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手中的手机

2014-12-02 20:29
大众摄影 2014年8期
关键词:尝试摄影微信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手机摄影应该是年轻人观看世界的方式,展现的应该是年轻人的眼光与观念,

而不能用传统影像的审美去欣赏与衡量。

这种说法乍一听似乎有点儿道理,但是仔细琢磨又感觉不那么靠谱儿。

手机也好,相机也罢,无非是具有影像采集功能的一种工具,

按照工具来划分影像的类型实在有些欠通,

再从摄影者的年龄段来引导手机摄影的主流归属,更是无理可循了。

土耳其卡帕多西亚地区,以拥有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貌而著称,欣赏的最佳角度就是乘坐热气球从空中俯瞰,当朝阳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的时刻,人们在热气球上看到的景象,仿佛登临月球。以往的经验告诉我,此刻天空云量较多,光比不会太大,这样的光照条件最适合手机表现。

地中海与爱琴海交界处的博德鲁姆港湾内常年泊满游艇,高耸的桅杆密密扎扎,错落有致,在昔阳的映衬下颇为壮观。这样的场景我有点熟视无睹了,重复拍摄某一题材不是我的嗜好,应该找点新鲜刺激的题材。我在港湾内寻觅,微波荡漾的涟漪吸引了我的目光,随着光线的减弱,色温逐渐发生变化,光影、色彩或浓或暗,斑驳陆离,酷似泼墨重彩的画卷。

在风光摄影中,某些景物的存在与独特的气候现象密不可分,就像画面中这棵普通的树,它即不是珍贵树种,也缺少高贵气质和奇特造型。但是每隔半年,当我再次看到它的时候,总有一种似曾相识,又陌生的感受。只因独特的地貌、独特的气候条件与瞬息的光影,造就了它特立独行的存在。

翟东风

手机拍摄原则

画面主体影像尽量饱满,构图一次到位,避免使用数码变焦和后期剪裁,区区800万像素,禁不起裁剪啊。

光照条件要均匀,避免大光比及逆光拍摄。例如”热气球“的那组图片,拍摄时光线较暗,基本不具备拍摄条件,在平衡构图的前题下,选择喷火的时机按动快门,既有充足的光照,又有较强的动感。

保持稳定性,必须双手持机拍摄,轻轻触动快门,单手持机“玩儿票”的拍法只会导致图像松散,品质不高。

两年前,我用一部iPhone4s开始了微博之旅,把玩的同时我也在思考,尽管当下的手机影像素质早已今非昔比,但必须正视现实,手机毕竟不是照相机,拍照功能吹嘘的再强大,绿豆大小的镜头,如何与专业镜头的光学透镜相媲美?

多年从事专业摄影养成了严谨的习惯,即便是使用手机拍摄也绝不会马虎。我使用的iPhone4s手机镜头,相当于135相机35mm镜头的视角,是经典的人文摄影视角,搭载的是背照式CMOS传感器,像素达800万。但这些数据都不足以证明此款手机可以轻松拍摄出优秀作品。众所周知,镜头与影像传感器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两大因素。而便携轻巧的手机,镜头注定是它天生的软肋。言外之意,现有手机还不太适合拍摄风景图片,特别是一些细腻场景的再现,弱光、低照度等环境更令手机无能为力。

难道手机真的拍不出优秀的风光图片吗?为此我做了一些尝试,扬长避短是我使用手机拍摄的法宝,本文展示的手机图片,在选材、构图、用光上都比较考究。

线云强

手机拍摄原则

手机、相机一个都不能少。手机便于及时地传播或分享,但是想要获得高品质影像时,仍然离不开相机。

尝试构图角度多变。体积小巧、屏幕较大是手机的优势,所以手机可以放在任何角度进行拍摄。尝试更加独特的视角。

玩转手机软件。很多时候,手机直接拍摄出来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下载一些有趣的图像软件加以应用,可以让图像更具感染力。

自从手机拥有了拍照功能后,我就一直没有忽视,和微博、微信和QQ空间,成为影像传播最广袤的平台。在摄影创作中我一直养成了用相机和手机拍摄同一题材和场景的习惯,照相机拍摄的照片用于出版和影展,手机拍摄的照片用于微博和QQ使用。尤其是微信出现后,成为我个人和朋友圈分享展示影像的重要平台,我用手机拍照仿佛变成了小时候写日记的习惯,每天用苹果或三星手机拍摄自己最感动,最有意思的照片,并通过指划修图软件进行制作与朋友们分享。

2010年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2012年穿越无人区阿尔金山、2013年西藏采风及“和平使命” 2013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我的手机摄影成了微信朋友圈关注的焦点,国内媒体分分约稿,手机摄影不仅给朋友们传递了正能量,也为国内媒体用稿提供了方便。

好的摄影人要把生活当作摄影,把摄影当作生活。在“全民摄影时代”的今天,我真的感受到手机摄影的方便与图片使用的快捷,它已经成为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种方式。

李舸

手机拍摄原则

用手机的视角观察世界。手机具有更加隐蔽的拍摄特性,往往不会干扰被摄者,所以能够让我们更随心所欲地去观察、发现和拍摄。

后期软件很关键。手机的后期不像使用电脑软件那么复杂,许多软件大同小异,最好选择使用一两种,这样才会得心应手。

尝试与照相机连接。目前大部分相机都有WiFi功能,可以直接将图片转入手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玩法,可以尝试。

三年多前我开始用手机来记录身边发生的一些故事,开始也只是作为配合微博、微信内容的图片来拍摄和分享,也正由于智能手机小巧便携,同时又具有3G和WiFi功能,所以注定手机的这种优势可以为新闻采访所用。所以很多时候,我不仅随时会用手机来在记录身边生活趣事,也会在采访中拍摄一些工作所需的新闻照片。比如2013年四川芦山发生地震,我在现场采访时,便主要依靠手机来拍摄,所得到的影像品质用于专题发稿没有任何问题。

当然,与专业的照相机相比,目前的手机成像品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器材及各种分享方式,比如使用带有WiFi功能的相机与手机配合等等。不过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相信手机现在存在的一些技术瓶颈在不久之的将来一定会得以解决。

猜你喜欢
尝试摄影微信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微信
微信
微信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