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分析我省实施老工业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效和问题

2014-12-01 10:15刘明宇
活力 2014年17期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投资

刘明宇

[关键词]老工业振兴战略;产业竞争力;投资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并实施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黑龙江省认真贯彻中央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改革积极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经济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几年,龙江大地如沐春风,生机勃勃,经济腾飞,社会和谐,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我省取得成效

从全省看,201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382.9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2.5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857.3亿元,增长了2.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21.3亿元,增长了10倍;公共财政收入实现1277.4亿元,增长了4.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9597元,增长了1.9倍。

从纳入老工业基地规划的7个城市看,大多数市主要指标2013比2003年增长的倍数大于全省平均水平。

GDP增长在2.2-3.5倍之间,只有伊春略低于全省水平,牡丹江、佳木斯在3倍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在1.9-8倍之间,哈尔滨、大庆、伊春低于全省水平,分别是2.3、2.0和1.9倍,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增长都在5倍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6.2-16.5倍之间,只有大庆低于全省水平。

公共财政收入增长在3.8-8.7倍之间,只有大庆低于全省水平。

从7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主要指标占全省比重十年变化看,不仅7个城市自身发展快,大多数指标占全省的比重也在上升,对全省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

七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3462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13118亿元,占全省比重由85.3%,提高到91.2%。

七市工业增加值由2003年的1188.3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4030亿元,占全省比重由86.1%,降低到83%。比重降低主要是受大庆、哈尔滨、伊春比重降低影响,虽然减少了3个百分点,但占全省比重仍然较大,对全省工业的支撑地位仍然未变。

七市固定资产投资由2003年的760.7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8594.3亿元,占全省比重由75%,提高到77%。

七市公共财政收入由2003年的140.9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781.4亿元,占全省比重由57%,提高到61%。

二、矛盾和问题突出

一是经济增速低于其他东北老工业基地省份。虽然我省GDP2004-2013年十年年均增速为11.3%,比全国增速10%高出1.3个百分点,但内蒙古年均增长16.1%,吉林增长13.1%,辽宁增长12.3%,分别高出我省4.8、1.8和1个百分点。自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十年来,我省GDP增长2.5倍,辽宁增长3.5倍,吉林增长3.9倍,内蒙古增长6倍,这也导致我省在全国GDP的位次不升反降。由2003年的14位下降至17位,下降3位,而内蒙古上升9位反超我省,辽宁上升1位,位列全国第七,吉林下降2位。相对于这三省我省发展速度较慢。

二是产业竞争力不强。2004-2013年,我省规上工业年均增速为12.9%,低于全国年均增速0.4个百分点,低于其他东北老工业基地省份更多,内蒙古年均增长22.9%,辽宁增长16.5%,吉林增长16.4%,分别高于我省10个、3.6和3.5个百分点。增速低导致发展慢,10年来,我省工业增加值在全国的位次由10位下降至22位,下降了12位,而辽宁、吉林分别上升1位和2位,内蒙古上升了11位。

我省产业竞争力不强,主要是结构不优导致的:产业结构不优,我省制造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能源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大,过去十年最高72.9%,最低53.8%,去年只增长0.1%,今年上半年负增长1%,直接拉低了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不足,仅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0.2%,还不能成为工业的新支撑点。产品结构不优,原字号比重高,我省工业“原字号、资源型”特征突出,采矿业增加值占工业60%左右,石油加工不足40%,粮食加工率只有48.6%(全国加工在60%-70%),原字号产品直接导致附加值低。所有制结构不优,国企独大,民企不优,非公有制企业仅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6.3%。

三是可持续发展难。我省是典型的资源大省,资源型城市比重大,有9个城市列入国家资源型城市,四个煤城,一个油城,两个林城,还有牡丹江、黑河,占全省城市数的三分之二。而且从全省来看,资源量随着开采在不断下降,能够取代资源产业的新产业尚未培育起来,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难。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用好用活用足政策,进一步加快全面振兴的进程。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在产业组织结构方面,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强人才培训、人才引进和人才激励;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依托我省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等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和大项目建设,增强发展潜力。突出抓好交通和能源。在能源设施方面,要优化能源结构,尽快编制实施全省新能源发展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天然草场恢复和保护等生态工程。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抓好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工作;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在民生具体问题方面,突出解决好住房和冬季取暖。(编辑/刘佳)endprint

