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教育贯穿思想品德课堂

2014-11-25 07:12时桂庆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品德课笔者儿子

时桂庆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诸要素的发展变化过程。情感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或措施,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一、在新课导入中营造浓烈的情感氛围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的导入往往一开头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经常向别人学习,学习他们的成功之处。但别人的一节很成功的课,照搬到自己的班级来上未必就会成功。同样的一个问题,(1)班的学生回答得非常精彩,到了(2)班未必就有人举手回答,即使回答,其答案与(1)班学生的答案不会完全相同,有时甚至大相径庭。而那些精彩生成正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

将带有悬念的情境、精心的设疑等运用于新课,学生出于好奇,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较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状态。

如在教学《好习惯受用一生》时,笔者选用了谜语导入。

我是你的终身伴侣,我是你最好的帮手,我也可能成为你最大的负担。

我可以推着你前进,也可以拖累你直至失败。我是所有伟人们的奴仆,唉,我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伟人之所以伟大,得益于我的鼎力相助,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我的罪责同样不可推卸。

抓住我吧,训练我吧,对我严格管教吧,我将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你的脚下。千万别放纵我,那样,我会将你毁灭。

我是谁?(谜底是否唯一)

这样的导入,从一开始就已经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通过情境导入,学生就被教师很自然地引入到所构建的情感世界中,学生心灵的火花就这样被点燃。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师实施精心设计的导入时,还要根据学生的状态、反应作适当的调整。

二、寓教于乐,情感互动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寓教于乐,情感互动,让学生感到接受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具有明显的互动效应。缺乏师生双方的情感投入和交流,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以情感为动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调控下,对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教师所具备的内在素养产生认同并引起共鸣。教育双方的情感共鸣会有效地促进彼此思想认识的趋同,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如教学《孝敬父母长辈》时,笔者说:“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然后,笔者让学生谈谈父母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并说说长大后打算如何报答父母。每个学生都有许多故事要与大家分享,并都信誓旦旦地说将来要好好地报答父母。

接着,笔者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希望学生对故事中的人和事谈谈看法。

2009年4月1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妈妈顾某怀着愉快的心情来接从日本留学回国的儿子。儿子汪某在日本学习已经5年了,5年间,他用去学费、生活费等各种费用一百五十多万元人民币,巨额开销能让许多人倾家荡产。但是,哪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儿子,即使再困难,顾某依然支持儿子继续读书。然而,就在母子见面谈了几分钟后,儿子汪某竟然拔出水果刀刺向自己的母亲。母亲受伤了,倒在血泊中……一位外国友人救了顾某,而当她在医院醒来时,首先请求公安人员不要给儿子判刑。

学生听完这个故事,纷纷谴责儿子汪某,同时为母爱的博大而叹服。

三、课堂结尾,实现情感升华

好的课堂结尾能给学生以美的艺术享受。思想品德课堂的结尾一般有总结归纳、悬念、呼应、比较、交流等形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精心设计出与之匹配的结尾。无论选用哪种结尾形式,我们都要让学生感觉到,课已尽,情正浓,意无穷。

如教学《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时,笔者希望学生刻苦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凭自己的能力立足于社会。然而有学生认为,有个好老子,少奋斗好多年,甚至自己打拼一世也未必能抵得上父母的给予;有学生套用社会上“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现象来说明自己未必要奋斗。对此,笔者没有批驳,而是说:“这些现象在社会上还是比较少见的,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不能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端正自己的态度。相信在将来的社会拼爹、不劳而获的现象会大大减少。”一番话,引起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共鸣,成功地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责任编辑 袁 妮)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课笔者儿子
打儿子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