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师范能力培养的“综合英语”认知与教学*

2014-12-04 05:18
外语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综合英语师范语言

曾 绛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湖南工业大学,株洲 412007)

●外语教学

基于师范能力培养的“综合英语”认知与教学*

曾 绛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湖南工业大学,株洲 412007)

“综合英语”教学应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全面人文素质等的提高起到全面作用,而达到这一要求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扩充对“综合”的认知,才能有目的推动课程教学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本文持以“综合英语”教学训练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师范能力的指导思想,归纳本课程的师能训练内容,从《现代大学英语》中选取语言项目例解训练本专业学生语言基本功的方法与技巧。

课程概念; 师范能力的内容; 语言基本功训练

1 引言

《综合英语》作为英语专业(含英语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其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其在课程群中的主导作用一直受到外语院系和本专业师生的普遍重视,各高校在课时投入、教学设计、师资安排、设备配制、评价力度和科研定位等方面均给予了全方位、高程度的关注。《综合英语》对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多方面作用随着语言及语言教学学科的发展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该门课程进一步的教学发展(综合的课程认识观和通过课程教学实施学生多元能力培养)和投入后的教学效率最大化问题(本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中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语言学习能力的量化标准)一直是各外语院系主管人员和从事该课程教学和研究专家的关注点。

本文结合师范职业能力的内容和现实教学对学生师范能力的要求,总结出《综合英语》的层递性认识,并依据认识提出以该课程教学来训练学生师范职业能力的方法。在此构想下,列举语言基本功课堂训练的例证,与广大同行讨论如何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训练学生师范职业能力和在课堂内引导他们将学习内容转化为未来从事教学的能力。

2 课程的认识及对课程发展的回顾

《综合英语》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普遍当作“精读”(王才仁 1996:248-250)教学。教学以指导学生反复阅读和引导他们进行分层递进式理解课文,教学手段以解释 (explanation)课文中的语言现象和以释义法(paraphrase)处理课文中所包含的习惯表达、文化习俗以及意义较为深遂的段句。此种教学实际上是沿用语法翻译法,以两语比较而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和语言解释而达到理解语篇进而英汉互译的目的。此种认识上的教学效果多取决于教师的英、汉语语言水平。随着功能语言学在国内的发展和语篇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语篇分析的多种模式(Brown & Yule 2000:37-41)被引入《综合英语》教学,教学侧重语篇的不同文体而选择分析模式以揭示语篇主题思想和作者写作意图以及作者表达主题的叙述或描写方法。“精读”的概念不再仅仅停留在对阅读速度的规定,语言形式的操练,修辞效果的欣赏,文章体裁和文体特征的揭示,而更多地是在此基础上关注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的写作态度和采用的写作风格,并同时挖掘语言在语篇中的意义,语篇生成的历史背景和语篇反映出的人文精神、意识形态和世界知识等。

《综合英语》的“综合”一度被认为是“言语技能的综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制订组 1989),这一概念下的“综合”(integrated)是指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integrative training)来形成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以5项技能为训练手段来达到5项技能熟练运用的目的)即,教学中将各个课文及其内容都用作实施技能训练的材料,以实现5项技能综合发展的目的。《综合英语》进一层的理解偏向“语言知识”的综合(comprehensive)处理,多重视揭示语篇内部结构中的词法、句法、语义、修辞格等,并重视目的语外延的文化习俗和表达习惯以及它们与本族语相应内容的对比分析,以使学生通过熟悉语言知识和相关文化等达到对语篇的综合理解。《综合英语》再进一层的理解基于“专业内设置的系统课程”的综合(polysynthetic),持此理解的教师认为:《综合英语》是本专业系统课程中的主导课程,其具外延性或导向性,《听力》、《写作》、《口语》、《视听说》、《泛读》和《翻译实践》等课程均是这一课程的专项性的训练,而《英语国家概况》是《综合英语》语篇中所涉人文知识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延扩,《语法》则是引导学生对大学入学前语言知识的理性回顾和概念强化。(张正东 1987,章兼中 1993)以上“综合”的3种理解各有侧重且随语言及语言教学学科的发展而扩充,然,此3种理解下的综合绝不是对该课程及其发展的完整理解。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将专业学习4年分为“基础”和“高年级”两个阶段(各占两年),指出: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而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基础。《综合英语》设置在基础阶段(后续课程为《高级英语》),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在中学学习期间已构建起的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结合基础阶段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深化发展,是担任《综合英语》教学的教师应予高度关注并不断研究的问题,其中包括教师对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的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设立一个衔接中学基础和专业要求的水平框架并设计出师范职能训练和师范素质培养的方案。

