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食品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创新研究

2014-12-01 06:52李素珍吴琼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7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创新

李素珍 吴琼

摘 要:营养与食品学是一门通识教育课程,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培养模式。该文从课程背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营养与食品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创新研究,为高校营养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学 通识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115-02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传承者,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大学生时代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阶段,膳食营养合理与否会影响其一生的健康。因此,高校的营养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也有利于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学生的营养状况令人担忧。当今大学生存在种种不健康营养行为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这反映出我国营养教育的缺失。该文从课程背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营养与食品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创新研究,为高校营养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 营养与食品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背景

通识教育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是大学的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是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营养与健康日渐关注,营养通识教育在我国多所大中院校都广泛开展起来了,为大学生的合理饮食营养提供指导。

大学生时代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形成健康饮食习惯的阶段,在大学时期树立合理饮食的意识,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既能够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又能保证健康的体魄。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肩负重要的使命,拥有健康的体魄,关注自身营养就成为其不容忽视的问题。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我校开设《营养与食品学》通识课程,指导大学生合理饮食,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 营养与食品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

本课程学时为32,适合于非生物学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对大学生如何在大学期间甚至整个人生科学规划营养饮食至关重要。课程组的老师充分讨论和论证,确定了八个专题即营养学学科概述、营养学基础、食物的营养价值、特殊人群的营养与膳食、营养与疾病、保健食品、食品卫生、不同季节的营养与保健,全面解析食品营养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 营养与食品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3.1 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是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教师采取提问方式引入问题,再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得出答案,最后由老师讲解原因及过程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述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的时候,对植物性食物分类、营养价值、影响营养价值的因素等问题层层设疑,启发学生结合生活中食物思考“植物性食物有哪些?”,“各种营养物质具有哪些营养价值?”,“如何保证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如何进行食物养生?”等问题,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在通过对问题的积极思考后形成正确的认知,最后教师合理点评与归纳,使学生全面掌握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的各知识点。

3.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把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与发展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本课程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进行营养与健康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日常食物进行分类及营养评价、如何制作自己和特殊人群的营养食谱、宣传食物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学习日常生活中食物选购的窍门、辨别超市中绿色食品及转基因食品、调查中国居民膳食与营养疾病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宣传食物营养与健康的理念等形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是《营养与食品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 营养与食品学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创新

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评价标准的确定应受到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制约,服务于教学活动。营养与食品学课教学的基本目的是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平衡膳食及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本课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即在学期初(对照组)和学期末分别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由调查对象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当场收回。问卷调查的内容根据健康教育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模型自行设计。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通过《营养与食品学》课程的学习,提高了营养知识水平,建立了积极、正确的营养态度。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对营养知识的正确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认为有必要学习一些营养知识,且表示愿意用所学的营养知识指导自己的合理饮食。但在饮食行为方面,课堂教学并没有较好地改变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

5 结语

大学生处于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增长才干的最佳时期,合理的饮食与营养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因此,在高等院校内开设营养与食品学通识教育课程显得非常有必要。在充分调研其它高校营养教育基础上,吸取经验教训,本课程组形成了自己特色营养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了创新,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通过《营养与食品学》课程的学习,提高了营养知识水平,建立了积极、正确的营养态度。本课程组将会继续努力,不断探索《营养与食品学》课程体系的诸多问题,革新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本门课程真正为学生服务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1] 曾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11):180-181.

[2] 焦慧杰.大学生饮食健康与营养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2012(4):91-92.

[3] 赵伟明.营养教育对学生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11(26):1780-1782.

[4] 余小辉.营养教育对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709-3711.endprint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创新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