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应用

2014-12-02 01:00贝亮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9期
关键词:质量改进评价

贝亮

摘 要:开展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并完善,能够保障产品可以顺利交付给客户,并满足适航标准和客户安全运营要求。这也是航空器制造商OEM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该文通过对FCOM2的质量完善历程进行总结,提出了通用的飞机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机制,以便于改善技术出版物整体质量。

关键词:技术出版物 质量改进 评价

中图分类号:Z2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243-04

开展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并持续完善,能够保障产品可以顺利交付给客户,并满足适航标准和客户安全运营要求。这也是航空器制造商OEM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与飞机相关的任何一份技术文件的形成都是相关编制人员辛勤劳动的成果,是智慧的结晶,是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但是其质量却需要一套客观公正的方法和体系来进行评估和判定。

1 技术出版物的重要作用

民用客运飞机的市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质量,这个质量不仅包括最终的实物产品飞机的质量,还包括伴随着飞机同时产生的技术文件—— 技术出版物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和客户服务的质量,其中等同飞机一样最重要的是飞机技术出版物质量。作为一种飞机服务类的技术文件,技术出版物是以文字和表格的形式说明飞机产品的技术特征、组成情况、实现要求、运行使用以及维护约束等方面,为产品实现、使用、运营和维修提供指南[1]。

作为随飞机交付一起使用的一类重要的技术文件—— 飞机技术出版物,是飞机产品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它的质量优劣好坏,会直接影响局方的适航审定和批准,也是直接影响用户决定是否订购飞机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在飞机交付后的全寿命期内(一般民用客运飞机为20年寿命),技术出版物是保证飞机正常安全运营的重要技术保障。而内容完善、质量优良的飞机技术出版物,不仅能提高运营、维护、保养和修理质量,缩短排故周期,减少停场时间,保证持续适航和飞行安全,显著提高用户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直接或间接提高飞机的市场形象和制造商的声誉[2]。无疑会是航空公司等用户和使用者愿意使用和长期使用的根本原因。

2 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2.1 目的

编写技术出版物是一项基础性,专业性以及经验值很强的技术类工作,也是最终产品功能实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需要集中设计人员,编制人员,以及有相关丰富经验人员等专业人士的集体智慧,多次探讨,反复验证确定后才能最终定稿。因为最终完成的技术出版物是要交付给使用飞机的使用者如飞行员,机务,乘务,签派等人员实际使用,必须确保相关技术出版物的安全正确和好用易用。对其编写完成后的技术出版物质量进行评价的目的:一是衡量现有的技术成熟度;二是评价员工工作质量;三是通过评价技术出版物,可以及早发现并解决和完善问题。最终确保交付到客户手上的技术出版物是正确无误、操作优良、质量绝对有保障的产品。这也是用户的期望和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

2.2 意义

进行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可以使技术出版物工作不断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各类出版物编写水平的良性循环;通过编写手册文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技术以至改进产品,促进公司能力建设;显著增强公司员工的质量意识,在公司范围内形成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此外,通过技术出版物的不断成熟以及系列化还能形成宝贵的知识库,有效克服人才断层所导致的技术衔接等问题。

3 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的分类原则

通过对国内外同类飞机技术出版物的对比研究及分析,并依据AC-91-11咨询通告、ATA2200规范、维修工程分析及客户对技术出版物的要求,可知一般民用客机需要编制的技术出版物基本上分为维修要求类、维修程序类、构型控制类、培训类、运行程序类、其它类等类型。

因每一种类型的技术出版物都有不同的应用对象和范围,对其进行的评价也应该各有不同,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可以分为4大类来进行质量评价。

