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体会

2014-12-02 03:17吕述友江苏省沭阳仁慈医院江苏沭阳223600
吉林医学 2014年35期
关键词:病况免疫抑制骨髓

吕述友(江苏省沭阳仁慈医院,江苏 沭阳 22360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组织异常引起的血液内科疾病。临床对MDS病因尚未明确,但是通过血液检测及相关症状识别,可以提前诊断患者是否为MDS,进而提升临床治疗工作的实际效果。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32例在我院血液内科接受诊断治疗的患者,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流程及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8例,平均年龄(67±3.3)岁;女4例,平均年龄(62±1.8)岁。年龄55~75岁,平均(63±2.8)岁。临床初步诊断发现,MDS症状集中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医学血液检测多数患者有贫血、感染、中性粒细胞异常等。

1.2 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血液内科疾病治疗标准,本次对32例确诊者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选用3种治疗方式包括:支持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具体方法:①支持治疗:输入血小板、使用抗生素,根据骨髓增生病况控制抗生素计量。②免疫抑制治疗:临床采用ATG单药或联合环孢素进行免疫抑制治疗。③药物治疗:一是选择1,25双羟Vit D3,2 μg/d口服,持续用药12周以上;二是用Vit D330~60万U肌内注射,1次/d,8~28周。持续治疗6个月,对患者综合征情况回访调查,评估疗效。

2 结果

32例主要症状具体情况:贫血28例,肢体部位出血19例,脾肿大16例,肝肿大11例,容易感染14例等,血液检测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颗粒细胞异常;染色体异常等。经过6个月的个性化治疗,患者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血液检测结果趋于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经过支持治疗、免疫抑制治疗、药物治疗等处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控制,主要症状治疗后统计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说明,及时对MDS进行诊断,可尽早发现病情,提高了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效果。尽管MDS病因尚未明确,通过综合治疗可抑制病况加剧,避免白血病等严重病症发生。

3 讨论

3.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治疗MDS需考虑患者病发因素的可能性,对相关联因素进行详细检查以判断病况,主要对骨髓衰竭、并发症等问题细查。在治疗方面,MDS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拟定个性化治疗处理方式,通过对MDS治疗后恢复细胞组织功能状态,改善贫血、肢体出血、感染等症状[1]。

表1 32例治疗前后症状统计(例)

3.2 MDS临床治疗方式

3.2.1 支持治疗:当患者有明显贫血或伴心、肺疾患时,可输红细胞。RA和RA-S常因反复输血造成铁负荷增加。在有出血和感染时,可输入血小板和应用抗生素,预防性输注粒细胞和血小板对MDS患者无明确疗效。

3.2.2 免疫抑制治疗:ATG单药或联合环孢素进行免疫抑制治疗(IST)选择以下患者可能有效:无克隆性证据的≤60岁的低危/中危-1患者,或者骨髓低增生,HLA-DR15或伴小的PNH克隆。不推荐原始细胞>5%,伴染色体-7或者复杂核型者使用IST。近有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发现IST与最佳支持治疗生存期相当。对于MDS采用抑制T细胞功能的治疗需慎重。

3.2.3 药物治疗:MDS患者恶性克隆中的某些细胞仍保留分化潜能,一些药物能诱导瘤细胞分化。目前常用的有1,25双羟Vit D3,2μg/d口服,用药至少12周。或用Vit D330~60万U肌内注射,1次/d,8~28周。在用药中部分患者血象改善。该类药物可引起威胁生命的严重高血钙,故应严密监测血钙变化。13-顺式维甲酸在体外培养中有诱导分化作用,但临床应用不理想,国内多采用全反式维甲酸20 mg,3次/d,口服。小剂量阿糖胞苷对髓性白血病有分化诱导作用,目前已用于MDS,特别是RAEB和RAEB-T,缓解率约30%,10~20 mg/(m2·d)皮下注射,7~21 d。

为防止病况恶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对MDS及时诊断与检查可抑制病况加重。本次32例经过诊断治疗之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抑制,持续延长治疗时间效果更加明显。

[1] 谢曼冰,柯 康.巨核细胞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他疾病中的诊断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0,31(1):1.

猜你喜欢
病况免疫抑制骨髓
99m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18F-FDG PET/CT诊断骨髓纤维化1例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因、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治癌症,生存质量很重要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赞美骨髓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
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CK-MB致结果偏高的原因分析
哪儿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