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钟型”妈妈请歇歇

2014-11-28 11:53李阳波
中华家教·幼儿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性子接球人会

李阳波

上个星期,我带着三岁大的儿子到公园玩,巧遇多年不见的朋友,她也带着六岁大的儿子到公园玩。我和朋友一见面就开始聊起养儿育女的甘苦事,朋友大吐苦水地表示,自己为了把孩子教好,随时都紧盯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当孩子表现不佳时,她立刻就纠正他。刚开始,我对朋友教育孩子的方式并不以为意,只觉得朋友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也很有责任感。但仔细观察朋友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后,我发现她对孩子过多的关心与提醒,对于正在学习成长的孩子来说,并不是恰当的方式。

当我儿子和朋友的孩子一起玩耍时,朋友会随时提醒自己的孩子:“呈呈,要照顾弟弟喔!”“呈呈,秋千让弟弟坐啦!”……朋友的孩子从地上捡起一片叶子正想要玩时,我儿子也走过去,示意想摸摸看那片叶子。朋友不等自己的孩子思考是否要借给弟弟那片叶子,立刻着急地提醒:“呈呈,要一起分享喔,这样才是好哥哥!”……当我儿子走到溜滑梯那里想玩溜滑梯时,朋友又热心地提醒:“呈呈,你要带弟弟一起过去玩,一起玩溜滑梯比较好玩!”

我一面听着朋友这么多的提醒和叮咛,一面想起朋友刚刚抱怨过的事情:我那么用心尽责教育孩子,没想到儿子竟然捂起耳朵说:“妈妈,你不要再讲了,我不想听。”朋友觉得十分挫折、伤心,因为她把全部的心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她认为自己这么用心教育孩子,理所当然应该得到相对的回馈,最起码孩子应该要懂事听话。然而,事实刚好相反,孩子不仅对她的叮咛管教感到厌烦,她也经常接到老师反映孩子哪些行为需要调整改进的电话。她感到十分困惑,不知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朋友现在的状况,我觉得首先需要她改变自己的观念,于是我试着开导她。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刚开始需要我们教导基本的是非观念,但在孩子年龄稍长之后,他就开始需要一些自我思考的时间,也需要从和别人的互动经验中,学习及了解什么样的互动模式才是最恰当的。这些宝贵的过程都需要孩子一一去亲自经历才能深刻了解。因此,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让孩子尝试各种事物,能帮助他迅速学会与人互动的模式,以及与别人相处的规则。

例如当孩子把球丢偏了,父母不须急着提醒他丢球的位置和方式,他会从另一个接球孩子的反应中知道:球丢偏了,接球的人会接不到或者接球的人会抱怨;球丢太远了,也会接不到……当他看到或听到这些状况时,他会去思考要如何调整丢球的力道和方向,才能让彼此愉快地玩球。这些,是孩子需要去思考的事情,大人只要在旁静静观看就可以了。

教育孩子需要耐住性子、放松心情,别急着要“教”孩子该怎么做,先停下来观察孩子会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才能学会珍贵的判断力及思考能力!当你耐住性子,给予孩子充足的思考和学习的时间时,你会发现,孩子似乎又比昨日更成熟懂事了!

猜你喜欢
性子接球人会
为什么人会喜欢喝酒
为什么人会抽筋?
大树的日常
Rn中线性子空间束与凸体相交的几何概率
为什么人会打哈欠
例说几何体的外接球问题
剖析几何体与其外接球问题
为什么人会掉头发?
“好奇”的代价
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