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易将军与松骨峰血战

2014-11-27 03:46何广元何明圆
文史春秋 2014年10期
关键词:阵地敌人

何广元+何明圆

1950年11月30日,在朝鲜西部的一个名叫松骨峰的山头,曾进行过一场空前惨烈的阻击战,南逃的美军把整个山顶炸成了一片火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第112师第335团第1营第3连战士高喊“为祖国争光”的口号,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全连只剩下了7个活着的士兵,而阵地巍然不动。

松骨峰一战,是第38军赢得“万岁军”美名的关键战斗之一,后被作家魏巍写成了著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曾使亿万读者热泪盈眶的作品喊出了时代和人民的心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从此,“最可爱的人”也成为人们对于人民子弟兵最亲切的称呼。

指挥这场战斗的是志愿军第38军第112师师长、开国少将杨大易,他也因此被志愿军总部记三等功一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杨大易,原名杨大义,1919年4月生于四川省苍溪县白山乡车子村,幼年读私塾,13岁参加红四方面军第11师,随后加入共青团,1934年8月在阵地上入党,历任排长、连指导员、交通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先后参加了川陕苏区宜达战役、反“六路围攻”、二万五千里长征以及西路军。抗日战争中,杨大易先后任抗大第2大队第2中队指导员、第1支队第1营教导员、滨海军区独立第5团团长、政委等职。辽沈战役中,杨大易在参加三下江南、四战四平、围困长春及攻打锦州的战斗中因战功,被提升为第四野战军主力第38军第112师副师长;在解放天津的战斗中,他率部大胆穿插突击,分割包围,活捉天津警备区司令长官陈长捷中将;在渡江战役中,他及所部3连以7艘小船偷渡长江天险成功,被军首长授予“抢渡长江天险英雄连”光荣称号;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松骨峰阻击战更是让杨大易一战扬名。

因讹传情报错失军机遭“臭骂”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因延误战机导致第38军军长梁兴初被司令员彭德怀怒斥的“始作俑者”,就是杨大易。

1950年,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梁兴初命令杨大易率第112师从熙川东侧靠近熙川,切断敌军退路。途中,杨大易路遇一个从前线退下来的朝鲜人民军师长,此人以前是东北野战军一个营级干部,凑巧还是杨大易的部下。他提供的情报让杨大易吃了一惊:“老首长,打熙川可得小心,那里住着一个团的美国黑人大兵。”

杨大易赶紧将这一重大军情急电上报梁兴初,梁兴初于是命令第112师缓慢接近,待第112师小心翼翼地抵达熙川,却扑了个空。经过对俘虏的审讯后确认熙川并没有所谓的美军黑人团,消息纯属讹传,而南朝鲜第8师已于当日凌晨撤离了熙川。事后,杨大易想找那个师长追问,却不见他的踪影,只好自认倒霉。

同年11月13日,在志愿军总部召开的战役总结会上,因第38军错失战机,大为震怒的彭德怀将梁兴初好一顿怒骂。这是梁兴初有生以来为了打仗而受到最严厉的一次批评。一脸懊丧的梁兴初回到军部后,不停地走来走去,没人敢打扰他。偏偏就在这时,杨大易打来电话:“军长,我让人给你送去的战利品收到了吧?我们正在打扫战场,抓捕零散俘虏……”

“你杨大易好大的胆子!”梁兴初一声怒喝:“你谎报军情!你给我从熙川找个黑人团出来!老子要这个黑人团!”怒不可遏的梁兴初把一肚子气撒在杨大易身上。

“军长,我们得到这么个消息,当时也不知真假,不敢不报呀……”杨大易解释道。

梁兴初刚想再骂,政委刘西元在一边捅了捅他的胳膊。梁兴初冷静一想,是呀,杨大易说得对,消息不知真假,不敢不报,只是他把这消息又上报“志司”,矛盾上交,不能说他当军长的就没责任。

“算啦算啦!你不要找客观了,我告诉你,第38军打仗还没这么窝囊过!再不能丢人啦!让你的部队立刻向苏民洞打,两天给我拿下来;然后向飞虎山攻击前进,告诉范天恩(第335团团长),让他的团主攻飞虎山。”梁兴初下了死命令。

