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框架下的建筑节能研究

2014-11-25 03:05魏秀婷赵飞许剑峰
安徽建筑 2014年2期
关键词:建筑节能能耗建筑

魏秀婷,赵飞,许剑峰

(1.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2.山东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590)

1 国内外CDM项目开发现状

1.1 CDM介绍

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是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各缔约方在日本京都通过的,旨在落实公约目标和推动减排进程的《京都议定书》第十二章提出的一个基于项目的减排机制。清洁发展机制的目的是协助未列入节能减排要求的缔约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有益于《公约》的最终目标,并协助列入节能减排要求的缔约方实现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限制和减少的承诺。其允许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或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合作,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既符合当地政府可持续发展要求、又产生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投资,以此换取投资项目所产生的部分或全部减排额度,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实现发达国家必须履行的减排任务。

在项目交易中所换取的减排额度需遵照具体的方法学规定和核证程序,简单讲就是根据基准线排放和CDM项目排放之差得到核证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s,CERs),以二氧化碳当量公吨计算在碳排放交易系统的规定下进行交易。

1.2 国内外CDM项目统计与分析

在国际上,根据UNFCCCCDM官方网站统计,到2013年10月31日发展中国家共注册CDM项目7366个,且按项目所在国分布如图1所示。从已审批的CDM项目的减排类型上分布如图2所示。在所有已注册的项目中,涉及能源需求的项目只有109个,不足所有已批准项目的1.5%,而有关建筑节能的项目则更少。

在我国,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广以及可观的利润驱使下,我国的CDM项目发展迅速。根据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网站统计,截止2013年10月15日,经国家CDM审核理事会批准的项目达4962个,其中3756项经国际CDM执行理事会(EB)批准注册。已注册项目按项目减排类型分布如图3所示。虽然我国经EB批准的CDM项目占EB已批准总数的一半以上,但有关于建筑节能的项目我国还未成功过。

2 我国建筑节能研究在CDM框架下的发展前景

2.1 我国建筑能耗的范围与规模

对于建筑能耗的范围,目前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是指建筑物(含商业、民用以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建成以后在使用过程中内部每年所消耗的商品能源的总和,这其中包含有采暖、通风、空调、热水、照明、电气以及厨房炊事等各方面的用能。

我国是建筑业发展大国,我国建筑能耗的规模从广义上讲已经超过了工业能耗,占到社会终端能耗的46.7%,其中采暖、空调、通风能耗约占总量的2/3。今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会随之增高,建筑能耗的总量也会随之有更大幅度的增加。另外,建筑面积的逐年增长是建筑能耗逐年上升的根本原因。目前,全国每年增加的建筑面积近20×108m2。我国近年的房屋建筑面积见表1。但我国现有建筑的节能达标率还不足10%,其结果必然为后人留下数量巨大的高能耗建筑,在能源日趋紧张的将来,为改造其建筑能耗现状所付出的代价也将是巨大的。

2.2 我国建筑节能在CDM框架下的发展前景

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我国一直被认作是最具潜力的碳排放市场,根据世界银行的推测,我国实施CDM项目碳减排的潜力在每年1亿~2亿t以上,占全球需求量的一半以上。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减少碳排放的各种技术还不是十分的成熟。要减少碳排放首先要降低建筑能耗,而降低建筑能耗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在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中进行节能方面的投资,这势必要增加建筑物建造的原始成本,建筑节能难以推广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建筑物的投资方受制于短期行为,不愿进行节能投资。而CDM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通过一方进行超本国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建筑节能投入,而在将来使用期内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发达国家进行交易,在此过程中发达国家需要向对方支付相应的资金或提供相应的节能技术,由此建筑物的投资方便能够通过此项交易获得额外的资金将其投入到当前项目的节能投资之中。

针对我国目前十分巨大且节能达标率很低的房屋建造量,如能更加有效的利用CDM框架,我国便可通过该机制获得可观数目的资金用于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另一方面,建筑节能技术推广之后相应的与建筑节能相关的产业与技术的研发也会产生较快的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距离实施更加严格的节能减排措施不会早于2020年,除去2年的房屋建筑周期尚有近5年的交易期,由于基数巨大,我国由此可获得的资金额度将会非常可观;与此同时,由于发达国家进行的技术转让,可以让我国在实施更加严格的节能减排措施之后能够有一个连贯的节能技术发展过程。CDM是一个双赢的模式,对我国的环保事业和能源行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符合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我国建筑节能CDM项目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3 我国建筑节能在CDM框架下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国家的大力推广下,各方都在关注在建筑节能领域引进CDM的问题,但由于其情况复杂、工程量巨大,短期内产生较大的进展还是比较困难的,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基准线的不易确定

