过程当中,学生成绩好坏往往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这不是优秀党员应具有的全部体现。在优秀党员的名额的设定上,各党组织也没有具体的规范,往往是“拍脑袋”出数字,需要改进。

2.3 党员项目化管理制度缺乏 大多数高校的党员管理有一定的制度,这些制度的设立往往是直接摘录《党章》或《大学生手册》的内容,多空乏抽象,没有具体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具体考核的时候很难形成对比优势,每个党员个体的差异性有待通过项目化细分突显出来。

2.4 党员管理与模范带头未能有效结合 大学生党员每班的数量有限,近年来中央也更加严格规范党员的数量,党员的培养过程更加严格和合理。这导致部分群众视“入党”为“考证”,功利化色彩非常的浓厚。如何让其他大学生体会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成为解决当今大学生入党动机最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只有部分先入党的大学生在德育、学习、生活作风等各方面表现优异,才能充分让学生群众感觉到加入共产党是“从优”的开端。

3 大学生项目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3.1 制定学生党员项目化管理的实施细则,使学生党员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把学生的在校行为都纳入评价项目,设立科学项目化管理细则。把大学生党员的考核分为政治素质指标、学习表现指标、作用发挥指标、办实事指标及加减分项目,共5 大板块。这5 大板块涵盖了学生平常在学校的所有行为,包括学习、生活、活动、思想动态等各个方面,避免以往“印象管理”而产生的评价失实。在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上,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避免过分倚重考试成绩和活动次数。明确党员学习生活的重点,增强大学生的计划性和责任感,克服学生党员平时工作学习的盲目和随意。

3.2 成立党员服务站,划分党小组,强化责任落实 党员服务站每班设立一个,站内设立正副站长和联络员。服务站负责根据项目管理的细则统计本班从入党积极分子到正式党员的各项工作的统计。实施各个党员一张表,每季度一统计的量化统计数据。各级党员服务站需完善党员日常行为规范档案建设制度。利用平时班级党小组记录的材料及结果,建立学生党员数据库,存储并定期更新学生党员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奖励情况、处分情况、参与活动和办实事的具体信息等数据资料。一方面为党员推优和项目考核提供标准;另一方面为党员毕业后学院《党员在校表现情况表》提供素材(可考虑装入学生档案或加入《毕业生推荐表》)。

3.3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建立一个公认的考核团队,团队应分三级:学院级评审小组,由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辅导员任党支部书记的角色;班级审查小组,由辅导员任组长,党支部支委为考核小组成员;学生级评选小组,由班长为组长,学生干部、学生代表组成。应坚持回避制度,客观、公正地记录和考核每一位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在校表现情况。基层党委需根据整体学生党员的量化成绩,对所有管辖下的党员进行划分评级。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3.4 实行落后党员的淘汰机制,建立再教育、再培养、再锻炼的结构模式 通过严格的考核,对不符合标准的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推迟转正、推迟发展,严重者取消其资格。并通过民主生活会、思想汇报等形式对这类同学进行再教育、再培养。通过再教育、再培养及时让学生党员及时发现自身不足,查缺补漏。根据大学生党员项目化管理制定的制度和考核标准,本研究认为应当摒弃以往的“印象化”管理党员的模式,对正式党员的管理也不能任其自由化、盲目化发展。应当以一定的周期为考核时间段,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量化考核,不达标的及时查缺补漏,对自身不足的地方进行再教育和学习。

4 大学生项目化管理的意义

4.1 公平、公正、公开的推优程序规范了学生党员发展的步骤,切实让一批有能力、素质高的同学成为了中共党员,避免了以往“凭印象”、“看成绩”的弊端,保证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实行党员项目化管理过程中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对所有大学生党员考核工作建立统一评判标准,管理考核的实效性和准确性明显可以增强。让在校大学生党员查缺补漏,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在学生群体当中能够体现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4.2 引进了竞争机制,能促进良好的院风班风建设 大学生党员项目化管理打破了传统“只要入了党就万事大吉”的观念,废除传统考核形式,通过量化考核建立竞争机制,奖优罚劣,通过每年的通报表扬、计入档案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全院学生能在学生党员的带领下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新局面,加强了院级常规管理和学生品德教育,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主人翁意识能得到提高。

4.3 提高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通过“再教育”机制,能避免以前部分党员注重某一方面的能力培养,而导致另一方面能力的缺失。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再教育、再培养”的目的就是既要培养专业能力过硬,又要培养活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达标的优秀大学生。

4.4 项目化管理大学生党员能为社会输送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 大学生党员毕业后,陆续到达社会的各个岗位,有些考上公务员后成为国家机关等重要单位的工作人员。大学期间素质的培养,对于未来在社会上的自身发展、廉政教育、服务意识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1]黄小兰.项目化管理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

[2]付立军.学生党员目标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实践与探索,2012.

[3]余华玲,龙咏.新时期大学生党员项目化管理探索与实践[J].理论导报,2009.

[4]乐海燕.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的意义、原则及内容[J].实践探索,2012(7).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考核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