[关键词]老工业振兴战略;产业竞争力;投资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并实施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黑龙江省认真贯彻中央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改革积极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经济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几年,龙江大地如沐春风,生机勃勃,经济腾飞,社会和谐,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我省取得成效

从全省看,201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382.9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2.5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857.3亿元,增长了2.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21.3亿元,增长了10倍;公共财政收入实现1277.4亿元,增长了4.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9597元,增长了1.9倍。

从纳入老工业基地规划的7个城市看,大多数市主要指标2013比2003年增长的倍数大于全省平均水平。

GDP增长在2.2-3.5倍之间,只有伊春略低于全省水平,牡丹江、佳木斯在3倍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在1.9-8倍之间,哈尔滨、大庆、伊春低于全省水平,分别是2.3、2.0和1.9倍,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增长都在5倍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6.2-16.5倍之间,只有大庆低于全省水平。

公共财政收入增长在3.8-8.7倍之间,只有大庆低于全省水平。

从7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主要指标占全省比重十年变化看,不仅7个城市自身发展快,大多数指标占全省的比重也在上升,对全省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

七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3462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13118亿元,占全省比重由85.3%,提高到91.2%。

七市工业增加值由2003年的1188.3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4030亿元,占全省比重由86.1%,降低到83%。比重降低主要是受大庆、哈尔滨、伊春比重降低影响,虽然减少了3个百分点,但占全省比重仍然较大,对全省工业的支撑地位仍然未变。

七市固定资产投资由2003年的760.7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8594.3亿元,占全省比重由75%,提高到77%。

七市公共财政收入由2003年的140.9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781.4亿元,占全省比重由57%,提高到61%。

二、矛盾和问题突出

一是经济增速低于其他东北老工业基地省份。虽然我省GDP2004-2013年十年年均增速为11.3%,比全国增速10%高出1.3个百分点,但内蒙古年均增长16.1%,吉林增长13.1%,辽宁增长12.3%,分别高出我省4.8、1.8和1个百分点。自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十年来,我省GDP增长2.5倍,辽宁增长3.5倍,吉林增长3.9倍,内蒙古增长6倍,这也导致我省在全国GDP的位次不升反降。由2003年的14位下降至17位,下降3位,而内蒙古上升9位反超我省,辽宁上升1位,位列全国第七,吉林下降2位。相对于这三省我省发展速度较慢。

二是产业竞争力不强。2004-2013年,我省规上工业年均增速为12.9%,低于全国年均增速0.4个百分点,低于其他东北老工业基地省份更多,内蒙古年均增长22.9%,辽宁增长16.5%,吉林增长16.4%,分别高于我省10个、3.6和3.5个百分点。增速低导致发展慢,10年来,我省工业增加值在全国的位次由10位下降至22位,下降了12位,而辽宁、吉林分别上升1位和2位,内蒙古上升了11位。

我省产业竞争力不强,主要是结构不优导致的:产业结构不优,我省制造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能源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大,过去十年最高72.9%,最低53.8%,去年只增长0.1%,今年上半年负增长1%,直接拉低了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不足,仅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0.2%,还不能成为工业的新支撑点。产品结构不优,原字号比重高,我省工业“原字号、资源型”特征突出,采矿业增加值占工业60%左右,石油加工不足40%,粮食加工率只有48.6%(全国加工在60%-70%),原字号产品直接导致附加值低。所有制结构不优,国企独大,民企不优,非公有制企业仅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6.3%。

三是可持续发展难。我省是典型的资源大省,资源型城市比重大,有9个城市列入国家资源型城市,四个煤城,一个油城,两个林城,还有牡丹江、黑河,占全省城市数的三分之二。而且从全省来看,资源量随着开采在不断下降,能够取代资源产业的新产业尚未培育起来,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难。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用好用活用足政策,进一步加快全面振兴的进程。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在产业组织结构方面,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强人才培训、人才引进和人才激励;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依托我省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等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和大项目建设,增强发展潜力。突出抓好交通和能源。在能源设施方面,要优化能源结构,尽快编制实施全省新能源发展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天然草场恢复和保护等生态工程。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抓好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工作;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在民生具体问题方面,突出解决好住房和冬季取暖。(编辑/刘佳)endprint

[关键词]老工业振兴战略;产业竞争力;投资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并实施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黑龙江省认真贯彻中央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改革积极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经济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几年,龙江大地如沐春风,生机勃勃,经济腾飞,社会和谐,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我省取得成效

