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胶集团天然橡胶生产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分析

2014-11-27 05:23张德生
关键词:割胶天然橡胶分公司

张德生

(1.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2.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胶集团”),拥有胶园面积约353万亩,覆盖海南省17个市县,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资源拥有者和控制者。海胶集团是海南农垦实施“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战略的产物,2005年3月成立,2011年1月上市。其天然橡胶种植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对整个天然橡胶产业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以其为对象的研究对整个天然橡胶产业发展规划有良好的借鉴意义。技术效率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用来衡量一个厂商在等量要素投入条件下其产出离最大产出的距离;距离越大,则技术效率越低。显然,提高技术效率是增加天然橡胶产量的重要途径。

对国有天然橡胶生产技术效率的研究,Tran Vo Hung Son,Tim Coelli and Euan Fleming于1993年利用1986—1990年越南33个农场的干胶产量、开割株数、橡胶树龄、劳动力数量、割胶天数、化肥、刺激剂量和运输成本8项指标为变量,建立随机前沿模型,分析其天然橡胶技术效率[1]。许海平和傅国华2008年利用2002—2003年海南农垦88个植胶农场天然橡胶投入产出数据,建立随机C-D前沿生产函数研究天然橡胶生产技术效率,研究发现:两年平均技术效率为0.61,整体的技术效率偏低,但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收敛性[2]。技术效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应用已比较成熟,本文试图研究传统国有植胶农场调整为公司制企业分公司后的技术效率及其内部差异。同时,在当前天然橡胶生产效率研究中仅有开割面积和胶工等较少要素投入变量的情况下,尽量获取更多的要素投入变量,揭示现代生产要素的作用,提高分析的准确性。研究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估计天然橡胶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各个分公司的技术效率,分析效率差距和改进方向。

一、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构建

生产函数的选择在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实证研究中至关重要,是决定模型好坏的关键。目前农业生产函数实证分析比较常用的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比较灵活,它作为任意未知形式的生产函数的二阶近似形式,有更灵活的产出对投入的弹性系数、更灵活的投入替代弹性,能反映投入要素之间、投入要素与趋势变量(时间)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但也存在参数过多导致自由度不足而产生多重共线性问题,使得参数估计的精度降低。目前中国农业生产实证研究多采用经典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形式,已有的研究表明Cobb-Douglas生产函数能够较好地描述我国农业的增长,并具有间接性、易于分析等特点[3]。综合上述因素,对海胶集团天然橡胶生产技术效率的测度采用C-D生产函数形式

(1)式中A表示t时期海胶集团各分公司天然橡胶生产的前沿技术水平;yit表示第i个分公司在时期t的天然橡胶实际产量(单位:吨);模型中投入变量包括: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固定资产投入,生产资料投入和技术。lit表示第i个分公司在时期t的橡胶工人数量(单位:人),为分公司每年从事天然橡胶生产管理的工人数量,反映了橡胶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投入量;pit表示第i个分公司在时期t的天然橡胶开割面积(单位:亩),天然橡胶是长期作物,开割橡胶树面积反映能够带来产出的橡胶土地使用量;kit表示第i个分公司在时期t的天然橡胶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万元),主要反映橡胶生产管理和胶水运输过程中设备的投入资金;hit表示第i个分公司在时期t的天然橡胶有机肥施用量(单位:吨),有机肥反映分公司在橡胶生产的现代生产资料方面的投入,包括科研机构研发出的橡胶专用肥以及橡胶压青时施用的绿肥;git表示第i个分公司在时期t的天然橡胶平均割胶刀数(单位:刀)。割胶刀数是个比较特殊的变量,首先是反映割胶制度,1994年后,农垦实行割制改革,由d/2改为d/3~d/4(2天一刀变为3天或4天一刀)的割胶制度,可代表割胶的技术水平;其次,反映下雨风灾寒害对割胶生产的负面影响,即导致停割。βi表示各个投入要素的系数,分别为各变量的产出弹性。(1)式中vit-uit表示复合误差项,由两个独立部分组成:vit是经典白噪声项,vit~iddN(0,σ2v),主要包括测度误差以及各种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如天然橡胶生产过程中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等。uit是非负的,表示第i个分公司在第t年生产技术非效率项,即在给定技术和要素投入条件下,实际观察到的产出与潜在产出间的差距,并且独立于随机误差项vit。前沿生产函数不再存在随机冲击的效应。在式(3)中,γ反映随机扰动项中技术无效率项所占的比例,通过γ可判断模型设定是否合适。如果γ接近于0,表明实际产出偏离前沿产出主要来自不可控制的纯随机因素,没有必要采用随机前沿模型,最小二乘法(OLS)即可实现对生产函数的估计。如果γ越接近于1,说明误差主要来源于技术非效率,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就越合适。

