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2014-11-26 06:47陆春芬
商业文化 2014年10期
关键词:应收账款措施管理

陆春芬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企业应收账款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和措施,从而促进企业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达到降低企业的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措施

一、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实意义

应收账款是一个长期伴随经济发展的一项内容,是一种经济行为,商业信用是其存在的基础,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深入发展,应收账款不单单是企业的一种迫不得已的行为,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信用手段和营销策略,能够很好的起到促进销售,提高市场份额,从而实现企业的利润的稳定增长。但反过来看,应收账款对企业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虽然企业通过这种手段扩大了销售量,对于提高市场份额由积极的影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资金会产生消极的作用;二是应收账款是建立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的,这不可避免会对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造成企业出现呆、坏账的情况;三是如果应收账款在企业运营的资金的份额较大,且长期得不到改善,这种情况会导致企业金流逐渐枯竭,从而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对应收账款科学、有效的管理,提高应收账款的质量。

二、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赊销现象严重

企业经营者在实现最终盈利目的的同时,必须深耕市场,需要尽可能大的提高产品销售量,实现企业在生产规模上的不断扩大,持续扩大市场占领份额。正是由于这种市场竞争的现实需要,企业不得不以赊销或其他优惠的方式来作为营销手段,吸引经销商和消费的顾客,这其实是世界经济的一种普遍现象,据有关资料显示欧美市场信用交易的比例也已高达80%以上,有的国家甚至高达90%,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自由市场的最突出要素----自由竞争,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信用交易行为的发生,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经营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手段在我国缺乏完善配套法律制度的情况下,也处于市场经济的各种不科学,导致我国企业坏账比例惊人,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企业坏账率在5%-10%,有的企业坏账率高达30%以上,远远高于西方企业平均0.25%~0.5%的坏账率,差距大得惊人。

(二)制度不完善,缺乏应收账款的信用水平

我国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间短,对于与世界高度接轨的市场经济无论是思想理论储备,还是人才储备都明显不足,更多的是在政府的努力下“依葫芦画瓢和自力更生”为主,重形式轻内容的情况比比皆是,信用经济的基础—-法律意识,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还是一个极为淡薄的情况,这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不配套,执行不力有着直接的关系,社会信用氛围缺乏必要的具有操作性、针对性的法律细则支撑,我国的信用考察制度基本上建立在主观决策和判断层面上,缺乏信用的决策系统,网络信用系统也没有建设完成。这些都表明赊销方式赖以生存的基础尚不完善,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企业自我防范风险意识低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于市场规模和自我生产规模的认识过于片面和简单,两者确实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但在应收账款和资金链的作用下,也是相互制约的,对于认识往往被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有意或无意的忽视了,这也是出现很多企业在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扩大时突然破产的主要原因,这些企业经营管理者只重视账面的高额利润,而忽视了被客户拖欠所占用的大量流动资金,难以收回会给企业带来风险等一系列的问题,账面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实际自有资金的提高,甚至造成资金链条的断裂,造成企业只剩账不剩钱,造成企业生存难以为继。

(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用不明显,企业氛围不和谐

有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于企业信用经济活动在检查审批、法律文书作用、相关资料保存、具体操作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只注重“接单”,对于对方的信用资格、信用水平、偿还能力调查不多,造成销售风险。有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于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力,部门和谐程度低,企业内部相互扯皮现象严重,没有形成应收账款收付的合力。也有的企业销售人员只顾自己的销售规模和业绩,明知对方偿还能力不佳或信用水平低,却不及时向企业经营管理者反馈,甚至有的销售人员徇私舞弊,人为造成企业出现损失。这些现象归结起来就是企业内部控制作用缺乏,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管理认识不深,管理能力较差,无法完全掌控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没有促使企业形成良好的、团结的、和谐的发展氛围。

三、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应收账款的管理机制

首先企业应慎重的选择赊销对象,掌握赊销对象的社会信用、信誉及其他相关信息,通过银行了解拟赊对象的银行信用情况,查阅和分析赊销对象会计资料了解其经营情况。其次合理科学地确定赊销时间底线,企业可以将新老顾客的月订单量汇总制定一个信用期限表,这可以及时避免债务追讨及其诉讼过程的初始风险。

(二)坚持以利润和现金流为核心

企业产生应收账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销售,增强竞争力,其管理目标就是追求利润。就其本质而言,应收账款可以看作是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应收账款对企业具有某些不利影响,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应收账款的规模,尤其是不合理部分的规模,规模越大,负面影响越大;同时账龄越长,坏账风险就越高。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经营者必须克服传统管理缺陷,不能过于注重销售业绩和账面利润,而应用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建立起一个以利润和现金流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

(三)合理制定标准,搞好取舍

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一套良好的客户信用系统,通过制定严格的、可行的信用标准来实现对客户经营管理情况的分析,实现对应收账款的追踪管理,同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制定一套科学的应收账款收付程序和标准,特别是要针对销售部门制定一套针对烂账、呆账的绩效考核标准,这样对于降低认为造成的企业坏账和减少企业承担的风险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根据对于客户的资信程度,搞好取舍,不能有单就接、有货就出,不能一味的为客户马首是瞻,要根据双方的实际来实现交易,企业经营管理者一定不能头脑发热,只看到机遇而没注意危机,要牢固树立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是建立在在企业可控的风险的基础上的。

(四)加强会计监督,掌握应收账款变化

应收账款形成以后,财务部门应加强会计监督的作用,要注意相关法律文书、文件的保存与管理,做到长期有人管、定期有人查,相关合同要件无丢失、无缺损、无破坏的要求,要与销售、生产、仓管、物流等相关环节的负责人保持对实现信用交易活动的己方全跟踪,同时要定期与债务方对账,动态掌握客户情况,尤其对有疑问的账款必须各个相关方当场及时核对,请对方在对账单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予以确认,以防止“清欠”人员与债务有关人员恶意串通,故意拖欠款项的支付与收取,对于对方恶意拖欠不还的情况,要收集各种会计信息,已被对簿公堂,通过法律手段实现应收账款的收付。

参考文献:

[1]侯胜广.《浅析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2]李卓娅.《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与对策》[J].《管理会计》.2012-06

[3]田辽冰.《浅议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J]. 《西部财会》.2011年4期

猜你喜欢
应收账款措施管理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