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的叙事结构

2014-12-01 01:04孟梦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姜文主观太阳

孟梦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人之一,姜文凭借着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和对社会独特的审美视角,从一名优秀演员变身为极具个性的电影导演。他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西方元素,带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他所表达的主题多隐晦、超现实。很多观众认为姜文的电影实在晦涩难懂,尤其是《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这的确是事实,因为这部具有跳跃节奏、绚烂色彩的电影,本身就不是给所有人准备的娱乐大餐,这是一部结构和节奏都非常西化的作品。本文将通过这部独特的叙事结构影片,对姜文的电影进行探索性的解读。

一、打破传统历史性叙事方式

《太阳照常升起》这部影片的叙事方式不同于传统历史性叙事方式,它是一种碎片化的、断裂性的叙事结构。影片中四个故事彼此独立,以镜头的组接完成之间的过渡,并以前三个故事把生命的结束作为终点,而最后的故事却让婴儿在铺满鲜花的铁道上出生,将“一代人来,一代人去,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永恒而盛大的生命意义作为影片的主线。可以说,姜文在处理这部具有敏感的历史背景的影片时,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主观表达,通过电影独特的艺术形式,为人们解构、重组了一个历史。

姜文认为,“历史不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是一种充满个人记忆和想象的叙事”的主观化历史观,因此,他的电影中历史性叙事是一场个人式的抒发。姜文曾说:“我们对过去的记忆,是一种经过取舍,重新建构的个人印象,在我们记住过去某些事情的同时,我们也开始忘记过去的另一些事情;随着记忆的积累和叠加,我们脑海里的事物还会出现断裂和错接。”他的观点也正如电影学家巴拉兹所说:“一般比个别重要,规律性的比例外重要,群体比个体重要。但是,艺术只有显示出它在每个具体的情况下如何表现其影响时,才能有说服力地描写普遍使用的法则。”从电影角度来说,导演的视角便决定了影片的历史表达。

对此,本文赞同姜文的观点——“电影越主观越好”。电影甚至可以打破常规,采用陌生化图像的视觉冲击,如影片中婴儿在铁道上出生,衣服、鞋子可以像船一样在水中漂行,用圆形石头搭房子……这些新奇的元素组合,使影片处于一种自由的表达中,一方面呈现了导演对历史的感受,一方面也带给观众更为多元的思考。尤其是对特殊的历史时期,在政治或者说社会的约束下,当人们羞于或者愧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实际上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内心欲望的抒发和满足时,该以何种方式去展开人性的讨论。

二、断裂结构的实质意义——认知的丧失

笔者认为,姜文选择断裂性结构叙事可谓用心良苦,是对人类认知的一次巨大的冲击和反思。历史在人的记忆中呈现主观化的状态。当导演试图阐释这种记忆中的历史时,受个人主观影响,不能进行完全还原,这中间便存在一定的想象空间,需要观众的参与完成。但由于电影的特殊表现形式,观众在影片营造的空间中失去了距离感,形成超空间的幻象。这使影片与观众之间形成的一种认知丧失,姜文有意让观众丧失认知,从而走进影片。

姜文借断裂性的叙事,表现了人们在历史空间中的一种自我认知的迷失。影片中,当李东方看着疯妈把父亲写来的信全都烧掉,问她“我爸到底啥样”时,镜头特写了一张被剪掉人脸的照片映衬出燃烧的火焰,她说,“这就是你爸”,致使到影片结束也无从得知父亲究竟什么样子,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疯妈自己或许也不知道这个男人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便是一种认知的丧失。而影片中更为隐喻的便是“阿廖莎”,有些学者认为“阿廖莎”象征着太阳,笔者比较认可这种说法。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疯妈最后会在火车顶大喊“阿廖莎”,与其说这是她的“爱人”,不如说是她全部的寄托,她爱的不过是一个符号,一个信仰。

影片最为巧妙的便是将这个隐喻放在了最后,虽然这是其他故事发生的起点,但正是太阳升起、婴儿出生之时,一切才显示出强大的生气。姜文依然表现了一种积极的、充满激情的思想境界,生命的旅程不应被现实终止,而应扑向盛大的回归。

笔者认为,这部影片采用断裂性的叙事结构是唯一的选择,只有这样的结构才能够包揽如此深厚的内容。这部影片从叙事结构到叙事手法,都流露出导演对生活的感悟,他打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在对历史的解构和重组过程中将个人主观情绪发挥到了极致,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人性世界,也为当代社会带来了一个类似自我救赎式的精神食粮。

总之,任何一部影片能否被人们铭记都需要时间的积淀。《太阳照常升起》用特写与大开大合的摄影机运动相结合,在浪漫的音乐旋律中构建了一个香格里拉式的梦幻世界,它一方面在断裂的影片结构中把人性从最深处发掘出来,一方面撕碎了商业化对当代人的束缚,从影片故事到构图都大量为观众留白,只为让每个人都能亲自看到“太阳照常升起”。

参考文献:

[1]程青松,黄欧.我的摄影机不撒谎[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02.

[2](匈)巴拉兹.可见的人·电影精神[M].安利,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3](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张旭东,编.上海:三联书店,2003.

猜你喜欢
姜文主观太阳
和身高较劲的姜文
后印象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课间小游戏
太阳几点睡觉
对立与存在
夏天的太阳
太阳花
寂静的太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