(1)运行类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

(2)维修程序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

(3)维修要求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

(4)构型控制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

4 技术出版物编写质量的评价依据和标准

4.1 技术出版物编写质量评价依据

对技术出版物的评价依据可以大致分为3个层次。

4.1.1 法律法规,适航规章、行业标准规范等

作为与飞机同时使用的各类技术出版物应遵循并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飞机型号研制过程,生产制造,直至取证交付使用,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各类标准种类数量庞大,其中适航法规的要求是一种强制性要求,是保证飞机安全的最低标准,飞机设计伊始就必须表明对其的符合性,在相应的技术出版物中必须予以佐证。一些国际航空领域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也必须按需选用以指导和规范飞机技术出版物的研制,例如ISO、SAE、ATA2200、S1000D等。此外,公司制定的有关技术出版物编制规定,签署流程以及编写要求等企业标准也在此列。这些都是评价技术出版物质量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依据。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ATA220规范和S1000D标准,其中ATA2200是当前全世界范围内航空业上主流机型采用的一种技术出版物规范,目前ATA 2200规范已经被国际上主流的飞机制造商和飞机运营商所采用,是实际上的国际规范,国内外民航用户已完全习惯了使用按照ATA 2200规范编制的飞机技术出版物[3]。作为连接飞机技术各种出版物之间的纽带,数字化编码标准对飞机技术出版物进行统一编排和交叉索引、查询的基础,是飞机技术出版物进行合理组织的基础的、重要的标准。而S1000D是代表着新的机型和未来机型将会普遍采用的一种技术出版物数字规范,继承和发展了ATA 2200规范的数字化先进理念,突破了传统的手册概念的束缚,使用数据模块进行技术数据的管理,一经创建,多次重用。endprint

4.1.2 技术规定和规范文件

除上述法律、法规及各级行业标准要求外,有关的技术规范文件也是编写技术出版物所须遵循的依据。技术规范文件一般是指由公司自行组织制定的专业方面或者具体设计工作制定的规范类文件,一般是编制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技术准则、方法和基本的规定,例如飞机飞行手册编制规定、飞机DTD定义规范等。这些文件是指导编写相关技术出版物的操作性极强的文件,也是评价技术出版物质量的最直接的依据。

4.1.3 相关技术文件和要求

此外,对技术出版物的评价依据还包括与其相关的技术要求、技术协调单等。以飞机技术出版物样式开发为例,技术出版物的源数据都是不带任何格式和标记的非结构化文档,要形成用户可以正常使用的手册,必须有样式的支持。而对具体某一出版物—— 手册(如AFM)进行手册样式的评价,则具体的样式开发要求(AFM样式开发要求)就是一份非常重要的评价依据文件。

除此类的顶层要求外,还存在与其编写任务平行有着协调关系的其他外在输入,如用户的特别要求,专业系统/分系统的特殊技术要求等等。这些技术和非技术要求,以及和设计研发、制造间产生的技术协调单等也都是一个系统设计集成并最终编写成手册的工作依据,这也是评价这个系统技术出版物编制质量的评价依据之一。

4.2 评价标准构建

对技术出版物的评价工作中,评价标准的设定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确定完善、合理的质量评价标准才能正确、有效的判别出版物编写的质量。设定评价标准应从技术出版物编写的目的来考虑,技术出版物编写质量和技术本身也是分不开的。所以对技术出版物的编写质量进行评价至少应包括4个方面的评价标准: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操作性。这4个方面评价标准相辅相成,构成统一的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对技术出版物的评价方法也依此而展开。

4.2.1 完整性

技术出版物的完整性可以判断编写者对手册主题、手册编写目的及其技术内容的整体把握程度。手册中不应有成块短缺或细节短缺的问题。以飞机飞行机组操作手册(FCOM2)为例:如果缺少了EICAS告警信息相对应的操作程序,就会使飞行员在飞行时遇到该问题会束手无策,这会导致极大的安全隐患,此类内容缺失的技术出版物就不能称之为一份好文件。细节短缺主要指技术出版物在数据指标、满足要求方面的欠缺,这类问题一般需要通过对照输入源数据文件得知,往往是存在技术问题的地方。

4.2.2 准确性

出版物的准确性包括出版物技术内容的准确性和文字表述的准确性。通过评价相应内容准确性,可以判断手册编写者对技术的理解和把握是否正确和透彻。技术错误会对产品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实践中一般通过专家评审、验证等方式评价;文字表述错误有可能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反映编写者对技术背景知识、相关领域技术经验的掌握程度。

4.2.3 规范性

技术出版物应是规范的,主要是指的规范包括文件书写格式、图表格式、编号排列等,以及名词术语、符号、标准尺寸、量纲与单位及其换算、公差系列标准等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为满足文件规范性的要求,需要对这类基础标准有全面的了解。

