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理想问卷的编制

2014-12-01 19:34张灵姚本先全莉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信度效度问卷

张灵?姚本先?全莉娟

〔摘要〕理想是指个体关于未来的、同实际相联系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并有实现可能的想象、希望、追求及奋斗目标。本研究对710名中学生被试进行开放式问卷和预测问的施测,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生的理想是由六因素结构组成,依次是自我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学业理想。为了进一步检验中学生理想问卷的构想效度,并考察其校标效度,本研究对全国5个省份、10所学校采取整群分层抽样,1737名我国在校中学生完成了该问卷和校标的测查。结论: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中学生理想问卷的结构,结合信效度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学生理想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关键词〕理想;中学生;问卷;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G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22-0007-04

一、问题提出

理想(Ideal)一词源于希腊文Idea,原意为“表现”“观念”,是指个体关于未来的、同实际相联系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并有实现可能的想象、希望、追求及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理想”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特别提出在高中阶段要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中学时期是理想的形成和发展期,理想的发展也是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标志。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理想状况对中国和谐社会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关于理想的测量基本上仍然采用半开放式问卷;国外关于理想的测量问卷主要集中于教育理想、个人发展目标、职业抱负和未来取向。因此,本研究是对中学生理想测量研究的一个初步尝试。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1.开放式问卷的被试

本研究对北京、安徽、河南、广东和黑龙江五个地区20名中学生进行访谈,其中男女生各半。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编制开放式问卷。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在芜湖市、阜阳市发放210份开放式问卷,获得有效问卷20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6.2%,其中男性被试122名,女性被试80名。

2.预测问卷的被试

对修订后的原始问卷即预测问卷进行预测,进一步修订形成预测问卷。此阶段的研究对象是初一到高三的学生,共发放问卷520份,有效回收512份,有效回收率98.5%,其中男性被试301名,女性被试211名。年级分布情况为:初一106名,初二132名,初三80名;高一40名,高二97名,高三57名。

3. 正式问卷的被试

对修订的预测问卷进行初测后形成正式问卷阶段。本阶段为了进一步检验中国中学生理想问卷的构想效度,并考察其校标效度,对全国5个省份、10所学校采取整群分层抽样,1737名我国在校中学生完成了该问卷和校标问卷的测查。

(二)程序

1.开放式问卷

根据理想的定义和前期的理论研究设计出访谈提纲,对北京、安徽、河南、广东和黑龙江五个地区20名中学生进行访谈,然后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编制开放式问卷,问卷包括5个开放式问题,如“什么是理想”“理想有哪些类型”等。

2.预测问卷

将原始问卷以纸质或电子稿的方式征求专家组(人格心理学教授、社会心理学教授以及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共10人)的建议,并对问卷的内容效度进行评价,结合他们的意见,对部分题项进行修改、合并和删除,最后确定70个项目,形成当代中学生理想预测问卷。各项目经随机排列构成,问卷采用自评式5点量表记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记1、2、3、4、5分,得分越高表明理想水平越高。为了获得重测信度,一个月后又重新施测,共获得合格问卷120份。

(三)数据处理

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和AMOS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中学生理想预测问卷的70个项目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进行方差最大旋转(Varimax)。本研究中,KMO为0.900,表明该数据做因素分析是恰当的。Bartlett球性检验的χ2值为9504.275(p<0.001),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总体相关矩阵不是单位矩阵,拒绝球性,说明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经过几次探索,最后获得6个因素。题目删定标准为:(1)共同度小于0.30;(2)最高载荷小于0.40。6个因素结构清晰,共解释总变异量的54.582%,每个项目均在相应因素上具有较大载荷,处于0.495~0.769之间。因此可以认为当代中学生理想问卷的结构和内容是可以接受的。 因素分析结果摘要见表1。根据6个因素的内容,我们将中学生理想归纳为6个

方面:

自我理想(因素1)包含5个项目,主要涉及自我品质、态度、人生观等方面的设想。

职业理想(因素2)包含4个项目,主要涉及对未来职业类型的态度以及择业的设想。

社会理想(因素3)包含3个项目,主要涉及国家制度和未来社会面貌的设想。

生活理想(因素4)包含3个项目,主要涉及人际关系、美好生活面貌的期望。

道德理想(因素5)包含3个项目,主要涉及文明素养、感恩、孝道等方面的期望。

学业理想(因素6)包含3个项目,主要涉及获取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学业追求的目标。

(二)信度分析

本问卷设计了1道测谎题来鉴别学生是否按自己的情况来认真作答,作为剔除废卷的标准。因此,所分析的问卷是可信的。该研究用2个指标来鉴定中学生理想问卷的信度,它们分别是:内部一致性系数和重测信度,作为本研究的信度指标。结果表明,中学生理想问卷的内部一致性a系数、重测信度系数(见表2)在0.49~0.85之间,说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表2 信度分析

