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铁路建设对风景名胜区景观敏感性影响——以新建和顺至邢台铁路为例

2014-11-27 06:58魏明惠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14年2期
关键词:名胜区大峡谷项目区

魏明惠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铁路作为大型交通建设项目,具有线路长、土石方量大、建设周期长、对环境影响较大等特点。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规划》调整方案,预计到2020年,我国铁路的运营总里程将达到12万km,其中规划新建铁路1.6万km,既有线增建二线1.3万km,既有线电化1.6万km[1]。大量铁路工程的建设,不仅占压土地资源,破坏生态植被,也会对工程沿线的一些重要的生态敏感区产生影响。风景名胜区作为重要生态敏感区,对景观环境的要求较高,风景名胜区内铁路建设虽然会对风景名胜区产生拉动效益,为旅客参观游览提供方便等优点,但不可避免地将对风景名胜区内的景观资源产生影响。本文以新建和顺至邢台铁路为例,分析铁路建设对太行大峡谷风景名胜区景观敏感性和视觉景观等的影响,以期能为项目建设及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1 铁路工程及生态敏感区概况

1.1 铁路工程概况

和顺至邢台铁路位于山西省和顺县、左权县及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桥东区、桥西区,线路西接阳涉铁路和顺站,东连京广铁路邢台站。线路从阳涉铁路和顺站接轨后,横穿太行山脉,经和顺县的平松镇、松烟镇,左权县的拐儿镇,邢台县的白岸镇、路罗镇、浆水镇、将军墓镇、西河口镇、西黄村镇和皇寺镇等地,从邢台市北部沿白马河北岸并行京广线接入邢台站,正线全长128.907 km。

1.2 生态敏感区概况

2011年1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邢台太行大峡谷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12年11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批准太行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行大峡谷风景区位于邢台县路罗镇贺家坪村和白岸乡王山铺村境内,东距路罗镇14 km,距邢台市区62 km。太行大峡谷岩层主要以石英砂岩组成,经燕山造山运动等地质作用和外力切割下,呈峡谷状分布,具有狭长、陡峻、深幽、赤红、集群等特点,被誉为“太行奇峡”。太行峡谷群分为七大景区,风景名胜区内为四个保护级别,即: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植被以次生林植被,以酸枣、荆条等灌木为主,并分布有鹅耳枥、麻栎、辽东栎乔木分布,野生动物主要有野兔、松鼠、獾、山鸡、岩鸽、山雀等野生动物。

2 铁路建设对景观敏感性的影响

2.1 工程与风景名胜区的相对位置关系

本工程并行邢汾高速公路,出口距其不足50 m,拟建铁路走向受高速公路、断裂带及运营安全的影响,线路方案选取“骆驼村-洺水越岭方案”作为推荐方案穿越太行山区,太行大峡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天河山风景区等呈串珠状分布于太行山,拟建铁路主要以贺坪峡隧道穿越其特级、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共4 050 m。

2.2 景观敏感性综合指数

空间尺度指研究某现象所采取的空间单位,同时又是这一现象所涉及空间范围的反应,尺度选择是景观影响评价的基础和关键[2]。本工程对太行大峡谷景观资源影响范围有限,因此,本次仅从中、小尺度两个层次进行分析评价。在中尺度水平上,通过分析景观敏感度、景观阈值指标,从“面”的层次,确定项目区景观质量等级,预测工程影响性质和程度。依据评价区域基底景观特征和工程影响特性,通过视频、视距、相对坡度、醒目程度、自然程度等5个指标综合反映景观敏感性。根据各指标的不同敏感程度,采用1、2、3分的计分方式(1分敏感性最低,2分次之,3分敏感性最高)[3],计算得出项目区景观敏感性综合指数为10,详见表1。

2.3 景观阈值计算

通过计算,得出太行大峡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段景观阈值为21,详见表2。

表1 项目区景观敏感性评价表

表2 项目区景观阈值评价

2.4 景观质量计算

太行大峡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段景观环境质量等级为Ⅱ级,详见表3。

表3 景观环境质量等级区划表

通过对景观敏感性和景观阈值进行调查分析,拟建线路所经过风景名胜区区域的景观敏感性得分10分、景观阈值得分21分,景观环境质量等级为Ⅱ级,即中度脆弱区,能够容忍轻度人类扰动;项目区景观敏感性较低、景观阈值相对较高,对外界干扰(特别是人为干扰)的忍受能力、同化能力和遭受到破坏后的自我恢复能力较高,工程建设对景观的破坏作用较小[4]。工程实施后,项目区景观敏感性增加、景观阈值减小,主要表现在斜井洞口及施工便道影响的区域,其占地面积较小,对景观的影响不大。工程完工后通过对斜井口封堵、施工便道按照景区次干路等级整修可有效降低工程建设影响。

3 讨论

铁路建设对景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对景观植被的影响、土地资源、视觉景观及主要景点的影响等。通过分析,项目建设将造成景观阀值的降低,对风景名胜区的整体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线路选择上应与地形地貌有机结合,避免大填大挖,以隧道形式通过风景名胜区。合理设计平纵横线形、构筑物及附属要素,避免形成空间线形扭曲、暗凹、跳跃等景观缺陷。同时,在铁路可视范围内充分利用沿线现有景观资源,将人文、自然景观引入乘客视域范围,丰富视觉景观,并使其视线得以延伸,将山、水、田、林、路融为一体。加强路基、站场等区域的绿色通道,强化软质景观对硬质景观的破坏的修复作用,减轻工程建设对环境及重要生态敏感区的影响。

[1]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发展回顾与展望[J].大视角,2007,77(3):26 -37.

[2]姚允龙,吕宪国,佟守正.景观敏感度的理论及其应用意义[J].地理科学进展,2007(5):25-32.

[3]肖笃宁,李秀珍,高峻,等.景观生态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0-22.

[4]俞孔坚.景观敏感度及其阈值评价研究[J].地理研究,1991,10(2):38 -51.

猜你喜欢
名胜区大峡谷项目区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上饶集中营名胜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马陵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文化教育园
守卫大峡谷
对我国风景名胜区资源有偿使用费征收制度的思考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致敬大峡谷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