针对(1)式对生产函数取对数得到海胶集团各分公司技术效率分析模型:

(二)数据来源

2005年,海胶集团旗下有83个在国有农场基础上成立的以天然橡胶业务为主的分公司,农场和分公司在机构等方面实现了相对分开,但农场场长和分公司经理由一人兼任。2008年9月开始,海胶集团与农垦总公司、分公司与存续农场在资产、人员、机构、业务上全面分离,实现海胶集团企业化独立运作。至2008年末,海胶集团下属橡胶分公司71家,2009年又重组为30家,当前为25家。从时间节点看,2005年以前,2005—2008年,2011年上市后的分公司在生产经营模式上有一定的差别。海胶集团专门数据统计从2006年开始,启动上市工作后不再对外公开,因此本文选取时间跨度为2006—2008年。对2008年合并或者剥离的分公司做了相关处理,最后保留71个分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具体的变量统计数值见表1。

表1 模型中变量的统计描述

二、计量结果分析

(一)模型估计结果

利用Frontier4.1对模型(4)进行估计,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模型中各变量的参数均能够通过t检验,仅割胶刀数的参数β5显著水平略低。模型中σ2的t值为6.8813,γ的t值为28.8341,μ的t值为6.8345,η值限定为0,说明技术无效率指数不具有时间效应。各指标均达到显著水平,模型在统计意义上通过检验。γ值为0.7809,说明在随机扰动项中有78.09%的部分来自技术非有效的影响,证明了模型应用的合理性。

表2 海胶集团各分公司SFA模型估计结果

变量lnl的回归系数为0.2133,说明橡胶工人数对分公司橡胶产出影响是正向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橡胶工人人数增加1%,干胶产量增加0.2133%;变量lnp的回归系数为0.3128,说明橡胶树开割面积对橡胶产出有正向影响,开割面积每增加1%,干胶产量将增加0.3128%;变量lnk的回归系数为0.1098,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干胶产量增加0.1098%;变量lnh的回归系数为0.0203,说明有机肥施用量每增加1%,干胶产量增加0.0203%;变量lng回归系数为0.0404,说明割胶刀数对分公司橡胶产出有正向作用,每增加1%,干胶产量增加0.0404%,但不能得出应增加割胶刀数的结论,因为加刀对橡胶树保护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均有不利影响。

可以认为,土地和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仍然是天然橡胶产量增长的主导因素,现代生产要素如资金、有机肥和割胶制度对天然橡胶产出水平影响较弱。生产资料投入包括有机肥、化肥、硫磺粉和乙烯利,但是后三个变量指标作为生产投入指标进入模型时,结果不显著,所以在模型中已予以剔除。

(二)分公司技术效率情况

分析得到2006—2008年海胶集团71个分公司的生产技术效率,如表3所示。

表3 分公司2006—2008年技术效率

表4为分公司天然橡胶技术效率分布情况,结合表3和表4,可以发现2006—2008年海胶集团71个分公司天然橡胶生产技术效率平均水平为0.61。超过平均水平的分公司有31个,占总数的43.66%。生产技术效率在0.9以上的分公司仅有2个,分别是龙江分公司和八一分公司,其中龙江分公司最高,达到0.9415;太平分公司、金鸡岭分公司和公爱分公司最低,分别仅有0.3673、0.3772和0.3892。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在0.5~0.6之间的有25个,占总数的35.2%;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分布在0.6~0.7之间的分公司有16个,占总数的22.5%;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分布在0.7~0.8之间的分公司有16个,占总数的14.1%;超过0.8的分公司仅有7个,约占总数的10%。生产技术效率平均水平为0.61,分析结果与许海平和傅国华[2]的研究结果相同。在频率分布方面,0.5~0.6水平上基本一致,0.6~0.7水平上,本研究比许海平研究的结果低21.8%,但0.7以上的水平,本研究比许海平研究的高9.2%。排除数据和模型的差别,说明两者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但不同分公司的技术效率差异有所增大。同时,分公司技术效率没有明显改善。