从全省看,201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382.9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2.5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857.3亿元,增长了2.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21.3亿元,增长了10倍;公共财政收入实现1277.4亿元,增长了4.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9597元,增长了1.9倍。

从纳入老工业基地规划的7个城市看,大多数市主要指标2013比2003年增长的倍数大于全省平均水平。

GDP增长在2.2-3.5倍之间,只有伊春略低于全省水平,牡丹江、佳木斯在3倍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在1.9-8倍之间,哈尔滨、大庆、伊春低于全省水平,分别是2.3、2.0和1.9倍,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增长都在5倍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6.2-16.5倍之间,只有大庆低于全省水平。

公共财政收入增长在3.8-8.7倍之间,只有大庆低于全省水平。

从7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主要指标占全省比重十年变化看,不仅7个城市自身发展快,大多数指标占全省的比重也在上升,对全省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

七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3462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13118亿元,占全省比重由85.3%,提高到91.2%。

七市工业增加值由2003年的1188.3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4030亿元,占全省比重由86.1%,降低到83%。比重降低主要是受大庆、哈尔滨、伊春比重降低影响,虽然减少了3个百分点,但占全省比重仍然较大,对全省工业的支撑地位仍然未变。

七市固定资产投资由2003年的760.7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8594.3亿元,占全省比重由75%,提高到77%。

七市公共财政收入由2003年的140.9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781.4亿元,占全省比重由57%,提高到61%。

二、矛盾和问题突出

一是经济增速低于其他东北老工业基地省份。虽然我省GDP2004-2013年十年年均增速为11.3%,比全国增速10%高出1.3个百分点,但内蒙古年均增长16.1%,吉林增长13.1%,辽宁增长12.3%,分别高出我省4.8、1.8和1个百分点。自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十年来,我省GDP增长2.5倍,辽宁增长3.5倍,吉林增长3.9倍,内蒙古增长6倍,这也导致我省在全国GDP的位次不升反降。由2003年的14位下降至17位,下降3位,而内蒙古上升9位反超我省,辽宁上升1位,位列全国第七,吉林下降2位。相对于这三省我省发展速度较慢。

二是产业竞争力不强。2004-2013年,我省规上工业年均增速为12.9%,低于全国年均增速0.4个百分点,低于其他东北老工业基地省份更多,内蒙古年均增长22.9%,辽宁增长16.5%,吉林增长16.4%,分别高于我省10个、3.6和3.5个百分点。增速低导致发展慢,10年来,我省工业增加值在全国的位次由10位下降至22位,下降了12位,而辽宁、吉林分别上升1位和2位,内蒙古上升了11位。

我省产业竞争力不强,主要是结构不优导致的:产业结构不优,我省制造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能源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大,过去十年最高72.9%,最低53.8%,去年只增长0.1%,今年上半年负增长1%,直接拉低了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不足,仅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0.2%,还不能成为工业的新支撑点。产品结构不优,原字号比重高,我省工业“原字号、资源型”特征突出,采矿业增加值占工业60%左右,石油加工不足40%,粮食加工率只有48.6%(全国加工在60%-70%),原字号产品直接导致附加值低。所有制结构不优,国企独大,民企不优,非公有制企业仅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6.3%。

三是可持续发展难。我省是典型的资源大省,资源型城市比重大,有9个城市列入国家资源型城市,四个煤城,一个油城,两个林城,还有牡丹江、黑河,占全省城市数的三分之二。而且从全省来看,资源量随着开采在不断下降,能够取代资源产业的新产业尚未培育起来,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难。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用好用活用足政策,进一步加快全面振兴的进程。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在产业组织结构方面,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强人才培训、人才引进和人才激励;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依托我省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等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和大项目建设,增强发展潜力。突出抓好交通和能源。在能源设施方面,要优化能源结构,尽快编制实施全省新能源发展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天然草场恢复和保护等生态工程。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抓好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工作;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在民生具体问题方面,突出解决好住房和冬季取暖。(编辑/刘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业竞争力投资
基于产品层次差异的中美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煤矿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探讨
包含对赌协议的投资合同初始成本会计处理刍议
关于我国PPP模式应用的问题探讨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浅谈对银行投资价值的研究
房地产泡沫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探讨
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产业链、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