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精”字上着力,打造高效美术欣赏课

2014-12-01 04:05黄华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居图黄公望富春山

黄华

【聚焦缘起】

在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和其他教师的课堂观摩中,我发现“美术欣赏课”教学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教材分析不够深入,作品分析表面化;教学面面俱到,把握不住重点;教学方法单一,课堂单调;只讲不练,课堂没有美术味……总之,欣赏课教学的实效性不高。

“美术欣赏课”到底怎么上才高效?2013年底,市美术教研员张重欣老师在一次课堂节活动中,号召我们美术教师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堂教学展开研究。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聚焦美术欣赏课,纷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展开研究。我通过浙美版第十册《中国传世名作》一课(老教材),对美术欣赏课教学做了些尝试和探索。

【课堂回放】

《中国传世名作》一课,教材内容丰富,呈现的传世名作很多,都是名垂千古的艺术珍品,每一件都可以单独作深入地分析和讲授。翻阅着教材,我思索着怎么才能上好这节课?是一件件分析?还是挑几件重点讲?我能不能就精选其中一件有代表性的作品上一节专题的欣赏课,并以此对欣赏课教学做一番探索?经过一番综合考量和比较,我选择了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精心准备了一节专题欣赏课。

《富春山居图》一课,从选课、校内磨课到全市课堂教学展示,历经了两个多月的磨砺。2014年5月9日下午,全市的“欣赏·评述”美术教学展示活动在丈亭镇小举行,我作为第五区域的代表执教《富春山居图》一课,以下为课堂部分片段:

一、山水欣赏,初识山水画,导入课题

好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石。我从现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游山玩水说起,组织学生欣赏富春江美景,引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和风格流派,给学生接下来赏析《富春山居图》做好感知铺垫。

二、整体欣赏《富春山居图》,了解黄公望

教师出示《富春山居图》(附图)作品模本和多媒体图片,整体感知、欣赏作品。

教师:为了真正了解这幅名作,也为了帮助老师画好山水画,我们分成四组展开研究,每组具体研究一项内容,其他三组进行补充研究。学生在作业纸上写下自己所在组要研究的问题;

1、“山” 探究组:黄公望如何表现不同的山?

2、“水” 探究组:水用了哪些方法表现?各有什么特点?

3、“树” 探究组: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树?

4、“意境”探究组:联系黄公望的人生经历,此图表达了画家怎样的思想?

三、研究与鉴赏《富春山居图》的画面内容与表现技法

1.“山”探究组

教师:黄公望如何处理山的远近关系?山的表现方法有哪些不同?

学生A:我发现前面的山看起来清楚,后面的有点模糊(虚实)。

教师:这个特点很明显!大家发现了吗?

学生B:我发现,画中其他地方的山也是这样的(从局部到整体)。

教师:嗯!很好!就是说画家把前面的山表现得实在、清楚,远处的山画得简单、虚。

那么前面的山和远处的山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C:前面的山纹路(皴笔)比较多,后面的山看起来很简单。

教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谁还有发现?

学生D:前面的山画家画得仔细,用了很多线条,后面画家很随意,好像用大笔涂上去的。

教师:你研究地很深入,连表现形式都说到了,表扬你!

教师小结:山的高低起伏、墨色变化、线条表现、近山描绘细致、远山描写粗率,以墨直写,

虚实相生;山体表现(披麻皴),(教师简单示范“披麻皴”)。

2.“水”探究组

在这组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很快就从图中山脚的位置发现了表现水的线条,通过比较发现了有的线条粗,有的细。在探究远处的江水时,学生遇到点小困难,因为他们找不到表现水的线条。“画水一定要用线条吗?”,在我的启发下学生惊喜地发现远水原来是用空白(留白)表现的,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学生为惊喜的发现而激动不已。合作探究后,通过我的小结分析,学生对名作中水的表现方法和美感了然于胸。

3.“树”探究组

在探究“树”的表现特点时,学生能准确发现近树与远树的不同,近者表现细致、皴擦有秩,远者简单勾画、以点概之。

四、初探“文人画”,了解作品内涵

在这个环节中,我引领学生探究一个难点,就是如何理解这幅名作的“内涵”,即第四个问题——“意境”探究。对于“意境”这个词的含义,学生已经通过之前的学习掌握,但对于这幅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则不是一下子能悟到的。于是,我组织学生从了解元代“文人画”的特点入手来探究,学生就能一点就通了。在交流中学生各抒己见,兴致高昂。

五、《富春山居图》多桀的命运及历史意义,等等

【课后反思】

打造一节高效的美术欣赏课,需要的不仅是底气和经验,更需要用一种独特的眼光。我们可以从作品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入手,于“精”字上下功夫,提高美术欣赏教学的实效性。

一、作品要“精研”

对美术作品作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是上好一节“美术欣赏课”的前提。美术课程标准强调,我们要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美术作品。一件杰出艺术作品的诞生,受到了特定历史、社会、文化、民族、艺术家等多方面的影响。为了能更深入地欣赏它、挖掘它的价值,就应该多方面对它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甚至研究。