表4 分公司天然橡胶技术效率分布情况

从空间分布来看,海胶集团分公司分布在17个市县,其中海南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分公司数量分别为11个、29个和31个。从不同区域分公司生产技术效率平均水平来看,西部地区最高为0.6419,中部地区次之为0.5966,东部地区最低为0.5582,西部比中部、中部比东部分别高出约5%。而从表5中还可以看出,在拥有分公司较多的市县,分公司生产技术效率相对较高,比如儋州市、白沙县和乐东县境内的分公司。橡胶业务主业突出的分公司,其生产技术效率也比较高,如新中、八一、龙江、邦溪和中坤等。

表5 海胶集团分公司的区域分布情况

三、研究结论

劳动力、橡胶树开割面积、固定资产投资、有机肥投入和全年平均割胶刀数等指标对海胶集团天然橡胶生产都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但是土地和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仍然是天然橡胶产量增长的主导因素,现代生产要素的投入贡献相对较小。各分公司生产技术效率平均水平为0.61,集中在0.5~0.7之间,提升技术效率具有潜在空间,但需要进一步增加投入和优化投入产出关系。分公司技术效率存在一定差异,在省域范围内的分布呈现出东部最低、西部最高的状态,且地理位置处于拥有分公司较多的市县境内的,其生产技术效率水平相对较高,天然橡胶主业突出的分公司技术效率也较高。显然,产业规模、产业集中度会影响天然橡胶生产技术效率,也从侧面反映了海南农垦天然橡胶发展重点向中西部转移战略的正确性与成效。

研究结果可能受天然橡胶树作为长期作物的特性影响,但在土地资源越来越有限和割胶工人越来越稀缺的背景下,未来产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应该通过引入现代生产要素、科学技术进步和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来实现。从海胶集团层面,首先要增加投入,优化现有投入产出关系,提高胶工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资金和土肥的贡献率,发挥管理者的生产经营能力;其次,着重加强基地生产经营管理,以高技术效率的分公司为标杆,如龙江分公司,探索各分公司加强天然橡胶基地生产经营管理的具体对策。从产业发展层面,目前天然橡胶产业主体已由国有为主转向国有、国有控股、集体、私营企业、合作组织和个体农户等多种类型,2008年后,国有开割胶园职工家庭长期承包全面推广,如何发挥组织优势和规模优势成为提高技术效率面临的新问题。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有关精神,应加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天然橡胶经营体系建设。从政策层面,有必要对天然橡胶生产给予积极的补贴,增加投入水平;提供适宜的天然橡胶生产管理技术,引入合作机制帮助农民减少生产的随意性,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同时,积极引导天然橡胶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对适合橡胶树种植但是种植分散、管理松散的区域进行合理规划,适当提高产业规模和集中度,通过规模化经营提升天然橡胶产业的技术效率水平。

[1]TRAN Vo Hung Son,COELLI Tim,FLEMING Euan.Analysis of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State Rub-ber Farms in Vietnam[J].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3,9(3):183-201.

[2]许海平,傅国华.海南农垦天然橡胶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J].中国农村经济,2008(7):39-45.

[3]李谷成.转型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生产率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割胶天然橡胶分公司
4GXJ 型电动割胶刀在天然橡胶收获中的应用研究
一种智能化割胶试验台设计与实现
橡胶树气刺微割高效割胶技术对比试验
橡胶树气刺微割技术
2016年9月天然橡胶价格
General Electric’s Innovation
COACH Inc. in 2012Its Strategy in the “Accessible”Luxury Goods Market
IWI美国分公司ACE GAR1651步枪
天然橡胶行情(2016.05.16—06.24)
天然橡胶市场行情(2016.02.1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