设置《综合英语》的培养师范素质的目标应建立在以下3层认识上:(1)《综合英语》具有专业内多门理论学科的关联性,例如,语言基础知识(语音、构词、句型、语篇等)离不开语音学、音系学、音位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文化学、语篇语言学、文体学和叙事学等学科的理论支撑,教师应从中汲取这些理论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作为教学思想以指导学生的学习。《综合英语》(尤其作为英语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的教学还必须有心理学及心理语言学、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学科教育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学科理论的指导,并在多媒体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中运用这些学科的思想。依此,《综合英语》必须以多学科理论为导向和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按此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并指导他们不断总结和提炼“能引导他人学习”的方法和技巧。(2)《综合英语》教学在于帮助学生建构人文精神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教学中必须考虑引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和指导他们运用学习策略,组织他们从语篇中挖掘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3)实施《综合英语》的综合教学,教师还应建立起英语教学促进学生对现代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的认识。英语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使我国公民能在多元文化的世界格局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使他们具有快速检索、分析文献的能力和运用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处理信息而进行创新的能力。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对促进人类社会在21世纪各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和共同发展以及维护世界和平有着重大意义。在世界范围的政治、经济、教育和科技协调发展的视野中,英语教学宏观上必须建立发展的观点,微观上发挥《综合英语》的优势(课程教学成熟、教学研究队伍强大和学科地位稳定等)来训练学生未来发展的素质和能力。

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以《综合英语》教学训练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师范职业能力必须转变以下几个层面的观点:(1)在教学目标上,从单一学科封闭教育向综合学科协同教育的转变,并加强单纯文本教学转向文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2)在教学观念上,实现从重视语言知识传授和言语技能训练向语用能力和社会语用能力培养的转变,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导向;(3)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将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师生互动的教学,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识、自我发现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自行发现和解决语言和语言学习问题的能力;(4)在教学评价上,将单纯的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测试转向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量,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和对自己学习过程评价的评估能力;(5)在教育技术上,由简单的教材、黑板、口授转向超文本技术的科学应用,以超文本的技术设计去扩充教学信息量,让学生全身心浸入“多声部的”(polyphonic)知识体系中去感悟目标语及它的全部内涵;(6)在教学研究上,由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向注重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生态(ecological)语言教学的调查和分析。(陈坚林 2004,黄远振 陈维振 2010)

3 以课程综合认知训练师范职能的内容

英语教育专业大多设置《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简称《英语教学法》)一门课程,以此课程介绍英语教学的目的、原理、模式、方法和技巧等。本学科专家设定了本课程教学的“教育”与“语言”两个目标,并提出“英语教育学”的学科理念(张正东 1987,章兼中 1993),指出“教育”作为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于明确英语学科的人文素质和人格取向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英语教学的“教育功能说”大大延扩了师范素质培养和师范职能训练的内容。

师范生的职业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和实践教学的技能等)的培养决不能仅仅依靠《英语教学法》这一教学导向性课程,更不能采用具体的教材分析而选用教法的手段和以一较短时间的教学实习来替代(此仅是教学的初步尝试),而应建立专业内课程群协同施教的理念,将师范职能的培养贯施于本专业内的全部课程及教学活动中,其中《综合英语》在语言基本功训练、语篇分析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中起着引领其他课程教学的作用,然而,要使该门课程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必须明确该课程可训练学生哪些能力和可采用哪些方法。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所设置的英语教育专业的能力目标为: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语言基本技能,具有较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在各类中等学校进行英语教学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围绕这一目标,英语教育专业的师范职业能力培养应围绕5个方面来展开:(1)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构成语言能力,其中包括遵循构词规则的拼读能力、较为准确的语音语调、运用构词规则的创词能力、了解语义生成原理和从语境中判断语义的能力、句法逻辑与语用功能的思辨能力和具语言潜势的元语言运用能力等);(2)目的语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以此作为准确、流畅、适当使用目的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基础);(3)跨学科的专业知识(专业所涉及的学科知识并运用知识处理语言问题和语言学习问题的能力);(4)对语言文学或国别文化研究的能力(形成研究能力,其表征应体现语言研究与文学研究的依存关系,而国别文化研究则须以母语文化精神为参照去理清目的语文化的生成原因);(5)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人格取向的确立,内容包括个体生存的意义、工作责任心和为社会服务的思想)。5个方面中第一、二、四、五类能力是英语专业各方向通类人才的培养内容,而第三类能力必然是结合英语教育的能力,如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拥有普通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等学科的知识体系,并能运用这些学科知识处理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问题的能力。