对作品的研究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要“精研”。我们必须厘清作品形式、内容、背景、作者、技法等之间的关系,准确理解、把握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努力使欣赏从视觉的直观层面上升到理论分析的层面。教师课前对美术作品研究的深度、广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层次。

黄公望的名作《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山水画传世名作,作品不但凝结了黄公望一生的独特经历,更是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一切精华,代表了元代文人绘画的全部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不但阅读了中国山水画相关发展史,还读了黄公望的传记,更对作品从历史、美学、表现技法、构图等角度分析、审视其内涵和审美价值。如若不是这番深入研究,则根本无法给学生讲清作品的来龙去脉和作品背后隐含的“庐山真面目”。只有课前深入研究,才能课堂“浅出”。

二、内容要“精挑”

在一节美术课40分钟的时间里,我们到底要给学生准备什么样的“视觉大餐”和思维碰撞?是要面面俱到、玲琅满目?是点到即可、浅尝辄止?还是挑准精品细细品味?课堂要高效,关键还是我们要对教学内容、欣赏角度做精心选择,把握住重点。

欣赏教学要牢牢把握核心的内容,去繁就简。哪些是核心内容?我觉得关系作品形式、表现技法、审美价值、美术史意义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专业特长而有所侧重。课堂上,如果我们用了大半节课来分析作品社会背景,反而把作品美术形式、价值、技法等学科要点一带而过,这就成了舍本逐末。

找准欣赏角度很重要。对一件作品,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选择最有价值、最贴近学生的角度展开欣赏。我们可以从美术语言的角度、历史文化的角度、美术史的角度、心理学的角度、图像学的角度、社会学的角度等多方位对作品展开赏析。我们要甄选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美术学科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当然各个角度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而是彼此之间有重叠、有侧重。

《富春山居图》不但涉及黄公望人生几个阶段的经历、元代独特的历史氛围、文化特色、还关乎浙江地貌特征、山水画构图、绘画技法、作品装裱形式等等多个内容,如果这些内容都要面面俱到,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对学生而言肯定会听得云里雾里抓不住要点。所以,我抓住《富春山居图》作品本身具有的独特的山水画表现技法这个核心内容展开教学,以“树”、“山”、“水”、“意境”的表现技法和手段为要点,通过读图寻式,比较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收获颇多。人物经历、社会背景、地貌特征等我都巧妙渗透在各个环节中,至于作品内涵、美学价值我点到即止,让学生自由去领悟,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

三、方法要“精选”

精挑了教学内容,而没有相应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所以对教学方法,我们要“精选”。

寻找适恰的教法:一般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比较法、讨论法、讲授法、辩论法、情境法等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我们要遵循灵活整合、尊重学生、突出重点的原则,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巧妙运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看具体的目标定位、内容特点和教师专长等因素。

我在构思《富春山居图》一课时,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进行了认真、反复地思考。整整一节课就欣赏《富春山居图》一幅作品,如果选择单一的教学方法,课堂必将陷入“僵局”;如果选择传统的讲授法,教学也终将成为“死局”。这节课中,比较法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富春江景色与黄公望作品的比较、《富春山居图》与其他不同风格山水画的对比、教师示范与名作的比较、教师先后出示的范作比较、作品中不同景物远近虚实处理的比较……正是在不断的比较中学生领略了传世名作的独特风貌,了解了艺术作品的前世今生。

体现主体的学法:“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是当下课堂教学的一项的重要理念。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以学促教。因此,在《富春山居图》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教学中,学生分成四组,根据问题提示以小组为单位主动开展探究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积极主动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要求主客体高度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真情实感、获得深刻体验。

四、味道要“精到”

观摩过“欣赏课”的老师都有过同感,就是不少“欣赏课”变了味,成了语文课、历史课、品社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教师自身美术素养的缺乏,有些是方法上过于偏重教授法,有的没有把握好重点等。那么如何使欣赏课具有淳淳的“美术味”呢?

美术课程具有视觉性和实践性。我们只有真正理解美术课程的性质,才能在教学中凸显“精到”的美术味。

一是观图寻式: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视觉形象、图像媒材对学生知觉的刺激,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作品图片的呈现,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可以在先整体后局部,也可以先局部再整体;可以多媒体呈现,也可以是实物呈现。我们可以根据教学设计巧妙组织。

二是手眼并用: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绘画、工艺的实践操作经验,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我们要善于借助我们教师示范或学生绘画与工艺等美术实践的“外力”,才能使欣赏教学“锦上添花”。

欣赏前动手:围绕教学目标,我们在欣赏前就安排教师示范或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体验,发现“疑问”,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欣赏中动手:我们可以在欣赏活动过程中,根据教学重点展开适当示范或练习,欣赏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相比较,相得益彰。

欣赏后动手:在欣赏活动结束后,我们根据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动手练习来加强学习体验,深化教学效果。

总之,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中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正亟待我们去反思、去探索、去解决,如果我们注意在“精”字上做点文章、下点功夫,对于提高我们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实效是有帮助的。

(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 浙江宁波)

猜你喜欢
居图黄公望富春山
黄公望的人生
龙门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杭州 富春江边富春山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经典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