4.2.4 操作性

技术出版物的可操作性是指按照技术出版物的描述可以开展后续相关的运行操作、试验、维修、服务等工作。例如操作程序类技术出版物就应该包括进行操作所必需的条件、状态信息,动作反馈、操作方法和程序等方面的要求。操作人员依据这样一份文件,就可以顺利的按既定目标完成操作,达到安全使用飞机的目的。操作类技术出版物编写的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实践,所以对其指导实践的能力(即可操作性)的评价,也是评价一份技术出版物优劣的重要评价标准。

4.2.5 其他

对不同类别的技术出版物,还可以针对其特点提出针对性的细化评价标准。例如维修类技术出版物,可以对其维修程序的步骤合理性进行评价;运行类技术出版物中的操作类手册可以评价其操作程序是否优化、动作设置是否合理以及状态信息和条件要求是否明确等。问题解决类技术出版物可以评价问题的原因是否分析到位、是否充分运用数据和分析工具、采取的对策措施是否有效以及是否举一反三等。

5 技术出版物编写质量的评价方法

采取恰当的评价方法对技术出版物编写质量进行有效评价,是促使技术出版物编写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技术出版物有效的评价方式,一般只采用书面验证评价和实际操作验证评价。评价时还特别需要注意细化要求,有针对性,并注重操作的实用性,便捷性和有效性,最好实现量化评价。

5.1 书面验证评价

书面验证是用设计数据、试验及试飞数据、工艺规范、飞机构型信息等与技术出版物内容进行书面对比分析,检查技术出版物内容的技术依据和数据来源,确保技术出版物内容的正确性。书面评价的实现方式一般可通过自评、互评、专家评审、活动评审等方式完成。

(1)自评。

自评是指出版物编写者进行的自我评估,一般通过同类机型同类技术出版物对比分析或者依据编制规定要求,找出所编写的技术出版物的差距以便改进。

(2)互评。

互评是指由团队中的另外一人对文件进行二方评估,从校对的角度查找文件的不足以提出改进点。

(3)专家评审。

专家评审是邀请同行专家如飞行员,机务,航空工程师等主要从专业技术角度审阅文件,提出改进建议。

(4)活动评审。

活动评审是指由主管部门(如TCT,AEG,适航中心等)组织相关专家围绕技术出版物从各个角度审视手册,提出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最后由文件编写者最终权衡是否采纳以及如何采纳这些意见和建议。

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法主要解决技术出版物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方面的问题。采取专家评审和活动评审的方法主要解决技术出版物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方面的问题。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技术出版物重要程度选择评价方式,也可以多种方式混合使用。endprint

5.2 操作验证评价

开展操作验证评价需要具有专业资格证书的人和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才能胜任。对技术出版物开展实际操作验证评价,一般主要是专业人员,借助一定的专业设备和环境,检验所有可操作项目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由专职专业验证人员在真飞机、模拟器或工程试验机上,进行可操作性验证的通过概率,可用来评价操作验证结果的优劣。通过率越高,说明程序的可操行性越好,其编写的质量也越高,为了基本的航空安全,最终交付给用户的可操作项目应该是也必须是100%通过操作验证评价。

5.3 评价打分表的建立

通过开展上述质量评价工作,就可以得到较多的数据输入。以某型号飞机的技术出版物为例,典型的输入数据(excel记录)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AEG评审发现的问题;

客户评审意见;

手册验证过程发现的问题;

与设计的问题协调单(TPCM)输入问题;

其他评审发现的质量问题;

校对审核过程发现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可以归纳形成各种基础评价打分表。打分表一般可以结合“检查单”制定,“检查单”是指根据特定的要素对象,列出相关的判断选项,然后逐项加以答复、研究,从中获得改进方向和改进意见,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给予检查人员启示,考虑问题更有条理性、全面性。以FCOM2为例,将2009年客户对某型号飞机技术出版物的评审结果制作成EXCEL表格,构建详细分类的评价检查表,如表1所示。

这里我们以FCOM2接受AEG评审和客户评审时发现的390条意见和模拟机39条预验证程序通过率为例,采用该文所述评价标准中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和操作性为依据来划分输入源数据。