虽然我国现有的建筑节能技术较为成熟,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特征复杂,在一个广泛的区域内进行CDM项目开发还存在困难,且由于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同,导致其能效水平也不同,所以就导致无法确定统一的基准线,间接导致了整个项目的节能减排量无法准确的计算,也就使得无法进行碳排放的交易。

3.2 减排监测的困难性

通常情况下一个审核通过的CDM项目包含多种CDM方法学,按照方法学的要求,需对每种措施都进行监测并核证,这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也是非常耗费资金的。由于小型项目的减排量小,通过交易所能获得的资金就会相对较少,有时甚至低于监测核证所需的资金。在居住类项目上,由于住户的众多,难以确定每户的减排额度,就会导致碳排放交易额在分配上的困难。

3.3 项目申请程序复杂

在目前的情况下,申请成为CDM项目的相关程序相对复杂,而且周期较长,这就增加了申请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致使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潜在的风险,因而降低了申请企业的积极性。在项目的申请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国内外的机构审核、批准、检测、认证,而由于相关企业缺乏经验,并且咨询到建筑领域CDM项目的申请时间长、成功率低而使其放弃申请。

图1 EB已批准项目按所在国统计

图2 已注册项目按减排类型分布

图3 我国经EB批准的项目按减排类型分布

全国2006~2011年新建房屋面积(单位:亿m2) 表1

4 开发建筑节能CDM项目的建议

针对以上我国建筑节能项目在CDM框架下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相应的建议。

①我们应随时关注CDM执行理事会(EB)的有关动向,准确把握住时机,为我国的建筑节能CDM项目做出一份贡献。

②我国应当在建筑节能领域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与经济状况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划分出一条统一的、为EB所认可的基准线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法规,这样就有利于准确的进行减排量计算;另外,可以针对该区域进行相关的方法学的研究,建立一种单独适用于该地域且为EB所认可的具备综合性的方法学,从而简化其减排量的监测核证,减少监测所需的费用,进而能够更加方便的使建筑节能项目进行CDM项目的申报。

③政府部门应加大CDM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宣传,提高人们对该机制的认知程度。同时政府部门应当在不同的地区分别建立建筑节能领域的CDM示范工程,以实例向社会进行宣传,提高CDM项目的社会影响力。

④国内相关的项目审批机构应该简化流程,加快已申报项目的审批,降低项目审批所用的时间,并以此降低相关企业在审批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另外,国内相关审批机构应当以EB的审查重点为基准,更改审查重点以防止项目在国内被审查通过而被EB所拒的情况发生,以减少已经被国内批准的项目无法通过国际审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

⑤每年的碳排放交易价格都会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我国作为碳排放交易最大的市场,国家可以在政府层面通过外交努力为我国的碳排放交易争取一个较高的价格区间,从而增加项目在交易过程中所获取的额外利润,进而增加企业对项目申报的动力。另外,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对在初始建造过程中就考虑较高节能措施的建筑物的投资方进行税收方面的减免或提供相应的补贴,减少建筑物建造的原始投资以调动其对建造节能建筑的积极性,增加项目的预期收益以增加相关企业的积极性,促使其进行节能投资。

[1]周余斌.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9.

[2]吴露.CDM框架下的建筑节能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3]奚臻.CDM清洁发展机制与建筑节能[J].建设科技,2008(S2).

[4]刘德顺.国内外CDM项目开发现状和典型问题分析[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0(9).

[5]杜强,杨锐,孟海银,陈乔.建筑节能CDM项目的困境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2(2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2中国统计年鉴[DB/OL].

[7]王侃宏,张义军,肖静静.建筑节能领域开展CDM的探讨[J].建筑科学,2010(6).

[8]郝斌,林泽.建筑节能领域应用清洁发展机制研究[J].暖通空调,2009(11).

[9]司小雷.我国的建筑能耗及解决对策[J].建筑节能,2008(2).

[10]涂逢祥,王庆一.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J].新型建筑材料,2004(4).

[11]江亿.中国建筑能耗现状与节能途经分析[J].新建筑,2008(2).

[12]孙高洋.中国针对CDM机制的策略的选择研究[J].环境保护,2008(4).

猜你喜欢
建筑节能能耗建筑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探讨如何设计零能耗住宅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现代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日本先进的“零能耗住宅”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