根据以上设定的语言教学能力目标,我们认为:以《综合英语》为主导课程的师范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是:(1)较强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扎实的目的语语言基础,熟练并规范运用目的语的语用能力和根据言语情境灵活并妥贴运用目的语的能力);(2)良好的人文素质(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多重文化视野、强烈的事业心、综合学科的知识结构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从事教师职业的专门知识和能力(系统的语言和语言教学理论、以科学的教育教学观指导教学的能力、以正确的评价观进行学习评价的能力、熟练运用现代技术进行语言教学和教学研究的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组织不同类型语篇教学的能力和良好的板书及板书设计或课件设计的能力)。

4 综合认知下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及例证

语言基本功是成就师范素质的基本条件,是总体师范职业能力发展的根本保证。《现代大学英语》(陆培敏 2002)作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学习材料,承担着训练和提高学生语言基本功的任务。通过该教材各课《词表》和课文中词语以及语言结构的模拟性语用训练,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能去建构起扎实且全面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较为准确的发音、符合语境需要的语调、切合语句命题意义的情态或意态、熟练地使用词语和语言结构创造语境的能力等)。

词是音、形、义的统一体。音读/听准确才能区分音差或音位而获得词义,进而理解话语意旨或会话含义。学生单词读音准确及熟练程度是师范语言(组织教学和作出示范的语言)的必备条件,学生语言基本功必须在他们入学时就予以全面检验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在各课单词教学中,教师应按语音类项和学生实际(原有的基础或存在的问题)有所侧重,分别从每课《词表》中选取某一语音类项的单词群,每次课中解决好一个或若干读音问题。例如,我们可从《现代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一课《词表》中选取across, alongside, beneficial, convince, exertion, misgiving, observant, revolve等单词来训练学生重音在第二个音节的朗读,以增强他们的重音意识。又如,从本册第二课《词表》中选取fortify, guy, tide, tighten等单词,来区分[ai]在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中的语流音变。再如,我们可从第3课《词表》中选出crab, craft, exhausted, frog, scarcity, textile等单词,让学生熟练辅音连缀的朗读。

学生在中学学习阶段多重视课文录音的模仿朗读,习惯接受具有授课教师言语特征(发音习惯和地方口音以及教师个人对语境理解后的语音语调等)的语音语调,其语音语调基本处于一种自然状态而多缺乏标准化下的情景化和个性化。学生一旦进入专业阶段的学习,必须强化他们的语音语调意识,一方面让他们有意注意语调的变化及其生成的可能性语境意义,另一方面向他们强调使用个性化的语调显示自己对语境意义和话语功能的理解。言语中的语调运用取决于且落实在话语的语境意义,例如,That can’t be true.如使用“高升调”则决定此小句的语境意义为“经证明此决非事实”,语用功能为:以“陈述”表示“反驳”。而用“降升调”则表示说话人“因碍于某种原因而接受事实但对事实心存怀疑”,语用功能在于以“陈述”声明“保留己见”。(胡壮麟等 2005:155)《现代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一课Half a Day是文章作者回顾孩提时第一天入学的感受,当他的父亲送他达校门口时,对他言道:Go in by yourself and join them. Put a smile on your face and be a good example to others.此二句均应使用“升降调”,朗读时须根据其父的话语意图(鼓励儿子从此刻始去学会独立面对人生),使用其父坚定语气的“陈述”而“断言”该孩童必须按父旨去开始独自体验未来学校生活。

针对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可利用各课中词语创造完整的言语情景(用词创境)的途径来实现。通过多种词语反复的造境练习,学生既可形成在具体情景中获取词语特定意义的良好习惯,也可自然地建立起运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例如,运用be fed up with(取自第一册第5课,此词语原义为be satisfied by giving lots of good food,引申义已为:be extremely or spiritually tired of),我们依据此二词义可创造出以下情境:其第一义例为The next day, my father got up early and prepared a big dinner, happily but silently, for my long absence from home. After an hour, I was fed up with delicious dishes and was feeling very moved.(游子归家/其父虽寡言少语/而喜儿归忙于厨事/让儿饱食己烹美食以示父爱/儿感父爱而动情); 其第二义例如The story tells us that a sensitive woman was fed up with her husband for his too many sweet words on her and left home for freedom by her own willing.(敏感的妇人对丈夫惯用甜言蜜语哄她而逐渐感到不满,终毅然决定离他而去,此语境显示了二人的心理矛盾和说明了妇人离家的原因,此中存有故事让人遐想。)

