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油田却勒四井反循环压井方法

2014-12-01 11:31秦曼
科技资讯 2014年25期

秦曼

摘 要:目前油气钻井的难度和深度不断加大,井眼压力与温度较高,尤其是塔里木油田却勒四井这样的高压气井,井控问题日益突出,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选取合适、有效的压井方法。文章通过介绍反循环压井法的工艺要求,给出了套压与磨损处受压的计算方法,结合塔里木油田却勒四井的实际数据,对这种方法与司钻法及工程师法做了对比分析,进一步说明这种压井方法更为安全可靠。

关键词:井控 压井 反循环法

中图分类号:TE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074-03

对于一般的油气井,可能地层压力不是太高,侵入流体为地层水、油或低压气。根据井涌情况和井身状况的不同,只要发现井涌,及时采用工程师法、司钻法等常规压井方法即可将侵入物循环出井,恢复正常钻进。然而由于塔里木油田在超高压构造上的油气井钻井周期长,多存在技术套管磨损严重,套管强度较低,地层压力系数高,抗内压强度下降[1]。却勒四井属于高压气井,侵入物的压力、体积可能都会高于普通井,若此时仍然采用常规压井法,可能会使井口最大压力超过地面装置的承压范围,也可能使套管鞋处的压力超过套管鞋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这时就要采用非常规压井方法。

本文对反循环压井法的工艺与计算要点给予说明。

1 工艺要点

反循环压井法是从环空泵入泥浆将井内溢流替入钻杆,由钻杆内上升到井口,在阻流器控制钻杆出口回压下排除溢流,然后再转正循环压井的一种压井方法[2]。它的优点是:压井时间短,能迅速排除溢流,降低井口套管承压等[3]。为指导施工,必须掌握套压、套管磨损处受压的变化规律。

1.1 套压的变化规律

1.1.1 套压计算模型

根据重泥浆在环空中位置的变化,建立反循环法的套压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

1.1.2 套压计算公式推导

(1)气柱在井底的套压(关井套压)。

根据图示环空液柱压力平衡关系,有

(1)

式中:为反循环法压井套压(以下皆同),MPa。

(2)气柱进入钻柱过程的套压(如图1中(1)所示)。

根据图示环空液柱压力平衡关系,有

(2)

考虑到气柱高度,可以近似认为气体流出环空的速度是匀速的,得出表达式:

(3)

(4)

(5)

式中:为环空中原泥浆的高度,m。

为与环空相当的钻柱内气柱高度,m;

A为环空容积梯度,m3/m;

B为钻柱容积梯度,m3/m。

将(3)式和(4)式代入(2)式得:

(≤≤H) (6)

(3)气柱在钻柱中上升直至被排出井口过程的(如图1中(3)所示)

根据图示环空液柱高度平衡关系,有

(7)

式中:为钻柱内气柱上返最高值,m;

y为钻柱内原泥浆高度,m。

根据气体热力学定律得:

(8)

联解(7)式和(8)式得:

(9)

(10)

钻柱内原泥浆高度相当于环空中的高度:

(11)

因此套压为:

(≤≤) (12)

(4)正循环重泥浆到达钻头过程的套压(如图1中(4)所示)

(13)

(5)重泥浆在环空中上升过程的套压(如图1中(5)所示)

(0≤≤H) (14)

1.2 套管磨损处的压力变化规律

1.2.1 计算模型

根据溢流和重泥浆在环空中位置的变化,建立反循环法磨损处所受压力的计算模型,如图2所示。

1.2.2 磨损处受压公式

(1)溢流在井底时的(如图2中(1)所示)。

(≤≤-) (15)

(2)溢流进入钻柱过程中的(如图2中(2)所示)。

根据图示环空液柱压力平衡关系,有

(≤≤H) (16)

(3)气柱在钻柱内上升直至被排出过程的(如图2中(3)~(5)所示)。

气柱整体经过h之后继续膨胀上升,直至从井口排出,整个过程中,套管磨损处所受的压力是一条水平线,即:

(17)

(4)重泥浆到达钻头之前的(如图2中(5)所示)。

重泥浆从井口到达钻头之前,套管磨损处所受的压力是一常数,为:

(≤≤) (18)

(5)重泥浆顶端到达h之前的(如图2中(7)所示)

≤≤ (19)

(6)重泥浆到达井口之前的。

重泥浆经过h之后,套管磨损处所受的压力是一常数,为:

(≤≤) (20)

2 对比分析

却勒四井压井数据如下。

本井是一口预探井。以5"钻杆(内径105 mm),在9-5/8"(壁厚15.8 mm)技术套管内钻进,泥浆密度2.0 g/cm3。钻至4500 m时,发现溢流,关井测试:溢流量3 m3,地面温度t0=20℃ ,地温梯度GT=1℃/30 m,井深1000 m处套管磨损率为50%,用比重 2.1 g/cm3的重泥浆压井。

为简化计算,忽略温度、天然气压缩系数的影响,且不考虑钻挺,基本数据计算如下:

环空容积梯度A=2.29×10-2 m3/m;

钻具内容积梯度B=8.66×10-3 m3/m;

井底溢流高度hg=131 m;

钻具内容积相当环空高度H1=1701 m;

关井后井底压力Pp=94.5 MPa;

井底温度Tp=t0+HGT+273=4430 K;

天然气相对比重S=0.7,天然气井底压缩系数Zp=1.5;

天然气重量在井底所造成的压力梯度=0.0034 MPa/m;

天然气气柱重量造成的压力Pg=HgGg

=0.45MPa;

泵入钻柱重泥浆的流量

Q=0.84m3/min;

环空中泥浆高度y=0.84t/A=36.68t;

磨损套管的最大抗内压强度=28.8MPa。

利用计算机以同样的井内条件对工程师法压井、司钻法压井及反循环法压井进行计算,得出对比数据及套压变化曲线、磨损处所受压力变化曲线,如表1和图3、图4所示。

3 结论

通过对表1和图3、图4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三种压井方法中,司钻法最大套压值最高,工程师法次之,反循环法最小。

(2)三种压井方法中,司钻法套管磨损处所受压力值最高,工程师法次之,反循环法最小。

(3)三种压井方法中,司钻法压井时间最长,反循环次之,工程师法最短。

(4)三种压井方法中,排除溢流时间司钻法与工程师法几乎相当,反循环法较二者小很多。

(5)本井套管磨损条件下,采用工程师法、司钻法都将压裂磨损套管,因此不能选用。

(6)反循环法较工程师法和司钻法的最大套压值低,且低于套管磨损处的最大许用套压值,因此,本井采用反循环压井法是安全可靠的。

参考文献

[1] 阎凯,李锋.塔里木油田井控技术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2):522-527.

[2] 郝俊芳,唐林,伍贤柱.反循环压井方法[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5,17(2):65-71.

[3] 尹虎,张杰,孙健,等.气井溢流反循环压井理论研究与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6(13):1432-14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