其中,因现阶段受条件所限,初步设定各方面评价要求相同的基本分值(B=100);然后从评价要求对FCOM2手册质量的影响大小给出权重(ω),在现阶段,我们初步确定权重可以采取统计分析专家意见得出[2],初步设定的指标中完整性为0.25(其次重要),准确性为0.4(最重要),规范性0.1(重要),操作性为0.35(非常重要);最后构建的FCOM2质量评价打分表如表2所示。应用评价打分表对手册进行评价时,可以由评价人员比照各方面要求查找手册存在的问题,每个问题均需记录在案以备编写人员改进,发现问题数量(Di)乘以扣分系数(C=A*D-1 *100%,A为专家所有意见数量)得到扣分。对手册进行全面评价后,可以得到每个方面的量化评价分数和最终评价得分。

通过各方面的评价分数可以看出FCOM2手册薄弱方面:完整性欠缺、准确性不高、规范性不强、操作性不佳。采用雷达图直观地显示各要素不同评价方面的水平和薄弱点。用折线标识该版FCOM2不同方面的实际状况,见图1。

通过雷达图,我们需要在该手册质量上来实现较大的改进和完善,目前COMAC成立飞机技术出版物编写完善联合工作团队-IPT的目的正是如此。

最终评价要素得分还可以作为确定手册版次完善目标的依据,最终得分则可以作为手册质量完善状态的依据或下一版本的参照标准。

6 构建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机制

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一旦明确,就可以开始建立完备的程序化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机制。以FCOM2的评价机制拓展到其他所有的技术出版物,其实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发现问题→收集问题→评价质量→改进完善→再次评价直到质量达标。图2是推荐的一种技术出版物质量保障机制流程图。

编制、校对、审核,一般可以在部门内完成;一旦完成部门审定,就应该着手准备专家评审和活动评审,该流程建议至少进行两次;之后就可以走会签和批准流程,直至交付印制。

只有建立标准而完备的评价组织机制,才有可能让技术出版物的质量工作常态化、标准化、程序化、最优化。通过组织机制内不间断的质量评价流程,不间断对相关的技术出版物进行改进与完善。

7 结语

该文是基于某型号飞机技术出版物完善联合工作团队(IPT)开展手册完善工作期间,依据飞行类手册的最新工作机制和完善历程提出的,期望通过IPT团队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也不断总结相关技术出版物的质量评价经验,同时通过FCOM2的评价样例,探索技术出版物质量有效改进的评价方法,以提高民机技术出版物整体质量,为保证民机质量做出贡献。

该文通过研究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机制,结合某型号飞机的飞行机组操作手册的完善工作,开展了4个方面的质量评价工作,最后形成了一个仅从技术上可行的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机制,但是影响技术出版物质量的非技术因素,如人员专业素质,管理激励措施,办公环境设施等等,并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下一步研究将从非技术因素着手。

参考文献

[1] 李哲,王永.提高技术文件质量的方法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1(3).

[2] 梁娟.民机技术文件质量评价的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2(3).

[3] 凌云霞.浅谈ATA 2200的编号方法[C]//.2007年中国国防工业标准化论坛.2007.endprint

5.2 操作验证评价

开展操作验证评价需要具有专业资格证书的人和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才能胜任。对技术出版物开展实际操作验证评价,一般主要是专业人员,借助一定的专业设备和环境,检验所有可操作项目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由专职专业验证人员在真飞机、模拟器或工程试验机上,进行可操作性验证的通过概率,可用来评价操作验证结果的优劣。通过率越高,说明程序的可操行性越好,其编写的质量也越高,为了基本的航空安全,最终交付给用户的可操作项目应该是也必须是100%通过操作验证评价。

5.3 评价打分表的建立

通过开展上述质量评价工作,就可以得到较多的数据输入。以某型号飞机的技术出版物为例,典型的输入数据(excel记录)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AEG评审发现的问题;

客户评审意见;

手册验证过程发现的问题;

与设计的问题协调单(TPCM)输入问题;

其他评审发现的质量问题;