信度 自我

理想 职业

理想 社会

理想 生活

理想 道德

理想 学业

理想 总体

内部一致性系数 0.72 0.70 0.61 0.56 0.51 0.49 0.73

重测信度 0.85 0.83 0.80 0.74 0.68 0.75 0.81

(三)验证性因素分析

CFA是交叉效度分析、效度概化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研究采用此方法检验中学生理想问卷的所测查结构对新数据样本的有效性。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设定模型包含六个因素,每个因素由对应的题目测量。采用ML法对模型进行拟合估计,各个主要指标的拟合指数分别为χ2=367.184,df=174,p=0.00,χ2/df=2.110,RMR=0.042,GFI=0.934,AGFI=0.914,TLI=0.882,RMSEA=0.047。从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来看,研究模型的拟合指标达到了推荐的标准,模型对数据的拟合较好。表3的因素载荷数据表明,每一个观测指标为相应的潜变量所解释的比例较高,而误差或独特部分较小。综合指标表明该模型对数据拟合较好,表明中学生理想问卷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

(四)准则关联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覃江霞编制的中学生主流价值观问卷作为效标工具。结果表明:本问卷与效标问卷呈非常显著相关,主流价值观和自我、职业、社会、生活、道德和学业理想都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

四、讨论

(一)中学生理想的结构

中学生理想的结构是编制本问卷的基础,而结构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概念的内涵和性质。理想是个体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对自我与社会发展美好前景的想象、思考和追求,个体确信是一种高标准的愿望,并深层次地激励个体去实现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可能性和前瞻性。理想包括对未来宏图的假设、目标的制定,又包括为实现此目标的计划和步骤。它以观念的形态存在于人的认知世界,反映着人的需要,对人的生活有激励和指引作用,可以说没有理想的生活是空虚的、没有意义的。理想是人内心深处的欲望,最直接反映了个体的价值观。因此,在做理想的结构探索时既要尊重以往的参考资料,更要重视实际理想结构的调查。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理想结构调查、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得到了中学生理想六因素结构,包括自我、职业、社会、生活、道德和学业理想。从内容上看这六个方面涵盖了中学生的个性、品质、人际、求知、职业、人生观、价值观、态度、生活、抱负等丰富的内容。这六个因素是相互关联与相互补充的,反映中学生对未来的学习、生活、职业、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想象和期望。

(二)中学生理想问卷的信效度

在对中学生理想结构的内容分析与调查上,本研究编制了中学生理想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中学生理想问卷包含自我、职业、社会、生活、道德和学业理想六个因素;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均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生理想问卷的模型整体拟合良好,并且各个观测变量因素在潜变量上的载荷比较合理。在效标检验的基础上,理想和主流价值观显著相关,说明本问卷内容全面、能够客观反映中学生理想,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

五、结论

(一)中学生理想结构包含六个因素,分别是自我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学业理想。

(二)本研究编制的中学生理想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理想研究的工具。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青少年理想调查研究”(课题编号:11BKS06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石毓智. 中国梦区别于美国梦的七大特征[J]. 人民论坛,2013(10):46-47.

[2]王柏棣,王平. 论理想形成的本质[J]. 思想教育研究,2012 (05):40-43.

[3]Parvaneh F. Formation of Identity in Toni Morrisons African-American Fictional Characters[J].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Language,2010,1(5).

[4]De Ruyter D,Conroy J. The formation of identity:the importance of ideals[J].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02,28(4):509-522.

[5]中国青少年理想、动机、兴趣研究协作组. 国内十省市在校青少年理想、动机和兴趣的研究[J]. 心理学报,1982 (02):199-210.

[6]杜艳丽. 中学生理想再探及与80年代比较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1

[7]于欧. 当代青少年理想状况分析及其引导[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5):29-31.

[8]陶元红,吴薇,杨昌弋. “90后”中学生理想信念现状调研报告[J]. 中国德育,2011,07:21-24.

[9]Allen W R,Bonous-Hammarth M,Suh S A. Who goes to college? High school context,academic preparation,the college choice process,and college attendance[J]. Readings on Equal Education,2003,20:71-113.

[10]De Ruyter D J,Conroy J C,Lappin M,et al. Ideals of ITE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Glasgow[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3,19(8):771-785.

[11]Massey E K,Gebhardt W A,Garnefski N. Adolescent goal content and pursuit: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from the past 16 years[J]. Developmental Review,2008,28(4):421-460.

[12]Bowden M P,Doughney J. Socio-economic status,cultural diversity and the aspirations of secondary students in the Western Suburbs of Melbourne,Australia[J]. Higher Education,2010,59(1):115-129.

[13]Sharma S,Mukherjee S,Kumar A,et al. A simulation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use of cut off values for assessing model fit in convariance structure model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5,58(7):935-943.

[14]覃江霞. 中学生主流价值观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9

[15]De Ruyter D J. The importance of ideals in education[J].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03,37(3):467-482.

[16]Morrison A P. On ideals and idealization[J].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2009,1159(1):75-85.

[17]Gewirth A. Self-fulfillment[M].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9.

(作者单位:1. 安徽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芜湖,241000;2. 安徽师范大学,芜湖,241000)

编辑 / 王抒文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信度效度问卷
校企融合背景下,思政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效度探索
谈高效课堂下效度的提升策略
巧用模型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度
大学生积极自我量表初步编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计算机辅助英语测试研究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墨子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