值得提及的是:“用词创境”一要让“境”生活化,所创情境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且要能拓宽学生认知结构并让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上升到哲理性,例如eat to live是人生存的基本形式,而更重要的是在于用以表明生命存在的意义;二须使所创情境文学化,让词语所造的情境充满文学色彩和诗情画意。例如,It is the tears of the earth that keeps here smile in bloom.这一强调句可引动读者见到“露珠”、“繁花”、“晨雾”、“润土”所构这一春意盎然的意境或画面,会使他们感觉出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而去体会生命的意义),以此文学诗化语言影响学生的审美意识(读后引发美的联想)和培养他们的创美能力(选用语言进行美的描述)。

语言结构的教学是呈现新的语言现象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伊始仍需创造一定的语言语境以引动学生的思维,扩充他们的认知结构。语言结构不同于词语,词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如上段所举be fed up with一例),而语言结构具有句法功能并涉及句与句的衔接。例如,You should eat vegetables at each meal so that you will have enough vitamin C. 句中so that联接了表“前提”的主句和表“结果”的子句,它的使用实现了连接两个句子的功能,同时起到了表“建议”的语用功能的作用。再以《现代大学英语》第一册第5课课文的起首3句为例:Some time ago, I received a call from Jim, a colleague of mine, who teaches physics. He asked me if I would do him a favor and be the referee on the grading of an examination question. I said sure, but I did not understand why he should need my help. 此例第二句中“if”所引一句为“asked”的直接宾语(句法层面),语言功能为“征询意愿”(语用层面)。此句第一人称因叙事需要而由直接引语改写成间接引语,以人称代词“He”和“I”为衔接手段,使得本句与前句相互照应,紧密连接。第3句的“I said sure,”是对第二句“征询意愿”形成直接回应,而表转折的连词“but”一方面完成了话语意旨的转换,另一方面为展开此下的叙事作好了铺垫,实现了间接言语行为的有意义使用。

5 结束语

《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综合”的理解应是引导专业学生对英语语言结构和功能及其生成机制进行全面认识,在此认识上进而对学生语言能力、认知习惯和未来教学走向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厘定,使他们在专业学习期间建立语言运用能力而形成语言能力。《综合英语》教学的发展及对其认识的过程可以有效证明人认知事物和世界的基本原理。英语教育专业作为英语专业的分支专业,既含有语言专业的人才培养内容,更拥有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素质培养的任务,所以,本专业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对目的语语言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的这一层面,而应在此层面上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原理和认知科学指导他人学习目的语的能力,并在此中不断打造自己的师范职业能力。

陈坚林. 现代外语教学研究——理论与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制订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Z]. 1989.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胡壮麟 方 琰. 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进展[C].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李战子.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黄远振 陈维振. 中国外语教育:理解与对话——生态哲学视域[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

刘道义. 刘道义英语教育自选集[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陆培敏.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Z].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王才仁. 英语教学交际论[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吴 欣. 中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 现状与措施[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实验稿)[Z].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应云天. 外语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张正东. 外语教育学[M].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7.

章兼中. 外语教育学[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朱永生 严世清 苗兴伟. 世纪之交论功能——第六届全国功能语言学研讨会讨论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邹为诚. 综合英语教程(学生用书)[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Brown G. & G. YuleDiscourseAnalysi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责任编辑谢 群】

RecognitionofPolysyntheticsandTeachingofPolysyntheticEnglish

Zeng Jiang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7, China)

Polysynthetic English has the multiple functions of heightening English major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in language application, and of upgrading their overall humanistic qualities. Only when the recognition of “polysynthetics” is widene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can teaching be promoted. This essay holds the viewpoint that all the curriculums for English majors should be helpful in developing students into qualified teachers and in fostering abilities of normal profession. Linguistic item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re selected from the textbookContemporaryCollegeEnglishas examples for training the basic skill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concept; contents of normal profession; training of basic verbal skills

H319

A

1000-0100(2014)01-0112-5

*本文系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重点项目“英语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与研究”(JJWYZD2009008)的阶段性成果。

2013-02-11

编者按:外语教学的发展与完善需要多维度、多层面进行,教学方法也须要不断探索。曾绛的文章关注学生能力培养;曹佳学、宋娇和司炳月研究外语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王天剑探索REBT技术对外语教学的辅助作用;李红丽则以翻译课程的内容和价值体现为研究对象。5篇文章虽各有侧重,但特点鲜明。

猜你喜欢
综合英语师范语言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综合英语”课程学习策略探究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综合英语》的深度融合探究
我有我语言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