校对审核过程发现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可以归纳形成各种基础评价打分表。打分表一般可以结合“检查单”制定,“检查单”是指根据特定的要素对象,列出相关的判断选项,然后逐项加以答复、研究,从中获得改进方向和改进意见,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给予检查人员启示,考虑问题更有条理性、全面性。以FCOM2为例,将2009年客户对某型号飞机技术出版物的评审结果制作成EXCEL表格,构建详细分类的评价检查表,如表1所示。

这里我们以FCOM2接受AEG评审和客户评审时发现的390条意见和模拟机39条预验证程序通过率为例,采用该文所述评价标准中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和操作性为依据来划分输入源数据。

其中,因现阶段受条件所限,初步设定各方面评价要求相同的基本分值(B=100);然后从评价要求对FCOM2手册质量的影响大小给出权重(ω),在现阶段,我们初步确定权重可以采取统计分析专家意见得出[2],初步设定的指标中完整性为0.25(其次重要),准确性为0.4(最重要),规范性0.1(重要),操作性为0.35(非常重要);最后构建的FCOM2质量评价打分表如表2所示。应用评价打分表对手册进行评价时,可以由评价人员比照各方面要求查找手册存在的问题,每个问题均需记录在案以备编写人员改进,发现问题数量(Di)乘以扣分系数(C=A*D-1 *100%,A为专家所有意见数量)得到扣分。对手册进行全面评价后,可以得到每个方面的量化评价分数和最终评价得分。

通过各方面的评价分数可以看出FCOM2手册薄弱方面:完整性欠缺、准确性不高、规范性不强、操作性不佳。采用雷达图直观地显示各要素不同评价方面的水平和薄弱点。用折线标识该版FCOM2不同方面的实际状况,见图1。

通过雷达图,我们需要在该手册质量上来实现较大的改进和完善,目前COMAC成立飞机技术出版物编写完善联合工作团队-IPT的目的正是如此。

最终评价要素得分还可以作为确定手册版次完善目标的依据,最终得分则可以作为手册质量完善状态的依据或下一版本的参照标准。

6 构建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机制

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一旦明确,就可以开始建立完备的程序化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机制。以FCOM2的评价机制拓展到其他所有的技术出版物,其实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发现问题→收集问题→评价质量→改进完善→再次评价直到质量达标。图2是推荐的一种技术出版物质量保障机制流程图。

编制、校对、审核,一般可以在部门内完成;一旦完成部门审定,就应该着手准备专家评审和活动评审,该流程建议至少进行两次;之后就可以走会签和批准流程,直至交付印制。

只有建立标准而完备的评价组织机制,才有可能让技术出版物的质量工作常态化、标准化、程序化、最优化。通过组织机制内不间断的质量评价流程,不间断对相关的技术出版物进行改进与完善。

7 结语

该文是基于某型号飞机技术出版物完善联合工作团队(IPT)开展手册完善工作期间,依据飞行类手册的最新工作机制和完善历程提出的,期望通过IPT团队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也不断总结相关技术出版物的质量评价经验,同时通过FCOM2的评价样例,探索技术出版物质量有效改进的评价方法,以提高民机技术出版物整体质量,为保证民机质量做出贡献。

该文通过研究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机制,结合某型号飞机的飞行机组操作手册的完善工作,开展了4个方面的质量评价工作,最后形成了一个仅从技术上可行的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机制,但是影响技术出版物质量的非技术因素,如人员专业素质,管理激励措施,办公环境设施等等,并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下一步研究将从非技术因素着手。

参考文献

[1] 李哲,王永.提高技术文件质量的方法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1(3).

[2] 梁娟.民机技术文件质量评价的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2(3).

[3] 凌云霞.浅谈ATA 2200的编号方法[C]//.2007年中国国防工业标准化论坛.2007.endprint

5.2 操作验证评价

开展操作验证评价需要具有专业资格证书的人和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才能胜任。对技术出版物开展实际操作验证评价,一般主要是专业人员,借助一定的专业设备和环境,检验所有可操作项目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由专职专业验证人员在真飞机、模拟器或工程试验机上,进行可操作性验证的通过概率,可用来评价操作验证结果的优劣。通过率越高,说明程序的可操行性越好,其编写的质量也越高,为了基本的航空安全,最终交付给用户的可操作项目应该是也必须是100%通过操作验证评价。