“是!立刻攻占苏民洞,挺进飞虎山!”杨大易朗声回应。

梁兴初之所以手下留情,那是因为杨大易不仅是他的爱将,而且还意外地救过他的命。据说某一日,梁兴初正在指挥所看地图,忽电话铃响,急去接后,一发炮弹正落地图前,人无恙。其时,来电话者为杨大易,故梁兴初见之谢曰“救命恩人”。而杨大易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后乃知其所以然。

志愿军勇士血战松骨峰

第二次战役打响后,第38军第112师担负穿插任务,他们成功地穿插到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切断了敌人的后路,成为“钉”在美军后撤之路上的几颗“钉子”。南逃的美军第二师拼命地向第112师扑来,北援的敌人为了接应南逃的溃军扑向第112师。面对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美军,第112师承受了极大的战场压力。

杨大易指挥了这场震惊中外的阻击战。

松骨峰位于龙源里的东北,与三所里、龙源里形成鼎足之势。它北通军隅里,西北可达价川。其主峰标高288.7米,从山顶住东延伸约100多米就是公路。

美军陆军第2机械化步兵师绰号“印第安酋长”,隶属美国陆军第8集团军。这支部队在第一次与第二次大战中战功赫赫,曾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是美国陆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1950年11月30日拂晓时分,第112师第335团第1营第3连像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插敌人背后的松骨峰。这是一支赫赫有名的英雄部队,曾获战斗模范连、三好连队、抢渡长江英雄连等称号。

还没有来得及修工事,蜂拥南撤的美军第2师就顺着公路来了。第3连战士们忘记了几天行军的疲劳和饥饿,在美军距阵地只有20米的时候猛烈开火,打着一辆汽车和两辆坦克。片刻之后,美军开始向第3连进攻,一场极其惨烈的战斗就这样开始了。

美军出动了飞机、坦克、榴弹炮。倾刻之间,处在松骨峰最前沿的第3连阵地顿时弹片横飞,大火熊熊。

美军士兵冲上来了,营长王宿启立即命令左侧的第1连端着刺刀从侧面出击。肉搏战之后,敌人被刺刀逼了下去,于是改为从第3连的右侧攻击,但右侧的第2连也端着刺刀扑了上来。在刺刀的拼杀中,第1、2连伤亡巨大,敌人攻击的兵力却在成倍地增加。

杨大易站在师指挥部的山头上,焦急地看着第3连的方向,肃然默立,流出了眼泪。

气急败坏的敌人开始了第4次冲锋,并冲上了第4班的阵地,机枪手李玉民从战友的尸体上拿起步枪向敌人冲去。他的大腿被子弹穿了个洞,仍然顽强地与敌人拼刺刀。眼睛看不见的第3排排长要把李玉民背走,李玉民说:“你快去指挥,敌人又要打炮了!”

中午时分,坚守松骨峰的第3连只剩下不到一半的人了。

13时,敌军开始了第5次冲锋。由于中国军队的合围越来越紧,被逼急了的敌人向松骨峰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狂轰滥炸,把整个高地用炮火犁成一堆焦土,并发起了大规模冲锋。战士们蹲在弹坑里,然后突然冲出来向拥上来的敌人射击。没有了子弹的战士们腰间插着手榴弹,端着寒光闪闪的刺刀冲了过来。刺刀折断了,他们抱住敌人摔打,用拳头、用牙齿作武器,或者拉响身上的手榴弹。

战士张学荣已经身负重伤,他爬到敌人中间拉响了捡来的4颗手榴弹。战士邢玉堂被敌人的凝固汽油弹击中,浑身燃起大火,他带着呼呼作响的火苗扑向敌人,连续刺倒几个敌人后,又紧紧抱住一个美军士兵,咬住敌人的耳朵,两条胳膊像铁钳一样箍住敌人,直到两个人都烧成焦炭。

美军的第5次冲锋终于失败了。第3连阵地只剩下了7个活着的中国士兵,松骨峰依然在中国士兵手中。

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炮火刚停,一群饿狼似的敌人,就像决堤的洪水,向我军阵地漫了过来。连长戴玉成、指导员杨少成和3个排长都壮烈牺牲,党员和几乎所有的班长也一个接一个地牺牲了。阵地上只剩下副连长杨文海、一名卫生员和身上多次负伤的几位战士。杨文海怒视着蜂拥而来的美国强盗,操起已折断了刺刀的三八枪,呼喊着‘为了朝鲜,为了祖国,为了烈士,同志们冲啊!纵身跃进了敌群;3个负伤的战士,身上燃着呼呼烈火,随着副连长冲向了敌群;两个正在接受包扎的重伤员,用力挣脱了卫生员的手,抱着手榴弹、爆破筒,踉跄着向敌人扑去;年轻的卫生员举起手中的夹板,向敌群冲过去;一个浑身被汽油弹烧伤的六○炮炮手,抱起一发炮弹扑进黑压压的敌群……”

