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比“避短”更重要

2014-11-25 09:27郭青林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误区心理学

郭青林

积极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末的美国,它是当代心理学的一股重要力量。与传统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如主观幸福感、美德、力量等,而不是把注意的中心放在对消极、障碍、病态心理方面的探讨。下面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联系作者所学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谈谈目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误区。

一、教育对象上的误区:注重少数出现心理偏差和障碍的学生,不注重全体学生(其实,主要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出现心理偏差和障碍的学生)

心理学研究重心的这种转移实际上背离了心理学存在的本意,因为它导致“很多心理学家几乎不知道正常人怎么样在良好的条件下获得自己应有的幸福”(Seligman & Csikszentmihalyi)。而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培养、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即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所有的人,而不仅仅是心理有问题的人。

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理念更加适合学校,与学校教育的使命是相吻合的。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更应该采用“教育模式”:以全体学生为主要对象,以预防和发展为主要目标。

二、教育目标上的误区:注重“避短”,不注重“扬长”(其实,“扬长”比“避短”更加重要)

在目前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很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把工作重心放在“避短”上,以少数有心理偏差、障碍的学生为主要对象,以矫正、治疗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大部分心理健康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行为受思想的支配,之所以会以“避短”(解决心理问题)为重心,根本原因是因为思想上对“心理健康”片面的、浅层次的理解,认为心理健康主要就是心理上没有疾病。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专门就“心理健康”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健康或幸福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可以实现自我、能够应对日常的生活压力,工作富有成效和成果,以及有能力对所在社区作出贡献。”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心理健康不仅有“避短”这个低标准,更有“扬长”这个高标准。这也是近年来国际心理学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具体体现,即强调人性优化的一面,关注人性的潜能。

三、教育途径上的误区:注重个别心理辅导(个别心理咨询),不注重团体心理辅导和教育渗透(其实,团体心理辅导和教育渗透更能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心理咨询工作开始,从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入手的。不少学校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教师坐在里面等着学生前来咨询,希望学生把心中的痛苦说出来,利用交谈的方式排除学生心中的痛苦。这实际上是一种医学模式,并不是教育模式。

随着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每个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和教育渗透,可以更好地为全体学生服务,更好地实现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预防性和发展性目标。

四、个别心理辅导(个别心理咨询)上的误区:注重以问题为核心的病理性治疗,不注重以自身积极力量为核心的积极心理治疗(其实,至少在学校环境中,积极心理治疗更符合学校实际,更有效果)

长期以来,学校的个别心理辅导(个别心理咨询)一直存在一种病理性治疗模式的倾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把辅导、咨询重点放在学生问题的评估和治疗上。例如,目前很多学校都会购买心理疾病量表,喜欢用心理疾病的标准来套学生反映的问题,从而放大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等。这种注重以问题为核心的病理性治疗,会让学生将目光更多的关注在自身的不足和消极面上,直接影响学生的自信和潜能的发挥。有学者甚至认为,目前世界患心理疾病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了成倍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注重以问题为核心的病理性治疗方法。

人们常说好酒不怕巷子深,其实,好酒也怕巷子深,如果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这坛“好酒”不能走出这些误区的“巷子”,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也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的进一步推广。关注人性美好一面的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迈入21世纪之后的新兴运动,将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当然,如何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还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黄 晓)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误区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冬季洗澡的误区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