5.3 评价打分表的建立

通过开展上述质量评价工作,就可以得到较多的数据输入。以某型号飞机的技术出版物为例,典型的输入数据(excel记录)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AEG评审发现的问题;

客户评审意见;

手册验证过程发现的问题;

与设计的问题协调单(TPCM)输入问题;

其他评审发现的质量问题;

校对审核过程发现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可以归纳形成各种基础评价打分表。打分表一般可以结合“检查单”制定,“检查单”是指根据特定的要素对象,列出相关的判断选项,然后逐项加以答复、研究,从中获得改进方向和改进意见,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给予检查人员启示,考虑问题更有条理性、全面性。以FCOM2为例,将2009年客户对某型号飞机技术出版物的评审结果制作成EXCEL表格,构建详细分类的评价检查表,如表1所示。

这里我们以FCOM2接受AEG评审和客户评审时发现的390条意见和模拟机39条预验证程序通过率为例,采用该文所述评价标准中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和操作性为依据来划分输入源数据。

其中,因现阶段受条件所限,初步设定各方面评价要求相同的基本分值(B=100);然后从评价要求对FCOM2手册质量的影响大小给出权重(ω),在现阶段,我们初步确定权重可以采取统计分析专家意见得出[2],初步设定的指标中完整性为0.25(其次重要),准确性为0.4(最重要),规范性0.1(重要),操作性为0.35(非常重要);最后构建的FCOM2质量评价打分表如表2所示。应用评价打分表对手册进行评价时,可以由评价人员比照各方面要求查找手册存在的问题,每个问题均需记录在案以备编写人员改进,发现问题数量(Di)乘以扣分系数(C=A*D-1 *100%,A为专家所有意见数量)得到扣分。对手册进行全面评价后,可以得到每个方面的量化评价分数和最终评价得分。

通过各方面的评价分数可以看出FCOM2手册薄弱方面:完整性欠缺、准确性不高、规范性不强、操作性不佳。采用雷达图直观地显示各要素不同评价方面的水平和薄弱点。用折线标识该版FCOM2不同方面的实际状况,见图1。

通过雷达图,我们需要在该手册质量上来实现较大的改进和完善,目前COMAC成立飞机技术出版物编写完善联合工作团队-IPT的目的正是如此。

最终评价要素得分还可以作为确定手册版次完善目标的依据,最终得分则可以作为手册质量完善状态的依据或下一版本的参照标准。

6 构建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机制

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一旦明确,就可以开始建立完备的程序化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机制。以FCOM2的评价机制拓展到其他所有的技术出版物,其实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发现问题→收集问题→评价质量→改进完善→再次评价直到质量达标。图2是推荐的一种技术出版物质量保障机制流程图。

编制、校对、审核,一般可以在部门内完成;一旦完成部门审定,就应该着手准备专家评审和活动评审,该流程建议至少进行两次;之后就可以走会签和批准流程,直至交付印制。

只有建立标准而完备的评价组织机制,才有可能让技术出版物的质量工作常态化、标准化、程序化、最优化。通过组织机制内不间断的质量评价流程,不间断对相关的技术出版物进行改进与完善。

7 结语

该文是基于某型号飞机技术出版物完善联合工作团队(IPT)开展手册完善工作期间,依据飞行类手册的最新工作机制和完善历程提出的,期望通过IPT团队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也不断总结相关技术出版物的质量评价经验,同时通过FCOM2的评价样例,探索技术出版物质量有效改进的评价方法,以提高民机技术出版物整体质量,为保证民机质量做出贡献。

该文通过研究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机制,结合某型号飞机的飞行机组操作手册的完善工作,开展了4个方面的质量评价工作,最后形成了一个仅从技术上可行的技术出版物质量评价机制,但是影响技术出版物质量的非技术因素,如人员专业素质,管理激励措施,办公环境设施等等,并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下一步研究将从非技术因素着手。

参考文献

[1] 李哲,王永.提高技术文件质量的方法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1(3).

[2] 梁娟.民机技术文件质量评价的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2(3).

[3] 凌云霞.浅谈ATA 2200的编号方法[C]//.2007年中国国防工业标准化论坛.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质量改进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关于电力设计企业开展创新型QC小组活动的研究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专业图书馆中的应用
考虑质量改进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