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蒙城县农机农艺融合的主要措施

2014-11-24 04:34史文富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1期
关键词:蒙城县主要措施

史文富

摘 要:该文主要介绍了蒙城县探索农机农艺融合的一些措施,即采取“六项措施”,实现“五大转变”,为蒙城县巩固“吨粮县”创建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农机农艺融合;主要措施;蒙城县

中图分类号 S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1-115-02

近年来,蒙城县紧紧围绕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探索农机农艺融合的新途径、新方法,打破传统的种植习惯,采取“六项措施”,实现“五大转变”,为蒙城县巩固“吨粮县”创建奠定了基础。

1 蒙城县农机基本情况

蒙城县现有农机总动力234万kW,各类拖拉机8.58万台。其中:大型拖拉机5 200台,联合收割机6 000台(其中玉米联合收割机2 000台),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5%(其中玉米机收率达60%以上)。

2 采取“六项措施”,提升农机化水平

2.1 以科技为支撑,开展试验示范 为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蒙城县积极与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机推广总站加强项目协作,先后在该县农业科技示范场、麦豆原种场以及乡镇高产攻关示范田,相继开展了有关的农业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了一条适应该县农业发展、农机农艺结合的新路子。

2.2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促进先进技术推广应用 为了使成熟的技术尽快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蒙城县加大了宣传引导力度。一是在有关项目实施中率先应用,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利用现场会、演示会,以及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推广宣传,在关键农时季节发挥农机化作用,“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使广大群众了解并掌握农机技术,然后自觉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2.3 加强培训,建立建全技术服务网络 为使农机、农技技术人员既掌握农机技术又掌握农技技术,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更大作用,在各种农业技术培训活动中,授课内容即安排农业技术知识,又安排了农机技术知识,强调农机农艺相互融合。同时,针对目前农民种地主要靠农机手种地的现状,在关键农时季节,着力加强了对机手的培训力度,使机手掌握先进技术,促进规范操作和正确运用。此外,蒙城县还通过建立农业技术特派员制度、包村联户技术指导员制度,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进村入户宣传农业技术和农机技术,把农业新技术应用传授到千家万户。

2.4 政府支持,整合项目,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为进一步推进蒙城县的农机农艺融合,县政府整合有关涉农项目资金,融入农机化技术的应用和机具的购置补贴。在现代农业项目、农发项目、农机化项目机具购置补贴中,重点支持发展先进适用的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等农机具1 000台(套);财政拔出专款390万元,用于建设农机化示范试验基地及小麦秸秆粉碎装置的购置补贴,全面推广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应用。

2.5 以点带面,发挥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 为使先进技术得以逐步推广,采取以点带面,在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率先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小麦高产攻关和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中,注重发挥能人效应,从而示范带动先进技术的推广运用。

2.6 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农机农艺融合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年初制定目标任务,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建立考核机制,制定考核办法,在农业生产关键环节进行督查调度,确保年初安排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 转变耕作习惯,实现“五大转变”

3.1 变浅耕为深松深耕,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蒙城县土壤属砂姜黑土,易板结,难蓄水,加上常年采取浅耕整地和农机碾压,形成一个很硬的犁底层,“下雨水一片,天晴地就旱”。围绕着土壤深松保墒,打破犁底层,起到蓄水保墒的效果,以提高抗灾防灾能力。几年来,全县共深松深耕6.67万hm2耕地,发挥了大型机械的作用。

3.2 变窄行播种为宽行播种,实现合理密植 传统的种植方式播种质量往往不高,成为制约产量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几年来,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宽行播种机,对于原来的播种机采用改装的办法,使播种腿7行改为6行,行距由14cm改为20cm。通过广泛宣传培训,群众很快接受并广泛采用。

3.3 变单一作业为复式作业,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旋耕播种施肥技术的运用是提高肥效、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关键环节。几年来,围绕解决人工撒施化肥和小型机械多次进地作业的不利因素,蒙城县积极推广大型机械的复式作业技术。目前,全县拥有5 000多台大型机械,在秋收秋种及夏收夏种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3.4 变起垄播种为板茬直播,实现玉米的标准化种植 过去的玉米播种习惯大多采用起垄播种,并且行距不一,既不利于机械化播种,易倒伏,又不利于后期的机械化收获,费时费工。我们在经过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通过农业农机部门联合攻关,总结了适宜蒙城县的玉米标准化种植模式,其中重点就是实行夏玉米的板茬直播机械化技术。不需要耕整土地,并且统一60cm行距,直接用玉米点播机一次性完成开沟、化肥深施,玉米播种、覆盖镇压等环节,实现了玉米的板茬播种。这种作业方式,既满足了玉米种子的精确播种,争抢农时,增强了抗倒伏能力等农艺要求,又实现了保护性耕作,为前茬作物的秸秆还田和后期机械化联合收获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易被群众广泛接受,蒙城县玉米种植面积扩大也得益于此。目前全县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配套的玉米点播机15 000多台(套),基本实现了玉米的板茬直播。

3.5 变秸秆焚烧为粉碎还田,实现秸秆的综合利用 农作物秸秆焚烧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小麦秸秆的处理,如何使农户不对秸秆进行焚烧,又不耽误农时,是农业生产上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近几年来,蒙城县农业、农机部门密切协作,开展了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玉米板茬直播技术路线的试验示范并推广应用,小麦联合收割机加装秸秆粉碎抛撒装置,将秸秆粉碎,直接进行玉米板茬直播,解决了秸秆不烧无法正常播种的难题。2014年,我们在5 000多台联合收割机上全部加装了小麦秸秆粉碎抛撒装置,全面推广应用。

4 应用效果分析

通过一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2013年蒙城县10.2万hm2小麦平均单产505.0kg/667m2,7.36万hm2玉米平均单产500.18kg/667m2,粮食总产达15.05亿kg,在全省率先创建了“吨粮县”,受到亳州市委、市政府通报嘉奖,实现了粮食生产“十连增”,连续8a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14年,小麦平均单产达528kg/667m2,创历史新高。全县涌现出一批单产600kg/667m2以上的小麦高产大户和650kg/667m2以上的超高产户,蒙城县承担的15个农业部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单产达600kg/667m2以上。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蒙城县主要措施
县城地下空间需求预测研究——以蒙城县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为例
全面做好新时期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之浅见
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构建 推动江苏省全面深化改革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