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折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

2014-12-04 11:47甘月红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29期
关键词:预见性下肢血栓

甘月红

老年人骨质容易发生退行性病变,因此当出现轻微的撞击或碰撞时即可发生骨折[1-2]。老年患者骨折发生后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加之生理机制减退,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深静脉血栓(DVT)对患者危害较大[3-4]。DVT的发生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不顺畅有关。DVT脱落后可引起肺栓塞,增加患者猝死发生率[5-6]。通过预防性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液循环能有效预防DVT的发生[7-9]。本研究旨在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探讨其对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对DVT的预防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南昌市第三医院骨科收治的128例老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CT或X线诊断为下肢骨折;(3)能配合本研究,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4)对本研究知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性疾病、意识模糊、精神障碍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其中观察组男38例(59.37%),女26例(40.63%),年龄60~78岁,平均(71.25±4.38)岁,骨折原因:跌伤 38例(59.37%),车祸 26例(40.63%)。对照组男37例(57.81%),女27例(42.19%),年龄60~79岁,平均(70.78±4.25)岁,骨折原因:跌伤35例(54.69%),车祸29例(45.3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包括对骨折伤口进行消毒、清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同时给予抗生素药物预防围手术期感染。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支持:老年患者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后容易由于疼痛、行动不便,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术后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及指导对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具有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做到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情,耐心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早期康复锻炼,树立患者疾病治疗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2)疼痛护理:术前向患者讲述疼痛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让患者有足够心理准备,并与患者多交流,转移患者注意力。指导患者减轻疼痛技巧,对疼痛原因不明或疼痛难以忍受的患者可给予小剂量止痛药物治疗。(3)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多进食高纤维、高蛋白、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避免进食高脂肪物质,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同时围手术期间应嘱咐患者戒烟戒酒。术后积极帮助患者恢复患肢健康,指导患者积极开展主动或被动运动,让患者多进行踝关节背伸、伸膝、旋转等运动。(4)DVT预防:术前对骨折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DVT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临床预防处理措施,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史、肥胖及吸烟等DVT高危人群应详细告知患者DVT的危害及预防知识。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患者做好饮食护理、功能锻炼、体位护理及出院指导。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腔压力增加而引起静脉回流受阻。以高于心脏平面20~30 cm的高度抬高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定时按摩患者下肢肌肉,进行被动运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护理过程中密切留意患者下肢肿胀、皮肤温度情况。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后留取血浆,采用美国Cardiodynamics公司生产的Bioz.Com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测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红纤维蛋白原(Fb)、全血黏度(nbl)、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比积(HCT)、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nbh)、血浆比黏度(np)。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分析 观察组DVT、术后感染、便秘、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2%、4.69%、3.12%和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例(%)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流指标分析 两组干预后ESR、HCT、Fb、np、nbl和nbh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干预后ESR、HCT、Fb、np、nbl、nbh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为(14.36±4.19)mm/h、(32.25±5.06)%、(319.25±23.14)g/L、(1.13±0.18)mPa·s、(7.17±1.12)mPa·s和(4.12±0.81)mP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DVT是一种静脉血流障碍性疾病,多发于下肢骨折老年患者,DVT脱落后容易引发肺栓塞从而导致患者猝死。近年不少研究指出,DVT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感染、肥胖、骨折史、DVT疾病史等因素有关[2,7-8,10-13]。此外,手术因素如麻醉方式、手术创伤等均可对患者血管壁造成损害,从而增加患者DVT发生风险[14]。蒋洁等[7]认为高血脂可导致血液高度凝固、聚集,从而影响血液循环,增加DVT发生率。张霞等[8]认为骨折术后疼痛可增加患者卧床时间,从而影响患者下肢血流循环,使得患者血液阻滞,增加DVT发生风险。

DVT发生不仅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而且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15]。尽管目前已有相关药物治疗DVT,但患者疗效不佳,容易复发[16]。本研究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及术后护理干预,以预防DVT发生,降低骨折患者并发症。术前积极预防DVT发生对降低老年骨折患者病死率具有积极的作用。术前对骨折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遵医行为。老年患者由于各器官功能处于衰退期,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因此患者容易感染病原菌。术前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多摄取富含蛋白及维生素的食物,可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患者术后感染风险。患者术后由于长时间卧床休息,导致肠道蠕动功能下降,因此患者术后容易出现便秘。多进食一些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患者胃肠功能,从而能预防患者便秘,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术后向患者讲解DVT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对DVT的认识,大大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同时指导患者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改善患肢血液高凝状态,促进患者康复。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流指标分析(±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流指标分析(±s)

*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P<0.05

组别 ESR(mm/h) HCT(%) Fb(g/L) np(mPa·s) nbl(mPa·s) nbh(mPa·s)观察组(n=64) 干预前 23.29±3.49 53.12±5.61 389.57±34.24 2.05±0.21 10.35±1.27 6.31±1.22干预后 14.36±4.19* 32.25±5.06* 319.25±23.14* 1.13±0.18* 7.17±1.12* 4.12±0.81*t值 4.235 3.489 3.996 3.752 3.885 3.923 P值 0.000 0.003 0.000 0.004 0.002 0.000对照组(n=64) 干预前 23.96±3.52 52.96±6.32 382.62±32.52 2.12±0.32 10.31±1.02 6.15±1.12干预后 19.22±4.32 43.58±4.69 308.92±21.52 1.78±0.58 8.56±1.23 5.26±1.35 t值 3.652 3.789 3.256 3.279 3.356 3.421 P值 0.000 0.000 0.011 0.009 0.008 0.006

本研究中观察组DVT、术后感染、便秘、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同时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干预后ESR、HCT、Fb、np、nbl、nbh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预防DVT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骨折患者血液黏稠度,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1]赵子春.高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栓塞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3151-3152.

[2]陈文凤.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并发栓塞3例原因分析与处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770-3771.

[3]王英.老年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4-75.

[4]王万军,李秀萍.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2):26-27.

[5]李淑平,韩影,周丽圆,等.骨创伤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13,35(14):2223-2224.

[6]周丽琴.风险评估及个体化护理预防妇科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效果[J].护理研究,2013,27(30):3412-3413.

[7]蒋洁,葛永勤.护理干预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71-72.

[8]张霞.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6):213-214.

[9]方琳.老年髋关节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的康复护理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2):340-341.

[10]刘春蓉.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及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安徽医药,2014,18(1):183-185.

[11]张翠英,张娜,王来英,等.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87-88.

[12]熊明燕.护理干预在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3):373-374.

[13]王英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7):1066-1067.

[14]杨三英.骨科老年卧床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8):1248-1249.

[15]魏桂菊,曾妙弟,魏秋玲,等.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6):976-977.

[16]王咏莲,黄芳芝.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的影响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5):75-76.

猜你喜欢
预见性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医药辨证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0例