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

2014-12-01 00:37
出版人 2014年11期
关键词:阎连科卡夫卡手环

叶圣陶那一代人,为什么编教材受欢迎,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他们是作家,有情怀,因此所编辑的教材就有生命力!(何 郁)

《出版人》微博:http//weibo.com/chubanren

热议

阎连科与卡夫卡奖的唯一联系是文学

阎连科成卡夫卡文学奖的首位获得者,获奖作者本人的反应非常平淡,仅仅一句“没什么感想,该干啥还是干啥”。“他有着犀利的讽刺和对现实的观察能力,最重要的是他拥有面对现实的勇气。这和卡夫卡的创作精神一样。”卡夫卡奖授奖词也认同了阎连科的作品与卡夫卡文学奖气质上的般配。首先,阎连科是一个在作品内外都强调“荒诞”的写作者,他认为中国现实的荒诞要超过作家的想象力,和卡夫卡对传统的反叛一样,两人是在弹响同一根琴弦。其次,阎连科和卡夫卡一样,都爱用寓言体来表达他们揭示荒诞的勇气。他的文字所传递出来的尖锐倾向,读来同样令人心惊肉跳。

文学圈对待阎连科获此奖有意外,也在情理之中。阎连科的作品散发着浓郁的“中国制造”的味道,中国作家迟迟不能大范围地走向世界,也一直被认为与找不到“世界性写作”的题材与技巧有关。“中国作家没有想象力”几乎已成共识,失去想象力的中国小说,同时失去了与世界文学黏结的肢体。阎连科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用文学语言记录现实,远比想象力更有创造性,他这么做了,也实现了理想的效果,用魔幻也好、荒诞也好等文学手段层层裹起来的现实故事,具备了与“世界性写作”接壤的能力,这值得其他中国作家借鉴。(韩浩月)

评刊

《可穿戴设备在科幻与现实中迷离》(2014年10月)

苹果iWatch面世之后,大家似乎越来越看不懂可穿戴设备的未来了。期望中的苹果标杆,这一次似乎也笼罩在了雾霾之中,并没有可穿戴产业给予大家一个明确的指引。

除了能继续深化人与人、人与物的连接,我们认为,可穿戴设备的出现更多将是颠覆物与人、物与物之间的连接。可穿戴设备的一大特性是,操控性能并不依赖于双手,从而增加了更多场景中的使用可能性。这两年媒体与企业也在不断描绘智能手表、手环类产品的使用场景:手环所记录的运动健康信息,经过大数据的分析提交给医疗或其他健康机构,这些机构提供相应的治疗或健身方案。这些场景的实现过程中,人不再是主动控制物的主体。智能手表、手环主动获取人体的各种状态,与其他可感知的智能设备共享信息。一切连接都不以消耗人的更多精力而进行着。这些美好场景同时也是可穿戴设备发展踟蹰不前的一个写照。可穿戴设备确实可以分担一些我们对物的控制需求,但语音控制容易受环境噪音的干扰、手指在娇小的穿戴设备上操作余地太小。不论是与健康医疗机构对接的商业化,还是智能家居等共生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仍需要一段时间的竞争和发展。(IT时代周刊)

《图书馆员:改革的力量之源》( 2014年10月)

图书馆员不仅是从事图书馆业务的专业人员,更是图书馆学的实践者。个人认为,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可粗略分为业务能力与科研能力。如若一个图书馆的图书馆员业务能力低下,那么此图书馆的业务肯定是比较混乱,读者服务水平也较低,所以必须训练图书馆员的业务能力,被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另外,图书馆员更需要具有钻研精神,重视自己的科研生活。

阅读爱好与阅读品位也应该视为图书馆员的精神生活。“书骨精”应该是图书馆员的最好表征,图书馆员不仅要爱上阅读,而且还要快乐阅读,要提高自己的阅读品位,对图书版本要有灵敏的分辨能力。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图书馆员必须紧紧地依赖这个机构,自己要身先体验阅读对人生对灵魂对思维的冲击,并且要向社会读者宣扬读书的快乐和意义,绝对地相信阅读给人生带来了无形的财富和隐蔽的能力,促进人类文明的程度。

这个社会已经逐渐在淡忘阅读,鄙视知识,推崇物欲,嘲笑道德。图书馆员召唤人们对读书的热爱,或许是图书馆员在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使命。(图林后生哥)

猜你喜欢
阎连科卡夫卡手环
爱心手环
《卡夫卡传》
苹果很甜,内心很暖
MONUMENTAL MEMORY
阎连科作品译介①
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欢迎您的加入
学习监测手环
麦开:放弃智能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