这场战斗从上午6时打到中午12时,第3连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使主力部队及时赶来,被堵截的美第2师主力、美第25师等大部被歼。战斗结束后,梁兴初、杨大易、范天恩等站在松骨峰阵地上,脱帽向牺牲的烈士默哀致敬。

当天晚上,在志愿军司令部里,已经6个昼夜没有合眼的彭德怀听到前线胜利的消息后,亲自起草了一份致第38军的电文,在电文的最后,彭德怀写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

战斗结束后,杨大易去了第3连阵地,看到了他一生难忘的场面:阵地前沿堆满了几百具敌军尸体和打乱摔碎的枪支。牺牲了的第3连官兵,有的紧紧抓住敌人的机枪;有的手中的手榴弹沾满了敌人的脑浆;有的嘴里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战士邢玉堂、第2排副排长王健候身上的余火还在燃烧,他俩的身子压着敌尸,牙齿和指甲深深地嵌进敌人的皮肉里……

1950年12月,杨大易向前来采访的作家魏巍介绍了这次战斗,又陪同魏巍重返了松骨峰第3连阵地。

1951年2月,魏巍完成了3个月的朝鲜采访回国后,从20多个最为生动的故事中,选定了3个典型事例。由于感受深刻,下笔十分顺畅,很快就完成了那篇著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

毛泽东阅后批示:印发全军。

朱德读后连声称赞:“写得好!很好!”

1953年9月,全国第二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周恩来上台讲话时,竟推开了讲稿,对着话筒大声说:“谁是魏巍同志,今天来了没有?请站起来,我要认识一下这位朋友。”这时,全场都望着从座位上站立起来的魏巍,热烈鼓掌,周总理动情地说:“我感谢你为我们子弟兵取了‘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称号。”

普通一兵的本色

1952年,杨大易回到祖国。1953年任第42军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1956年授少将衔;1960年任第47军副军长;次年任桂林步兵学校校长;1967年至1975年先后任湖南省军区政委、司令员等;1975年任辽宁省军区司令员。他曾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朝鲜)、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并当选为第十届、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会委员。

杨大易将军身经百战,重伤致残,但他永葆普通一兵的本色。1965年春,杨大易到广州军区开会,会议期间,他的夫人杨洁来到珠江宾馆。会后乘火车返回桂林时,按将军的级别,杨大易享受的是软卧包房,因有杨洁同行,随员安排她同住软包。但按规定,家属是不能享受的。杨大易告诉杨洁:“咱们按规定执行。”让夫人另买了一张硬卧票。随员一再相让,将军坚决不同意。此事虽小,却反映了将军严于律己的高尚风格。

“文革”时期,由于“四人帮”在湖南的帮派骨干的破坏与迫害,杨大易屡遭批斗,蒙受了不白之冤。担任长沙第六中学党支部书记的杨洁也受到批判,被“革命小将”从防空洞上撞跌,尾椎骨裂。但杨大易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斗争。当时,杨大易有一句让造反派很恼火的名言:凤凰落毛不如鸡,有朝一日毛长起,凤还是凤,鸡还是鸡。

在他的书房里,挂着他亲自手书的条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杨大易虽身居高位,却不谋私利,他的孩子退伍后当了一名工人,他的弟弟仍在农村。

1997年5月29日,杨大易在广州逝世,享年79岁。他生前的最后一个愿望,就是魂归故里,回到他的出生地广元市苍溪县。

2007年5月29日,是杨大易将军逝世10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杨大易的夫人杨洁、女儿杨惠芳以及苍溪县地方领导,将杨大易将军的骨灰撒入他生前战斗过的地方——红军渡口遗址处嘉陵江中,让将军的英魂永远守护着苍山溪水那一抹不变的红色……

猜你喜欢
阵地敌人
阵地鏖战 陈毅安
捡敌人的枪来用,靠不靠谱
从严从细从实抓好防范应对 守牢守住安全阵地
“无尾怪”和“独角怪”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敌人派(下)
直面内在的敌人
为敌人辩护
足够是够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